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艳;田芬;韩新彦;扬晓明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与FGR的关系.方法:将1 64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现象,分两组,将S/D值升高的140例孕妇为研究组;将S/D值正常的1 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增高孕妇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①脐动脉S/D值升高,则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可能性增大.②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71.43%、95.59%和62.50%.结论:脐动脉S/D比值可反映胎儿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FGR,若与B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朱少莲;孙传聪;池鸿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从学校学生中随机抽取436名学生,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教育组学生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要求教育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认真刷牙;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结果: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指数(OH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牙龋指数(GI)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增加青少年口腔保健的知识和行为对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何冰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分析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3年5~11月在6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人工流产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1 826例调查对象中,49.40%有人工流产史.人工流产者在行首次人工流产时年龄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占86.47%.首次人工流产时已婚者为52.61%,未婚者47.39%.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意外妊娠,占41.10%.多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年龄大和家庭经济状况好;保护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文化程度高、知晓紧急避孕法和掌握较多的避孕知识.结论: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比例高,有向年轻、未婚妇女发展的趋势,且影响因素多.应以20~30岁妇女为重点对象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科学有效地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赵艳霞;方为民;崔丹;张连生;杜玉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利津县儿童血铅含量与年龄、身高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电位溶出法对5 397名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按不同的年龄、身高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不同年龄段身高低于正常范围者,B组为身高在正常范围者,C组为身高高于正常范围者.结果:A组血铅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5.07%,B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38.85%,C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9.63%,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2.62,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00,P>0.05);B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6.78,P<0.005).结论:儿童血铅含量与其身高有一定关系,身高过高或身高过矮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一个因素,建议对儿童进行必要的铅含量检测及相关医学干预.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不同念珠菌感染所致,是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国外资料显示,大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硝酸咪康唑治疗VVC由来已久,以往多采用硝酸咪康唑200 mg或400 mg进行治疗,疗效肯定,用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基于此,本文用硝酸咪康唑1 200 mg联合霜剂的一日疗法对VVC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芹;张文君;邱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本文对我院68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我院分娩2 116例,行剖宫产685例,占32.37%.年龄大40岁,小21岁,平均30.5岁.
作者:林志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围产期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HIE患儿母妊娠期病史及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146例同期出生无HIE新生儿作对照,分析HIE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中妊高征、胆汁淤积、脐带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存在统计学差异,为HIE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新生儿窒息,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HIE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希米(纳米银外用抗菌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组(90例)及爱保疗组(9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宫颈局部给予阿希米(1片/d,6天为1个疗程)及爱保疗治疗(于月经后3~7天开始,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78%、83.33% (爱保疗组)及27.78%、76.67%(阿希米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多数患者在使用阿希米及爱保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彤艳;田芬;韩新彦;扬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延吉市2003~2005年出生缺陷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出生质量.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逐一筛查延吉市5所市级医院2003~2005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结果:3年共监测围产儿11 216例,出生缺陷儿9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8.26 /万,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是唇裂合并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心病、先天性脑积水、食道闭锁或狭窄.出生缺陷与季节、性别无关,25~29岁和30~34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低,而35岁以上组几率高.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30.30 %和66.67 %.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婚前保健与孕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遗传优生咨询,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范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CH发病率及10 年筛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指导今后筛查工作.方法:CH筛查方法为新生儿出生后72 h、采足跟末梢血制成干血滤纸片,用EIA法或ELISA法检测血片中TSH含量,将EIA法TSH值≥10 mIU/L或ELISA法≥20 mIU/L的新生儿判为筛查阳性,并召回确诊.结果:武汉市10年来,共筛查新生儿271 221例,确诊CH患儿125例,CH发病率为0.461‰,男、女之比为1∶1.23,10年CH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用ELISA法和用EIA法检测的CH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武汉市是CH高发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及管理,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率;业务技术指导部门应加强标本采集和实验人员的培训;选择适当的筛查、实验方法,完善质控机制;降低CH患儿发生率,提高武汉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胡晞江;肖芳;索庆丽;陈琦;黄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185例延期妊娠病例,分为自然临产组和引产组.结果:自然临产组剖宫产率低于引产组,且差异显著,胎儿窘迫率也低于引产组,但差异不显著,引产组宫颈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越高,差异无显著.两组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别.引产时间越长,难产可能性越大.促宫颈成熟各种方法中以宫颈上小水囊联合催产素组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率低.结论:延期妊娠自然临产者,应加强监测,未自然临产者应结合宫颈条件和孕周决定是否立即引产.
