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终止孕早期妊娠临床应用

温穗明;肖青;马晓东

关键词: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早孕, 引产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孕6~13周早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0月要求终止妊娠患者160例.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早孕引产的临床疗法及安全性,米非司酮总剂量为150 mg,根据不同服药方法分为两日服法和3开服法;根据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分为门服给药和阴道给药;将160例实验对象分为4组:A组米非司酮3日服法,第3日晨顿服米索前列醇500mg;B组米非司酮服法同A组,第3天晨阴道置入米索列醇500 mg;C组米非司酮两日服法,第3天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500 mg;D组米非司酮司服法同C组,第3天晨阴道置入米索前列醇500 mg.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4组成功率均令人满意.相同剂量的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引产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给药途径引产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米司酮两日服法,即75 mg每天1次顿服共2天,配伍米索前列醇500 mg阴道给药的早期引产方法更为简便、安全、有效、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1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32例不孕症病人使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输卵管再通器械(包括DBH-100双球囊导管和FTC-550型同轴导管导丝)在X线监测下介入治疗,向导管内注射造影剂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并术后指导受孕,电话回访3~9个月.结果:132例患者共计264条输卵管梗阻介入术后复通率为81.82%,3个月后妊娠53例,妊娠率为40.15%.导通的输卵管间质部峡部梗阻患者32例,共64条输卵管,输卵管壶腹及伞端梗阻76例共152条输卵管,壶腹部及远端梗阻的患者中有24例导通后造影剂进入盆腔后显示弥散不良术后受孕短时间为2个月,长为7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足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不孕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疗法,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晓东;肖青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2004~2008年海淀区妇女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海淀区妇女病的患病率及其特点,为指导妇女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各医疗保健机构统计上报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近5年来妇女病普查率为83.79%,患病率52.88%.慢性官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是常见疾病,在≤40岁年龄组中的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乳腺癌平均增长速度是37.24%.结论:加强对乳腺增生的防治,特别是要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和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作者:石英;徐文;赵温;刘素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孕期缺铁性贫血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

    目的:了解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及其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以便采取针对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58例不同程度缺铁性贫血的孕期妇女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轻度贫血143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病率为0.00%;中度贫血96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病率为21.88%;重度贫血19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病率为89.47%.结论:纠正孕期妇女缺铁性贫血是孕期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毕翠玲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胚胎宫内生长受限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早期胚胎官内生长受限存在的临床依据及其发病相关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孕早期月经龄与胚胎生长发育不相符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与间期随机抽取的1 956例正常孕妇作对照(对照组),对年龄、婚龄、不孕不育病史、不良孕史、宫内操作史、盆腔感染性疾病史,孕中、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产后随访1年,记录新生儿及婴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孕早期胚胎宫内生长受限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05)、婚龄(P<0.05)、不孕不育病史(P<0.01)、不良孕史(P<0.01)、宫内操作史(P<0.01)、盆腔感染性疾病史(P<0.01)、前置胎盘(P<0.01)、胎盘异常(P<0.01)、胎盘粘连及植入(P<0.01)、产后出血(P<0.05).结论:孕早期存在胚胎宫内生长受限,其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免疫因素;盆腔感染性疾病史;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

    作者:赵海燕;彭丽群;杨志;沈红;沈婕;蔡叶萍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进行剖官产,并在胎儿娩出后给予5%匍萄糖液500 ml加催产素20 U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方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例数、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对于预防患者剖官产产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进行推广.

