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7年12期文献
  • 甲胎蛋白值与高危妊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测定值与高危妊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危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5年中在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1 44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测定.对测定值异常者进行重点监测.结果:测定值异常341例,占筛查人数的23.55%,监测中发现有各种高危因素者254例,占监测人数的74.49%.结论:AFP水平与高危妊娠具有相关性,可做为高危筛查时的风险预报.

    作者:张东红;李华荣;孔双芝;王建新;刘晓慧;牛英慧;吴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延期妊娠18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185例延期妊娠病例,分为自然临产组和引产组.结果:自然临产组剖宫产率低于引产组,且差异显著,胎儿窘迫率也低于引产组,但差异不显著,引产组宫颈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越高,差异无显著.两组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别.引产时间越长,难产可能性越大.促宫颈成熟各种方法中以宫颈上小水囊联合催产素组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率低.结论:延期妊娠自然临产者,应加强监测,未自然临产者应结合宫颈条件和孕周决定是否立即引产.

    作者:张润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综合医院更年期妇女抑郁焦虑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更年期综合征妇女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所综合医院,在这3所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妇产科确诊的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患者101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9分的患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Hamilton量表进一步确诊.结果:调查对象焦虑症患病率为12.9%,抑郁症患病率为14.9%;76.9%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66.7%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无1例焦虑症患者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并接受相应治疗,仅4例抑郁症患者(26.7%)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医疗保险和病情变化为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焦虑和抑郁患病率较高;焦虑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

    作者:王小莉;徐飚;栾荣生;孙荣国;李苑;许良智;傅朝伟;王珊;曾刚;刘传新;苏丹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女职工卫生保健状况调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女职工保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解苏州市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保健现状,2005年我们对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卫生保健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窦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616例妇女乳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6例妇女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乳未见明显异常为346例(占56.17%),乳腺小叶增生234例(占37.99%),其中双侧均有疾患为83例,乳腺纤维腺瘤34例(占5.52%),均为单侧单病灶,乳腺癌2例(占0.32%).结论:妇女应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戴文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 138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4 1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58.7%,主要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并发症(32.0%)、胎儿窘迫(13.1%)、骨盆异常(11.6%)、孕妇及家属要求(9.6%)等,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阴道产高.结论:规范术前诊断,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开展导乐分娩、镇痛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何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延吉市99例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延吉市2003~2005年出生缺陷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出生质量.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逐一筛查延吉市5所市级医院2003~2005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结果:3年共监测围产儿11 216例,出生缺陷儿9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8.26 /万,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是唇裂合并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心病、先天性脑积水、食道闭锁或狭窄.出生缺陷与季节、性别无关,25~29岁和30~34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低,而35岁以上组几率高.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30.30 %和66.67 %.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婚前保健与孕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遗传优生咨询,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范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与FGR的关系.方法:将1 64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现象,分两组,将S/D值升高的140例孕妇为研究组;将S/D值正常的1 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增高孕妇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①脐动脉S/D值升高,则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可能性增大.②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71.43%、95.59%和62.50%.结论:脐动脉S/D比值可反映胎儿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FGR,若与B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朱少莲;孙传聪;池鸿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特点和预防策略.方法:调查2000年~2005年5年间收治的48例NRDS行常频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48例患儿中47例发生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97.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0例,气漏2例,动脉导管开放(PDA)5例,颅内出血10例,肺出血3例,BPD 1例,常见并发症为VAP,VAP的发生与上机时间呈正相关.治愈36例,死亡6例,放弃并出院6例,治愈率75.0%.结论:NRDS常频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VAP为常见的并发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做好消毒隔离,加强气道管理,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快撤机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杨晓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4 210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近两年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筛查覆盖率.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对全市(包括市辖6个县及市郊)44 210例新生儿进行促甲状腺素(TSH)检测,阳性切值为10 mU/ml .阳性者用原送检的血卡标本、来自不同的两个血斑复查两次,与第1个筛查结果共3个检测值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阳性者立即招回复查,确诊指标为静脉血中T3、T4、TSH、FT3、Fr T4 水平.结果:初筛阳性335例,男性207例,女性128例,初筛阳性率为0.76%(335/44 210);确诊CH 34例,确诊符合率为10.15%(34/335);CH发生率为1∶1 300(34/44 210).结论:本地区新生儿CH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使CH患儿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患儿病残,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唐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10年回顾

