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运阁
目的:观察巨大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的情况,与嘉定镇同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相比较.方法:119例巨大儿在6个月、1岁、2岁、3岁定期测体重、身高,1岁时采用《丹佛智能筛查》(DDST).结果:巨大儿体重、身高在各个年龄段的体格发育均高于同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儿童,有显著差异(超重P<0.01,肥胖P<0.05);巨大儿在DDST智测筛查中与同龄儿童无差异(P>0.05).讨论:巨大儿出生后易发生超重、肥胖,应控制高出生体重,从胎儿期着手,合理科学喂养,及早干预.
作者:浦争;翟晓蔚;汤伟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6例妇女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乳未见明显异常为346例(占56.17%),乳腺小叶增生234例(占37.99%),其中双侧均有疾患为83例,乳腺纤维腺瘤34例(占5.52%),均为单侧单病灶,乳腺癌2例(占0.32%).结论:妇女应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戴文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分析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3年5~11月在6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人工流产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1 826例调查对象中,49.40%有人工流产史.人工流产者在行首次人工流产时年龄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占86.47%.首次人工流产时已婚者为52.61%,未婚者47.39%.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意外妊娠,占41.10%.多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年龄大和家庭经济状况好;保护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文化程度高、知晓紧急避孕法和掌握较多的避孕知识.结论: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比例高,有向年轻、未婚妇女发展的趋势,且影响因素多.应以20~30岁妇女为重点对象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科学有效地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赵艳霞;方为民;崔丹;张连生;杜玉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与FGR的关系.方法:将1 64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现象,分两组,将S/D值升高的140例孕妇为研究组;将S/D值正常的1 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增高孕妇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①脐动脉S/D值升高,则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可能性增大.②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71.43%、95.59%和62.50%.结论:脐动脉S/D比值可反映胎儿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FGR,若与B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朱少莲;孙传聪;池鸿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其缩小肌瘤的机制.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 mg,共3个月;Enantone组:20例,每月皮下注射Enantone 3.75mg,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化验Hb、血脂、血糖;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凡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者,为有效组;肌瘤体积缩小不足20%者,为无效组.结果:平均子宫肌瘤体积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组比用药前缩小了45.5%(P<0.05),Enantone组缩小了47.5%(P<0. 05),两组缩小程度无差异.无效组体积增大18.74%(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后有效组明显上升(P<0.05),无效组明显下降(P <0.05),Enantone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3组用药前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脂联素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联素在子宫肌瘤的增殖中起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调节脂联素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霍艳;段海凤;王惠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儿保门诊325名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调查导致偏差的可能诱因.结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较高发病率,且与食物中肉类缺乏有较大关系;钙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铅中毒中近一半可能为消化道途径导致.结论:加强儿保门诊营养喂养知识的宣教,在婴幼儿食谱中适量添加动物性食物,纠正小儿不良的卫生习惯,扭转盲目补钙的行为,对减少血液微量元素偏差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生殖道感袭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一类常见病、高发病.进行生殖道感染的调查,分析影响女性生殖道感染主要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保障女性身体健康.2005年6月份,城阳区妇保所对辖区内3个街道9个居委会473例育龄妇女进行了女性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所至,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1985年Enhoring等人应用PS替代治疗RDS取得成功.随后PS的开展和应用在世界各地推广.近年来,我院产科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羊膜腔内注射或产后气管插管给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其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肖贺丽;陈颖;郑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近两年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筛查覆盖率.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对全市(包括市辖6个县及市郊)44 210例新生儿进行促甲状腺素(TSH)检测,阳性切值为10 mU/ml .阳性者用原送检的血卡标本、来自不同的两个血斑复查两次,与第1个筛查结果共3个检测值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阳性者立即招回复查,确诊指标为静脉血中T3、T4、TSH、FT3、Fr T4 水平.结果:初筛阳性335例,男性207例,女性128例,初筛阳性率为0.76%(335/44 210);确诊CH 34例,确诊符合率为10.15%(34/335);CH发生率为1∶1 300(34/44 210).