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环;陈慧春;王晓云
目的:探讨周口市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方法:选择周口市2008年2月~2009年2月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300例,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周口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调查表>逐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月经正常67例(22.33%),月经紊乱135例(45.00%),自然绝经92例(30.67%),人工绝经(子宫切除)6例(2.00%),平均绝经年龄48.6岁.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乳腺增生这几种疾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经统计学分析,51~55岁年龄组和56~60岁年龄组的更年期症状较45~50岁年龄组妇女的症状明显加重,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应进行医疗干预,严重的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只是生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广泛群体宣教,提高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自动减压,调节心理平衡,特别是可以把文化水平低的高发人群作为重点的对象,积极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水平.
作者:宋玉霞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确诊为双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中药口服联合宫腔镜治疗,B组应用中药口服治疗,C组应用手术治疗.观察各组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率为62.50%,妊娠率为36.11%;B组治愈率为43.18%,妊娠率为18.18%;C组治愈率为40.91%,妊娠率为18.18%.A组治愈率及妊娠率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治愈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沦:中药联合宫腔镜下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口服或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小、治疗简单、方便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栾媛媛;田雪红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4例早产颅内出血的患儿,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62例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和母亲的情况,同时筛选出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与孕周有关,孕周越小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越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与体重、APGAR评分、出生后患儿发生抽搐、应用机械通气以及应用多巴胺有关,与母亲年龄及是否应用硫酸镁或糖皮质激素、感染、患儿的性别、是否有动脉导管未闭及呼吸暂停无关.结论:临床对小胎龄(孕周<35周)、低体重、宫内窘迫以及apgar评分低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出生后患儿抽搐、应用机械通气、应用多巴胺也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翁文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方法:应用MOS 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自制母婴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对555例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整体状况较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4个维度水平较高,生理职能、情感职能2个维度水平较低.接受健康教育不同,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有所不同,系统健康教育组与非系统健康教育组比较在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2个维度得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非系统健康教育组产妇阴道炎、子宫颈糜烂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能力会影响产褥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作者:谭红彤;黄朝梅;许正先;潘慧钻;杨静仪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乡5岁幼儿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保健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城乡720例5岁幼儿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受检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城市5岁幼儿患龋率为72.2%,龋均为4.54;乡村患龋率是83.9%,龋均是5.54,城乡患龋率和龋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城乡5岁儿童的饮食行为无根本性差异,在刷牙行为上城市儿童显著优于乡村儿童(P<0.01).城市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也优于乡村儿童家长.结论:应加强海南省乡村地区的家庭口腔保健行为教育.
作者:田亚光;廖天安;谢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在产前诊断中的遗传咨询.方法:通过对孕中期高危孕妇的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常规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 013例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中共检出臂间倒位14例(1.38%),其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1例(1.08%),1号、Y染色体臂间倒位各有1例和2例.结论:臂间倒位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时不应忽视.
作者:张莉;孙文芝;宋奉侠 刊期: 2009年第33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常见的外阴和阴道炎症之一,易复发,由不同酵母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由于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据文献报道,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有1次VVC感染史,约5%患者反复发作.
作者:张爱臣;冷维春;刘俊宝;王宜;仲颖;郑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子DNA完整性、精子参数的影响.方法:调查191例男性不育患者的吸烟情况,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后检测精子DNA完整性,计算机自动分析精子密度与活力,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进行精子形态分析.结果:吸烟组精子活力显著低于不吸烟组(P<0.05),精子密度和形态低于不吸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精子DNA完格率异常例数显著高于不吸烟组(x2=5.393,P<0.05),精子DNA完整率异常组精子密度显著低于精子DNA完整率正常组(P<0.05),精子DNA完整率异常组的精子活力、形态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影响精子DNA完整率;精子DNA完整率异常与精子参数异常相关;吸烟可能通过影响精子DNA完整性影响精子参数.