作者:张润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也是卵巢肿瘤的主要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患侧附件切除术,考虑到育龄妇女尤其是幼女的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近年来对一些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进行了保守性手术--扭转复位和囊肿剔除术.自2003年月8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14例,其中6例进行了保守性手术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月轻;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巨大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的情况,与嘉定镇同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相比较.方法:119例巨大儿在6个月、1岁、2岁、3岁定期测体重、身高,1岁时采用《丹佛智能筛查》(DDST).结果:巨大儿体重、身高在各个年龄段的体格发育均高于同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儿童,有显著差异(超重P<0.01,肥胖P<0.05);巨大儿在DDST智测筛查中与同龄儿童无差异(P>0.05).讨论:巨大儿出生后易发生超重、肥胖,应控制高出生体重,从胎儿期着手,合理科学喂养,及早干预.
作者:浦争;翟晓蔚;汤伟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所至,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1985年Enhoring等人应用PS替代治疗RDS取得成功.随后PS的开展和应用在世界各地推广.近年来,我院产科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羊膜腔内注射或产后气管插管给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其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肖贺丽;陈颖;郑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近10年来妇科手术术式变化趋势,探讨微创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将1995~2004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妇科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即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前后各5年共两个阶段.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结果:10年来全部手术中开放手术的构成比为52.11%,微创手术为47.89%.各年手术中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构成比分别由1995年的63.72%、17.29%、2.21%、16.78%变化为2004年的26.12%、42.41%、7.57%、23.91%.随着时间推移,各阶段总手术中微创手术的构成比上升,由前5年的32.83%升至后5年的57.17%.各阶段全部子宫切除术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三者之和构成比由前5年的7.34%升至后5年的26.20%;在附件手术中,腹腔镜附件手术构成比相应由14.93%升至69.11%;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构成比相应由28.91%升至48.15%.在腔镜手术中,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作为诊断的构成比由前5年的79.17%降至后5年的41.42%,作为治疗的构成比相应升高.结论:近10年来,妇科开放手术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微创手术构成比不断上升,微创手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作者:任霞;周应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与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能够影响治疗效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并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79例,全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其中治疗成功51例,治疗失败28例,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是否有阴道流血、血β-HCG以及血清的孕酮水平等各项临床特征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之间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以及血β-HCG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是否有阴道流血以及两组患者血清的孕酮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是否有阴道流血可能是影响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丙忠;张莘;王丽娟;彭永排;林仲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近两年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筛查覆盖率.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对全市(包括市辖6个县及市郊)44 210例新生儿进行促甲状腺素(TSH)检测,阳性切值为10 mU/ml .阳性者用原送检的血卡标本、来自不同的两个血斑复查两次,与第1个筛查结果共3个检测值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阳性者立即招回复查,确诊指标为静脉血中T3、T4、TSH、FT3、Fr T4 水平.结果:初筛阳性335例,男性207例,女性128例,初筛阳性率为0.76%(335/44 210);确诊CH 34例,确诊符合率为10.15%(34/335);CH发生率为1∶1 300(34/44 210).结论:本地区新生儿CH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使CH患儿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患儿病残,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唐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更年期综合征妇女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所综合医院,在这3所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妇产科确诊的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患者101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9分的患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Hamilton量表进一步确诊.结果:调查对象焦虑症患病率为12.9%,抑郁症患病率为14.9%;76.9%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66.7%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无1例焦虑症患者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并接受相应治疗,仅4例抑郁症患者(26.7%)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医疗保险和病情变化为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焦虑和抑郁患病率较高;焦虑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
作者:王小莉;徐飚;栾荣生;孙荣国;李苑;许良智;傅朝伟;王珊;曾刚;刘传新;苏丹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或放疗前的辅助化疗,尤其是动脉插管化疗能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控制微小转移灶,使局部病灶术前减小,使一些手术成功率较低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Ⅱb期宫颈癌26例,术前行动脉插管化疗1~2疗程,待病灶局限再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云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作者:彭丽芳;王莉莉;唐晖;蒋云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