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相对离心力对精子形态的影响

蒋彦;孟繁玉;郭燕红

关键词:相对离心力, 精子形态, 活性氧
摘要:目的:探讨相对离心力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对60例精液常规正常的患者分别以0 g、300 g和800 g相对离心力离心10 min制备精子形态学标本,比较其正常形态精子及畸形精子.结果:0 g、300 g、800 g组离心比较,形态正常精子和各种形态异常精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形态异常组0g、800 g两组离心比较,800 g组空泡样头精子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相对离心力影响头部空泡畸形,形态异常组头部空泡增加较形态正常组更明显,可能与活性氧增加有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血锌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的变化情况,探讨血锌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78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除常规安胎治疗外,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检测血清锌浓度,对血锌低者予补锌治疗;B组仅予常规安胎治疗.追踪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先兆流产孕妇低血锌者占55.8%,A组孕妇终流产率低于B组(P<0.05).结论:血清锌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血锌低可能会导致早期流产.血锌干预可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妊娠结局.

    作者:容春凤;吴钦兰;朱小宁;刘琼芬;刘和录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前的预测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以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8月分娩的339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娩前临床估计胎儿体重是否达到4 000 g为标准进行分组:产前预测达到4 000 g者为预测组(212例),产前预测<4 000 g者为忽略组(127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母儿常见并发症.结果: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预测组显著高于忽略组(P<0.01),阴道分娩、产钳助产预测组显著低于忽略组(P<0.05),两组阴道试产失败率无差别,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肩难产、产后出血预测组低于忽略组.结论:巨大儿不是剖宫产绝对指征,重视巨大儿产前预测诊断,加强分娩过程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困难阴道助产,能有效降低母儿并发症.

    作者:周丽华;温兰玲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230例,根据液化时间分为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和液化正常组,观察精液液化状态与UU、CT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的UU、CT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液化正常组(P均<0.005、P均<0.05);而液化不全组和不液化组的UU、CT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UU、CT感染有关.

    作者:郜亮;阮衍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孕期甲胎蛋白持续增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值持续增高与胎儿宫内缺氧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06年7月~ 2010年6月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值持续增高的76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监测组),随机抽取同期建卡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监测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剖宫产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甲胎蛋白持续增高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需及时予以改善宫腔内环境及缺氧状态,临产时应放宽手术指征,尽快结束妊娠并对新生儿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围产儿不良结局.

    作者:牛英慧;张东红;李春燕;贺杰;李莉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衰老关系的探讨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和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酶动力学方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573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 F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P<0.01).围绝经期妇女ALP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0.05).SOD随增龄而逐渐下降.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与雌二醇/FSH呈明显负相关,与ALP和SOD相关性较好.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测定ALP能反映骨生成情况,测定血清雌二醇和SOD水平变化可反映组织老化及细胞生物膜的损伤变化过程,且与人类衰老关系密切.

    作者:金波;代雨荣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妊娠母亲血脂与脐血血脂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母亲分娩时脐血和妊娠母亲血脂水平.方法:测定172例妊娠母亲静脉血血清和脐血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L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 -C)水平.结果:妊娠母亲静脉血血清的TC、TG、LDL -C、LDL-C水平均高于脐血血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新生儿脐血TG和LDL -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新生儿),HDL -C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C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TG和LDL -C水平与母亲的相关血脂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新生儿脐血血脂水平与母亲血脂水平及高血压家族史相关.因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妊娠母亲应注意补充高蛋白和适度的低脂、低糖营养,以增强血管壁的保护作用.

    作者:全贞姬;全贞玉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508例婴儿血铅水平与6种矿物质及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婴儿血铅水平与6种矿物质及骨碱性磷酸酶的关系.方法:采用北京博辉公司生产的BH2100及BH51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测定分析,对开远市508例婴儿进行血铅、镉及血锌、铁、钙、镁、铜的测定;骨碱性磷酸酶(NBAP)测定采用ZS - isoA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结果进行等级相关检验分析(Spearman法).结果:508例婴儿中,血铅含量低值为10 μg/L,高值为223 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13.78%.血铅水平与铁、钙、镁、铜和骨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锌、镉呈正相关(P<0.05).结论:铅中毒会使锌、镉的代谢紊乱,导致婴儿锌、镉水平增加.

    作者:白致;钱会萍;段本跃;陈娟;吴欣洪;梁婧;李兰静;李丽琼;万艳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138例出生缺陷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2月~ 2010年1月引产的138例出生缺陷儿进行致畸相关因素分析,包括感染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其他因素.结果:138例出生缺陷儿中,孕期感染79例(57.25%),化学因素75例(54.35%),物理因素40例(28.99%),其他因素7例(5.07%).孕期保胎治疗50例(36.23%).结论: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主要与感染因素、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等有关.出生缺陷儿的预防要从源头抓起,孕前、孕期尽可能去除致畸因素,避免强行保胎,可采用B超和生化检查早期筛查畸形儿,早期处理.