结论:本地区新生儿CH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使CH患儿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患儿病残,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唐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或放疗前的辅助化疗,尤其是动脉插管化疗能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控制微小转移灶,使局部病灶术前减小,使一些手术成功率较低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Ⅱb期宫颈癌26例,术前行动脉插管化疗1~2疗程,待病灶局限再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云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希米(纳米银外用抗菌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组(90例)及爱保疗组(9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宫颈局部给予阿希米(1片/d,6天为1个疗程)及爱保疗治疗(于月经后3~7天开始,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78%、83.33% (爱保疗组)及27.78%、76.67%(阿希米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多数患者在使用阿希米及爱保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彤艳;田芬;韩新彦;扬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6月~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方法:对门诊1 316例6月~2岁儿童全部进行末梢全血细胞分析及微量元素测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结果:唐山地区6月~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3.94%,男孩患病率26.67%,女孩患病率19.97%,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在年龄分组中,6月~、1岁~、2岁~患病率分别为36.18%、25.13%、9.07%,差别有显著意义,且农村高于城市,早产、出生县级医院以下、辅食添加晚及辅食不合理是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控制缺铁性贫血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作者:赵颖新;王平;晏国娟;陈勋;李秀芹;赵国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在解剖、生理、药理上与成人差别很大,小儿的呼吸、循环功能差,对缺氧的耐受力也很差,因此手术麻醉时应尽量避免增加氧耗,尽可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引发肺炎、肺不张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慷;姜春浩;张云坤;张桂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利津县儿童血铅含量与年龄、身高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电位溶出法对5 397名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按不同的年龄、身高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不同年龄段身高低于正常范围者,B组为身高在正常范围者,C组为身高高于正常范围者.结果:A组血铅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5.07%,B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38.85%,C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9.63%,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2.62,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00,P>0.05);B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6.78,P<0.005).结论:儿童血铅含量与其身高有一定关系,身高过高或身高过矮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一个因素,建议对儿童进行必要的铅含量检测及相关医学干预.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病毒含量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及母乳喂养的临床指导.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20例HBV感染产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检测其孕晚期的血清,产时的脐血及产后乳汁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行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脐血HBV-DNA含量与孕母血清HBV-DNA含量有相关性;乳汁中HBV-DNA含量与其血清中HBV-DNA含量相关,同时与血清HBeAg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血清HBV-DNA含量相关,孕晚期高病毒血症(>108 cp/ml)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产妇血清高HBV-DNA含量,乳汁HBV-DNA异常(>103 cp/ml)或HBeAg阳性者不适宜母乳喂养.
作者:王小兰;胡美霞;周世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不同念珠菌感染所致,是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国外资料显示,大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硝酸咪康唑治疗VVC由来已久,以往多采用硝酸咪康唑200 mg或400 mg进行治疗,疗效肯定,用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基于此,本文用硝酸咪康唑1 200 mg联合霜剂的一日疗法对VVC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芹;张文君;邱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CH发病率及10 年筛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指导今后筛查工作.方法:CH筛查方法为新生儿出生后72 h、采足跟末梢血制成干血滤纸片,用EIA法或ELISA法检测血片中TSH含量,将EIA法TSH值≥10 mIU/L或ELISA法≥20 mIU/L的新生儿判为筛查阳性,并召回确诊.结果:武汉市10年来,共筛查新生儿271 221例,确诊CH患儿125例,CH发病率为0.461‰,男、女之比为1∶1.23,10年CH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用ELISA法和用EIA法检测的CH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武汉市是CH高发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及管理,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率;业务技术指导部门应加强标本采集和实验人员的培训;选择适当的筛查、实验方法,完善质控机制;降低CH患儿发生率,提高武汉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胡晞江;肖芳;索庆丽;陈琦;黄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围产期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HIE患儿母妊娠期病史及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146例同期出生无HIE新生儿作对照,分析HIE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中妊高征、胆汁淤积、脐带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存在统计学差异,为HIE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新生儿窒息,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HIE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与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能够影响治疗效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并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79例,全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其中治疗成功51例,治疗失败28例,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是否有阴道流血、血β-HCG以及血清的孕酮水平等各项临床特征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之间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以及血β-HCG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是否有阴道流血以及两组患者血清的孕酮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是否有阴道流血可能是影响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丙忠;张莘;王丽娟;彭永排;林仲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产科中常常因为妊娠近逾期或者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需要终止妊娠,而人为终止妊娠中,多数患者的宫颈条件不成熟,催产素计划分娩失败而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因此促进宫颈成熟,是临床工作的关键.为此,我院近1年来应用普贝生(前列腺素E2栓)共64例来提高宫颈的成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乃文;宋雁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