全贞姬;全贞玉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进行病原学分析,为制定控制新生儿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研究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及病原学,并对脐带结扎位置、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脱脐时间、脐带贴卫生、手卫生等12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6例新生儿脐部感染39例,感染率11.27%,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肠道杆菌及耐药菌.脐带结扎位置、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脱落时间、脐带贴卫生、手卫生对脐部感染有影响(P<0.05).脐带结扎位置、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贴卫生是脐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易发生脐部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脐带结扎位置距脐根<0.5 cm、脐带残端<0.5 cm、保持脐带贴卫生等可预防脐部感染.
作者:侯明良;张聪;程慧;吕健;刘凤琴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相对离心力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对60例精液常规正常的患者分别以0 g、300 g和800 g相对离心力离心10 min制备精子形态学标本,比较其正常形态精子及畸形精子.结果:0 g、300 g、800 g组离心比较,形态正常精子和各种形态异常精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形态异常组0g、800 g两组离心比较,800 g组空泡样头精子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相对离心力影响头部空泡畸形,形态异常组头部空泡增加较形态正常组更明显,可能与活性氧增加有关.
作者:蒋彦;孟繁玉;郭燕红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添加辅食的时间、生后是否添加铁剂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68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生后6、9个月及1岁时进行外周血Hb测定.结果: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未添加辅食、生后半个月未添加铁剂的早产儿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生后6个月添加辅食、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铁剂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未添加辅食、生后半个月未添加铁剂其发生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作者:董卫华;刘一凡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更积极和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塘沽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2005年1月~ 2008年12月收治的71例早产儿的综合营养支持情况.结果:2007年1月以前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3例),2007年1月以后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氨基酸起始剂量大、达氨基酸大量时间短、喂养不耐受者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生后第3天和第7天热卡摄入高、体重下降百分比低、恢复出生体重人数占本组总人数的比例高、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应用静脉营养的起始剂量要较以往增大,可以达到1~1.5 g· kg-1·d-1,每天增长速度可达1 g·kg-1 ·d-1,以尽快达到大量,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可以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作者:赵月霞;王书华;陈薇;张燕;宋建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为探讨早产儿的发病诱因、病因及其生后并发症与转归,以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管理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本文对199例早产儿的诱因、并发症及转归进行了总结归纳.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008年我院新生儿住院人数1 112例,早产儿199例,占17.90%.199例中,男108例,女91例,男:女=1.18:1.入院时年龄<24 h 186例,占93.48%;>24 h 13例,占6.53%.胎龄28~31+6周25例,32~34+6周99例,35 ~ 36+6周75例.出生体重1 000~1 500 g28例,1 501~2000g51例,2 001~2 500 g 104例,2501~2600 g16例.
作者:张丽;樊安利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平均乘积法、单一区域二维乘积法预测羊水过少的价值.方法:平均乘积法、单一区域二维乘积法两种方法测量羊水,实际羊水量少于300ml确诊为羊水过少,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平均乘积法预测羊水过少敏感性(82.7%/70.4%)和特异性(74.5%/65.7%)均高于单一区域乘积法(P<0.01).结论:平均乘积法预测羊水过少优于单一区域二维乘积法,绘制ROC曲线是确定试验临界值和评价试验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健穗;陈争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母婴结局的关系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GDM单胎孕产妇病案资料232例作为GDM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非GDM单胎孕产妇24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GDM组孕产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转新生儿科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GDM并对GDM孕妇进行合理治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陈月梅;雪丽霜;葛圆;覃桂荣;刘素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建立子痫前期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筛选子痫前期信号转导差异表达基因,探索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4例重度子痫前期和4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获得子痫前期差异表达基因,了解子痫前期外周血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结果:在子痫前期所检测的21 000个基因中,出现2次重复一致差异表达的基因195个,其中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32个,表达上调基因20个,下调基因12个.结论:成功建立子痫前期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原因之一.
作者:孙波;赵卫华;邱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互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发热5例,关节炎2例,尿常规异常10例,抗核抗体阳性20例,抗Ds - DNA抗体阳性12例,浆膜炎2例,贫血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例,肾功能损害2例.25例患者中,处于缓解期9例,均未发现SLE活动指标;处于控制期11例,孕期均未出现病情恶化;活动期患者3例.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恶化率及不良妊娠结局与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和缓解有关.结论: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易加重,且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余筱琳;刘小萍;石玉发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青海省“三网”监测点2006年10月1日~ 2008年9月30日发生的30例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2007年和2008年度青海省“三网”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1.19/10万和52.26/10万;30例死亡孕产妇的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其中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50%;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未接受围产保健服务、交通不便.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及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偏远牧业区的住院分娩率.
