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莲;张美和;宋文琪;焦宏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获得全省12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进行血铅水平测定,调查问卷了解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6 682例12岁以下儿童血铅值在31~139 μg/L之间,平均血铅水平为70.75μg/L,其中血铅100 μg/L的636例,高铅血症发生率为9.5%,城市、农村无显著性差异.高铅血症以幼儿期、学龄前期发生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爆米花或膨化食品、咬铅笔或玩具、咬手指,家中父或母吸烟、住房距车流主要干道、儿童在马路边玩耍是导致儿童高血铅水平的高危因素.结论: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为9.5%.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环境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蒋燕清;李进华;崔炳元;闰承生;张英奎;马书军;陈卫宏;范松丽;袁文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及时落实可靠的避孕节育措施,减少计划外怀孕.方法:对500例患者人工流产清官术后即时放置IUD,并于置器后6、12、18个月随访.结果:500例的临床观察,18个月继续存放率为92.24%,未发现感染、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入IUD与产后即时放环一样具有可靠、安全、简便等优点.
作者:朱美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I)的营养替代方法.方法:对观察组18例极低体重儿(VLBWI)采用了十二指肠喂养,经鼻至十二指肠置管,采用经十二指肠微量泵持续微量输入法,管饲因各种原因不能进食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并与同期入选条件相似的14例采用鼻胃管喂养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在早产低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喂养过程中2例因肺出血分别于生后21 h和32 h死亡,存活的16例患儿3~4天时体重降至低点,体重下降幅度占出生体重的3.6%~7.8%,7~9天恢复至出生体重,12天时体重平均增加104 g.对照组1例死于重度硬肿症,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存活患儿体重降至低点时间及体重下降幅度均与观察组相似,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为9~11天,12天时,体重平均增加59 g.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时间较观察组长2~3天.结论:十二指肠喂养能很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且操儋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一定实用性.
作者:姚春花;杨素容;曾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也是引起盆腔疼痛与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应用微粒化黄体酮软胶囊(琪宁)治疗EMT患者7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萍;申亚军;施旭东;叶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产妇体位和采用不同喂养方法添加牛奶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系.方法:剖宫产产妇120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术后常规去枕卧位6 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小勺喂哺;实验组产妇术后取垫枕卧位3 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喂哺.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有效吸吮次数比对照组多,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结论:剖宫产后产妇取垫枕卧位3 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补充牛奶,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
作者:许爱萍;林丽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瘦素对小鼠体外受精率的影响,仅受精时添加的瘦素对着床前各期胚胎发育率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0 ng/mL组)相比,除100ng/mL组外,不同浓度瘦素对受精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②仅受精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瘦素对受精卵发育至4细胞胚、桑椹胚及囊胚的比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①一定水平的瘦素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体外受精率,高水平瘦素反而对体外受精不利.②受精后至着床前各期胚胎的发育率与受精当时瘦素浓度无关.
作者:唐海峰;唐杰;李尚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90例不同病情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30例,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结果:急性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D-二聚体含量在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越重D-D升高越明显,D-D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刘亚秋;刘喜;张侃;刘纯义;罗勇;夏汉兵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该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史、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中度贫血等产前存在的高危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程异常、助产技术、产后观察等为产时及产后存在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医生的助产技术,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滕利;吕荣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及保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高度可疑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进行跟踪观察.结果: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及实验血β-HCG检查经治疗前后对照符合率10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准确率高,检查操作简便,是一种无创性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较好的诊断方法.
作者:高露露;白新华;贡雪灏;张家庭;赵卫华;周凤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沉阳市1990~2005年0~4岁儿童死亡地点,了解0~4岁死亡儿童死前就医情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在全市建立52家死亡监测点.结果:1990~2005年死于家中的儿童比例有升高趋势.结论:采取措施,改善儿童就医条件.