    作者:王英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哮喘儿童诱导痰液趋化因子在气道炎症及哮喘病情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诱导痰液趋化因子在哮喘儿童气道炎症及哮喘病情评价中的意义.方法:9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析,ELISA法检测痰液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ANTE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2(Eotaxin-2)、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儿童肺功能仪检测基础肺功能.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哮喘患儿诱导痰液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2、IL-8、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RANTES、Eotaxin-2水平高于缓解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度发作哮喘组IL-8、MCP-1水平高于轻~中度发作哮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2与哮喘急性发作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而诱导痰IL-8、MCP-1与哮喘病情加重及肺功能恶化有关.动态检测哮喘患儿诱导痰中趋化因子变化,将有助于哮喘病情监控和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艳明;农光民;李树全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GRIM-19的表达对人子宫颈癌细胞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通过裸鼠体内实验探讨GRIM-19对子宫颈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RIM-19和VEGF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将HeLa/Control、HeLa/GRIM-19接种到裸鼠皮下检测荷瘤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HeLa/GRIM-19细胞接种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1).移植瘤蛋白检测发现GRIM-19表达升高,而VEGF的表达降低.HeLa/Control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是72 4±9.3/mm2,而HeLa/GRIM-19的微血管密度为32±4.7/m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IM-19表达可以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微血管生成,可能是子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朱靖;卫莹;李敏;程勇;徐静竹;肖卫华;凌斌;周颖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孕期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31~32周孕妇64例分为两组.对实验组31例孕妇及其家属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情绪变化及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结果:实验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孕期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产后焦虑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李娟;李和江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武汉市0~7岁流动儿童保健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0~7岁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儿童的保健及管理,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两个区589名7岁以下流动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收入偏低;流动儿童家庭的独生子女率为76.06%;0~6月龄母乳喂养率为79.90%.流动儿童未能入幼儿园的占18.49%,入普通幼儿园的占54.34%,入私立幼儿园的占27.67%.有23.83%的流动儿童从未接受过体检,儿童建卡率为89.79%,82.89%的父母认为有必要了解儿保知识.结论:武汉市流动儿童各项儿童保健服务有待改进,应在流动人口中大力普及儿童保健知识,针对需求提供经济、实用的适宜服务项目.

    作者:倪泽敏;韩仁锋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官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42例行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查,同时行阴道镜定位活检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中HPV阳性57例,阳性率40.14%.病理诊断为慢性官颈炎79例,HPV感染率为10.13%,CIN 63例,其中CIN Ⅰ 38例、CIN Ⅱ 14例、CIN Ⅲ 11例,HPV感染率分别为71.05%、85.71%、90.91%,随着官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随之上升,CIN I~Ⅲ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检测,异常涂片72例,其中ASC 37例,CIN Ⅱ检出3例(8.11%),无CIN Ⅲ检出;LSIL 23例,CIN Ⅱ、CIN Ⅲ检出共10例(43.47%);HSIL 12例,CIN Ⅱ、CIN Ⅲ检出共11例(91.67%),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官颈高度病变(CINⅡ、CIN Ⅲ)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理学、细胞学、HPV检测同时比较,TCT和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1例CIN Ⅱ以上的病例.结论: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及CIN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漏诊率低,若再有针对性地行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可早期、准确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作者:林苑;李卓华;卢冬青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HIE初期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以期探讨家长因素对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69名HIE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确诊后的1个月内,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其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同时在相同医院选取72名正常新生儿家长为对照.结果:69名HIE患儿家长焦虑、抑郁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家长(P<0.01).家庭收入是影响患儿家长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患儿家长的主观支持得分与正常新生儿家长无差异,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家长(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HIE初期患儿家长的情绪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以制定缓解其压力、提高对患儿护理效果的措施.