    目的:了解武汉市CH发病率及10 年筛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指导今后筛查工作.方法:CH筛查方法为新生儿出生后72 h、采足跟末梢血制成干血滤纸片,用EIA法或ELISA法检测血片中TSH含量,将EIA法TSH值≥10 mIU/L或ELISA法≥20 mIU/L的新生儿判为筛查阳性,并召回确诊.结果:武汉市10年来,共筛查新生儿271 221例,确诊CH患儿125例,CH发病率为0.461‰,男、女之比为1∶1.23,10年CH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用ELISA法和用EIA法检测的CH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武汉市是CH高发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及管理,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率;业务技术指导部门应加强标本采集和实验人员的培训;选择适当的筛查、实验方法,完善质控机制;降低CH患儿发生率,提高武汉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胡晞江;肖芳;索庆丽;陈琦;黄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产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围产期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HIE患儿母妊娠期病史及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146例同期出生无HIE新生儿作对照,分析HIE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中妊高征、胆汁淤积、脐带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存在统计学差异,为HIE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新生儿窒息,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HIE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北京市石景山区10年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1996~2005年石景山区新生儿死亡情况,找出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法对石景山区1996~2005年新生儿活产及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年石景山活产新生儿数为11 192例,新生儿死亡68例,死亡率为6.07‰,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62例,占全部新生儿死亡的91.18%.死亡序位第1位的先天异常35例,达51.47%,其中先天畸形24例,占68.57%.第2位为生后窒息15例,占22.06%.第3位为早产低体重10例,占14.71%.结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点是降低围产因素及先天畸形的死亡,加强围产保健、产前诊断及助产技术是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武一萍;王桂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二种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TCH)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TLH)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将65例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与45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结果:TCH组较TLH组平均手术时间短(P<0.01),平均出血量少(P<0.05),术后疼痛较轻,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前者手术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多数有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均可选用TCH,而不必选用昂贵的TLH.在有盆腔粘连、手术史等TCH禁忌症时,选用TLH更安全.

    作者:罗小琴;邹辉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普贝生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产科中常常因为妊娠近逾期或者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需要终止妊娠,而人为终止妊娠中,多数患者的宫颈条件不成熟,催产素计划分娩失败而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因此促进宫颈成熟,是临床工作的关键.为此,我院近1年来应用普贝生(前列腺素E2栓)共64例来提高宫颈的成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乃文;宋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所至,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1985年Enhoring等人应用PS替代治疗RDS取得成功.随后PS的开展和应用在世界各地推广.近年来,我院产科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羊膜腔内注射或产后气管插管给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其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肖贺丽;陈颖;郑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镜剥除宫颈肌瘤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剥除宫颈肌瘤手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壁间及浆膜下前、后、侧壁肌瘤的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主要步骤包括:辨认和游离膀胱、直肠、输尿管等结构,切开包膜,剥除肌瘤,止血,缝合创口,取出肌瘤.结果: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3 min,平均出血130 ml,肌瘤平均大小(以大直径计)4.7 cm.病理报告均为平滑肌瘤.1例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治愈.随访半年至6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剥除手术治疗宫颈肌瘤是可行的,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辨认和游离膀胱、直肠、输尿管及采取综合止血措施.

    作者:李明;梁家智;高竟;陈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阿希米及爱保疗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希米(纳米银外用抗菌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组(90例)及爱保疗组(9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宫颈局部给予阿希米(1片/d,6天为1个疗程)及爱保疗治疗(于月经后3~7天开始,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78%、83.33% (爱保疗组)及27.78%、76.67%(阿希米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多数患者在使用阿希米及爱保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彤艳;田芬;韩新彦;扬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母脐血HBV-DNA与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病毒含量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及母乳喂养的临床指导.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20例HBV感染产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检测其孕晚期的血清,产时的脐血及产后乳汁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行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脐血HBV-DNA含量与孕母血清HBV-DNA含量有相关性;乳汁中HBV-DNA含量与其血清中HBV-DNA含量相关,同时与血清HBeAg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血清HBV-DNA含量相关,孕晚期高病毒血症(>108 cp/ml)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产妇血清高HBV-DNA含量,乳汁HBV-DNA异常(>103 cp/ml)或HBeAg阳性者不适宜母乳喂养.

