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王建英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脑发育, 神经行为发育
摘要:目的:了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产儿随机纳入促红功胞生成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于出生第1周即给rHu-EPO 750 U·kg-1·w-1,隔日1次,每周3次,共6周,两组均给予维生素K1及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等治疗.矫正胎(年)龄40周、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均分别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神经系统发育评估(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结果:矫正胎龄40周时,治疗组早产儿行为神经测定得分(39.14±0.51),明显高于对照组(35.10±0.97)(P<0.05);矫正年龄3个月、12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和神经行为发育可能有促进作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开腹、阴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阴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300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101例,阴式子宫全切术(TVH)106例,开腹子宫全切术(TAH)93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TAH、TVH和LAVH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与TVH组出血量、术后病率及镇痛数均明显优于TA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AVH组术后病率显著优于TVH组(P<0.05).LAVH与TVH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AH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出血量、镇痛数、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T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及TVH临床疗效优于TAH,并且LAVH降低了TVH手术难度,扩大了TVH手术范围,较TVH优势明显.

    作者:韩珺;李丽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官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42例行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查,同时行阴道镜定位活检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中HPV阳性57例,阳性率40.14%.病理诊断为慢性官颈炎79例,HPV感染率为10.13%,CIN 63例,其中CIN Ⅰ 38例、CIN Ⅱ 14例、CIN Ⅲ 11例,HPV感染率分别为71.05%、85.71%、90.91%,随着官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随之上升,CIN I~Ⅲ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检测,异常涂片72例,其中ASC 37例,CIN Ⅱ检出3例(8.11%),无CIN Ⅲ检出;LSIL 23例,CIN Ⅱ、CIN Ⅲ检出共10例(43.47%);HSIL 12例,CIN Ⅱ、CIN Ⅲ检出共11例(91.67%),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官颈高度病变(CINⅡ、CIN Ⅲ)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理学、细胞学、HPV检测同时比较,TCT和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1例CIN Ⅱ以上的病例.结论: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及CIN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漏诊率低,若再有针对性地行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可早期、准确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作者:林苑;李卓华;卢冬青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抗凝治疗与常规方法结合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丹参与常规方法结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①两组总体评价及孕周延长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围生儿比较:脐血流S/D比值:观察组治疗前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凝血结果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明显延长期待治疗时间,降低新生儿室息率,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量,说明抗凝治疗与常规方法结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安全有效.

    作者:魏东红;朱信强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16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终止孕早期妊娠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孕6~13周早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0月要求终止妊娠患者160例.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早孕引产的临床疗法及安全性,米非司酮总剂量为150 mg,根据不同服药方法分为两日服法和3开服法;根据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分为门服给药和阴道给药;将160例实验对象分为4组:A组米非司酮3日服法,第3日晨顿服米索前列醇500mg;B组米非司酮服法同A组,第3天晨阴道置入米索列醇500 mg;C组米非司酮两日服法,第3天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500 mg;D组米非司酮司服法同C组,第3天晨阴道置入米索前列醇500 mg.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4组成功率均令人满意.相同剂量的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引产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给药途径引产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米司酮两日服法,即75 mg每天1次顿服共2天,配伍米索前列醇500 mg阴道给药的早期引产方法更为简便、安全、有效、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穗明;肖青;马晓东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女性输卵管不孕症与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关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不孕妇女盆腔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情况及其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68例腹腔镜术中发现有输卵管炎症的不孕妇女盆腔积液行CT检测;对60例同期术中发现无输卵管炎症的手术患者盆腔积液行CT检测作为对照.结果:不孕组CT感染率(52.94%),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T感染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感染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温坚;殷新明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2007年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为今后妇女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对5 445例市直部分企事业单位女职工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刮片(巴氏法)检查度乳腺检查,对发现的疾病及时治疗并跟踪随访.结果:5 445例妇女的患病率为57.4%,前5位疾病依次为宫颈疾病、阴道炎、乳腺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结论:应加强各层面沟通与合作,普及妇女保健知识,增强妇女保健意识,群防群治,努力降低妇女常见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顾晓芳;罗乃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天水市14岁以下正常儿童血清钙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天水市儿童血清钙含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改善钙营养状况的干预对策.方法:按照全市人口构成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1 997例14岁以下正常儿童为研究样本,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样采集;对血清样本选用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比色法进行血清钙定量分析测定;将喂养方式、膳食结构等相关信息及血清钙检测结果录入计算机,利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岁以下儿童普遍存在钙缺乏现象,尤以7岁以下儿童突出,随年龄增长血清钙含量升高;男女儿童血清钙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城乡儿童血清钙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推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宣传佝偻病防治知识,重视学龄前儿童补钙,定期检验7岁以下儿童血钙水平,对于改善儿童钙营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世红;高玉杰;苏建伟;雷成江;姚瑞珍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改良式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2008年12月对经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诊断为盆腔脏器脱垂的18例患者进行改良式盆底重建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前盆底悬吊术+阴道顶端固定术+阴道后壁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8 min,术中平均出血200 ml,住院时间7~10天,术后1、3、6、9、12月随访,18例患者因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引起的不良症状全部消失,其中1例出现左下肢轻度疼痛,给予局部热敷理疗治疗2周后疼痛消失,2例出现膀胱颈过度活动症,留置尿管1周后消失,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微创、经济可行、减少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短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纪丽伟;虞晴;刘明;许为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阴道镜对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阴道镜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阴道镜对AS-CU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AS-CUS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并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慢性宫颈炎67例,占53.17%,官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20例,占15.87%,CIN I 10例,占7.94%,CIN I合并HPV感染8例,占6.35%,CINⅡ~Ⅲ16例,占12.70%,宫颈原位癌5例,占3.97%.结论:AS-CUS患者中潜存着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原位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准确性高,可避免漏诊.

