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丽;牛玉梅;吴聪哲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结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关系,为开展孕期营养教育与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固区医院130例孕妇为调杳对象,对孕妇各种膳食摄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资料用于统计分析.结果:孕妇谷类、蛋类、畜禽肉类、油类摄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成正相关(P<0.05),水果类、蔬菜类、鱼虾类、大豆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与新生儿体重不成线性相关(P>0.05).结论:孕妇谷类、蛋类、畜禽肉类及油类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但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应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加强孕期营养知识教育.
作者:吴玮;张格祥;张丽;孙文萍;周蕊兰;王玉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和l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浊法对48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8例正常新生儿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CRP)测定,并比较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值明显降低,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hs-CRP可作为判定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之一.动态观察hs-CRP可作为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作者:王丽雪;包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早发型49例,即24~34孕周发病者;晚发型164例,即≥34孕周发病者)及其22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并发症、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较晚发型早(P<0.01)、治疗时间较晚发型长(P<0.05),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合并症较晚发型严重,母婴结局明显较晚发型差.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严格选择病例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
作者:富晓敏;张延丽;朱壮彦;畅学艳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女性阴道炎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本地区阴道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对妇科门诊的体检者及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并记录患者的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基本生活状况.结果:霉菌的感染率为6.98%、滴虫的感染率为5.10%、革兰氏阳性球菌或球杆菌感染率为4.90%;阴道炎发生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及卫生状况等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霉菌感染和滴虫感染仍是影响青年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纪英;翟连臣;任运红;刘景艳;薛长贵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CIM+T细胞凋亡率对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住院PIH患者(轻、中、重组)和20例正常妊娠待产产妇产前和产后静脉血中凋亡的CD4+T细胞率及表面表达Fas(CD95)的CD4+T细胞率,对比分析4组率的差别、相关性及对眼底病变影响.结果:产前4组之间凋亡的和表达Fas的CD4+T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正常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4组凋亡的CD4+T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前和产后4组凋亡的和表达Fas的CD4+T细胞率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产前和产后眼底病变0、Ⅰ、Ⅱ、Ⅲ级4组之间及眼底正常组和病变组两组之间凋亡的CD4+T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底病变分级与妊娠高血压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PIH患者眼底改变有随临床病情加重而加重趋势,产后PIH患者眼底病变情况比产前普遍好转;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对PIH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虽然Fas/FasL途径参与了这个过程,但是此时它不是凋亡的主要途径,还有其它凋亡途径的参与;尚不能肯定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在PIH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孟博;雷宁玉 刊期: 2010年第14期
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从宫内寄生生活到宫外独立生活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关系到此阶段新生儿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今后的生命质量.因此,要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就必须提高妊娠期的保健和分娩的产科质量.现就近三年来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新生儿窒息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黄雪芬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及时了解深圳龙岗地区妇女放置IUD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08~2009年在深圳龙岗随机选取有放置IUD史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史和放置IUD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01份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放置IUD后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血、白带异常率均高于放置IUD前;多数妇女在放置IUD后24 h内有少量出血,有21.6%的对象出血超过7天;分别有8.6%、2.8%、3.0%、1.1%、3.3%、0.8%、0.2%、3.0%、2.8%和3.8%的对象报告曾发生过IUD下移、异位、尾丝消失、断裂变形、脱落、嵌顿、子宫穿孔、带器妊娠、急性和慢性盆腔感染;有15%的对象提前取出IUD,其主要原因为出血时间过长、IUD下移、出血过多、腹痛和盆腔感染.结论:育龄妇女放置IUD后仍有一定比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并导致提前取出IUD,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应在放置IUD后各时间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作者:冯宗丽;俸灵林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6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确诊为PCOS的患者60例(PCOS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PCOS不孕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3~5天空腹抽血,检测两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同时测定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两组妇女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患者IS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COS组患者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存在高RBP4血症,RBP4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RBP4在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RBP4可以作为PCOS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孙茜;刘继晓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掌握濮阳市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 日濮阳市4所市直医院、6所县直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的29 81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2%,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的年龄、孕龄、胎次、职业、居住环境、是否婚检、是否参加围产期保健等因素有关.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婿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工作,避免孕早期患病,营造孕期良好环境,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育龄妇女增补叶酸,进一步加强出牛缺陷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范银芬;勾晓东;张超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男性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与流产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对75例自然流产1-4次患者丈夫及72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照组与流产组在解脲支原体阳性率、沙眼衣原体阳性率、抗精子抗体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解脲支原体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抗精子抗体均可能导致流产.