    作者:王怡芳;杨桂兰;许逸琴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镇江市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镇江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结果,分析其发病率和治疗情况,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测定干血片苯丙氨酸(Phe)浓度和促甲状腺素( TSH)浓度.结果:2002年5月~ 2008年12月共筛查新生儿101 827例,CH发病率为1/4 628,治疗率90.91%;PKU发病率为1/25 457,治疗率100.00%.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CH和PKU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落后的关键,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莺;赵春辉;王晨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8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和临床治疗.结果:导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产科指征对分娩方式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对母婴没有明显的危害.而对于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血小板制剂进行对症治疗,其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作者:李海倩;靳晴;余霞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超声检测胎儿脑及脐动脉血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频谱的收缩期速度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值(MN),对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不同孕周的正常妊娠及31例高危妊娠的胎儿,应用彩色普勒超声仪检测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S/D、RI及MN值.结果:正常妊娠胎儿MCA和UA的S/D及RI值随孕周的增长而降低,并且MCA的S/D值与UA的S/D值之比>1,MCA的MN随孕周的增长而升高,在正常妊娠时,脉动RI值总是<1.高危妊娠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RI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在胎儿宫内缺氧时,脐动脉S/D值增高,RI值随缺氧程度的不同可以≥1.大脑中动脉在缺氧时S/D值降低,在严重缺氧时MCA的S/D值与UA的S/D值之比则<1.结论:UA和MCA血流参数值的检测能反映胎盘及胎儿颅脑血循环状况,高危妊娠时检测胎儿MCA和UA血流频谱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河南省农村0~3岁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0~3小儿家庭教养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小儿家庭教养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南省农村0~3岁小儿家庭教养情况进行调查,对所得资料分析研究.结果: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情况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该地区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要提高我国小儿家庭教养的质量,有必要广泛开展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体华;袁爱梅;张玉霞;王明;王思谦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联合检测相关抗体在稽留流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5种免疫与感染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77例稽留流产患者和156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的5种抗体水平(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Torch IgM抗体和Torch IgG抗体),对单一和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后进行评价并确定佳抗体组合.结果:每种抗体水平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一抗体检测的灵敏度较低,在10.2% ~ 48.0%之间,约登指数也较低,在0.089 ~0.416之间;抗体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抗体检测,其中5种抗体组合联合检测为佳组合,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3%,约登指数为0.746,一致率为87.4%,阳性似然比为6.07,阴性似然比为0.125,阳性预测值为87.3%,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联合检测5种免疫与感染相关抗体对稽留流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稽留流产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陆永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人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人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1年3月足月胎粪吸人性肺炎15例,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胎粪吸人性肺炎治疗天数明显缩短,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失为治疗胎粪吸人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付洪涛;杨国颖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LEEP术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经细胞学、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不同级别的CIN患者及宫颈原位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1例(CINⅡ14例,CINⅢ22例,ICC15例),LEEP后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49例(CINⅡ13例,CINⅢ22例,ICC14例),仅采用LEEP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缩短,临床自觉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宫颈粘连及宫颈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LEEP联合应用云南白药治疗CIN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小丽;屈秋慧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清中细胞炎症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急性期4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谢志才;周曙明;张院文;允国俊;吴俊填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早产儿贫血168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添加辅食的时间、生后是否添加铁剂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68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生后6、9个月及1岁时进行外周血Hb测定.结果: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未添加辅食、生后半个月未添加铁剂的早产儿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生后6个月添加辅食、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铁剂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未添加辅食、生后半个月未添加铁剂其发生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作者:董卫华;刘一凡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更年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对更年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心理干预对更年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临床70名45 ~ 54岁经Kuppperman评分确定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护士进行调查,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测评心理状态,了解心理健康状况.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人,研究组采取药物和心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的药物治疗,12周后再次进行SCL - 90测定评分.结果:通过心理干预,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更年期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普通人群低,在药物治疗改善更年期症状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更年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作者:孟海波;王敏;李敏惠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大连市部分育龄妇女叶酸知信行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大连市育龄妇女叶酸知信行现状,为在育龄妇女中进行叶酸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大连市327名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叶酸增补剂的态度及叶酸服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6%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叶酸,仅34.6%基本了解叶酸知识,79.2%认为有必要增补叶酸,205名已孕育妇女中,有57.1%的人孕期服用过叶酸增补剂.结论:大连市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仍需提高,对叶酸相关知识认识程度低,但增补态度积极,妇女孕期服用叶酸状况有待改善.

    作者:陶杉;宋桂荣;葛晓静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MYH9-RD孕妇患者的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对1例MYH9 - RD孕妇患者进行诊断及临床特点分析以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对此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体征筛查,包括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异常出血、肾损害等检查及其他并发症调查等和实验室检查;分别采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法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数量,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学诊断,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和血小板的形态特点和超微结构特点,同时临床体征和实验室评估等.结果:患者具有典型的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和粒细胞包涵体三联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患者机数血小板数明显低于镜数血小板数(P<0.01),电镜下可见清晰的巨大血小板和包涵体的超微结构.此外,正常对照者血小板数量、形态和结构均正常,而且中性粒细胞中未见包涵体.临床表型高度复杂,伴有青光眼、转氨酶升高、血脂升高、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结论: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分析,该患者MYH9 - RD诊断成立,且临床表型复杂多样.此外,为了正确反映巨大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应使用人工计数法而不是细胞自动计数仪法来计数血小板的数量.

    作者:张淑芳;王顺兰;张应爱;肖敬川;黄邓高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