    作者:王小兰;胡美霞;周世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动脉插管化疗在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26例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或放疗前的辅助化疗,尤其是动脉插管化疗能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控制微小转移灶,使局部病灶术前减小,使一些手术成功率较低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Ⅱb期宫颈癌26例,术前行动脉插管化疗1~2疗程,待病灶局限再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云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改变产妇体位与徒手矫正胎方位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特殊体位与徒手配合矫正头位异常对分娩的影响.方法:108例(36~42)周有产兆的孕妇B超及阴道检查确定为脊方位与头方位均异常,改变孕妇卧位与脊方位一致的侧腹卧位与徒手配合旋转胎头,观察阴道分娩情况.结果:①孕妇习惯性卧位与胎儿脊方位的位别基本一致,相比差异有显效性(P<0.05).②胎儿脊方位与头方位基本一致,有显效性差异:(P<0.05).③孕妇侧腹卧位与胎儿脊方位一致与徒手配合,其分娩成功率为85.00%,有极显效性差异(P<0.01).④胎头浮或半固定矫正胎方位成功率高,相比差异有显效性(P<0.05).⑤羊水指数>7 cm或<14 cm或较<7>3 cm,矫正成功率高(P<0.05).结论:在羊水指数正常,胎头施至半固定,采取同侧侧腹卧位配合徒手法矫正胎位,自然分娩率高.

    作者:苑运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妇科手术术式变迁十年分析

    目的:研究近10年来妇科手术术式变化趋势,探讨微创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将1995~2004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妇科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即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前后各5年共两个阶段.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结果:10年来全部手术中开放手术的构成比为52.11%,微创手术为47.89%.各年手术中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构成比分别由1995年的63.72%、17.29%、2.21%、16.78%变化为2004年的26.12%、42.41%、7.57%、23.91%.随着时间推移,各阶段总手术中微创手术的构成比上升,由前5年的32.83%升至后5年的57.17%.各阶段全部子宫切除术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三者之和构成比由前5年的7.34%升至后5年的26.20%;在附件手术中,腹腔镜附件手术构成比相应由14.93%升至69.11%;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构成比相应由28.91%升至48.15%.在腔镜手术中,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作为诊断的构成比由前5年的79.17%降至后5年的41.42%,作为治疗的构成比相应升高.结论:近10年来,妇科开放手术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微创手术构成比不断上升,微创手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作者:任霞;周应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纵隔子宫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纵隔子宫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对21例纵隔子宫的诊治方法和效果.结果:术前21例均行B超检查,漏诊3例,准确率85.7%;宫腔镜诊断、治疗纵隔子宫21例,其中与腹腔镜联合诊治16例,成功率为100%.完全性纵隔子宫2例,不全纵隔子宫19例.使用宫腔镜电切术16例,微型剪剪开术5例.手术平均时间26 min(18~45 min),平均出血量30 ml(20~60 ml),无子宫穿孔及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5例得到随访,其中有6例术后足月妊娠,占随访的40%.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B超能较好地诊断与治疗纵隔子宫.

    作者:陈德新;周柳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硝酸咪康唑栓剂1 200 mg联合霜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不同念珠菌感染所致,是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国外资料显示,大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硝酸咪康唑治疗VVC由来已久,以往多采用硝酸咪康唑200 mg或400 mg进行治疗,疗效肯定,用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基于此,本文用硝酸咪康唑1 200 mg联合霜剂的一日疗法对VVC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芹;张文君;邱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唐山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6月~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方法:对门诊1 316例6月~2岁儿童全部进行末梢全血细胞分析及微量元素测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结果:唐山地区6月~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3.94%,男孩患病率26.67%,女孩患病率19.97%,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在年龄分组中,6月~、1岁~、2岁~患病率分别为36.18%、25.13%、9.07%,差别有显著意义,且农村高于城市,早产、出生县级医院以下、辅食添加晚及辅食不合理是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控制缺铁性贫血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作者:赵颖新;王平;晏国娟;陈勋;李秀芹;赵国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郑州地区325例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儿保门诊325名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调查导致偏差的可能诱因.结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较高发病率,且与食物中肉类缺乏有较大关系;钙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铅中毒中近一半可能为消化道途径导致.结论:加强儿保门诊营养喂养知识的宣教,在婴幼儿食谱中适量添加动物性食物,纠正小儿不良的卫生习惯,扭转盲目补钙的行为,对减少血液微量元素偏差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城乡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台州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及肥胖与生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台州市城乡各抽取1所小学,再从中抽取2~3个班级为调查对象.结果:小学生肥胖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肥胖儿童组胸围、脉搏、血压高于体重正常儿童组.结论:控制儿童肥胖对预防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福彦;李昌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儿童血铅含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利津县儿童血铅含量与年龄、身高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电位溶出法对5 397名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按不同的年龄、身高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不同年龄段身高低于正常范围者,B组为身高在正常范围者,C组为身高高于正常范围者.结果:A组血铅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5.07%,B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38.85%,C组超过正常范围者占59.63%,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2.62,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00,P>0.05);B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6.78,P<0.005).结论:儿童血铅含量与其身高有一定关系,身高过高或身高过矮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一个因素,建议对儿童进行必要的铅含量检测及相关医学干预.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济南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济南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情况,加强保健工作规范化管理.方法:采用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信函调查表方式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在制度落实、资源配置、儿童健康状况等方面济南城区、县市城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村办幼儿园之间卫生保健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村办幼儿园是我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要加强管理.