作者:王焱曼;王家强;廉吉虎;王勇;陆巍;孙文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发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ART术后妊娠晚期自然流产的患者111例及同期ART后足月分娩的183例妇女,分析与晚期自然流产有关的因素.结果:ART后晚期流产的相关因素有宫颈操作次数(OR=1.356)、胎膜早破(OR=13.881)、减胎术(OR=5.363)、双胎妊娠(OR=1.136).结论:行ART治疗的不孕患者如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后天性的宫颈管机械损伤不容忽视;当伴多胎妊娠时应严密监测宫颈长度,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作者:杨学舟;章汉旺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干预县不同层面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及β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观点.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在关岭、镇远、平塘和开阳4个项目干预县进行个人和小组访谈,个人访谈对象为4个县的分管县长、县计生局局长、县计生站站长、8个分管乡镇长,共计20人;小组访谈对象为4组计生专干和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共计28人,4组育龄妇女共计29人.结果:不同层面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及β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观点是不同的;育龄群众对预防出生缺陷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各级计生站技术人员优生知识和优生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预防出生缺陷的需要;有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目前尚难于开展,当地经济和受教育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应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增加优生经费投入.
作者:李蔚;钟春琍;杨元;潘钦瑞;董海燕;卢万红;任静妮;田艳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甘肃省肃南县农牧民妇女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肃南县1 000例农牧民妇女进行妇女疾病的普查,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 000例农牧民妇女均患有妇科疾病,患病率100%,患病率顺位依次为滴虫性阴道炎45.0%(450/1 000),霉菌性阴道炎20.0%(200/1 000),宫颈糜烂20.0%(200/1 000),老年性阴道炎10.0%(100/1 000)和子宫肌瘤5.0%(50/1 000).200例调查对象患有乳腺疾病,患病率20.0%(200/1 000),主要是乳腺增生,其患病率为19.0%(190/1 000),占乳腺疾病的95.0%(190/200),其次为乳腺纤维腺瘤,其患病率为1.0%(10/1 000),占乳腺疾病的5.0%(10/200).结论:肃南县农牧民妇女疾病主要为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增生.
作者:王萍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病变的高发因素,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7月妇女病普查中妇科检查怀疑可疑病变的1 041名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镜检图像有改变者随在镜下取可疑部位组织病理检查(病检),以病理诊断标准为后诊断.结果:病理确诊(患多种疾病按重者统计)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5例,腺体增生2例,宫颈息肉46例,宫颈糜烂182例(伴腺体鳞化29例,伴鳞状上皮增生104例,伴息肉20例).宫颈糜烂者患宫颈上皮内瘤变明显高于宫颈光滑者,宫颈病变患病率以36~45岁高(57.37%),46~55岁次之(29.48%).结论:宫颈病变随年龄趋向年轻化,宫颈糜烂为高发人群,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普查宫颈癌的方便、准确的方法.
作者:张艳林 刊期: 2010年第14期
为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现对仙居县3家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00~2006年国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于仙居县3家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报表和出生缺陷登记卡.
作者:郑菲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评价细胞学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的328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镜下宫颈活检,再与组织病理学对照,观察阳性符合率.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检出LSIL125例、HSIL26例、宫颈癌5例,阴道镜检出CINⅡ22例、CINⅢ7例、宫颈癌12例,病理检查出CINⅡ22例、CINⅢ10例、宫颈癌8例,TCT检查与宫颈活检阳性符合率为67.5%,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6%.结论:TCT检查可大大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能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陶国仙;王金花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对300对有自然流产、死胎、畸胎生育史或智障儿生育史的夫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00对夫妇中染色体核型异常25例,异常率4.2%,染色体变异28例,检出率为4.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同时,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与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其遗传效应及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范向群;徐两蒲;李英;林娜;林元;刘合焜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胎盘内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 362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异常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结果:1 362例胎盘异常中,胎盘内出血18例,胎盘早剥12例,胎盘血池425例;18例胎盘内出血均由病理证实,其中合并胎盘早剥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诊断胎盘内出血,并可与胎盘早剥、胎盘血池等相鉴别,同时还要排除胎盘内出血合并胎盘早剥等情况.
作者:项宇识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近年来对苯丙酮尿症的一同方法的筛查结果,了解潍坊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先后采用细菌抑制法,WALLC时间分辨仪荧光法,ASTORIA API流式荧光法检测按规定采取的新生儿滤纸干血片PHE值,根据不同的切值筛查出阳性患儿.结果:筛查开展以来总筛查率为83.8%,PKU阳性总发病率为1/10 116,各地区高发病率为滨海1/2 261,低昌邑1/26 418.结论:扩大筛查面积与提高筛查率是影响筛查结果的关键,应加大与各级部门的合作,搞好宣教,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顺利进行,以实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终意义.
作者:田维兵;徐雁;刘金龙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调查贵阳市区女性骨质疏松症(OP)的流行现状,为本地区采用桡骨定量超声诊断OP积累数据库.方法:采用以色列Myriad公司生产的sunlight omnisense7000TM型超声骨量测定仪测量2 013例贵阳市区女性左侧桡骨远端的SOS,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调查OP的患病率.结果:调查发现:贵阳市区女性桡骨超声速率峰值出现在40~49岁年龄组,为(4159.7±129.54)m/s;按照超声速率较峰值下降2.5倍标准差(SD)、2.0SD、1.8SD为标准50~90岁中老年女性的OP患病率分别为22.62%、36.99%、43.60%.结论:OP是一种增龄性疾病,桡骨定量超声在其诊断中的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树法;向菲;张敏 刊期: 201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