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红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部分异位妊娠破裂内出血可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及保守治疗.唐山市协和医院2005年2月~2008年2月对收治的3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艳丽;牛玉梅;吴聪哲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上皮性癌、7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阳性率64.1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0%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85.71%(P<0.01),但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WOX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WWOX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熊宙芳;王泽华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特点.结果: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均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11例可见假包膜,8例回声以囊性暗区为主,10例有囊实性相间回声,7例以实质性回声为主,6例肿块内可见微钙化灶,17例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频谱呈高速高阻,18例患侧腋窝检出肿大淋巴结.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76%.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声像图具有特征性,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李元仙;项尖尖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提高对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29例胎盘早剥的病例,分析其发病诱因、症状体征、母婴结局及并发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持续性下腹痛、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产前诊断率为51.72%,围产儿死亡率为17.24%,孕产妇死亡率为0.患者易并发产后出血(34.48%)、DIC(6.90%)、子宫胎盘卒中(10.34%).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儿生命威胁大,加强预防、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孔双燕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早发型49例,即24~34孕周发病者;晚发型164例,即≥34孕周发病者)及其22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并发症、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较晚发型早(P<0.01)、治疗时间较晚发型长(P<0.05),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合并症较晚发型严重,母婴结局明显较晚发型差.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严格选择病例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
作者:富晓敏;张延丽;朱壮彦;畅学艳 刊期: 2010年第14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妊娠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抱婴回家率还徘徊在20%~30%[1],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流产率较高.因此分析了解ART治疗后自然流产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敏利;黄绘;杨雪;洪炎;潘世春 刊期: 2010年第14期
染色体易位是导致孕妇反复流产、死胎、畸形儿常见的病因之一,可由父母遗传所致,也可因患者本身发生基因突变所致.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身材矮小(1.38 m),性器官未发育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军荣;王少敏;曲林琳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结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关系,为开展孕期营养教育与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固区医院130例孕妇为调杳对象,对孕妇各种膳食摄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资料用于统计分析.结果:孕妇谷类、蛋类、畜禽肉类、油类摄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成正相关(P<0.05),水果类、蔬菜类、鱼虾类、大豆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与新生儿体重不成线性相关(P>0.05).结论:孕妇谷类、蛋类、畜禽肉类及油类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但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应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加强孕期营养知识教育.
作者:吴玮;张格祥;张丽;孙文萍;周蕊兰;王玉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海淀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进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比较方法对海淀区2005~2007年托幼园所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托幼园所儿童营养不良总体呈一度上升,继而下降的趋势,均低于WHO划分的低级营养不良标准,其中发育迟缓下降多,三年检出率分别为0.43%、0.12%、0.14%,贫血患病率三年分别为0.53%、0.56%、0.34%,以轻度贫血为主.肥胖发生率及视力低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龋患率>40%,矫治率逐年上升,但<80%.结论:海淀区托幼园所儿童营养状况良好,营养过剩成为幼儿园干预的重点,五宫保健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沈芳;袁全莲;周钰;刘彦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纵向追踪研究的方法,对我院系统管理的儿童随机抽取3~18个月的260名正常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自行编制的训练课程对实验组儿童进行训练,并评定训练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后CDCC的两项指标MDI和P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指数MDI为(123.60±14.62)对比(108.13±63.28),P<0.05];[运动发育指数PDI(120.49±18.27)对比(110.36±22.15),P<0.01].2~3岁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0.77%对比24.62%,P<0.01.入学前后CBCL和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感觉统合训练不仅对婴幼儿的心理行为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也有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陈书香;李英;陈书芳;王宇中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发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ART术后妊娠晚期自然流产的患者111例及同期ART后足月分娩的183例妇女,分析与晚期自然流产有关的因素.结果:ART后晚期流产的相关因素有宫颈操作次数(OR=1.356)、胎膜早破(OR=13.881)、减胎术(OR=5.363)、双胎妊娠(OR=1.136).结论:行ART治疗的不孕患者如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后天性的宫颈管机械损伤不容忽视;当伴多胎妊娠时应严密监测宫颈长度,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作者:杨学舟;章汉旺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使用常规方法无法止血的情况下,采用欣母沛经腹壁宫体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为250μg.结果:42例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欣母沛是强效而安全的宫缩剂,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
作者:何小玲;温秀兰;谭超群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单剂PS治疗NHMD患儿37例,并与未用PS治疗的38例NHMD患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在应用PS后1~2 h患儿的呼吸困难改善,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PS能有效改善NHMD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NHMD患儿对机械通气的需求,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陈宏香;温伟珍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了解苏州社区居民对儿童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抚养人对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含心理卫生一般常识,儿童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来源与途径.结果:社区居民对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基本知晓率为3.4%,部分知晓率为86.4%,较少知晓率10.2%.结论:苏州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卫生一般常识有所知晓,居民对儿童心理卫生常识也有一定知晓.主要通过收看电视获取心理健康知识,街道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讲座不足.