    作者:高智达;张艳琴;包生武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月经周期的第5~6天因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7 mm或回声不均匀的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77例纳入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的第5~6天搔刮修整子宫内膜,刮出的内膜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7例中送病理检查者49例,因刮出组织少无法送病检者28例.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息肉17例,内膜发育不同步13例,子宫内膜增殖期12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炎症3例,2例复杂型增生过长放弃新鲜胚胎移植,其余均行胚胎移植.子宫内膜息肉妊娠率41.18%,内膜发育不同步妊娠率46.15%,子宫内膜增殖期妊娠率58.33%,简单型增生过长妊娠率50.00%,3例子宫内膜炎无1例妊娠.未送病理检查者妊娠率17.86%.结论:除子官内膜炎外,子宫内膜的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未得到修整者妊娠率显著下降.

    作者:黄晓卉;胡玥玥;江成龙;江胜芳;张颖;张昌军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2004~2008年海淀区妇女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海淀区妇女病的患病率及其特点,为指导妇女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各医疗保健机构统计上报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近5年来妇女病普查率为83.79%,患病率52.88%.慢性官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是常见疾病,在≤40岁年龄组中的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乳腺癌平均增长速度是37.24%.结论:加强对乳腺增生的防治,特别是要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和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作者:石英;徐文;赵温;刘素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深圳8 372例产妇孕次和产次实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产妇群体进行实况调查,掌握产妇群体孕次、产次的状况,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客观的数据,探索孕产妇保健新方法,努力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现场实况调查方法对8 372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孕次情况:第1孕2 547例,占30.42%;第2孕2 754例,占32.89%;第3孕1 757例,占20.98%;第4孕819例,占9.78%;第5孕313例,占3.74%;第6孕104例,占1.24%;第7孕43例,占0.51%;第8孕19例,占0.23%;第9孕11例,占0.13%;第10孕1例,占0.01%;第11孕2例,占0.02%;第12孕0例;第13孕1例,占0.01%;第14孕1例,占0.01%.产次情况:第1产4 876例,占58.24%;第2产3 025例,占36.13%;第3产398例,占4.75%;第4产55例,占0.66%;第5产12例,占0.14%;第6产1例,占0.01%;第7产2例,占0.02%;第8产1例,占0.01%;第9产2例,占0.02%.结论:当前我国多胎生育的情况客观存在,而且构成比还相当高,第1胎、第2胎、第3胎、第4胎、第5胎、第6胎、第7胎、第8胎、第9胎的构成比依次分别为:58.24%、36.13%、4.75%、0.66%、0.14%、0.01%、0.02%、0.01%、0.02%;当前我国妇女多次怀孕的情况客观存在;第1孕、第2孕、第3孕、第4孕、第5孕、第6孕、第7孕、第8孕、第9孕、第10孕、第11孕、第12孕、第13孕、第14孕的构成比依次分别为:30.42%、32.89%、20.98%、9.78%、3.74%、1.24%、0.51%、0.23%、0.13%、0.01%、0.02%、0、0.01%、0.01%.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进行住院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对比分析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恢复时间、哕音消失时间、X线恢复时间等方面都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5.9±0.4)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9.0±0.6)d,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46例,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痊愈23例,总有效率为93.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阿奇霉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崔瑞绒;刘秀霞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进行剖官产,并在胎儿娩出后给予5%匍萄糖液500 ml加催产素20 U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方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例数、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对于预防患者剖官产产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进行推广.

