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查对胎盘内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项宇识

关键词:胎盘内出血, 超声, 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胎盘内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 362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异常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结果:1 362例胎盘异常中,胎盘内出血18例,胎盘早剥12例,胎盘血池425例;18例胎盘内出血均由病理证实,其中合并胎盘早剥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诊断胎盘内出血,并可与胎盘早剥、胎盘血池等相鉴别,同时还要排除胎盘内出血合并胎盘早剥等情况.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亚低温与EPO联合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亚低温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联合应用对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低温组(24例)及常规组(25例),并对各组治疗前(治疗0 h)及治疗后(治疗72~96 h)的血凝分析、血小板、肝肾功能等指标及临床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治疗前3组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FT)、凝血酶时间(TT)均轻度延长,治疗后均有好转,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均属正常范围.②治疗前3组患儿的BUN、Cr、ALT及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后均有下降,联合组的各项指标与低温组、常规组及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联合组临床无严重感染、重度硬肿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身亚低温与EPO的联合应用对窒息儿的血凝及肝肾功能等无明显不良影响,也不会加重其器宫功能损害.

    作者:郭晓燕;朱长连;程秀永;吉玲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妊娠合并肾积水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7年10月确诊的32例妊娠合并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妊娠合并尿路结石(尿路结石组,21例)和未合并尿路结石(非尿路结石组,11例),32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进行诊断,部分患者合用X线摄片.结果:32例中,25例经观察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结论:部分妊娠合并肾积水患者不需特殊处理,症状可自行改善,但有一部分是必须人为干预的,其手术时机和适应证选择尤为重要.

    作者:李晓刚;吴文元;朴敏虎;辛汉杰;侯国军;金铁雄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251例宫颈病变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病变的高发因素,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7月妇女病普查中妇科检查怀疑可疑病变的1 041名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镜检图像有改变者随在镜下取可疑部位组织病理检查(病检),以病理诊断标准为后诊断.结果:病理确诊(患多种疾病按重者统计)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5例,腺体增生2例,宫颈息肉46例,宫颈糜烂182例(伴腺体鳞化29例,伴鳞状上皮增生104例,伴息肉20例).宫颈糜烂者患宫颈上皮内瘤变明显高于宫颈光滑者,宫颈病变患病率以36~45岁高(57.37%),46~55岁次之(29.48%).结论:宫颈病变随年龄趋向年轻化,宫颈糜烂为高发人群,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普查宫颈癌的方便、准确的方法.

    作者:张艳林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21例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经G带处理,必要时轴以C带和R带,在油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16对夫妇中有21例示核型异常.男性10例,女性11例,总异常率为18.10%.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6例,性染色体异常5例.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平衡易位、臂间倒位、缺失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多态性等.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妊娠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有不良妊娠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

    作者:刘慈;刘学军;尹红亚;辛虹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87例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分析

    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从宫内寄生生活到宫外独立生活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关系到此阶段新生儿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今后的生命质量.因此,要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就必须提高妊娠期的保健和分娩的产科质量.现就近三年来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新生儿窒息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黄雪芬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孕妇孕期膳食结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结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关系,为开展孕期营养教育与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固区医院130例孕妇为调杳对象,对孕妇各种膳食摄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资料用于统计分析.结果:孕妇谷类、蛋类、畜禽肉类、油类摄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成正相关(P<0.05),水果类、蔬菜类、鱼虾类、大豆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与新生儿体重不成线性相关(P>0.05).结论:孕妇谷类、蛋类、畜禽肉类及油类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但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应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加强孕期营养知识教育.

    作者:吴玮;张格祥;张丽;孙文萍;周蕊兰;王玉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仙居县2000~200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为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现对仙居县3家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00~2006年国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于仙居县3家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报表和出生缺陷登记卡.

    作者:郑菲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苏州市社区居民对儿童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苏州社区居民对儿童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抚养人对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含心理卫生一般常识,儿童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来源与途径.结果:社区居民对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基本知晓率为3.4%,部分知晓率为86.4%,较少知晓率10.2%.结论:苏州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卫生一般常识有所知晓,居民对儿童心理卫生常识也有一定知晓.主要通过收看电视获取心理健康知识,街道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讲座不足.

    作者:陆艳红;刘晓瑛;宋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影响产科女性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产科女性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3月对139例产科女性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分娩方式的认知,分析影响产科女性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以是否存在剖宫产指征为客观因素,产科女性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以自然分娩为主(76.98%),其主观影响因素主要为产后恢复、母婴安全、分娩疼痛等;两种分娩方式主观因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科女性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自然分娩的优点,在客观因素允许下,主观因素影响显著,以身作则提倡自然分娩.

