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疗效的临床特征分析

张丙忠;张莘;王丽娟;彭永排;林仲秋

关键词:甲氨喋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与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能够影响治疗效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并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79例,全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其中治疗成功51例,治疗失败28例,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是否有阴道流血、血β-HCG以及血清的孕酮水平等各项临床特征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之间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以及血β-HCG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是否有阴道流血以及两组患者血清的孕酮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是否有阴道流血可能是影响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延期妊娠18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185例延期妊娠病例,分为自然临产组和引产组.结果:自然临产组剖宫产率低于引产组,且差异显著,胎儿窘迫率也低于引产组,但差异不显著,引产组宫颈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越高,差异无显著.两组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别.引产时间越长,难产可能性越大.促宫颈成熟各种方法中以宫颈上小水囊联合催产素组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率低.结论:延期妊娠自然临产者,应加强监测,未自然临产者应结合宫颈条件和孕周决定是否立即引产.

    作者:张润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硝酸咪康唑栓剂1 200 mg联合霜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不同念珠菌感染所致,是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国外资料显示,大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硝酸咪康唑治疗VVC由来已久,以往多采用硝酸咪康唑200 mg或400 mg进行治疗,疗效肯定,用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基于此,本文用硝酸咪康唑1 200 mg联合霜剂的一日疗法对VVC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芹;张文君;邱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从学校学生中随机抽取436名学生,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教育组学生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要求教育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认真刷牙;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结果: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指数(OH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牙龋指数(GI)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增加青少年口腔保健的知识和行为对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何冰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 826例住院分娩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分析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3年5~11月在6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人工流产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1 826例调查对象中,49.40%有人工流产史.人工流产者在行首次人工流产时年龄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占86.47%.首次人工流产时已婚者为52.61%,未婚者47.39%.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意外妊娠,占41.10%.多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年龄大和家庭经济状况好;保护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文化程度高、知晓紧急避孕法和掌握较多的避孕知识.结论: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比例高,有向年轻、未婚妇女发展的趋势,且影响因素多.应以20~30岁妇女为重点对象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科学有效地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赵艳霞;方为民;崔丹;张连生;杜玉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产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围产期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HIE患儿母妊娠期病史及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146例同期出生无HIE新生儿作对照,分析HIE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中妊高征、胆汁淤积、脐带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存在统计学差异,为HIE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新生儿窒息,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HIE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改变产妇体位与徒手矫正胎方位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特殊体位与徒手配合矫正头位异常对分娩的影响.方法:108例(36~42)周有产兆的孕妇B超及阴道检查确定为脊方位与头方位均异常,改变孕妇卧位与脊方位一致的侧腹卧位与徒手配合旋转胎头,观察阴道分娩情况.结果:①孕妇习惯性卧位与胎儿脊方位的位别基本一致,相比差异有显效性(P<0.05).②胎儿脊方位与头方位基本一致,有显效性差异:(P<0.05).③孕妇侧腹卧位与胎儿脊方位一致与徒手配合,其分娩成功率为85.00%,有极显效性差异(P<0.01).④胎头浮或半固定矫正胎方位成功率高,相比差异有显效性(P<0.05).⑤羊水指数>7 cm或<14 cm或较<7>3 cm,矫正成功率高(P<0.05).结论:在羊水指数正常,胎头施至半固定,采取同侧侧腹卧位配合徒手法矫正胎位,自然分娩率高.

    作者:苑运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与FGR的关系.方法:将1 64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现象,分两组,将S/D值升高的140例孕妇为研究组;将S/D值正常的1 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增高孕妇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①脐动脉S/D值升高,则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可能性增大.②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71.43%、95.59%和62.50%.结论:脐动脉S/D比值可反映胎儿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FGR,若与B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朱少莲;孙传聪;池鸿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儿童血铅含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利津县儿童血铅含量与年龄、身高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电位溶出法对5 397名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按不同的年龄、身高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不同年龄段身高低于正常范围者,B组为身高在正常范围者,C组为身高高于正常范围者.结果:A组血铅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5.07%,B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38.85%,C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9.63%,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2.62,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00,P>0.05);B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6.78,P<0.005).结论:儿童血铅含量与其身高有一定关系,身高过高或身高过矮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一个因素,建议对儿童进行必要的铅含量检测及相关医学干预.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城阳区《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基线调查结果分析