    作者:李玲;王广宇;赵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学龄前儿童超重的膳食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建立学龄前儿童超重的膳食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导致儿童超重的膳食因素.方法: 以广州市区3~7岁的学龄前儿童752例为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对其中122例超重和615例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膳食因素调查,建立超重膳食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超重儿童122例,发生率为16.5%,其中男69例(18.3%),女53例(15.6%);肥胖15例(2.1%),其中男8例(2.1%),女7例(2.2%),肥胖与超重比为1∶8.13;与超重有关的膳食因素有食欲、宵夜、在幼儿园能吃饱、嗜甜品等,能防止超重发生的膳食因素为蔬菜.结论: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膳食习惯和膳食结构有关,可以通过控制膳食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作者:陈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19例巨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精神发育的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巨大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的情况,与嘉定镇同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相比较.方法:119例巨大儿在6个月、1岁、2岁、3岁定期测体重、身高,1岁时采用《丹佛智能筛查》(DDST).结果:巨大儿体重、身高在各个年龄段的体格发育均高于同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儿童,有显著差异(超重P<0.01,肥胖P<0.05);巨大儿在DDST智测筛查中与同龄儿童无差异(P>0.05).讨论:巨大儿出生后易发生超重、肥胖,应控制高出生体重,从胎儿期着手,合理科学喂养,及早干预.

    作者:浦争;翟晓蔚;汤伟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抗早孕及对β-HCG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药物流产与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及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探讨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适合行药物流产的124例孕妇,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流产(对照组)及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药流成功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胚胎排出时出血量、流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及用药前后血β-HCG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药流成功率研究组为57/62(91.94%),对照组为49/62 (79.0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流产后的出血时间研究组为(7.25±1.42)天,对照组为(14.58±4.64)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胚胎排出时的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者,研究组为4/62(6.45%),对照组为16/62(25.8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④研究组血β-HCG的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及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方案与传统的抗早孕方案相比,可进一步抑制绒毛分泌HCG,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及孕囊排出时间.

    作者:付丽君;苏雅琴;常美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影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疗效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与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能够影响治疗效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并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79例,全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其中治疗成功51例,治疗失败28例,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是否有阴道流血、血β-HCG以及血清的孕酮水平等各项临床特征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之间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以及血β-HCG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是否有阴道流血以及两组患者血清的孕酮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是否有阴道流血可能是影响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丙忠;张莘;王丽娟;彭永排;林仲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作者:彭丽芳;王莉莉;唐晖;蒋云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进行检测,对58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44.96%,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占90.69%,人型支原体(MH)阳性占2.07%,UU-MH阳性占7.24%,对交沙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耐药性较低,UU-MH混合感染耐药性增高,且有多重耐药性.结论: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宜用交沙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治疗,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汤红峰;张玉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城阳区《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基线调查结果分析

    生殖道感袭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一类常见病、高发病.进行生殖道感染的调查,分析影响女性生殖道感染主要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保障女性身体健康.2005年6月份,城阳区妇保所对辖区内3个街道9个居委会473例育龄妇女进行了女性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 826例住院分娩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分析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3年5~11月在6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人工流产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1 826例调查对象中,49.40%有人工流产史.人工流产者在行首次人工流产时年龄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占86.47%.首次人工流产时已婚者为52.61%,未婚者47.39%.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意外妊娠,占41.10%.多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年龄大和家庭经济状况好;保护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产妇文化程度高、知晓紧急避孕法和掌握较多的避孕知识.结论:武汉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比例高,有向年轻、未婚妇女发展的趋势,且影响因素多.应以20~30岁妇女为重点对象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科学有效地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赵艳霞;方为民;崔丹;张连生;杜玉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透明带辅助孵化获68例临床妊娠