作者:陆艳红;刘晓瑛;宋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对贫困山区2007~2008年巨大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国家级贫困县巨大儿发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间巨大儿发生率为7.64%;其发生与产妇年龄、产次无明显相关,与体重增加、孕周、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明显相关.结论:体重增长过快、过期妊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巨大儿分娩并发症增多,剖宫产率升高.巨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孕期保健指导是关键.
作者:刘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近年来对苯丙酮尿症的一同方法的筛查结果,了解潍坊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先后采用细菌抑制法,WALLC时间分辨仪荧光法,ASTORIA API流式荧光法检测按规定采取的新生儿滤纸干血片PHE值,根据不同的切值筛查出阳性患儿.结果:筛查开展以来总筛查率为83.8%,PKU阳性总发病率为1/10 116,各地区高发病率为滨海1/2 261,低昌邑1/26 418.结论:扩大筛查面积与提高筛查率是影响筛查结果的关键,应加大与各级部门的合作,搞好宣教,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顺利进行,以实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终意义.
作者:田维兵;徐雁;刘金龙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影响产科女性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3月对139例产科女性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分娩方式的认知,分析影响产科女性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以是否存在剖宫产指征为客观因素,产科女性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以自然分娩为主(76.98%),其主观影响因素主要为产后恢复、母婴安全、分娩疼痛等;两种分娩方式主观因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科女性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自然分娩的优点,在客观因素允许下,主观因素影响显著,以身作则提倡自然分娩.
作者:葛圆;雪丽霜;覃桂荣;刘素娥;杨雅春;徐辉全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CIM+T细胞凋亡率对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住院PIH患者(轻、中、重组)和20例正常妊娠待产产妇产前和产后静脉血中凋亡的CD4+T细胞率及表面表达Fas(CD95)的CD4+T细胞率,对比分析4组率的差别、相关性及对眼底病变影响.结果:产前4组之间凋亡的和表达Fas的CD4+T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正常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4组凋亡的CD4+T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前和产后4组凋亡的和表达Fas的CD4+T细胞率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产前和产后眼底病变0、Ⅰ、Ⅱ、Ⅲ级4组之间及眼底正常组和病变组两组之间凋亡的CD4+T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底病变分级与妊娠高血压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PIH患者眼底改变有随临床病情加重而加重趋势,产后PIH患者眼底病变情况比产前普遍好转;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对PIH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虽然Fas/FasL途径参与了这个过程,但是此时它不是凋亡的主要途径,还有其它凋亡途径的参与;尚不能肯定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在PIH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孟博;雷宁玉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卵巢良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组),38例行小切口手术(小切口组),41例行传统开腹手术(传统组),比较3种术式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与传统组及小切口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叶杏红;李晓燕;胡红君 刊期: 2010年第14期
目的:及时了解深圳龙岗地区妇女放置IUD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08~2009年在深圳龙岗随机选取有放置IUD史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史和放置IUD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01份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放置IUD后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血、白带异常率均高于放置IUD前;多数妇女在放置IUD后24 h内有少量出血,有21.6%的对象出血超过7天;分别有8.6%、2.8%、3.0%、1.1%、3.3%、0.8%、0.2%、3.0%、2.8%和3.8%的对象报告曾发生过IUD下移、异位、尾丝消失、断裂变形、脱落、嵌顿、子宫穿孔、带器妊娠、急性和慢性盆腔感染;有15%的对象提前取出IUD,其主要原因为出血时间过长、IUD下移、出血过多、腹痛和盆腔感染.结论:育龄妇女放置IUD后仍有一定比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并导致提前取出IUD,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应在放置IUD后各时间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作者:冯宗丽;俸灵林 刊期: 201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