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132例临床观察

马晓东;肖青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 再通术, 介入方法,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32例不孕症病人使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输卵管再通器械(包括DBH-100双球囊导管和FTC-550型同轴导管导丝)在X线监测下介入治疗,向导管内注射造影剂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并术后指导受孕,电话回访3~9个月.结果:132例患者共计264条输卵管梗阻介入术后复通率为81.82%,3个月后妊娠53例,妊娠率为40.15%.导通的输卵管间质部峡部梗阻患者32例,共64条输卵管,输卵管壶腹及伞端梗阻76例共152条输卵管,壶腹部及远端梗阻的患者中有24例导通后造影剂进入盆腔后显示弥散不良术后受孕短时间为2个月,长为7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足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不孕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疗法,可以推广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皮内缝合法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手术尤其是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用4-0微桥线连缝皮下脂肪层,皮肤用同一条线折返皮内缝合;对照组60例,皮下脂肪作为一层,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4-0微桥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观察术后伤口淤血、伤口线结反应或硬结、排异现象、脂肪液化等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缝合时间短3 min,长7 min,平均3.5 min对照组缝合时间短6 min,长12 min,平均8 min.伤口淤血例数:研究组1例,对照组4例;伤口线结反应或硬结:研究组1例,对照组8例;排异现象:对照组1例;脂肪液化:对照组1例.两组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皮内缝合产科刮宫产手术横切口时伤口愈合佳,可明显减少伤口愈合不良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2004~2008年海淀区妇女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海淀区妇女病的患病率及其特点,为指导妇女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各医疗保健机构统计上报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近5年来妇女病普查率为83.79%,患病率52.88%.慢性官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是常见疾病,在≤40岁年龄组中的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乳腺癌平均增长速度是37.24%.结论:加强对乳腺增生的防治,特别是要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和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作者:石英;徐文;赵温;刘素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产后出血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97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情况.结果:产后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官收缩乏力(52.58%)、胎盘因素(43.30%)、软产道裂伤(2.06%)、凝血功能障碍(1.03%).结论:进一步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杜明玉;何湛春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哮喘儿童诱导痰液趋化因子在气道炎症及哮喘病情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诱导痰液趋化因子在哮喘儿童气道炎症及哮喘病情评价中的意义.方法:9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析,ELISA法检测痰液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ANTE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2(Eotaxin-2)、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儿童肺功能仪检测基础肺功能.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哮喘患儿诱导痰液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2、IL-8、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RANTES、Eotaxin-2水平高于缓解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度发作哮喘组IL-8、MCP-1水平高于轻~中度发作哮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2与哮喘急性发作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而诱导痰IL-8、MCP-1与哮喘病情加重及肺功能恶化有关.动态检测哮喘患儿诱导痰中趋化因子变化,将有助于哮喘病情监控和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艳明;农光民;李树全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去氧孕烯炔雌醇组27例治疗期间无异常出血,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异常;5例随访期间月经量稀少;2例于停药0.5~1年内复发.米非司酮组25例在停药30~120天后月经量恢复正常;6例月经量减少;3例月经恢复后,出现功血复发.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及贫血程度改善情况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月经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E2、P平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FSH、LH、PRL、T平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均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且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慧健;邵美华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米索前列醇联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及异丙酚单独静脉注射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注射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90例(观察组)、异丙酚单独静脉注射行无痛人工流产90例(对照组)对比,观察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量、术中动体反应及官颈松弛程度.结果:观察组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手术时间短、宫颈松弛率高、用药少、无动体反应.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黄雪芬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安体舒通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PCOS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安体舒通分别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CPA)治疗PCOS的效果.方法:将8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B组43例采用安体舒通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3周期后观察患者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LH/FSH、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胰岛素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后LH、LH/FSH、T、WHR、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胰岛素水平、血脂下降优于B组.结论:二甲双胍、安体舒通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PCOS患者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谢吉蓉;陶俊贞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月经周期的第5~6天因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7 mm或回声不均匀的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77例纳入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的第5~6天搔刮修整子宫内膜,刮出的内膜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7例中送病理检查者49例,因刮出组织少无法送病检者28例.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息肉17例,内膜发育不同步13例,子宫内膜增殖期12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炎症3例,2例复杂型增生过长放弃新鲜胚胎移植,其余均行胚胎移植.子宫内膜息肉妊娠率41.18%,内膜发育不同步妊娠率46.15%,子宫内膜增殖期妊娠率58.33%,简单型增生过长妊娠率50.00%,3例子宫内膜炎无1例妊娠.未送病理检查者妊娠率17.86%.结论:除子官内膜炎外,子宫内膜的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未得到修整者妊娠率显著下降.