    目的:采用蛋白酶消化透明带和激光打孔的方法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获得临床妊娠.方法:对具有透明带增厚(≥15 μm);年龄≥35岁;前次胚胎种植失败;胚胎发育延迟及基础FSH≥12 mIU/ml共141周期及105个冻融移植(FET)周期的胚胎,予10 IU/ml Pronase溶液消化或透明带激光打孔后移植.结果:68例获临床妊娠,其中22例妊娠来自FET后.2例3胎妊娠,16例双胎妊娠,50例单胎妊娠.结论:两种透明带辅助孵化的方法均获得临床妊娠,是方便且实用的辅助生殖技术.

    作者:周平;曹云霞;章志国;赵济华;丛林;魏兆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uosis,E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宫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和盆腔.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AWE)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丽华;张海燕;于谨;张亚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其缩小肌瘤的机制.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 mg,共3个月;Enantone组:20例,每月皮下注射Enantone 3.75mg,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化验Hb、血脂、血糖;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凡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者,为有效组;肌瘤体积缩小不足20%者,为无效组.结果:平均子宫肌瘤体积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组比用药前缩小了45.5%(P<0.05),Enantone组缩小了47.5%(P<0. 05),两组缩小程度无差异.无效组体积增大18.74%(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后有效组明显上升(P<0.05),无效组明显下降(P <0.05),Enantone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3组用药前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脂联素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联素在子宫肌瘤的增殖中起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调节脂联素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霍艳;段海凤;王惠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685例剖宫产术指征分析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本文对我院68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我院分娩2 116例,行剖宫产685例,占32.37%.年龄大40岁,小21岁,平均30.5岁.

    作者:林志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保守性手术治疗

    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也是卵巢肿瘤的主要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患侧附件切除术,考虑到育龄妇女尤其是幼女的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近年来对一些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进行了保守性手术--扭转复位和囊肿剔除术.自2003年月8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14例,其中6例进行了保守性手术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月轻;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儿童锌缺乏症状分析

    儿童锌缺乏时常见味觉减退、厌食、异食癖,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乃至肺炎、腹泻以及消瘦、身高偏低等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也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皮肤溃疡、毛发枯黄无华、易脱等[1].本文将2005年1~11月在本所通过头发微量元素检测发现的203例锌缺乏儿童进行症状分类统计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柯昌明;吴殿;施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巨大胎儿53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计划生育的开展,巨大儿的发生率逐渐提高,巨大儿分娩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现对我院近年来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谭艳琴;姜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作为小儿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在解剖、生理、药理上与成人差别很大,小儿的呼吸、循环功能差,对缺氧的耐受力也很差,因此手术麻醉时应尽量避免增加氧耗,尽可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引发肺炎、肺不张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慷;姜春浩;张云坤;张桂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母乳性黄疸8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母乳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56例黄疸患儿中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的83例患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母乳性黄疸的病因是多元性的,治疗方法以暂停母乳喂养、蓝光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结论:母乳性黄疸的愈后良好,很少发生神经系统伤残.

    作者:方子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系连续自然流产≥2次,可作为不育症的一个同义词,发生率一般占生育年龄妇女的0.4%~0.8%[1].

    作者:武美丽;柳肃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从学校学生中随机抽取436名学生,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教育组学生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要求教育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认真刷牙;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结果: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指数(OH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牙龋指数(GI)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增加青少年口腔保健的知识和行为对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何冰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妇幼保健机构人才现状及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人才结构和分布,分析人才需求及特点.方法:2004年9~12月,在北京、上海、长春、成都、武汉、西安、广州、珠海、深圳对19所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妇幼保健机构可分为三型:保健临床合一型、保健临床相互独立型、保健所型;②医生学历以本科为主,年龄以中年为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构成比大致相等;③保健科室医生的学历层次明显低于临床科室医生;④临床科室的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比例明显低于保健科室;⑤妇幼保健机构主要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其中妇产科和妇女保健科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结论: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人才结构较为合理,但保健科室的人员学历逊于临床科室;今后妇幼保健机构将更需要高层次妇幼保健专业人才.

    作者:崔丹;张静;杜玉开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