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晓敏;张延丽;朱壮彦;畅学艳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对屈光异常儿童提供干预措施.方法: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对常州市部分幼儿园的2 51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各年龄组散光发生率高,其次是远视,近视发生率较低.散光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各年龄组散光、远视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散光无性别差异.结论: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屈光异常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蒯烨滨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1例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有停经或停经后无痛性阴道流血、血β-HCG升高的表现;超声检查确诊19例,2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6患者例予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3例行子宫动脉介入治疗,2例术中出血量>2 000 ml,合并DIC而切除子宫.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史及超声检查可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诊断提供主要依据,甲氨蝶呤可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丹红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雌激素、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与新生儿出生即刻脐静脉血血气分析中pH值、PO2、PCO2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晚期妊娠90例,正常晚期妊娠90例,检测母体血雌二醇、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及新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中pH值、PO2、PC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CP组较对照组pH值、PO2明显降低(P<0.01),PCO2明显升高(P<0.05);ICP组孕妇血雌激素值明显升高(P<0.01),与PCO2呈正相关,与pH值及PO2呈负相关,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未见相关性.结论:ICP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其新生儿易产生缺氧.
作者:腾建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甘肃省肃南县农牧民妇女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肃南县1 000例农牧民妇女进行妇女疾病的普查,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 000例农牧民妇女均患有妇科疾病,患病率100%,患病率顺位依次为滴虫性阴道炎45.0%(450/1 000),霉菌性阴道炎20.0%(200/1 000),宫颈糜烂20.0%(200/1 000),老年性阴道炎10.0%(100/1 000)和子宫肌瘤5.0%(50/1 000).200例调查对象患有乳腺疾病,患病率20.0%(200/1 000),主要是乳腺增生,其患病率为19.0%(190/1 000),占乳腺疾病的95.0%(190/200),其次为乳腺纤维腺瘤,其患病率为1.0%(10/1 000),占乳腺疾病的5.0%(10/200).结论:肃南县农牧民妇女疾病主要为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增生.
作者:王萍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早发型49例,即24~34孕周发病者;晚发型164例,即≥34孕周发病者)及其22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并发症、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较晚发型早(P<0.01)、治疗时间较晚发型长(P<0.05),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合并症较晚发型严重,母婴结局明显较晚发型差.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严格选择病例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
作者:富晓敏;张延丽;朱壮彦;畅学艳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女性阴道炎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本地区阴道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对妇科门诊的体检者及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并记录患者的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基本生活状况.结果:霉菌的感染率为6.98%、滴虫的感染率为5.10%、革兰氏阳性球菌或球杆菌感染率为4.90%;阴道炎发生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及卫生状况等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霉菌感染和滴虫感染仍是影响青年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纪英;翟连臣;任运红;刘景艳;薛长贵 刊期: 2010年第14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部分异位妊娠破裂内出血可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及保守治疗.唐山市协和医院2005年2月~2008年2月对收治的3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艳丽;牛玉梅;吴聪哲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CIM+T细胞凋亡率对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住院PIH患者(轻、中、重组)和20例正常妊娠待产产妇产前和产后静脉血中凋亡的CD4+T细胞率及表面表达Fas(CD95)的CD4+T细胞率,对比分析4组率的差别、相关性及对眼底病变影响.结果:产前4组之间凋亡的和表达Fas的CD4+T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正常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4组凋亡的CD4+T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前和产后4组凋亡的和表达Fas的CD4+T细胞率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产前和产后眼底病变0、Ⅰ、Ⅱ、Ⅲ级4组之间及眼底正常组和病变组两组之间凋亡的CD4+T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底病变分级与妊娠高血压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PIH患者眼底改变有随临床病情加重而加重趋势,产后PIH患者眼底病变情况比产前普遍好转;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对PIH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虽然Fas/FasL途径参与了这个过程,但是此时它不是凋亡的主要途径,还有其它凋亡途径的参与;尚不能肯定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在PIH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孟博;雷宁玉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定期随访2000年1月~2007年12月126例宫腔镜电切术后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结果: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时间(18.48±0.34)min,出血量(10.39±0.53)ml,住院时间5~7天,术后月经量正常者76例(60.31%),月经量明显减少者44例(34.92%);经期缩短者68例(53.96%),除3例失访外,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手术的风险.