作者:王玉瑛;宋亚非;刘璠;杨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TVS)检测不明位置妊娠(PUL)患者的子宫内膜,建立鉴别诊断的多变量回归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早期PUL患者的子宫内膜二维声像图特征,并对年龄、β-HCG、停经时间等进行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法及ROC曲线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指标,建立PUL患者的多变量回归模型.结果:建立了三个预测PUL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宫内早孕(MIUP)、宫内早孕流产(MIUPM)和早期异位妊娠(MEP)进行评估,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1、0.886、0.891,预测模型循证试验的诊断指标均优于各自回归模型中任何单一变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多变量预测模型能更早期、更有效地预测PUL患者的妊娠状态,对早期PUL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智毅;梁伟翔;柳建华;梁琨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IVF-ET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0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获得临床妊娠并有终妊娠结局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卵管妊娠发生率为2.46%,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为1.48%.异位妊娠及宫内外同时妊娠的8例患者均为盆腔卵管因素不孕,6例曾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与正常宫内妊娠组相比,女方年龄、基础激素水平(E2、P、LH、FSH和T)、HCG日激素水平(E2、P、IH)、促性腺激素总量、取卵日及H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组既往异位妊娠次数显著多于宫内妊娠组(P<0.05).异位妊娠组优良胚胎形成率低于宫内妊娠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64).不同移植人员之间的异位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子宫中下段移植和单囊胚移植.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宫内外同时妊娠并及早手术,可以将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减至低.
作者:朱亮;全松;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8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的不孕患者经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情况.结果:宫、腹腔镜检查6条输卵管缺如,70条输卵管中46条阻塞,中远段阻塞30条,近中段阻塞16条,24条通畅;输卵管碘油造影假阳性率34.3%;宫、腹腔镜联合疏通41条输卵管,切除2条输卵管,3条输卵管行吻合术,术后1个月行输卵管通液提示输卵管通畅.随访6~9个月,30例怀孕,受孕率78.9%.结论:官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并手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理想的诊治策略.
作者:余志惠;王晓晖;陈茵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启东市围产儿死亡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和种类,以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业务与管理水平.方法:对启东市1994~2005年间的795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1994年的10.58‰下降到2005年的7.65‰.各年度围产儿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结论:1994~2005年启东市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王华;包正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该县儿童缺钙情况.方法:对2006年6~8月到该县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就诊的儿童进行血钙、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受检儿童(0~6岁)410例,缺钙160例,缺钙率39.02%.其中以1~2岁婴幼儿缺钙为主.结论:为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建议尽早、长期合理给儿童补钙.
作者:朱慧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同龄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的关系.方法:对13岁同龄学生240人,480只眼根据散瞳后屈光度进行分组,对各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岁同龄青少年近视以轻中度为主,占7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之间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垂直曲率总体差别有显著性(P<0.05).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13岁同龄青少年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垂直曲率、玻璃体腔长度有相关性(P<0.05),近视屈光度与晶体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水平曲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13岁同龄青少年中、高度近视主要是眼轴过长引起的,而轻度近视的产生与眼轴无明显关系.眼角膜垂直径屈光力增高可能是形成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雅馨;高庆华;李海燕;刘淑玲;王桂芝;周春辉;徐春军;杜红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6个月龄儿童的眼屈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 146名6个月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龄儿童左右眼球镜屈光度及散光检出率女童均高于男童;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先心儿的6个月龄眼球镜屈光度均高于正常儿童,但散光检出率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个月龄儿童眼球镜屈光度和散光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6个月龄儿童眼屈光状态以远视占优势,婴儿先天不良因素可能对6个月龄婴儿眼屈光状态产生影响.
作者:严双琴;顾春丽;刘明芳;李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2例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2例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结果:研究组手术全部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有3例发生术后阴道出血,6例术后切口愈合差;研究组术后有1例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1例发生皮下气肿.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及改良,CISH手术将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作者:霍大志;贺建民;王斌堂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总结该科开展的保留女性功能的微创手术进行临床分析,对术式的良好疗效进行解释.方法:重点对开展的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挖出手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相关临床资料与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动脉阻断术后子宫肌瘤永久坏死而子宫正常存活的临床现象是确实的,保留了生理功能,改善了治疗结果,降低了术后病率.结论:将微创手术与保留女性器官与功能相结合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对于女性术后身心保持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朱宇;程忠平;戴红;康乐;瞿晓燕;马丽山;龚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龄卵巢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52例60岁以上高龄卵巢癌病例.结果:根治性切除及肿瘤细胞减灭术38例(73.1%),姑息性切除14例(26.9%).术后并发症22例(42.3%),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3.8%.结论:手术治疗是高龄卵巢癌患者的首选治疗,重视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简巧细快的老年人手术原则,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减少高龄卵巢癌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朴金霞;浦建文;王旭辉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