    作者:葛圆;雪丽霜;覃桂荣;刘素娥;杨雅春;徐辉全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46,XX,t(7;8)(7p8p;7q8q)染色体核型致聋哑及女性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

    染色体易位是导致孕妇反复流产、死胎、畸形儿常见的病因之一,可由父母遗传所致,也可因患者本身发生基因突变所致.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身材矮小(1.38 m),性器官未发育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军荣;王少敏;曲林琳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贫困山区巨大儿发生状况分析

    目的:对贫困山区2007~2008年巨大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国家级贫困县巨大儿发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间巨大儿发生率为7.64%;其发生与产妇年龄、产次无明显相关,与体重增加、孕周、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明显相关.结论:体重增长过快、过期妊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巨大儿分娩并发症增多,剖宫产率升高.巨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孕期保健指导是关键.

    作者:刘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出生缺陷儿242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掌握濮阳市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 日濮阳市4所市直医院、6所县直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的29 81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2%,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的年龄、孕龄、胎次、职业、居住环境、是否婚检、是否参加围产期保健等因素有关.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婿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工作,避免孕早期患病,营造孕期良好环境,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育龄妇女增补叶酸,进一步加强出牛缺陷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范银芬;勾晓东;张超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上皮性癌、7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阳性率64.1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0%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85.71%(P<0.01),但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WOX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WWOX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熊宙芳;王泽华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自身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在治疗子痫前期重度并发大量腹水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身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技术在治疗子痫前期重度并发大量腹水术后疗效.方法:100例子痫前期重度并发大量呈腹水病人术后分两组,研究组自身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及静脉输注人体白蛋白治疗,对照组抽放腹水及静脉输注人体白蛋白治疗.结果:研究组在腹水消退时间、血清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蛋白用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技术治疗子痛前期重度并发大量腹水术后疗效肯定、安全、节约开支.

    作者:刘俐;陈映婷;李振东;李宓;叶兹礼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超声检查对胎盘内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胎盘内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 362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异常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结果:1 362例胎盘异常中,胎盘内出血18例,胎盘早剥12例,胎盘血池425例;18例胎盘内出血均由病理证实,其中合并胎盘早剥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诊断胎盘内出血,并可与胎盘早剥、胎盘血池等相鉴别,同时还要排除胎盘内出血合并胎盘早剥等情况.

    作者:项宇识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单剂PS治疗NHMD患儿37例,并与未用PS治疗的38例NHMD患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在应用PS后1~2 h患儿的呼吸困难改善,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PS能有效改善NHMD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NHMD患儿对机械通气的需求,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陈宏香;温伟珍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胎盘早剥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29例胎盘早剥的病例,分析其发病诱因、症状体征、母婴结局及并发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持续性下腹痛、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产前诊断率为51.72%,围产儿死亡率为17.24%,孕产妇死亡率为0.患者易并发产后出血(34.48%)、DIC(6.90%)、子宫胎盘卒中(10.34%).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儿生命威胁大,加强预防、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孔双燕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河南地区女性阴道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女性阴道炎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本地区阴道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对妇科门诊的体检者及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并记录患者的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基本生活状况.结果:霉菌的感染率为6.98%、滴虫的感染率为5.10%、革兰氏阳性球菌或球杆菌感染率为4.90%;阴道炎发生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及卫生状况等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霉菌感染和滴虫感染仍是影响青年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纪英;翟连臣;任运红;刘景艳;薛长贵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及HPV的感染亚型,探讨不同基因亚型的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活检的519例患者,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宫颈活检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炎症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宫颈浸润癌组.结果:519例患者有HPV感染者254例,其中96例为多重HPV感染.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前五位分别为16、58、33、18、52,高危型HPV亚型的检出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HPV的二重及二重以上感染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及宫颈浸润癌组明显高于炎症组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多重HPV感染者所患宫颈病变更趋于严重.

    作者:何倩;孙丽平 刊期: 2010年第14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激素水平与新生儿血气分析值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雌激素、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与新生儿出生即刻脐静脉血血气分析中pH值、PO2、PCO2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晚期妊娠90例,正常晚期妊娠90例,检测母体血雌二醇、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及新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中pH值、PO2、PC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CP组较对照组pH值、PO2明显降低(P<0.01),PCO2明显升高(P<0.05);ICP组孕妇血雌激素值明显升高(P<0.01),与PCO2呈正相关,与pH值及PO2呈负相关,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未见相关性.结论:ICP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其新生儿易产生缺氧.

    作者:腾建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