作者:何珊;吴海玲;范岫洁;王莹 刊期: 2010年第14期
为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现对仙居县3家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00~2006年国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于仙居县3家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报表和出生缺陷登记卡.
作者:郑菲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海淀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进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比较方法对海淀区2005~2007年托幼园所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托幼园所儿童营养不良总体呈一度上升,继而下降的趋势,均低于WHO划分的低级营养不良标准,其中发育迟缓下降多,三年检出率分别为0.43%、0.12%、0.14%,贫血患病率三年分别为0.53%、0.56%、0.34%,以轻度贫血为主.肥胖发生率及视力低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龋患率>40%,矫治率逐年上升,但<80%.结论:海淀区托幼园所儿童营养状况良好,营养过剩成为幼儿园干预的重点,五宫保健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沈芳;袁全莲;周钰;刘彦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妊娠早期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孕妇及正常孕妇血清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ey)水平,分析两种物质的代谢水平与妊娠NTDs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NTDs高发的山西省5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选择9所医院收集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肘静脉血5ml,检测其血清叶酸和Hey水平,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和Hey的差异.分别以对照组血清叶酸和Hey浓度的第10和第90百分位数作为界值,划分为2个水平组,比较不同水平组NTDs的发病风险.结果:妊娠NTDs孕妇血清平均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0.4 nmol/L vs 14.7 mnol/L,P<0.05),同时血清Hcy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叶酸水平孕妇妊娠NTDs的危险性显著增加(AOR=3.0,95%CI为1.2~7.7).结论:孕期血清叶酸低水平是研究人群NTDs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光清;卢晓琳;白继保;白春林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特点.结果: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均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11例可见假包膜,8例回声以囊性暗区为主,10例有囊实性相间回声,7例以实质性回声为主,6例肿块内可见微钙化灶,17例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频谱呈高速高阻,18例患侧腋窝检出肿大淋巴结.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76%.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声像图具有特征性,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李元仙;项尖尖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单剂PS治疗NHMD患儿37例,并与未用PS治疗的38例NHMD患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在应用PS后1~2 h患儿的呼吸困难改善,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PS能有效改善NHMD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NHMD患儿对机械通气的需求,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陈宏香;温伟珍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龙岗区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获得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7年龙岗区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8.90,P<0.001);病例全部为非户籍人口;分娩方式均为院外分娩;所有病例均发生在生后2周内,其中70.5%发病在生后1周内.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和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贵敏;李慧丽;任路忠 刊期: 2010年第14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国家发病率高,每年西方国家妇女每100 000人有15~20人患子宫内膜癌[1].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发病率低4~5倍,印度及东南亚发病率低.
作者:秦英;孙娅;李季滨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和l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浊法对48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8例正常新生儿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CRP)测定,并比较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值明显降低,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hs-CRP可作为判定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之一.动态观察hs-CRP可作为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作者:王丽雪;包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纵向追踪研究的方法,对我院系统管理的儿童随机抽取3~18个月的260名正常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自行编制的训练课程对实验组儿童进行训练,并评定训练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后CDCC的两项指标MDI和P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指数MDI为(123.60±14.62)对比(108.13±63.28),P<0.05];[运动发育指数PDI(120.49±18.27)对比(110.36±22.15),P<0.01].2~3岁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0.77%对比24.62%,P<0.01.入学前后CBCL和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感觉统合训练不仅对婴幼儿的心理行为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也有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陈书香;李英;陈书芳;王宇中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掌握濮阳市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 日濮阳市4所市直医院、6所县直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的29 81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2%,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的年龄、孕龄、胎次、职业、居住环境、是否婚检、是否参加围产期保健等因素有关.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婿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工作,避免孕早期患病,营造孕期良好环境,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育龄妇女增补叶酸,进一步加强出牛缺陷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范银芬;勾晓东;张超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经G带处理,必要时轴以C带和R带,在油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16对夫妇中有21例示核型异常.男性10例,女性11例,总异常率为18.10%.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6例,性染色体异常5例.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平衡易位、臂间倒位、缺失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多态性等.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妊娠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有不良妊娠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
作者:刘慈;刘学军;尹红亚;辛虹 刊期: 201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