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飞
目的: 探讨药物保守治疗宫颈妊娠的策略.方法: 分别采用甲氨蝶呤单药化疗3例,以及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3例宫颈妊娠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清HCG及B超,分析不同方案的用药指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治疗后血清HCG值下降明显,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 宫颈妊娠的治疗已趋向于保守,对于血清HCG值<10 000mU/ml患者可选用甲氨蝶呤单药化疗;对于血清HCG值≥10 000 mU/ml,胚胎见心管搏动,或甲氨蝶呤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可获得保守治疗成功.
作者:李田;许成芳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香洲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现状,为预防铅中毒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儿童静脉血血铅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6 918名儿童血铅水平范围10~590μg/L,平均血铅浓度(53.8±35.5)μg/L,其中6 427名儿童血铅浓度<100μg/L,占调查总数的92.9%;491名儿童血铅浓度≥100μg/L,占调查总数的7.1%,其中445例为轻度铅中毒,占铅中毒总数的90.6%.结论: 珠海市香洲区学龄前儿童平均血铅含量为53.8μg/L,铅中毒比例为7.1%,血铅平均浓度及铅中毒比例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作者:汪国庆;朱兰芳;周玉球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规范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方法: 对2004~2006年396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中平均剖宫产率为21.53%,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头盆不称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而由于产妇心理障碍、对自然分娩的误解、医务人员回避医疗纠纷等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腹产率逐年上升.结论: 规范剖宫产指征珍断,提倡人性化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及胎儿监护质量是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平安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婕;冷丽丽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高校女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发现女教职工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一般妇科疾病的普查方法,连续5年为全院女教职工进行普查.结果: 妇科疾病的总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宫颈糜烂及附件盆腔炎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0岁以下生育期女性患妇科疾病率较高.结论: 加强妇女病普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提高女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作者:刘海洁;刘海净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瘦素、脂联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中的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13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瘦素、脂联素水平,并以3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HDCP组外周血瘦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类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呈正相关,而重度子痫前期组相关更显著;HDCP组外周血脂联素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呈负相关;HDCP组外周血瘦素水平与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63、P<0.01).结论: 瘦素和脂联素可能参与了HDCP的发生、发展,对于HDCP患者及时检测外周血中瘦素和脂联素的含量,有助于及时了解病情发展,预测病情程度.
作者:甄学慧;王义;杨东梅;徐鑫;公立平;郑桂英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4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妊娠10~14周健康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钳刮组75例,手术前1天宫颈管内插入尿管,次日行钳刮术;药流组75例,米非司酮75 mg/d顿服,连服2天,第2天服药后24 h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药流组在流产中及流产后阴道流血量及持续时间,子宫体压痛,感染均短于钳刮组(P<0.05),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早于钳刮组.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4周的流产方法并发症少,更安全,简便,有效,可行.
作者:杨静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无痛人工流产术.方法: 随机选择400例早孕要求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分为A、B、C、D4组,A组[一氧化亚氮(笑气)组]、B组[笑气联合间苯三酚(斯帕丰)组]、C组(斯帕丰组)、D组(对照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组),比较4组人流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等.结果: :A、B、C 3组均有镇痛效果、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B、C组宫颈扩张较理想,D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高.结论: 笑气联合斯帕丰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宫颈扩张、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蕾;廖晓洁;罗辉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围产儿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比较轻、重型ICP患者的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 :重型组ICP患者的围产儿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近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轻型组.结论: ICP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及对重型ICP患者适时采取终止妊娠措施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玉芬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nsin kinase,FAK)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 Ⅰ~Ⅱ、30例CINⅢ、76例宫颈鳞癌的宫颈组织中ADM、FAK的表达.结果: :ADM、FAK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8.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IN Ⅰ~Ⅱ、CINⅢ组(P<0.01);正常对照组、CIN Ⅰ~Ⅱ、CINⅢ组3组间ADM、FA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宫颈鳞癌组中ADM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程度、宫颈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有关,而FAK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ADM与FAK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ADM、FAK表达呈增加趋势,宫颈癌变时ADM、FAK的表达较上皮内病变时显著增高.ADM、FAK有可能可以作为预测宫颈鳞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郭延荣;刘合芳;赵丹梅;陈雪昭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降低产后生殖道感染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住院分娩发生血肿的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将新生儿体重以≤3 000 g、3 000 g~4 000 g、≥4 000 g分为3个体重段,对产道血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2.5,P<0.01).难产的血肿发生率高于平产(X2=15.2,P<0.01).结论: 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助产士的操做技能,降低产道血肿的发生率.