    作者:黄晓卉;胡玥玥;江成龙;江胜芳;张颖;张昌军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抗凝治疗与常规方法结合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丹参与常规方法结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①两组总体评价及孕周延长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围生儿比较:脐血流S/D比值:观察组治疗前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凝血结果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明显延长期待治疗时间,降低新生儿室息率,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量,说明抗凝治疗与常规方法结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安全有效.

    作者:魏东红;朱信强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开腹、阴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阴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300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101例,阴式子宫全切术(TVH)106例,开腹子宫全切术(TAH)93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TAH、TVH和LAVH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与TVH组出血量、术后病率及镇痛数均明显优于TA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AVH组术后病率显著优于TVH组(P<0.05).LAVH与TVH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AH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出血量、镇痛数、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T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及TVH临床疗效优于TAH,并且LAVH降低了TVH手术难度,扩大了TVH手术范围,较TVH优势明显.

    作者:韩珺;李丽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深圳8 372例产妇孕次和产次实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产妇群体进行实况调查,掌握产妇群体孕次、产次的状况,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客观的数据,探索孕产妇保健新方法,努力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现场实况调查方法对8 372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孕次情况:第1孕2 547例,占30.42%;第2孕2 754例,占32.89%;第3孕1 757例,占20.98%;第4孕819例,占9.78%;第5孕313例,占3.74%;第6孕104例,占1.24%;第7孕43例,占0.51%;第8孕19例,占0.23%;第9孕11例,占0.13%;第10孕1例,占0.01%;第11孕2例,占0.02%;第12孕0例;第13孕1例,占0.01%;第14孕1例,占0.01%.产次情况:第1产4 876例,占58.24%;第2产3 025例,占36.13%;第3产398例,占4.75%;第4产55例,占0.66%;第5产12例,占0.14%;第6产1例,占0.01%;第7产2例,占0.02%;第8产1例,占0.01%;第9产2例,占0.02%.结论:当前我国多胎生育的情况客观存在,而且构成比还相当高,第1胎、第2胎、第3胎、第4胎、第5胎、第6胎、第7胎、第8胎、第9胎的构成比依次分别为:58.24%、36.13%、4.75%、0.66%、0.14%、0.01%、0.02%、0.01%、0.02%;当前我国妇女多次怀孕的情况客观存在;第1孕、第2孕、第3孕、第4孕、第5孕、第6孕、第7孕、第8孕、第9孕、第10孕、第11孕、第12孕、第13孕、第14孕的构成比依次分别为:30.42%、32.89%、20.98%、9.78%、3.74%、1.24%、0.51%、0.23%、0.13%、0.01%、0.02%、0、0.01%、0.01%.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2008年玉林市144 266名妇女健康普查分析

    目的:了解玉林市妇女病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144 266名已婚妇女采用常规的妇女病普查方法,普查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白带涂片查滴虫和霉菌、宫颈细胞学检查、乳腺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2008年玉林市妇女健康普查患病41 219名,患病率28.57%,患病病种分布依次为阴道炎患病16 994名,患病率为11.78%;宫颈炎14 363名,患病率为9.96%;尖锐湿疣129名,患病率为0.09%;宫颈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合计29名,患病率为2.01/万.结论:提高成年妇女健康普查率,可以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早期发现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保障妇女健康.

    作者:李继慧;韦桂新;梁毅;黄向阳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进行剖官产,并在胎儿娩出后给予5%匍萄糖液500 ml加催产素20 U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方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例数、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对于预防患者剖官产产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进行推广.