作者:李颖;李洁;李秀清;怡学英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2月~ 2010年1月引产的138例出生缺陷儿进行致畸相关因素分析,包括感染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其他因素.结果:138例出生缺陷儿中,孕期感染79例(57.25%),化学因素75例(54.35%),物理因素40例(28.99%),其他因素7例(5.07%).孕期保胎治疗50例(36.23%).结论: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主要与感染因素、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等有关.出生缺陷儿的预防要从源头抓起,孕前、孕期尽可能去除致畸因素,避免强行保胎,可采用B超和生化检查早期筛查畸形儿,早期处理.
作者:王怡芳;杨桂兰;许逸琴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0~3小儿家庭教养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小儿家庭教养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南省农村0~3岁小儿家庭教养情况进行调查,对所得资料分析研究.结果: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情况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该地区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要提高我国小儿家庭教养的质量,有必要广泛开展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体华;袁爱梅;张玉霞;王明;王思谦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在MPP患儿急性期对心肌损害标志物进行检测,以观察其变化规律及探讨临床价值.方法:以MPP患儿为测量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在心肌酶谱、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 cTnI)、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GPBB)方面上的变化.结果:观察指标AST、LDH、a-HBDH、CK方面测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 - M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测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测量组与对照组在cTnl、GPBB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MPP急性期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对于判断疾病合并症及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视研究.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宫血宁用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愈合的情况.方法:将140例因宫颈病变行LEE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两组均常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组术后当日即口服宫血宁胶囊,0.26g/次,每日3次,连服15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减少术后阴道出血、感染及促进上皮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血宁可明显减少LEEP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缩短宫颈上皮愈合时间.
作者:李璐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微量元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7月~ 2008年6月3 516例0~2岁婴幼儿末梢血,采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按照季节就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0~2岁婴幼儿的微量元素存在季节性差异,婴幼儿血铁与锌元素的含量存在年龄差异、铜与镁元素不同性别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指导仍为儿童保健医生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尤其应注重个体化指导原则.
作者:王颖;马扬;张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该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krukenberg瘤1例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体检发现盆腔肿物半年于2011年3月29号入住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入院症状:近半年月经明显减少,偶有下腹坠胀,行走后加重.彩色超声及CT显示双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盆腔积液.考虑双侧卵巢肿瘤于201 1年3月30号行腹腔镜下双附件切除术加粘连分解术,术中探查肝、胆、胰、腺、胃、小肠、结肠、阑尾、大网膜外观无显著变化,行双附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为双侧卵巢Krukenberg瘤.2011年3月31号行乳腺超声显示:右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区,建议进一步检查,双侧腋窝多发低回声淋巴结,考虑Meta.请乳腺外科会诊行CNB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7分;IHC:CK7+,CK20 -,ER-,PR-,HER2+,CK516 -,P63-,P53-,Ki67 60%.双侧卵巢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双侧卵巢组织中见低分化癌团巢状散在广泛浸润,部分呈印戒细胞样,部分可见腺样排列.IHC:CK7+++,CK20+++,CK( AE1/AE3) +++,ER-,PR-,HER2,P170膜+,MGB -,PAS+,结合术中冰冻符合卵巢Krukenberg瘤,结合乳腺CNB病理及免疫组化倾向肿瘤来源于乳腺.
作者:吕炳涛 刊期: 2011年第35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多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完成手术,近年来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逐渐地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丙泊酚具有起效快、清除快、苏醒快速、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适用于人工流产术等短小手术等优点,但其镇痛效果往往较弱,常常需要加用镇痛药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来维持麻醉[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比较了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雅珍;袁彤;冯艳华;麻海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3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10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追踪观察6月.结果:34例患者中,治愈14例(41.2%),有效15例(44.1%),无效5例(14.7%),有效率达85.3%,29例随访6个月,2例复发.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的、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洪枸;张洁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频谱的收缩期速度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值(MN),对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不同孕周的正常妊娠及31例高危妊娠的胎儿,应用彩色普勒超声仪检测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S/D、RI及MN值.结果:正常妊娠胎儿MCA和UA的S/D及RI值随孕周的增长而降低,并且MCA的S/D值与UA的S/D值之比>1,MCA的MN随孕周的增长而升高,在正常妊娠时,脉动RI值总是<1.高危妊娠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RI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在胎儿宫内缺氧时,脐动脉S/D值增高,RI值随缺氧程度的不同可以≥1.大脑中动脉在缺氧时S/D值降低,在严重缺氧时MCA的S/D值与UA的S/D值之比则<1.结论:UA和MCA血流参数值的检测能反映胎盘及胎儿颅脑血循环状况,高危妊娠时检测胎儿MCA和UA血流频谱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孕症手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的修复整形手术,使用不同的止血方法随机分为单极电凝组50例、双极电凝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抽血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月经第11天开始B超监测排卵情况,术后随访1年.结果:两组病例术后1、3个月较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FSH、LH增高和E2下降,单极电凝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电凝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不孕症手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止血会引起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而使用单极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较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大.单极电凝组术后发生月经改变明显多于双极电凝组(P<0.05).双极电凝组术后妊娠率较单极电凝组高.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