作者:李焕梅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比值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06年1月~2007年3月行IVF-ET治疗的患者779例,按年龄分A、B、C 3组,A组:年龄≤30岁;B组:30岁<年龄≤35岁;C组:年龄>35岁,各组中再根据FSH/LH≥2分为两组,A1组:年龄≤30岁,FSH/LH<2,A2组:年龄≤30岁,FSH/LHI>2;B1组:30岁<年龄≤35岁,FSH/LH<2,B2组:30岁<年龄≤35岁,FSH/LH≥2,C1组:年龄>35岁,FSH/LH<2,C2组:年龄>35岁,FSH/LH>12.比较3组间FSH/LH、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及各组内FSH/L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B、C 3组中周期取消率分别为2.74%、3.45%、5.88%,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8%、37.2%、28.6%,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n用量、受精率A组与B、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获卵数、优质胚胎数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FSH/LH值C组与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内FSH/LH≥2,获卵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B1组和B2组优质胚胎数及冷冻胚胎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1组和C2组周期取消率(2.98%vs5.77%)和临床妊娠率(37.3%vs17.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龄≤35岁,FSH/LH≥2时卵巢的反应性减退不明显,年龄>35岁,FSH/LH≥2时卵巢的反应性明显减退.FSH/LH>12对行促超排卵治疗后卵巢反应性、周期取消可能性及IVF-ET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唐志霞;曹云霞;魏兆莲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有氧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妊娠导致胎儿畸形的机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促超排卵,获取妊娠3.5天小鼠囊胚,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空白)、低糖组(葡萄糖浓度为7.5 mmol/L)和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8.0 mmol/L),分别培养在含0、7.5 mmol/L和28.0 mmol/L葡萄糖的M 199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然后再吸山囊胚.每组随机吸取30个囊胚用罗丹明123荧光染料标记线粒体和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细胞色素C氧化酶,观察囊胚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的变化.结果: :[1]高糖组小鼠囊胚线粒体功能活性明显降低,荧光密度值较低,且线粒体的位置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空白组和低糖组囊胚胞浆中线粒体分布均匀,荧光密度值较高,线粒体仍具有-定的活性.空白组与低糖组囊胚荧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组与空白组和低糖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的变化:高糖组小鼠囊胚胞浆淡染,反应产物呈浅黄色,COX活性明显降低;空白组和低糖组囊胚胞浆可见明显的棕褐色物质,COX活性较高,统计学分析,空白组与低糖组囊胚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组与空白组和低糖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线粒体的分布、功能以及COX活性均有影响.
作者:邓成国;杨虹;张端莲;尹芳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市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对每例死亡孕产妇个案进行现场调查,并每季度召开1次孕产妇死亡专家评审会,对死亡病例进行归类.结果: :[1]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80例,其中72例为外来产妇.8例为本市户籍产妇,外来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远远大于本地产妇.产后出血死亡居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2]外地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占所有出血原因的29.6%,其次是子宫破裂;本市户籍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宫缩乏力.3死亡产妇中,外地产妇住院分娩率低,大部分在家分娩(74.6%),在途中和家中死亡的28例,占38.9%;本市产妇有1例在途中死亡.结论: 家中分娩和非法接生是造成外来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除了提高产后出血处理能力外,还要提高外来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
作者:杜莉;秦敏;朱丽萍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而引起的一种妇科病变,泛指子宫、附件及盆腔软组织静脉瘀血,是引起育龄妇女下腹痛的常见原因.患者常以下腹及腰骶痛、性交痛、极度疲劳、白带及月经量多、痛经等症状就诊,但自觉症状与妇科检查常不相符,容易造成误诊,而仅靠主诉症状及腹部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低.
作者:徐淑波 刊期: 2008年第34期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或伸舌痴呆症,息有严重的先天性智力低下.国内有研究表明,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750,是家庭及社会的沉重负担[1].国外也有研究发现,在染色体异常疾病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病数量占首位,约占所有染色体疾病的91.60%.
作者:韩鹏;陈英耀;唐智柳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时的早期发现与正确处理,对围产期母婴发病率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5牢10月~2003年2月142例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病例,并随机取同期分娩的枕前位产妇2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枕位的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分娩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枕横位与枕后位产程异常发生率与枕前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发现与正确处理枕横位及枕后位是降低母婴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张琼;张光艳 刊期: 2008年第34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反复发作,病势缠绵,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盆腔炎丸是我院研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新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妇女症瘕包块、盆腔炎性渗出、输卵管积水、腹痛等.
作者:王丽新;佟志刚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引起青春期少女异位妊娠的因素及其危害性,提出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青春期少女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特点、生殖健康状况.结果: :30例患者中,在校学生8例,占26.67%,外来打工者12例,占加.00%,有人工流产史18例,占60.00%,急腹症表现20例,占66.67%,其中休克5例,占总数的16.67%,手术治疗28例,占93.33%.结论: 青春期少女异位妊娠的发生与人工流产、性生活紊乱、不洁性交史等有关.故应加强对青春期少女性心理卫生知识、性道德教育,避免婚前性行为.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性卫生教育是降低该病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雅飞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女性宫颈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及其感染特点.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6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不孕组)与45例门诊健康检查女性(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宫颈分泌物UU及CT检测.结果: :两组宫颈分泌物感染UU阳性率分别为26.47%和6.67%,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感染CT阳性率分别为30.88%和1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UU及CT症状隐匿,应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
作者:周静;张文淼;郑飞云 刊期: 200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具体方法.方法: 根据每个孩子的语言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方法、项目和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训练.结果: 训练1~2周后,孩子会讲的字、词比原来增多;训练4~5周后,孩子主动发音增多,看到认识的图片或实物能主动说出;坚持训练3个月以上,经Cesell测试可达到或接近同龄孩子水平的占85.71%.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的孩子定出各自的训练方案,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对语言发育迟缓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有较理想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蓁蓁;李桦;朱丽莎 刊期: 200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