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乃福;赵彤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 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呕吐症状、食管钡餐造影、体重增长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专人陪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专人全程陪伴,对照组按产房常规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长短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王向静;王彦芝;崔红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前后B超的结果.方法:将14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索8万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4000 U,2%普鲁卡因4 ml,0.9%生理盐水30 ml通液治疗.结果:治疗组附件增粗减少,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有68例完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能减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炎症,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输卵管的再通.
作者:薛瑞秀;陈建荣;栗萍;王晓平;张秀荣;李雪琴;吴玉红;谭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构建一种由氧依赖降解结构域(oxygen dependent degradation domain,ODDD)调控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ODDD能否使HSV-TK/GCV(gancyclovir)系统对乏氧环境中的宫颈癌Hela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方法:RT-PCR从Hda细胞中钓取ODDD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入荧光报告载体pEGFP-C1,获得质粒pEGFP-ODDD;PCR扩增HSV-TK基因,将其克隆到pEGFP-ODDD和pEGFP-C1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EGFP-ODDD-TK及pEGFP-TK.荧光报告载体pEGFP-ODDD转染Hela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乏氧(O2浓度为1%)和常氧(O2浓度为21%)环境下细胞中EGFP表达强度.将具有相同转染效率的pEGFP-ODDD-TK和pEGFP-TK的Hela细胞分别予以GCV处理,5天后用MTT法检测GCV对培养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ODDD序列和HSV-TK序列与预期一致;含有ODDD片段荧光报告载体的Hela细胞在正常氧浓度下EGFP的表达量为11.96%,低于缺氧条件下39.92%;在乏氧环境下,转染pEGFP-ODDD-TK的Hela细胞对GCV的敏感性高于正常氧含量组(P<0.0),而转染pEGFP-TK的Hela细胞在常氧和乏氧环境下对GCV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ODDD序列调控的HSV-TK真核表达载体,ODDD能特异发挥HSV-TK/GCV系统对乏氧环境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刘磊;方艳秋;许淑芬;严丽;谭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及探讨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绝经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立体治疗.方法:将300例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生物学治疗、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因素、社会负性事件对躯体的影响降到低限度.对照组仅以生物学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生物学症状、生存质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相关疾病除与内分泌改变有关外,还与神经类型、文化、社会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整体治疗,对减少该阶段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和提高妇女后半生生活质量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徐国萍;王武燕;张秀梅;谢二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采用开塞露灌肠法与传统的诱导按摩等物理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产后尿潴留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安全,大大减少泌尿道感染.
作者:郑雪珍;俞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新生儿出生24 h内及6月龄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转归以及影响新生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转阴有关因素.方法:对49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按知情同意原则将孕妇分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HBIG组)和孕期不注射HBIG组(对照组).其中HBIG组334人,采取从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HBIG 200 IU直至临产,对照组156人只做常规产检不注射HBIG.分娩后,采集新生儿出生24 h内、及6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查乙肝标志物,所有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出生24 h内都肌肉注射HBIG 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按0、1、6月龄肌肉注射5μg乙肝疫苗.结果:①490例新生儿出生24 h的乙肝标志物检测中有60例HBsAg阳性,其中母亲产前注射HBIG组35人,对照组25人;到6月龄时HBIG组婴儿有28例转阴,HBsAg转阴率为80.0%(28/35),对照组婴儿有14例转阴,转阴率为56.0%(14/2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60例出生24 h内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中,HBsAg、HBeAg同时阳性者(双阳组)有34人,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单阳组)有26人.6月龄时检测婴儿乙肝标志物,双阳性组有19例转为阴性,HBsAg转阴率为55.9%(19/34),而单阳性组有23例HBsAg转阴,其HBsAg转阴率为88.5%(23/26),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90例婴儿出生后6月龄时抗-HBs阳性率在注射组为81.4%(272/334),对照组为52.6%(82/156),其差别十分显著(P<0.001).结论:孕晚期母亲注射HBIG能促进出生24 h内HBsAg阳性新生儿的6月龄HBsAg阴转率,同时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抗-HBs阳性率;出生24 h内HBsAg、HBeAg同时阳性的新生儿,6月龄HBsAg阴转率较低.
作者:刘东洋;肖小敏;周娟;张永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Asps578 Cly突变与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关系.方法:从16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口腔拭子中提取DNA,5'-CAC TGC TGG CTT TIT CAC TGT ATT-3'和5'-TGA AGG CAG CTG AGA TGG CAAAAA-3'作引物,经常规PCR扩增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spI消化,检测LHR基因是否存在A1733G的单碱基突变.结果:16例性早熟女童的LHR基因均未检测到Asp578 Gly突变.结论:Asp578 Gly突变不是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主要病因.
作者:王春生;徐勇;蒋培余;张蓓;邵慈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86例异位妊娠患者服用米非司酮50 mg,2次/日,5天为1个疗程.同时定期监测血β-HCG和B超检查.结果:86例异位妊娠中,68例成功治愈,有效率为79.06%.血β-HCG<300 mIU/mL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血β-HCG>300 mIU/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盆腔包块<3 cm的治愈率高于B超盆块>3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无不良反应,疗效与治疗前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密切相关.