作者:刘俊茹;陈明强;文陶非;张译夫;曲红光;张兴双;刘睿智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保障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输血安全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产生.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 838名孕产妇中进行Rh血型系统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18 838名孕产妇中共检出46例RhD阴性标本进行阴性确认试验和不规则抗体鉴定,其中D变异型检测出2例,均为弱D,占4.3%;Del检测出6例,占13.0%;不规则抗体鉴定共检测到7例不规则抗体,占15.2%,抗-D抗体6例、1例为既有抗-D抗体又有抗-C抗体,结论:对孕产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保障孕产妇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作者:肖倩;辛荣传;周益强;辛康 刊期: 2009年第33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据统计,我国每年估计有11万宫颈癌新发病例,约占世界范围的1/4.由于宫颈癌存在着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早期宫颈癌患者五年存活率高达90%,因此,宫颈癌的筛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1].随着子宫颈癌病因学的研究进展,其防治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作者:崔雅慧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胎头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和处理方法,加强对此类头位难产的重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胎头高直后位产妇的分娩资料.结果:胎膜早破、胎头入盆困难、产力异常、产程延长或滞产为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结论:重视临产前的检杏和临产后的早期诊断,掌握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及时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足降低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云燕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846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51.4%,2年内接受过妇女病普查的占33.3%,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的了解率为30.0%.影响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妇女的文化程度、职业、人工流产史、家庭收入等.结论:泰州市永安洲镇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对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了解少,普查率低.应定期开展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作,普及妇女保健知识,推广安全、长效的节育措施,提高避孕套的使用率,减少意外妊娠,降低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率,促进其生殖健康.
作者:赵亚萍;毛京沭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7例胎盘早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持续性下腹痛、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胎盘早剥产前诊断率为67.16%,B超检出率为60.9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82%,围产儿死亡率为14.29%,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及DIC发生率分别为28.36%、16.42%和7.46%.其中Ⅱ、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产前诊断率、母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Ⅰ度胎盘早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盘早剥患者中B超对前、侧壁胎盘与后壁胎盘的产前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以及B超等辅助检查全面考虑,尽早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
作者:胡艳;张静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比较替勃龙(2.5 mg/片)和尼尔雌醇(2 mg/片)治疗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症状的疗效及其对脂代谢、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影响.方法:将87例更年期患者随机分为替勃龙组(2.5 mg/次,1次/日)和尼尔雌醇组(2次、mg/次,1次/2周)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B超监测乳腺及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①两组方面在缓解潮热、盗汗、心悸、失眠、尿频及阴道干涩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缓解腰背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抑郁等精神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前后TG、LDL、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DL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③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和乳腺体层厚度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勃龙和尼尔雌醇治疗6个月均能有效改善女性绝经后更年期症状,对脂代谢和雌激素水平无不良影响,亦未显示对子宫内膜和乳腺产生不良影响.替勃龙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尼尔雌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作者:饶梅冬;严丽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结构均衡性及影响二者的因素,早期发现和干预智能发育障碍.方法:将儿童智能检查纳入系统管理,采用DST法,定期对儿童进行发育筛查,纵向追踪,并对影响智能发育的围产、环境、教养、疾病、家族等因素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5年共调查3 105例儿童.母亲高龄、多胎次生育、早产、低体重、吸头吸引器助产、人工喂养、未胎教、阳性家族史等儿童的智能发育与其他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母亲高龄、多胎次生育、早产、低体重、胎头吸引器助产、人工喂养、未胎教、阳性家族史等是影响儿童智能发育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东菊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于宫口开大3 cm时行硬膜外麻醉,首剂注入0.2%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m/mL)8 ml,之后接装有0.2%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m/mL)的自控镇痛泵(PCA),4 ml/h;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未使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14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间VAS疼痛分级差异明显,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催产素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缩短第一产程,不影响母婴结局.
作者:肖冰;樊秦娥;牛世坤;张桂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微粒化黄体酮用于绝经妇女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绝经早期(自然绝经1~4年)行激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孕马结合雌激素(0.3 mg/d)配合微粒化黄体酮(100 mg/d)和安宫黄体酮(2 mg/d)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及不规则阴道流血情况.结果:两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更明显,不规则阴道流血观察组较对照组少.结论:微粒化黄体酮用于绝经早期的激素治疗临床效果可靠,不规则阴道流血少,更有利于脂代谢.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09年第33期
婴幼儿肺炎是儿科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虽然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但是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致使肺炎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迁延性肺炎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该文对2007年6月~2008年10月收集的664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迁延性肺炎的病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郝凌云;宋薇;李炜奕 刊期: 2009年第33期
喘憋性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2岁以下小儿,多发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好发于冬春季.以病毒感染为主,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亦可引起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喘憋、咳嗽和喘鸣,严重者可有呼吸窘迫、紫绀.目前临床除用抗生素治疗外,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
作者:叶小燕;郭鸿 刊期: 2009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检查前后管理.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07年8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利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对250例早产儿进行ROP检查的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查顺利进行,23例诊断ROP(9.2%).检查后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ROP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利用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进行ROP检杏的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谢婉花;项道满;李洁明 刊期: 2009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