    生殖道感袭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一类常见病、高发病.进行生殖道感染的调查,分析影响女性生殖道感染主要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保障女性身体健康.2005年6月份,城阳区妇保所对辖区内3个街道9个居委会473例育龄妇女进行了女性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学龄前儿童超重的膳食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建立学龄前儿童超重的膳食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导致儿童超重的膳食因素.方法: 以广州市区3~7岁的学龄前儿童752例为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对其中122例超重和615例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膳食因素调查,建立超重膳食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超重儿童122例,发生率为16.5%,其中男69例(18.3%),女53例(15.6%);肥胖15例(2.1%),其中男8例(2.1%),女7例(2.2%),肥胖与超重比为1∶8.13;与超重有关的膳食因素有食欲、宵夜、在幼儿园能吃饱、嗜甜品等,能防止超重发生的膳食因素为蔬菜.结论: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膳食习惯和膳食结构有关,可以通过控制膳食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作者:陈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作为小儿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在解剖、生理、药理上与成人差别很大,小儿的呼吸、循环功能差,对缺氧的耐受力也很差,因此手术麻醉时应尽量避免增加氧耗,尽可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引发肺炎、肺不张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慷;姜春浩;张云坤;张桂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10年回顾

    目的:了解武汉市CH发病率及10 年筛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指导今后筛查工作.方法:CH筛查方法为新生儿出生后72 h、采足跟末梢血制成干血滤纸片,用EIA法或ELISA法检测血片中TSH含量,将EIA法TSH值≥10 mIU/L或ELISA法≥20 mIU/L的新生儿判为筛查阳性,并召回确诊.结果:武汉市10年来,共筛查新生儿271 221例,确诊CH患儿125例,CH发病率为0.461‰,男、女之比为1∶1.23,10年CH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用ELISA法和用EIA法检测的CH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武汉市是CH高发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及管理,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率;业务技术指导部门应加强标本采集和实验人员的培训;选择适当的筛查、实验方法,完善质控机制;降低CH患儿发生率,提高武汉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胡晞江;肖芳;索庆丽;陈琦;黄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所至,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1985年Enhoring等人应用PS替代治疗RDS取得成功.随后PS的开展和应用在世界各地推广.近年来,我院产科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羊膜腔内注射或产后气管插管给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其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肖贺丽;陈颖;郑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女职工卫生保健状况调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女职工保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解苏州市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保健现状,2005年我们对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卫生保健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窦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普贝生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产科中常常因为妊娠近逾期或者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需要终止妊娠,而人为终止妊娠中,多数患者的宫颈条件不成熟,催产素计划分娩失败而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因此促进宫颈成熟,是临床工作的关键.为此,我院近1年来应用普贝生(前列腺素E2栓)共64例来提高宫颈的成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乃文;宋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685例剖宫产术指征分析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本文对我院68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我院分娩2 116例,行剖宫产685例,占32.37%.年龄大40岁,小21岁,平均30.5岁.

    作者:林志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动脉插管化疗在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26例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或放疗前的辅助化疗,尤其是动脉插管化疗能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控制微小转移灶,使局部病灶术前减小,使一些手术成功率较低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Ⅱb期宫颈癌26例,术前行动脉插管化疗1~2疗程,待病灶局限再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云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 138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4 1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58.7%,主要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并发症(32.0%)、胎儿窘迫(13.1%)、骨盆异常(11.6%)、孕妇及家属要求(9.6%)等,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阴道产高.结论:规范术前诊断,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开展导乐分娩、镇痛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何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妇科手术术式变迁十年分析

    目的:研究近10年来妇科手术术式变化趋势,探讨微创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将1995~2004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妇科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即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前后各5年共两个阶段.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结果:10年来全部手术中开放手术的构成比为52.11%,微创手术为47.89%.各年手术中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构成比分别由1995年的63.72%、17.29%、2.21%、16.78%变化为2004年的26.12%、42.41%、7.57%、23.91%.随着时间推移,各阶段总手术中微创手术的构成比上升,由前5年的32.83%升至后5年的57.17%.各阶段全部子宫切除术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三者之和构成比由前5年的7.34%升至后5年的26.20%;在附件手术中,腹腔镜附件手术构成比相应由14.93%升至69.11%;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构成比相应由28.91%升至48.15%.在腔镜手术中,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作为诊断的构成比由前5年的79.17%降至后5年的41.42%,作为治疗的构成比相应升高.结论:近10年来,妇科开放手术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微创手术构成比不断上升,微创手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作者:任霞;周应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作者:彭丽芳;王莉莉;唐晖;蒋云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