作者:胡碧洪;田乔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官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9月的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官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出血原因经过病理切片确诊,原因分别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9例(29/56,51.79%),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4/56,7.14%),子宫内膜息肉11例(11/56,19.64%),子宫内膜癌6例(6/56,10.71%),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3/56,5.36%).结论:官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病变,优于单纯诊断性刮宫和B超等影像学诊断,是目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与开腹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6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5cm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76例和开腹组70例,比较两组保守性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血β-hCG恢复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成功率高(96.05%:81.49%,P<0.05),术中出血少[(32.7±14.3)ml:(81.6±41.2)ml,P<0.05],手术时间短[(41±19)min:(57±12)min,P<0.05],住院时间短[(4.9±0.8)天:(7.0±2.3)天,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17.1±5.6)h:(32.0±8.4)h,P<0.05],手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手术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皮向辉;齐爽;张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掌握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死因,制定切实可靠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水平,保障儿童健康,笔者对津南区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周灵芝;吴艳华;赵世芬;郝树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院妇科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200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科1586例门诊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了解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对检查结果通过x2检验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组间感染率的差异分析.结果:阴道毛滴虫感染率为7.44%(118/1586);35~岁年龄组感染率(11.35%,26/22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40~岁年龄组次之(10.07%,14/135);春季感染率(10.30%)稍高于夏、秋、冬季.结论:被调查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率高于全球女性感染率(3.1%),低于国内以往同类调查水平;35~45岁为滴虫感染高发期,季节对滴虫感染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淑红;蒋子光;霍威;范金花;崔黎明;韩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沐舒坦(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沐舒坦静点治疗16例MAS患儿.结果:给予沐舒坦后4 h患儿青紫逐渐消失,皮肤转红,经皮测定血氧饱和度(TcSaO2)升高.4 h后患儿低氧血症逐渐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呼吸机有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分别由原来的5.29±0.97 kPa、8.66±3.52 kPa、0.12±0.07 kPa、0.12±0.08 ml/(kPa·kg)增加到8.9±1.42 kPa、16.7±4.28 kPa、0.21±0.04 kPa及0.38±0.09 ml/(kPa·kg);而吸入氧浓度及平均气道压逐渐降低,由原来的0.68±0.19 kPa及2.20±0.42 kPa降低到0.45±0.08 kPa及1.69±0.55 kPa,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沐舒坦能有效地改善MA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作者:马培华;时洪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本文对3年来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资料作对照分析,以了解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刘真;李秀英;邹秀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酒泉市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分别占70.07%、87.39%;各年龄组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窒息、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应将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崔占顺;刘向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石家庄和保定2市4县农村随机抽取农村妇女156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5.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8.8%,一般知识知晓率为14.3%,对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13.6%,自我保护正确态度持有率39.1%.经多因素分析,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情况等对农村妇女的相关知识、态度产生影响.结论:农村妇女关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知识水平,开展行之有效地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在农村预防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作者:宋慧军;米光明;李克宁;孙建平;靳秀生;张红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佝偻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根据症状、体征及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结合体检情况,按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正稿制定的各项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汇总分析.结果:散居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集体儿童;年龄小发病率高,尤其9月龄内发病率较高,1岁以上明显减低;早产、双胎、户外活动、光照时间、母乳时间、母乳喂养等因素与佝偻病有密切关系.结论:提高儿保管理覆盖率、加强健康教育、早期预防用药,鼓励母乳喂养、合理喂养是降低早期佝偻病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黄轩富;华玉清;王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夫精官腔内人工授精(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610例644周期夫精人工授精者质量控制前后妊娠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644周期总共妊娠99例,妊娠率15.37%;妊娠成功率与病例选择、手术时机、精液质量有关(P<0.01);与病因无关(P>0.05).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妊娠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妊娠成功率至关重要;不孕患者的病例选择,AIH洗涤后精子密度和活力与妊娠成正相关.
作者:黄舒娥;陈志恒;刘萍;喻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寻找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饮用水中含量异常的化学元素,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出生缺陷高、低发区分别采集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16种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对照区水样相比,出生缺陷高发区水样中As、Mo、Sr、Pb、V、Na含量显著偏低,Sn、Se、Zn、Ni、Ca、Cu、K含量显著偏高;以病情为因变量、16种元素含量为自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Mo、Mg、Sr、Ca、As、Sn、V等进入方程.结论:Mo、Sr、As、V在水体中的含量异常可能是出生缺陷发生的重要因素,Pb、Na等偏低与Sc、Zn、Ni、Fe、Cu、Al、K等偏高可能与Mo、Sr、As、V、Ca、Sn等元素共同起到协同致病的作用.
作者:何艳微;张科利;王劲峰;郑晓瑛;张廷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