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珺
目的:分析启东市围产儿死亡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和种类,以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业务与管理水平.方法:对启东市1994~2005年间的795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1994年的10.58‰下降到2005年的7.65‰.各年度围产儿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结论:1994~2005年启东市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王华;包正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不孕不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不孕不育患者行官腔镜常规检查,行输卵管插管通液,并对116例存在子宫腔内病变的患者行双极汽化手术,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双极汽化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官腔镜检查发现了B超及造影经常忽略的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纵隔以及宫腔粘连等病变,对不孕不育原因检查的阳性率高达85.3%.输卵管插管通液相比于普通的子宫输卵管通液和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具有更好的疏通效果.116例行双极汽化手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8.4 min、出血量平均为13.4 ml、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合并月经增多、月经不规则治疗有效率97.4%,治愈率为81.1%.结论:不孕不育患者行官腔镜常规检查和插管通液,不仅可发现官腔内病变,且可同时进行治疗,并对输卵管具有较好疏通效果.双极汽化系统安全、高效、对患者损伤更小、恢复快,避免或减少了水中毒、电能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梅;施永鹏;韩临晓;唐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获得全省12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进行血铅水平测定,调查问卷了解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6 682例12岁以下儿童血铅值在31~139 μg/L之间,平均血铅水平为70.75μg/L,其中血铅100 μg/L的636例,高铅血症发生率为9.5%,城市、农村无显著性差异.高铅血症以幼儿期、学龄前期发生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爆米花或膨化食品、咬铅笔或玩具、咬手指,家中父或母吸烟、住房距车流主要干道、儿童在马路边玩耍是导致儿童高血铅水平的高危因素.结论: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为9.5%.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环境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蒋燕清;李进华;崔炳元;闰承生;张英奎;马书军;陈卫宏;范松丽;袁文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3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方法:CH、PKU筛查采用荧光酶免疫法分别定量测定血促甲状腺素(TSH)和苯丙氨酸(Phe)浓度;G-6-PD缺乏采用荧光斑点法进行筛查.结果:江门市CH、PKU发病率分别为1/2509、1/55205,红细胞G-6-PD缺乏阳性率为6.74%.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数量、覆盖率和地区差异是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病率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容玉葵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OS患者30例,给予罗格列酮4mg,1次/日,治疗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IR)以及雄激素等指标,观察月经变化和排卵情况.结果:患者在罗格列酮治疗后体重指数(BMI)、睾酮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素水平有下降趋势;治疗后规律月经者占60%,自然排卵率为56%,9.1%妊娠.结论:罗格列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PCOS的药物,可以改善IR,同时改善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恢复规律月经、甚至自然妊娠.长期服用可降低将来发生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作者:孔芬英;段海风;王艳芬;潘丽霞;李晓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该县儿童缺钙情况.方法:对2006年6~8月到该县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就诊的儿童进行血钙、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受检儿童(0~6岁)410例,缺钙160例,缺钙率39.02%.其中以1~2岁婴幼儿缺钙为主.结论:为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建议尽早、长期合理给儿童补钙.
作者:朱慧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沉阳市1990~2005年0~4岁儿童死亡地点,了解0~4岁死亡儿童死前就医情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在全市建立52家死亡监测点.结果:1990~2005年死于家中的儿童比例有升高趋势.结论:采取措施,改善儿童就医条件.
作者:王玉瑛;宋亚非;刘璠;杨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TVS)检测不明位置妊娠(PUL)患者的子宫内膜,建立鉴别诊断的多变量回归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早期PUL患者的子宫内膜二维声像图特征,并对年龄、β-HCG、停经时间等进行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法及ROC曲线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指标,建立PUL患者的多变量回归模型.结果:建立了三个预测PUL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宫内早孕(MIUP)、宫内早孕流产(MIUPM)和早期异位妊娠(MEP)进行评估,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1、0.886、0.891,预测模型循证试验的诊断指标均优于各自回归模型中任何单一变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多变量预测模型能更早期、更有效地预测PUL患者的妊娠状态,对早期PUL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智毅;梁伟翔;柳建华;梁琨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6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29例(48.3%),死亡17例(58.6%).死亡组血糖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急性重型肝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慢性重型肝炎(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检测血糖水平对判断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危重程度、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方莉;伍玲;沈慧敏;李小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铅暴露儿童主要症状、年龄特点、环境铅来源及锌钙制剂治疗前后血铅水平变化.方法:对2003年~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43名铅暴露儿童诊治资料进行分析.铅暴露诊断参考指标为血铅大于5 μg/dL,同时伴有症状者.资料分析包括:主要症状、血铅水平、环境铅源、年龄性别特点等.同时,对驱铅治疗前后血铅与血矿物元素等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血铅值在5~10μg/dl伴有临床症状的患儿占30.2%(13/43),男女儿童均在8~9岁时就诊率高.膨化食品、玩具、碳酸饮料、房屋装修和咬铅笔是导致儿童铅暴露的高危因素,注意力涣散、易激惹和多动为常见症状.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躯铅治疗后,血铅值显示有意义下降(P<0.001),同时可防止血矿物元素的下滑.结论:神经症状出现在血铅水平<10 μg/dl,说明铅损害可以发生在目前的诊断标准以下.铅损害的主要症状表现在神经系统.锌钙合剂治疗对降低血铅和恢复血钙、锌水平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时莲;张美和;宋文琪;焦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瘦素对小鼠体外受精率的影响,仅受精时添加的瘦素对着床前各期胚胎发育率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0 ng/mL组)相比,除100ng/mL组外,不同浓度瘦素对受精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②仅受精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瘦素对受精卵发育至4细胞胚、桑椹胚及囊胚的比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①一定水平的瘦素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体外受精率,高水平瘦素反而对体外受精不利.②受精后至着床前各期胚胎的发育率与受精当时瘦素浓度无关.