    作者:尹志勤;沈桂杰;苏建平;党照清;朱玉红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改良皮内缝合法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手术尤其是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用4-0微桥线连缝皮下脂肪层,皮肤用同一条线折返皮内缝合;对照组60例,皮下脂肪作为一层,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4-0微桥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观察术后伤口淤血、伤口线结反应或硬结、排异现象、脂肪液化等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缝合时间短3 min,长7 min,平均3.5 min对照组缝合时间短6 min,长12 min,平均8 min.伤口淤血例数:研究组1例,对照组4例;伤口线结反应或硬结:研究组1例,对照组8例;排异现象:对照组1例;脂肪液化:对照组1例.两组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皮内缝合产科刮宫产手术横切口时伤口愈合佳,可明显减少伤口愈合不良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280例巨大儿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孕期营养的加强巨大儿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母婴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本文对我院280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预测胎儿体重,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彩芳;杜舜兰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产后出血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97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情况.结果:产后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官收缩乏力(52.58%)、胎盘因素(43.30%)、软产道裂伤(2.06%)、凝血功能障碍(1.03%).结论:进一步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杜明玉;何湛春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深圳8 372例产妇孕次和产次实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产妇群体进行实况调查,掌握产妇群体孕次、产次的状况,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客观的数据,探索孕产妇保健新方法,努力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现场实况调查方法对8 372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孕次情况:第1孕2 547例,占30.42%;第2孕2 754例,占32.89%;第3孕1 757例,占20.98%;第4孕819例,占9.78%;第5孕313例,占3.74%;第6孕104例,占1.24%;第7孕43例,占0.51%;第8孕19例,占0.23%;第9孕11例,占0.13%;第10孕1例,占0.01%;第11孕2例,占0.02%;第12孕0例;第13孕1例,占0.01%;第14孕1例,占0.01%.产次情况:第1产4 876例,占58.24%;第2产3 025例,占36.13%;第3产398例,占4.75%;第4产55例,占0.66%;第5产12例,占0.14%;第6产1例,占0.01%;第7产2例,占0.02%;第8产1例,占0.01%;第9产2例,占0.02%.结论:当前我国多胎生育的情况客观存在,而且构成比还相当高,第1胎、第2胎、第3胎、第4胎、第5胎、第6胎、第7胎、第8胎、第9胎的构成比依次分别为:58.24%、36.13%、4.75%、0.66%、0.14%、0.01%、0.02%、0.01%、0.02%;当前我国妇女多次怀孕的情况客观存在;第1孕、第2孕、第3孕、第4孕、第5孕、第6孕、第7孕、第8孕、第9孕、第10孕、第11孕、第12孕、第13孕、第14孕的构成比依次分别为:30.42%、32.89%、20.98%、9.78%、3.74%、1.24%、0.51%、0.23%、0.13%、0.01%、0.02%、0、0.01%、0.01%.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2007年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为今后妇女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对5 445例市直部分企事业单位女职工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刮片(巴氏法)检查度乳腺检查,对发现的疾病及时治疗并跟踪随访.结果:5 445例妇女的患病率为57.4%,前5位疾病依次为宫颈疾病、阴道炎、乳腺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结论:应加强各层面沟通与合作,普及妇女保健知识,增强妇女保健意识,群防群治,努力降低妇女常见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顾晓芳;罗乃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高龄孕妇抑郁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高龄孕妇的抑郁心理状态,为孕期保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8年12月诊治的高龄孕妇98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的98例正常适龄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入诊后分别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和SCL-90测定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龄孕妇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均明显增高,分别为10.57和8.24,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龄孕妇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4个分均明显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较正常适龄孕妇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分量增高,应针对其实际情况积极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有效改善高龄孕妇的抑郁心理状态.

    作者:范成华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 mg6个月;对照组91例患者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10天每晚睡前口服安宫黄体酮10 mg治疗,连用14天停药,待撤退性出血第15天口服安宫黄体酮10 mg/日,连用10天,重复用药5个月停药.所有病人用药前及服药期间每3个月测定肝肾功能、血常规、性激素,观察月经情况,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停药后行诊断性刮宫.结果:治疗组有84例服药后有效止血,用药期间均出现暂时性闭经,6例无效改其他方法,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方便、有效.

    作者:王丽鸽;孙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开腹、阴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阴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300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101例,阴式子宫全切术(TVH)106例,开腹子宫全切术(TAH)93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TAH、TVH和LAVH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与TVH组出血量、术后病率及镇痛数均明显优于TA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AVH组术后病率显著优于TVH组(P<0.05).LAVH与TVH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AH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出血量、镇痛数、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T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及TVH临床疗效优于TAH,并且LAVH降低了TVH手术难度,扩大了TVH手术范围,较TVH优势明显.

    作者:韩珺;李丽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去氧孕烯炔雌醇组27例治疗期间无异常出血,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异常;5例随访期间月经量稀少;2例于停药0.5~1年内复发.米非司酮组25例在停药30~120天后月经量恢复正常;6例月经量减少;3例月经恢复后,出现功血复发.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及贫血程度改善情况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月经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E2、P平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FSH、LH、PRL、T平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均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且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慧健;邵美华 刊期: 2010年第1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