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蕾;赵玉环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异常与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除外口服避孕药)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RPL)患者及健康妇女60例,分别检测m浆凝血因子F1I、FV、FⅧ、FⅨIX、D-二聚体(D-D)水平及抗凝血酶(AT)、蛋白C(PC)活性.结果:RPL患者和对照组FⅧ活性水平分别为142.1%±59.8%、103.0%±25.7%,P=0.000 1.FⅧ:C水平大于150%,RPL危险增加4.2倍;FⅧ:C水平大于130%,RPL危险增加3.3倍.RPL患者和对照组D-D水平分别为(0.38±0.29)mg/L、(0.19±0.12)m/L,P=0.000 1,胎死宫内患者升高尤其显著[(0.40±0.32)mg/L].RPL患者FII、FV、FIX及AT、PC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Ⅷ活性升高和D-D水平升高是反复妊娠丢失的高危因素,尤其使胎死官内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作者:任景芳;郝敏;屈秦红;郭春华;杨林花;侯丽虹;刘秀娥;周玉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正安县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正安县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1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02~2003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内科合并症、其他(如产褥感染、用药错误引起药物中毒、羊水栓塞等).2004~2006年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其他.结论: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实施贫困救助,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冯桂琴;张岚;李昌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延华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每晚睡前清洗外阴部,然后将2粒延华乳酸菌阴道胶囊置于阴道穹窿部位,连用7天.结果:对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治愈率高达80%以上,对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均在70%以上.结论:延华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效果好,且副反应少.
作者:何顺安;刘文霞;周纯丽;杨淑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卵巢上皮性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并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中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而TIMP-1未见升高(P>0.05),并且TIMP-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MMP-9(P<0.01).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286,P<0.05),而TIMP-1与MVD无相关性(r=0.194,P>0.05).卵巢癌中MMP-9表达高于TIMP-1者,其MVD显著高于MMP-9表达低于TIMP-1者(P<0.05).结论:MMP-9和TIMP-1表达失衡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MMP-9表达增强而TIMP-1表达降低,其血管生成能力可能显著增强,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卵巢上皮性癌中MMP-9和TIMP-1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卵巢卜皮性癌局部血管生成情况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孙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特点和趋势.方法:收集1999~2005年长春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报告卡进行意外死亡率、死亡类别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7年间长春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居第8位死因,1~4岁儿童意外死亡居第2位死因,婴儿死亡居第8位死因.在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农村高于城市;婴儿期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窒息,1~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为交通意外,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为意外中毒.结论:意外死亡作为町避免的死亡指标,应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意外死亡的管理,以期待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作者:韩英林;邱春;王卿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译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通过应用验证其信度、效度水平.方法:用研译的产后抑郁筛查量表对550例健康初产妇在产后3~5天进行测量,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结果:PDSS用于产妇产后3~5天时,有令人满意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3,各因子的Cronbach(a)系数在0.873~0.919之间,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对35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产牛7个公因子,它们总共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7l.631%,35个条目因子负荷在0.694~0.860之间,而且所有条目在相应因子上的因子负荷均>0.60.结论:PDSS中文译本经过分析具有比较令人满意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产后抑郁症的测定.
作者:李榕;邵红;朱启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与无任何合并症的单纯削宫产200例(对照组)行比较,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产后出血量、输血量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并比较上述各指标之间筹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小型肌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在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同时行剔除术绝大多数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则须谨慎,应根据手术医生经验、抢救条件等而定.
作者:仲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1E的鉴别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宫内TORCH感染及HIE的病例,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浓度及CK-BB活性.结果:脑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浓度及CK-BB活性明显高于宫内感染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X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有鉴别意义.
作者:胡雪峰;严超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早日确诊轮状病毒腹泻并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对48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和200例健康同龄儿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腹泻组与对照组心肌酶异常率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肌酶是判断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CK-MB足确定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鲁娟;史蕾;张旭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常住人群宫颈癌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地常住人口中年龄20~70岁、有2年以七性生活史的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宫颈口及宫颈管刷片细胞标本采集及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2006年6月~2008年5月间对鹤峰县7个乡镇已婚妇女1 774人进行了调查,宫颈癌发病率为0.676%,比全国发病率的0.015%高出0.661%,并有患病年轻化的趋势.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当地经济条件落后、卫生知识及疾病知识缺乏以及宫颈慢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筛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可疑者常规进行官颈病理检查,以真正起到筛查、防癌的作用.
作者:朱剑文;吴兴华;丁学慧;宋江美;陈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流术致子宫穿孔的相关因素、处理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人流术致子宫穿孔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术致子宫穿孔与子宫过度倾屈、畸形、多次妊娠史、哺乳期子宫、疤痕子宫等有明显关系;45例经保守治疗、18例经手术治疗均全部治愈.结论:子宫过度倾屈、畸形、多次妊娠史、哺乳期子宫、疤痕子宫等为人流术致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重视高危因素;对官颈紧、扩张困难者应软化宫颈后施手术;子宫穿孔若能及时发现、处理,保守治疗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郭庆云;王雯;庄亚玲;黄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模式认为,T细胞活化不仅需要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的抗原肽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相互作用,同时还需要协同刺激信号.
