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护患关系的分析和改进

朱英英

关键词:护患关系, 精神科, 精神疾病
摘要:总结了影响精神科护患关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包括:精神疾病特点、护士主观因素、患者因素、精神病房特殊管理制度,认为只有全面提高精神科护士职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为病人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注重护患有效沟通和康复期宣教、适当提高专科护士待遇以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全面提高精神专科的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总结了1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反应的表现与原因,包括恐惧、焦虑、依赖和自卑心理;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消除恐惧心理,树立重生信心,减轻焦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回归社会角色等,认为精心、细致、真诚并伴随患者治疗全过程的心理护理调节了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良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战胜自我,促使其积极重返社会,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作者:付满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总结了95例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护理、症状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和必要的心理疏导可以控制AIDS及结核病的传播,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护士要积极做好职业防护.

    作者:倪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指穴按摩对减轻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指穴按摩用于减轻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312例住院期间进行静脉补液的患者分别采用2种方法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一种是直接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另一种是在指穴按摩后再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观察比较2种方法下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 指穴按摩能明显缓解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p<0.05).结论 指穴按摩缓解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应玲;肖艳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镇痛指导,观察组30例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的支持-教育系统理论,帮助产妇及家属掌握疼痛知识及自控镇痛泵使用的自理技能,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对2组产妇术后6、24、36、48h的疼痛强度、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次数及手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术后6、24、36、48h疼痛的评分降低(p<0.05),寻求医护人员次数减少(p<0.05),手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提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有利于减轻剖宫产后产妇的疼痛,从而提高产妇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朱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结了18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病人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体会,分别从术前、术后和出院指导方面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做出具体评价,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基础,循证护理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作者:陈晓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术后护理

    总结了33例超早期血肿抽吸术加冰盐水冲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循环冲洗引流的护理、防止再出血、加强呼吸管理和康复护理.认为超早期清除血肿,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有利于达到早期减压的目的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方水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医院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83例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中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约6.29%;发生感染的283例患者中原发感染占86.4%.继发感染占13.6%;年龄>62岁占患者50.5%;抗菌药物使用率80.6%,70.9%患者使用时间≥7d,经验性用药占60.1%;置管时间≥7d占80.1%;G+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G-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念珠菌为分离出常见菌种.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史、侵入性操作和长时间置管史均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易感因素.医院应制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技术的研究,以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王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使用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佳使用时机.方法 将择期行全麻手术的,且术后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复苏的腰椎内固定术患者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苏醒和拔除气管插管后使用PCIA: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全麻未苏醒时立即使用PCIA,观察2组患者术后1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后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麻醉苏醒期情绪状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1h内苏醒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苏醒期情绪状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术毕全麻未清醒时立即使用PCIA,患者苏醒期镇痛充分,生命体征平稳,安静合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袁湘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训练

    总结了早期康复训练对7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主要是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认为针对缺血性脑率中病人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韶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总结了102例患者经十二指肠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体位练习、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认为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为该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防治并发症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肖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供应室临床带教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实习护生标准进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生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并应用于实际操作.方法 带教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问卷,在科室以标准预防知识为主的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对20名在供应室实习护生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现状调查,比较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实习护士对标准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实施针对标准预防带教后,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明显增强(P<0.05),工作中能正确防护.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带教可以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为将来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正确防护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谢淑霞;马宗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一种清洗全自动洗胃机的新方法

    洗胃机是急诊科使用频率较高的抢救设备之一,患者洗胃后通常采用清水和84消毒液清洗洗胃机.但由于有的患者胃内留存有大量的油脂性食物,经常出现管道不通畅甚至堵塞现象,不仅延误患者的洗胃时间,甚至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为此,本科尝试在每次洗胃后用洗洁精与碎鸡蛋壳的混合液清洗全自动洗胃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宫颈癌行放射治疗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分别于1周后测量睡眠效率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睡眠效率值和睡眠障碍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宫颈癌行放射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效率,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雅慧;李辉娥;戴晓玲;张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分析及护理

    通过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拒食行为进行分析,并在合理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对策,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特殊的饮食护理,认为实施精心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拒食行为,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欧美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注射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把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照组按压5min,比较2组局部皮下瘀斑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注射点瘀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10min可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曹文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精神科护患关系的分析和改进

    总结了影响精神科护患关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包括:精神疾病特点、护士主观因素、患者因素、精神病房特殊管理制度,认为只有全面提高精神科护士职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为病人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注重护患有效沟通和康复期宣教、适当提高专科护士待遇以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全面提高精神专科的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朱英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实习期高护生评判性思维学习训练及评价

    目的 根据实习期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计划,制订系统性实习方案,利用科学计划管理系统,达到培养其良好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方法 将实习期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结束时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评.由带教老师指定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完成测评项目.并分别在实习开始后第14天,结束前第270天,根据(CCTDI-CV)的评判性思维气质量表制订的评估表,对高护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结果 对实习期高护生按照评判性思维能力教育设计方案,指导实施带教,完成实习计划后,对两时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护生在实习期间,亲自参与制定护理内容,完成护理计划,给她们提供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思维和决策的锻炼机会,逐步学会运用有效的评判性思维,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李汉群;余翠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对新护士护理病历书写实施质量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新护士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探讨提高新护士书写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 检查评价和比较新护士上岗1个月内和半年后书写的护理病历质量.结果 通过加强新护士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半年间新护士的书写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较半年前明显改善(P<0.05).但在专科特点记录和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欠缺、语句不通等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基层医院新护士大多毕业于市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基础偏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应着重培养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加强新护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新护士的书写能力.

    作者:王爱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照护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照护需求,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健康需求有:需要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饮食、运动相关知识占100.0%;需要了解糖尿病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占97.14%;需要了解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和预防占92.86%;想学会新生儿喂养方法占95.71%;需要护士实施健康教育占100.0%;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占100.0%、重视医院就医环境和出院回访系统分别占91.43%和92.86%.结论 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照护需求,为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相关技能的培养、护理服务效果的落实上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从院内到院外的一体化模式,提高母婴安全和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肖艳兰;郭冀丹;邓文娟;张丽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2d、术后10d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于术前2d、术后10d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 干预组术前2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术后10d(p<0.01);对照组术后10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术前2d(p<0.05);干预组术后10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文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