    作者:王英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胚胎宫内生长受限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早期胚胎官内生长受限存在的临床依据及其发病相关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孕早期月经龄与胚胎生长发育不相符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与间期随机抽取的1 956例正常孕妇作对照(对照组),对年龄、婚龄、不孕不育病史、不良孕史、宫内操作史、盆腔感染性疾病史,孕中、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产后随访1年,记录新生儿及婴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孕早期胚胎宫内生长受限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05)、婚龄(P<0.05)、不孕不育病史(P<0.01)、不良孕史(P<0.01)、宫内操作史(P<0.01)、盆腔感染性疾病史(P<0.01)、前置胎盘(P<0.01)、胎盘异常(P<0.01)、胎盘粘连及植入(P<0.01)、产后出血(P<0.05).结论:孕早期存在胚胎宫内生长受限,其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免疫因素;盆腔感染性疾病史;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

    作者:赵海燕;彭丽群;杨志;沈红;沈婕;蔡叶萍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改良式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2008年12月对经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诊断为盆腔脏器脱垂的18例患者进行改良式盆底重建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前盆底悬吊术+阴道顶端固定术+阴道后壁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8 min,术中平均出血200 ml,住院时间7~10天,术后1、3、6、9、12月随访,18例患者因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引起的不良症状全部消失,其中1例出现左下肢轻度疼痛,给予局部热敷理疗治疗2周后疼痛消失,2例出现膀胱颈过度活动症,留置尿管1周后消失,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微创、经济可行、减少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短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纪丽伟;虞晴;刘明;许为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益智健脑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智健脑按摩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智健脑按摩.结果:治疗组中,患儿在NBNA评分和发育商(DQ)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健脑按摩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神经行为及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邵秀英;张倩;贾晓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影响出生缺陷的职业与环境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因素及作用大小.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病例对照组相结合的方法,以2002~2004年无锡市孕产妇及其胎婴儿为抽样框,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病例组为2002~2004年在无锡市各医院住院分娩的、出生缺陷监测在孕28周到出生后7天内发现的出生缺陷胎婴儿;对照组为2002~2004年在无锡市各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以上无出生缺陷的活产儿.共抽取3个市(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0个村(居)委会,终回收问卷2 060份,有效问卷2 014份,有效率为97.9%,病例组为407例,对照组为1 607例,通过横断面调查新发病例12例.对数据进行出生缺陷发生与环境和职业危险因素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问卷中涉及的职业和环境危险因素中,丈夫孕前1年内是否接触有害物质;孕妇孕前1年内是否接触有害物质;本次孕前半年内居室内有无添置新家具;本次孕前半年内居室内有无装修过;工厂排出的废弃物是否污染饮水源;工厂排出的废气有无气味;工厂有无废气排出;距家1 000 m以内有无工厂8个危险因素分别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0.05),其中孕前1年内夫妻是否接触有害物质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联性强(OR=7.58和OR=7.01).将上述8个因素引入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丈夫孕前1年内是否接触有害物质;孕妇孕前1年内是否接触有害物质;工厂有无废气排出;本次孕前半年内居室内有无添置新家具;本次孕前半年内居室内有无装修过5个因素与出生缺陷发生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前夫妻双方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居住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的改善以及孕前家中避免装修和添置家具都对抑制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作者:丁杰;李成福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129例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子宫肌瘤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患者的并发症随访和治疗经过.结果:所有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平均随访21.3个月,共发生并发症23例,其中穿刺部位血肿1例,经局部处理血肿吸收;子宫动脉痉挛4例,使用解痉或更换导管有效;栓塞综合征以对症治疗为主;泌尿道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恢复;肌瘤脱落后及时取出,进行止血、抗炎治疗;对2例闭经者进行耐心解释,减轻其心理负担.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严重并发症少,术前严格选择适应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随访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洪澜;杨舒盈;陈旺生;朱根海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1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32例不孕症病人使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输卵管再通器械(包括DBH-100双球囊导管和FTC-550型同轴导管导丝)在X线监测下介入治疗,向导管内注射造影剂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并术后指导受孕,电话回访3~9个月.结果:132例患者共计264条输卵管梗阻介入术后复通率为81.82%,3个月后妊娠53例,妊娠率为40.15%.导通的输卵管间质部峡部梗阻患者32例,共64条输卵管,输卵管壶腹及伞端梗阻76例共152条输卵管,壶腹部及远端梗阻的患者中有24例导通后造影剂进入盆腔后显示弥散不良术后受孕短时间为2个月,长为7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足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不孕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疗法,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晓东;肖青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Ki-6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i-6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官内膜组织中EGFR和Ki-67的表达.结果:EGFR和Ki-67在所有受试者中均有表达.EGF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但Ki-67在子官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结论: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利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分析及发展过程的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作者:刘冠兰 刊期: 2010年第1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