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校大学生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态度和知识调查

芮婷婷

关键词:婚前医学检查, 大学生, 态度, 知识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婚前医学检奁的态度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让在校大学生认识到婚前医学检查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公民为提高民族素质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芜湖市一所医学类院校和一所非医学类院校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772名大学生认为婚检有必要的占87.3%,其中医学专业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占90.7%,较非医学专业高.若免费婚检愿意接受的,非医学专业有61.0%,医学专业72.7%.大学生对于婚前医学检查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国家通过哪部法律要求医疗保健机构为公民提供婚前医学检查、乙肝病毒阳性能否结婚、唇腭裂是否是先天性遗传疾病等知晓率较低.结论:广泛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意义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婚检内容和重要性,提高自愿婚检的意识.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青海省2004~2007年婚前检查情况分析

    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自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使得我市婚检率从75%减至3%左右.现对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参加婚前检查的504例婚检者的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李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南通市随机选择4所不同等级的幼儿园,以无慢性疾病和两周内无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3~7岁110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被检儿童进行气质测查,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的气质类型存在的差异;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测杳被检儿童不同气质类型行为问题总分及人数,并分析儿童行为问题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用自制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调查被检儿童生活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结果:4家幼儿园平易型(E型)、中间近平易型(I-E型)均占大多数,分别占总数的45.4%和45.6%;被检儿童不同性别气质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儿童气质维度方面,男童和女童仅在活动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055,P<0.05).被检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平易型儿童得分明显低于其他4种类型;其中以麻烦型气质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平易型气质儿童(P<0.05);4家幼儿园儿童在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及情绪本质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示范幼儿园气质特点偏消极的儿童比例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P<0.05);省示范幼儿园与三类幼儿园在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与早教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市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征和中国常模基本相同,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但在气质维度方面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与是否接受早期教育等密切相关.

    作者:仲越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儿腹泻继发营养不良108例分析

    目的:分析兖州市小儿腹泻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方法:统计108例小儿腹泻导致营养不良患儿的年龄、发病时间和主要并发症.结果:8个月~4岁患儿营养不良比例较高,1~3月发病率高,主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佝偻病、痢疾等.结论:营养不良是小儿腹泻的严重继发病,及时治疗、纠正营养不良将会对降低迁延性腹泻发病率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庆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胎膜早破胎盘胎膜病理改变与妊娠结局关系探讨(附9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胎盘胎膜病理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953例胎膜早破的胎盘胎膜病理与妊娠结局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3例胎盘胎膜病检中,炎症改变(A组)占11.85%,胎盘组织形态异常改变(B组)占34.73%,同时存在炎症改变和组织形态异常改变(C组)占35.78%,正常胎盘胎膜病理改变(D组)占17.63%,胎盘胎膜感染率达47,64%(A、C组).胎盘胎膜有炎症改变的A、C组与正常胎盘胎膜病理D组相比,其阴道炎、早产、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P>0.05);≥12 h分娩的胎膜感染率与<12 h分娩的胎膜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产阴道炎的发生率与足月分娩的阴道炎发生率比较,P<0.01.胎盘组织形态异常改变的B、C组与D组相比,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混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其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胎膜感染互为因果关系,孕期合并阴道炎、破膜时间长者其胎膜感染率增加;胎膜早破合并胎盘胎膜感染是早产、胎儿窘迫、母儿感染的主要因素.胎盘发生绒毛合体细胞结节增多、绒毛间质血管增多等病理学改变时,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提示该病理改变是胎盘组织缺氧、胎儿窘迫的病理标志.

    作者:罗彩红;卢海英;刘正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广州市周边地区外来女工妇科门诊部分疾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周边地区外来女工妇科疾病发病情况及病因特点,为当地妇科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临床第一印象(症状、体征),婚姻状况、实验室检查等三方面,以列表的形式(百分数)直接反映广州市周边地区外来女工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结果:以局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急性阴道炎为主)而就诊患者占63.04%,以局部症状以外的原因(包括人工流产前检查、药物流产前检查、尿路症状、产前检查、下腹部不适或妇女病普查等)就诊患者占36.96%;且以未婚妇女为多数占53.62%,已婚者占45.44%,离异及独居者占0.94%;实验室检查白色念珠菌感染占42.94%,滴虫占39.14%,衣原体占15.99%等.结论:发病以未婚组高,以局部不适症状就诊为主,实验室检查资料以白色念珠菌和滴虫感染为主.就医患者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疾病的治疗要求迫切.

    作者:黄漓;邓运勤;肖艳秀;陈秀平;罗洁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孕产期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期及临产后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产期心理干预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有效措施.

    作者:宋青;陈叔平;李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五加生化胶囊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五加生化胶囊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结果:观察组的子宫复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有效降低了清宫术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产后泌乳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五加生化胶囊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促进泌乳疗效显著.

