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 105例婴幼儿智能发育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赵东菊

关键词:智能发育, 影响因素, 智力指数(MI), 发育商(DQ)
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结构均衡性及影响二者的因素,早期发现和干预智能发育障碍.方法:将儿童智能检查纳入系统管理,采用DST法,定期对儿童进行发育筛查,纵向追踪,并对影响智能发育的围产、环境、教养、疾病、家族等因素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5年共调查3 105例儿童.母亲高龄、多胎次生育、早产、低体重、吸头吸引器助产、人工喂养、未胎教、阳性家族史等儿童的智能发育与其他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母亲高龄、多胎次生育、早产、低体重、胎头吸引器助产、人工喂养、未胎教、阳性家族史等是影响儿童智能发育的重要因素.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49例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程度增加,各种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比例发生变化.现对1998年9月~2008年9月收住院的149例<19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构成,提高医务人员对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的重视,做好预防保健治疗工作.

    作者:张弘;杨东梅;甄学慧;蒋惠竹;刘丽平;谭庆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04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改变的探讨

    血浆降钙素原(PCT)是一个重要的炎症介质,是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的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同时它也能反映机体多器官损害的程度.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是新生儿早起常见的疾病,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对新生儿吸人性肺炎血浆PCT水平改变进行探讨.

    作者:张秋霞;庞丽娜;穆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在分娩后6~24 h内的白天,剖宫产组产妇血清催乳素均值为7 844 nmol/L(95%CI:7 054~9 067 nmol/L)、阴道分娩组为8 992 nmol/L(95%CI 8 130-10 096 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中位时间为产后12 h,晚于阴道分娩组的产后4 h(P<0.01).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天内乳量多者为30.43%,阴道分娩组乳量多者为4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孙建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吸烟对精子DNA完整性、精子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子DNA完整性、精子参数的影响.方法:调查191例男性不育患者的吸烟情况,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后检测精子DNA完整性,计算机自动分析精子密度与活力,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进行精子形态分析.结果:吸烟组精子活力显著低于不吸烟组(P<0.05),精子密度和形态低于不吸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精子DNA完格率异常例数显著高于不吸烟组(x2=5.393,P<0.05),精子DNA完整率异常组精子密度显著低于精子DNA完整率正常组(P<0.05),精子DNA完整率异常组的精子活力、形态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影响精子DNA完整率;精子DNA完整率异常与精子参数异常相关;吸烟可能通过影响精子DNA完整性影响精子参数.

    作者:刘俊茹;陈明强;文陶非;张译夫;曲红光;张兴双;刘睿智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846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51.4%,2年内接受过妇女病普查的占33.3%,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的了解率为30.0%.影响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妇女的文化程度、职业、人工流产史、家庭收入等.结论:泰州市永安洲镇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对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了解少,普查率低.应定期开展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作,普及妇女保健知识,推广安全、长效的节育措施,提高避孕套的使用率,减少意外妊娠,降低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率,促进其生殖健康.

    作者:赵亚萍;毛京沭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孕期妇女有停经史,尿HCG阳性或弱阳性者行经阴超声检查.结果:70例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中,5例为卵巢黄体破裂,1例为间质部妊娠,余64例均为输卵管妊娠,符合率91.4%.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巾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雯;李黎明;卢洪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2005~2007年长春地区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5~2007年长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死亡原因、缺陷类型顺位及构成比的分析,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7年长春地区医疗单位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长春地区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0.11/万,其中城市为119.74/万,农村为57.41/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P<0.01);唇裂畸形发生率高,神经管畸形位于第2位;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结论:监测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环境因素在出生缺陷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英林;关玉伟;王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经阴道彩色多谱勒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谱勒(TV-CDFI)的血流显象及血流参数的分析,探讨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寻找简便、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来鉴别子宫内膜病变.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已婚临床表现为非妊娠性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中39例诊断内膜病变的患者超声像图进行特征性分析并与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宫腔镜检查及终临床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琦华;陈艳;赵晓艳;张雅珉;钟铁菊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宫颈妊娠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定位诊断和治疗宫颈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宫腔镜技术联合B超检查对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收治的5例宫颈妊娠患者进行定位诊断;经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药物辅助治疗后,在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宫腔镜联合B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均为胎盘绒毛及其机化、坏死组织;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清除宫颈胚物,术后异常阴道流血停止,月经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查尿HCG阴性,血HCG正常,避免了全子宫切除.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能准确、直观地对宫颈妊娠残留物进行定位与定性,并能准确、完整地取出残留胚物,可作为宫颈妊娠的首选诊治方法.

    作者:许为;丁桂春;徐影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周口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周口市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方法:选择周口市2008年2月~2009年2月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300例,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周口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调查表>逐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月经正常67例(22.33%),月经紊乱135例(45.00%),自然绝经92例(30.67%),人工绝经(子宫切除)6例(2.00%),平均绝经年龄48.6岁.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乳腺增生这几种疾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经统计学分析,51~55岁年龄组和56~60岁年龄组的更年期症状较45~50岁年龄组妇女的症状明显加重,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应进行医疗干预,严重的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只是生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广泛群体宣教,提高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自动减压,调节心理平衡,特别是可以把文化水平低的高发人群作为重点的对象,积极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水平.