作者:张娜娜;张文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05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参与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牵头的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多中心研究,为了早期诊断窒息后脑损伤,筛查病例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期间的49例窒息新生儿生后6 h内进行EEG检查.结果:49例窒息新生儿EEG异常22例,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达100.0%,而轻度HIE患儿EEG异常率仅40.0%,EEG严重程度与ItiE的临床分度基本一致.结论:脑电图可作为窒息后早期发现中重度HIE患儿的重要手段.
作者:宋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异丙酚+芬太尼行无痛人工流产(无痛人流)术前、术后阴道放置小剂鼍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孕7~11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并要求行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前者在用异丙酚加芬太尼行无痛人流术前l~2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100 μg,术后即刻由术者再放置200 μg;后者除不加用米索前列醇其余相同.观察术中官颈扩张情况、宫缩幅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无阻力扩宫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宫缩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子宫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J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术后阴道放置少量米索前列醇可达到良好的扩张宫颈、增加宫缩、减少子宫出血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练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子宫颈腺癌约占子宫颈浸润4%~5%,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子宫颈腺癌对放疗不敏感,其治疗原则是只要患者能耐受手术,估计病灶能切除,则尽量争取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王海波;王渠源;邵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指旋转胎头方位异常的意义.方法:以该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持续性枕横(后)位共2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两指及传统徒手旋转法纠正胎方位.结果:两指旋转胎头方位106例中成功90例,106例徒手旋转中成功79例.两指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徒手旋转法,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软产道损伤与新生儿情况等方面的比较中,两指法同样优于徒手旋转法.结论:两指旋转胎头方位异常较徒手旋转成功率高,易于操作,对母儿损伤小.
作者:韩瑞花;韩万凤;朱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农村婴幼儿喂养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利用白编问卷对陕西泾阳县6个乡的311名儿童母亲进行现况调查;采用定性方法组织12名儿童母亲进行专题小组讨论,了解影响母亲喂养行为的因素.使用中位数、均数、标准差、频数、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定量资料;使用分类归纳法分析定性资料.结果:定量调查显示,88.4%的母亲认为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好,但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55.3%;44.4%的母亲了解IF确添加辅食的时间,但适时添加辅食率为26.1%;分别有92.9%、97.4%、76.2%的母亲认为应该每天给6个月及以上的孩子吃鸡蛋、蔬菜或肉类,但每周给6个月及以上的孩子添加6次及以上鸡蛋的比例为38.9%、蔬菜47.9%;给7个月及以上孩子每周添加1次以上肉类的比例只有21.6%.定性结果表明,没有坚持纯母乳喂养的母亲主要是自认为母乳不足而过早加辅食;过晚添加辅食的母亲主要是认为8个月以下的孩子对乳类以外的食物难以消化;不给孩子添加肉类食物的母亲主要是认为孩子1岁牙长好了才能消化肉类.结论: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和适时添加辅食率低于同期其他农村地区水平,辅食种类单调,动物性食物摄入明显不足.建议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开发适合农村家长的科普书报、杂志等健康教育材料.
作者:郝波;赵更力;周敏;张小松;陈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济南市10个县(市)区5岁以下儿童母亲10 106例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结果: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存在性别及城乡差别.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发生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区.适时断奶、适时添加辅食是避免发生肥胖及营养不良共同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较好,科学的喂养方式是保障5岁以下儿童正常发育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玲;赵冬梅;王广宇;杨良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牛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SS)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方法:以因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住院的孕妇236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2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官颈粘液GBS阳性率;将门诊筛查宫颈粘液GBS阳性的20~32周孕妇70例随机分为37例治疗组和33例未治疗组,比较抗GBS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粘液GBS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1);早期抗GBS感染能降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发牛率.结论: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与GBS感染密切相关;对于分泌物GBS筛查阳性的孕妇,早期抗GBS治疗能够改善孕妇及围产儿的预后;将GBS筛查列入围产期检查是必要的.
作者:刘剑;裴美兰;刘霞;孙桂华;崔爱民;汤红芳;苏良香;杨蔚;邵雪峰;许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产科门诊以停经就诊或者以阴道出血就诊而尿妊娠试验阳性的患者资料,填写调查表,追踪妊娠结局.结果:共收集病例508例,其中早孕不良结局者122例,包括不全流产9例,完全流产22例,过期流产7例以及异位妊娠62例.阴道出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在不良妊娠结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年龄>35岁,既往有自然流产史或者异位妊娠史、不良生活习惯、高体重指数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距离前次妊娠间隔<6个月、是否意愿或者计划妊娠,以及近3个月发热病史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妊娠早期不良结局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高体重指数、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孕产史,应早期识别危险因素,避免延误诊断和过度检查.
作者:陈燕;魏璇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