作者:唐海峰;唐杰;李尚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胶东地区7~18岁城乡男女中小学生2005年与1995年两次体质调研的形态指标变化,探讨胶东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方法:运用体质测试法、数据分析法对胶东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做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城市学生总体发育水平2005年高于1995年,男生优于女生;农村学生发育水平则是2005年低于1995年,男生甚于女生;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2005年胶东地区城市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水平与1995年比较,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农村男女生3项指标则是2005年较199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持续到突增期年龄出现高峰,但2005年城市女生的身高、城市男女生的体重及胸围均优于农村学生;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城乡均值呈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于农村.结论:农村男、女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下降,男生身体发育快速增长期后移,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市学生青春期提前,农村学生青春期后移.
作者:孙衡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人流)术后即时口服特居乐对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子宫内膜的恢复情况、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自愿要求无痛人流的受术者术后即时口服特居乐(实验组)和术后服中药益母草冲剂(对照组)各120例,两组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实验组术后阴道平均流血天数为(9.2±1.2)天,对照组为(8.9±1.5)天,两组平均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术后7天B超监测平均子宫内膜的厚度(mm)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如盆腔感染、宫颈粘连、组织残留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人流后即时口服特居乐,对降低术后并发症、落实避孕措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等均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施静芳;范晓芳;张晓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8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的不孕患者经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情况.结果:宫、腹腔镜检查6条输卵管缺如,70条输卵管中46条阻塞,中远段阻塞30条,近中段阻塞16条,24条通畅;输卵管碘油造影假阳性率34.3%;宫、腹腔镜联合疏通41条输卵管,切除2条输卵管,3条输卵管行吻合术,术后1个月行输卵管通液提示输卵管通畅.随访6~9个月,30例怀孕,受孕率78.9%.结论:官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并手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理想的诊治策略.
作者:余志惠;王晓晖;陈茵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法与巴氏染色常规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2 000名普查的妇女行官颈刷片、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行巴氏染色和DNA染色,前者做常规细胞学检查,后者行DNA定量分析全自动扫描诊断.对宫颈常规细胞学检查在LSIL及以上或DNA定量分析结果见DNA指数2.5细胞或异倍体细胞峰的病例进行定点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常规细胞学检查CINⅢ以上病变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98.5%;DNA定量分析结果CINⅢ以上病变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1.6%.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可在降低CINⅢ以上的宫颈病变的特异性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李灵洁;王开秀;杨芳;曹玉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也是引起盆腔疼痛与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应用微粒化黄体酮软胶囊(琪宁)治疗EMT患者7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萍;申亚军;施旭东;叶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细菌性阴道病及混合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07年8~11月在我院门诊妇科就诊的病人,细菌性阴道病检测阳性及阴道分泌物镜检霉菌及滴虫阳性的患者117例,按病原学检查分为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并按一定方案治疗和复查随访,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病年龄,比较两种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感染(细菌性阴道病)63例占53.8%,混合感染(BV+霉菌、BV+滴虫)54例占46.2%.117例患者的年龄在20~39岁之间,占65%,40岁以上占35%,两者有显著差异.单纯感染的治愈率为85.7%,混合感染的治愈率为57.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年龄较年轻,在20~39岁患病率较高.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比较具有治疗时间长,疗效较差的特点.细菌性阴道病易与其他的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应加以重视.
作者:王娅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41例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低体重、窒息缺氧、喂养不当及糖尿病母亲的巨大婴儿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各种各样,无明显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结论: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在于预防,即加强保暖,减少能量消耗及早期多次足量喂养,静脉补充葡萄糖,同时监测血糖,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对本病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习靖;宋雁;刁敬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比较ⅠB及ⅡA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或放疗联合根治手术的疗效,探讨该期官颈癌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1998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ⅠB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138例,所有患者肿瘤均2 cm.按FIGO分期,ⅠB1期24例,ⅠB 2期48,ⅡA期66例;按肿瘤大小分为非巨块型(肿瘤直径2~4 cm)53例,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85例;术前介入化疗74例(化疗组),术前腔内放疗64例(放疗组).对两组的近期疗效、术后病理组织学变化及中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非巨块型病例化疗组有效率为89.3%,稍高于放疗组8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病例化疗组有效率为84.8%,高于放疗组71.8%(P<0.05).术后病理组织学比较,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21.6%,深肌层浸润率21.6%,均低于放疗组的32.8%和34.4%(均P<0.05).两组宫旁、阴道切缘浸润率及脉管癌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非巨块型病例化疗组2年复发率为8.8%,5年生存率为83.2%,分别与放疗组10.1%及7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病例化疗组2年复发率为22.5%,5年生存率为81.4%,分别与放疗组31.9%及68.6%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ⅠB和ⅡA期宫颈癌术前应用介入化疗较术前放疗为佳;非巨块型病例术前介入化疗与术前放疗疗效相似.
作者:段萍;程静;吕杰强;朱春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IVF-ET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0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获得临床妊娠并有终妊娠结局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卵管妊娠发生率为2.46%,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为1.48%.异位妊娠及宫内外同时妊娠的8例患者均为盆腔卵管因素不孕,6例曾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与正常宫内妊娠组相比,女方年龄、基础激素水平(E2、P、LH、FSH和T)、HCG日激素水平(E2、P、IH)、促性腺激素总量、取卵日及H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组既往异位妊娠次数显著多于宫内妊娠组(P<0.05).异位妊娠组优良胚胎形成率低于宫内妊娠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64).不同移植人员之间的异位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子宫中下段移植和单囊胚移植.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宫内外同时妊娠并及早手术,可以将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减至低.
作者:朱亮;全松;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