    作者:宋玉霞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婴幼儿迁延性肺炎226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肺炎是儿科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虽然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但是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致使肺炎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迁延性肺炎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该文对2007年6月~2008年10月收集的664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迁延性肺炎的病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郝凌云;宋薇;李炜奕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附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7例胎盘早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持续性下腹痛、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胎盘早剥产前诊断率为67.16%,B超检出率为60.9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82%,围产儿死亡率为14.29%,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及DIC发生率分别为28.36%、16.42%和7.46%.其中Ⅱ、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产前诊断率、母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Ⅰ度胎盘早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盘早剥患者中B超对前、侧壁胎盘与后壁胎盘的产前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以及B超等辅助检查全面考虑,尽早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

    作者:胡艳;张静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2 8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损伤情况,为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次筛查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新生儿3个月转到耳鼻咽喉科进行进一步诊断和干预.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2 850例,6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21%.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使语言能力的发育不受损害.

    作者:朴春姬;黄福今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广西桂西地区RhD阴性孕产妇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保障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输血安全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产生.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 838名孕产妇中进行Rh血型系统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18 838名孕产妇中共检出46例RhD阴性标本进行阴性确认试验和不规则抗体鉴定,其中D变异型检测出2例,均为弱D,占4.3%;Del检测出6例,占13.0%;不规则抗体鉴定共检测到7例不规则抗体,占15.2%,抗-D抗体6例、1例为既有抗-D抗体又有抗-C抗体,结论:对孕产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保障孕产妇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作者:肖倩;辛荣传;周益强;辛康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不同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临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且自愿接受筛查的妇女随机分成HPV-DNA组、TCT'组和HPV+TCT组,每组310例,分别进行高危型HPV杂交捕获法二代检查(HC2)、TCT及两种同时检查,3组阳性病理均在阴道镜下定位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比较3组阳性病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阳性符合率.结果:HPV-DNA组检出阳性49例,占15.8%;病理检查阳性29例,阳性符合率59.2%.TCT组检出阳性38例,占12.3%;病理枪查阳性26例,阳性符合率68.4%.HPV+TCT组同时检出阳性18例,占5.8%;病理检查阳性17例,阳性符合率94.4%.结论:HPV-DNA联合TCT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中单项检查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其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准确率高、漏诊率低.

    作者:张晓春;张晓群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评价

    目的:了解1998~2006年广西孕产妇死亡的特点与变化趋势,探讨进一步降低广西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广西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一般背景特征、孕产保健服务利用、死亡原因等情况,并采用多分类无序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孕产妇死亡地点的危险因素.结果:1999~2006年广西监测地区MMR从54.07/10万下降到28.92/10万,从1998~2006年居住在山区的、文盲、年人均收入少于1 000元的、没有做过产前检查的死亡孕产妇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死亡孕产妇中由家庭接生员接生的、在家中分娩的、在家中死亡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孕产妇死亡的前二位死因是产科出血和羊水栓塞,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说明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居住在山区、少数民族、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的孕产妇和经产妇死在家中的可能性大(P<0.05).结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并减少了孕产妇死亡.进一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政策干预重点人群应是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居住在山区、少数民族、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的孕产妇和经产妇.

    作者:黎健;姚慧;陈荔丽;陈树珍;赵耐青;钱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硬膜外阻滞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于宫口开大3 cm时行硬膜外麻醉,首剂注入0.2%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m/mL)8 ml,之后接装有0.2%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m/mL)的自控镇痛泵(PCA),4 ml/h;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未使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14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间VAS疼痛分级差异明显,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催产素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缩短第一产程,不影响母婴结局.

    作者:肖冰;樊秦娥;牛世坤;张桂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产前诊断中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分析

    目的:探讨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在产前诊断中的遗传咨询.方法:通过对孕中期高危孕妇的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常规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 013例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中共检出臂间倒位14例(1.38%),其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1例(1.08%),1号、Y染色体臂间倒位各有1例和2例.结论:臂间倒位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时不应忽视.

    作者:张莉;孙文芝;宋奉侠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孕产期健康教育与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调查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方法:应用MOS 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自制母婴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对555例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整体状况较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4个维度水平较高,生理职能、情感职能2个维度水平较低.接受健康教育不同,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有所不同,系统健康教育组与非系统健康教育组比较在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2个维度得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非系统健康教育组产妇阴道炎、子宫颈糜烂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能力会影响产褥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作者:谭红彤;黄朝梅;许正先;潘慧钻;杨静仪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药物流产后生殖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影响生殖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150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①继发不孕病因分类前三位依次是:输卵管粘连梗阻、盆腔炎性疾病、排卵障碍性疾病;②药流术并发症中输卵管粘连梗阻的原因依次为:有阴道炎病史造成流产后感染、药流不全、出血时间过长;③继发不孕发病率随着药物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输卵管粘连梗阻是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术前阴道消毒预防感染、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是保证药流术后生殖健康的关键.

    作者:徐金环;陈慧春;王晓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