    作者:关影;吕祺;郑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对生缺陷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6名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对28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访谈.结果:定量和定性资料分析显示,90.8%的被调查人员知道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78.9%的人员能够正确回答出生缺陷发生的敏感时期,关于孕妇缺乏叶酸的危害的知晓率为85.5%,关于计划怀孕妇女补充叶酸佳时期的知晓率为71.1%,关于正常育龄妇女补充叶酸剂量的知晓率为67.1%,只有64.5%的被调杳人员知道B超进行出生缺陷筛查的佳时间.大多数管理者和技术服务人员认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群众知识宣传和产前检查,认为当前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和经费不足.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对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将直接影响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落实.应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人员有关出生缺陷知识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的综合服务能力.

    作者:速存梅;叶汉风;袁彦玲;王建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北京市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北京市6~1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6~8月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问卷对北京市1270名6~13岁学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8.4%、1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童A行为(45.1%)明显多于女童(16.3%),女童N行为(60.5%)明显多于男童(35.3%).行为问题以3、4年级的检出率高.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文化程度、儿童伙伴关系、家庭暴力、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父母对儿童期望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家庭的关系密切.

    作者:汪毅;甘明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农十三师1998~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及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农十三师1998~2007年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998~2007年10年期间出生活产数5 973人,发生严重围产儿出生缺陷3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5.69‰,围产儿出生缺陷前6位原因为唇腭裂、神经管畸形(脊柱裂、腩膨出)、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马蹄内翻足、大肠外翻.结论:加强婚前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产前保健工作质量,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建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在校大学生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态度和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婚前医学检奁的态度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让在校大学生认识到婚前医学检查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公民为提高民族素质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芜湖市一所医学类院校和一所非医学类院校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772名大学生认为婚检有必要的占87.3%,其中医学专业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占90.7%,较非医学专业高.若免费婚检愿意接受的,非医学专业有61.0%,医学专业72.7%.大学生对于婚前医学检查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国家通过哪部法律要求医疗保健机构为公民提供婚前医学检查、乙肝病毒阳性能否结婚、唇腭裂是否是先天性遗传疾病等知晓率较低.结论:广泛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意义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婚检内容和重要性,提高自愿婚检的意识.

    作者:芮婷婷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胎心监护23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结果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为提高围产期医疗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2304例孕产妇共4917例次的胎心监护资料.结果:①NST试验:混合型组及无反应型组分别与反应型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高于反应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OCT试验:可疑组及异常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ST试验:可疑组及异常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各组图形比较:LD组、重度VD及基线平直组分别与正常胎心监护图型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胎心监护图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T试验无反应型和混合型与胎儿缺氧、胎儿窘迫有相关性;OCT阴性、CST阴性提示胎儿相对安全,OCT阳性、CST阳性提示胎儿窘迫,需进一步评估或尽早结束分娩;OCT或CST出现重度VD、LD及基线平直提示胎儿窘迫,可能存在围产儿预后不良.

    作者:姜金娜;孙玉秀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天津市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病筛查68万例结果分析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先大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是两种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由于早期不易发现常常被误诊,待症状明显时则已错过佳治疗时机,患儿神经系统的损害已不可逆,造成终身智力残疾.

    作者:崔岚;姚静怡;谢晓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豫东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度调查

    目的:了解豫东农村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拥有程度,以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服务措施.方法:随机选择豫东4市13县110个行政村已婚育龄妇女2 56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月经知识掌握较好,对性知识、计生知识掌握较差,生殖卫生、自我防护较差.结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存在问题较多,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政府应加大资源的投入.

    作者:惠爱玲;白振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丹归祛瘀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归祛瘀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丹归祛瘀丸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组、丹归祛瘀丸组及孕三烯酮组各40例,观察治疗6个月后三组的疗效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另两组,复发率亦低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归祛瘀丸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士表;杜晓丽;刘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IUI157例3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57例386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52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3.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作者:刘世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新式剖宫产的两种切口缝合方式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的更好缝合方式.方法:随机选择符合要求并在本院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200例,分为新式间断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两组各10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新式间断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皮内连续缝合组[(29.6±3.5)min和(39.2±4.7)min,P<0.01;0和10%,P<0.01;33%和48%,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等显著优点,是一种更好的缝合方式,值得提倡.

    作者:朱耀魁;肖小敏;李瑞满;陈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以往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多数主张先行人工流产再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近年来随着垂体后叶索的应用,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同时手术是可行的[1].

    作者:陈韵洁;于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彩超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实施引导下导丝定位乳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的64个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置入定位导丝后进行手术切除.结果:定位准确率100%,64个病灶均被准确切除,其中恶性7个均为早期乳腺癌,良性57个.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导丝定位对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的切除准确可靠,操作安全方便,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一条途径,具有实用意义.

    作者:黄瑞雪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动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动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婴幼儿应用动静脉留置针行右侧中、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位穿刺20例,低位穿刺22例,穿刺1次成功21例,2次穿刺成功15例,3次穿刺成功4例,4次成功1例,1例未成功改穿股静脉,中位误穿动脉例2例,无1例血气胸.结论:应用动静脉留置针行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颖红;周期;李敏仙;符少川;马乃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