    作者:王英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余姚市高危筛查门诊2 239例高危孕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余姚市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提出降低高危孕妇发生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收集余姚市妇幼保健所高危筛查门诊筛查的孕24~28周孕妇2 239例,对其中1148例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高危因素分析,比较山区与平原高危孕妇发生率.结果:2239例筛查孕妇中高危孕妇1 148例,高危发生率为51.3%,其中山区筛查孕妇560例,发现高危孕妇420例,占75.0%;平原筛查孕妇1 679例,发现高危孕妇728例,占43.4%.结论:余姚市高危孕妇因素呈多样性,以流产史居首位,山区高危孕妇发生率高于平原.通过筛查可以及时识别高危妊娠,加强三级保健网络的管理,有利于对高危孕妇的早发现、早干预.

    作者:朱仁祝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1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32例不孕症病人使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输卵管再通器械(包括DBH-100双球囊导管和FTC-550型同轴导管导丝)在X线监测下介入治疗,向导管内注射造影剂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并术后指导受孕,电话回访3~9个月.结果:132例患者共计264条输卵管梗阻介入术后复通率为81.82%,3个月后妊娠53例,妊娠率为40.15%.导通的输卵管间质部峡部梗阻患者32例,共64条输卵管,输卵管壶腹及伞端梗阻76例共152条输卵管,壶腹部及远端梗阻的患者中有24例导通后造影剂进入盆腔后显示弥散不良术后受孕短时间为2个月,长为7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足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不孕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疗法,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晓东;肖青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孕期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31~32周孕妇64例分为两组.对实验组31例孕妇及其家属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情绪变化及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结果:实验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孕期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产后焦虑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李娟;李和江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了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产儿随机纳入促红功胞生成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于出生第1周即给rHu-EPO 750 U·kg-1·w-1,隔日1次,每周3次,共6周,两组均给予维生素K1及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等治疗.矫正胎(年)龄40周、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均分别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神经系统发育评估(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结果:矫正胎龄40周时,治疗组早产儿行为神经测定得分(39.14±0.51),明显高于对照组(35.10±0.97)(P<0.05);矫正年龄3个月、12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和神经行为发育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高龄孕妇抑郁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高龄孕妇的抑郁心理状态,为孕期保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8年12月诊治的高龄孕妇98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的98例正常适龄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入诊后分别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和SCL-90测定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龄孕妇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均明显增高,分别为10.57和8.24,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龄孕妇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4个分均明显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较正常适龄孕妇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分量增高,应针对其实际情况积极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有效改善高龄孕妇的抑郁心理状态.

    作者:范成华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HIE初期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以期探讨家长因素对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69名HIE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确诊后的1个月内,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其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同时在相同医院选取72名正常新生儿家长为对照.结果:69名HIE患儿家长焦虑、抑郁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家长(P<0.01).家庭收入是影响患儿家长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患儿家长的主观支持得分与正常新生儿家长无差异,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家长(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HIE初期患儿家长的情绪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以制定缓解其压力、提高对患儿护理效果的措施.

    作者:尹志勤;沈桂杰;苏建平;党照清;朱玉红 刊期: 2010年第1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