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争;翟晓蔚;汤伟琴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185例延期妊娠病例,分为自然临产组和引产组.结果:自然临产组剖宫产率低于引产组,且差异显著,胎儿窘迫率也低于引产组,但差异不显著,引产组宫颈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越高,差异无显著.两组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别.引产时间越长,难产可能性越大.促宫颈成熟各种方法中以宫颈上小水囊联合催产素组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率低.结论:延期妊娠自然临产者,应加强监测,未自然临产者应结合宫颈条件和孕周决定是否立即引产.
作者:张润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巨大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的情况,与嘉定镇同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相比较.方法:119例巨大儿在6个月、1岁、2岁、3岁定期测体重、身高,1岁时采用《丹佛智能筛查》(DDST).结果:巨大儿体重、身高在各个年龄段的体格发育均高于同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儿童,有显著差异(超重P<0.01,肥胖P<0.05);巨大儿在DDST智测筛查中与同龄儿童无差异(P>0.05).讨论:巨大儿出生后易发生超重、肥胖,应控制高出生体重,从胎儿期着手,合理科学喂养,及早干预.
作者:浦争;翟晓蔚;汤伟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1996~2005年石景山区新生儿死亡情况,找出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法对石景山区1996~2005年新生儿活产及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年石景山活产新生儿数为11 192例,新生儿死亡68例,死亡率为6.07‰,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62例,占全部新生儿死亡的91.18%.死亡序位第1位的先天异常35例,达51.47%,其中先天畸形24例,占68.57%.第2位为生后窒息15例,占22.06%.第3位为早产低体重10例,占14.71%.结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点是降低围产因素及先天畸形的死亡,加强围产保健、产前诊断及助产技术是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武一萍;王桂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4 1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58.7%,主要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并发症(32.0%)、胎儿窘迫(13.1%)、骨盆异常(11.6%)、孕妇及家属要求(9.6%)等,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阴道产高.结论:规范术前诊断,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开展导乐分娩、镇痛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何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其缩小肌瘤的机制.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 mg,共3个月;Enantone组:20例,每月皮下注射Enantone 3.75mg,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化验Hb、血脂、血糖;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凡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者,为有效组;肌瘤体积缩小不足20%者,为无效组.结果:平均子宫肌瘤体积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组比用药前缩小了45.5%(P<0.05),Enantone组缩小了47.5%(P<0. 05),两组缩小程度无差异.无效组体积增大18.74%(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治疗后有效组明显上升(P<0.05),无效组明显下降(P <0.05),Enantone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3组用药前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脂联素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联素在子宫肌瘤的增殖中起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调节脂联素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霍艳;段海凤;王惠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不同念珠菌感染所致,是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国外资料显示,大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硝酸咪康唑治疗VVC由来已久,以往多采用硝酸咪康唑200 mg或400 mg进行治疗,疗效肯定,用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基于此,本文用硝酸咪康唑1 200 mg联合霜剂的一日疗法对VVC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芹;张文君;邱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CH发病率及10 年筛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指导今后筛查工作.方法:CH筛查方法为新生儿出生后72 h、采足跟末梢血制成干血滤纸片,用EIA法或ELISA法检测血片中TSH含量,将EIA法TSH值≥10 mIU/L或ELISA法≥20 mIU/L的新生儿判为筛查阳性,并召回确诊.结果:武汉市10年来,共筛查新生儿271 221例,确诊CH患儿125例,CH发病率为0.461‰,男、女之比为1∶1.23,10年CH发病率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用ELISA法和用EIA法检测的CH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武汉市是CH高发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及管理,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率;业务技术指导部门应加强标本采集和实验人员的培训;选择适当的筛查、实验方法,完善质控机制;降低CH患儿发生率,提高武汉市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胡晞江;肖芳;索庆丽;陈琦;黄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uosis,E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宫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和盆腔.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AWE)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丽华;张海燕;于谨;张亚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本文对我院68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我院分娩2 116例,行剖宫产685例,占32.37%.年龄大40岁,小21岁,平均30.5岁.
作者:林志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儿保门诊325名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调查导致偏差的可能诱因.结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较高发病率,且与食物中肉类缺乏有较大关系;钙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铅中毒中近一半可能为消化道途径导致.结论:加强儿保门诊营养喂养知识的宣教,在婴幼儿食谱中适量添加动物性食物,纠正小儿不良的卫生习惯,扭转盲目补钙的行为,对减少血液微量元素偏差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生殖道感袭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一类常见病、高发病.进行生殖道感染的调查,分析影响女性生殖道感染主要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保障女性身体健康.2005年6月份,城阳区妇保所对辖区内3个街道9个居委会473例育龄妇女进行了女性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所至,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1985年Enhoring等人应用PS替代治疗RDS取得成功.随后PS的开展和应用在世界各地推广.近年来,我院产科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羊膜腔内注射或产后气管插管给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其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肖贺丽;陈颖;郑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产科中常常因为妊娠近逾期或者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需要终止妊娠,而人为终止妊娠中,多数患者的宫颈条件不成熟,催产素计划分娩失败而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因此促进宫颈成熟,是临床工作的关键.为此,我院近1年来应用普贝生(前列腺素E2栓)共64例来提高宫颈的成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乃文;宋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希米(纳米银外用抗菌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阿希米组(90例)及爱保疗组(9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宫颈局部给予阿希米(1片/d,6天为1个疗程)及爱保疗治疗(于月经后3~7天开始,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78%、83.33% (爱保疗组)及27.78%、76.67%(阿希米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多数患者在使用阿希米及爱保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彤艳;田芬;韩新彦;扬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济南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情况,加强保健工作规范化管理.方法:采用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信函调查表方式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在制度落实、资源配置、儿童健康状况等方面济南城区、县市城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村办幼儿园之间卫生保健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村办幼儿园是我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要加强管理.
作者:李玲;王广宇;赵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测定值与高危妊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危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5年中在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1 44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测定.对测定值异常者进行重点监测.结果:测定值异常341例,占筛查人数的23.55%,监测中发现有各种高危因素者254例,占监测人数的74.49%.结论:AFP水平与高危妊娠具有相关性,可做为高危筛查时的风险预报.
作者:张东红;李华荣;孔双芝;王建新;刘晓慧;牛英慧;吴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从学校学生中随机抽取436名学生,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教育组学生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要求教育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认真刷牙;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结果: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指数(OH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牙龋指数(GI)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增加青少年口腔保健的知识和行为对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何冰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TCH)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TLH)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将65例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与45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结果:TCH组较TLH组平均手术时间短(P<0.01),平均出血量少(P<0.05),术后疼痛较轻,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前者手术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多数有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均可选用TCH,而不必选用昂贵的TLH.在有盆腔粘连、手术史等TCH禁忌症时,选用TLH更安全.
作者:罗小琴;邹辉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纵隔子宫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对21例纵隔子宫的诊治方法和效果.结果:术前21例均行B超检查,漏诊3例,准确率85.7%;宫腔镜诊断、治疗纵隔子宫21例,其中与腹腔镜联合诊治16例,成功率为100%.完全性纵隔子宫2例,不全纵隔子宫19例.使用宫腔镜电切术16例,微型剪剪开术5例.手术平均时间26 min(18~45 min),平均出血量30 ml(20~60 ml),无子宫穿孔及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5例得到随访,其中有6例术后足月妊娠,占随访的40%.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B超能较好地诊断与治疗纵隔子宫.
作者:陈德新;周柳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与FGR的关系.方法:将1 64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现象,分两组,将S/D值升高的140例孕妇为研究组;将S/D值正常的1 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增高孕妇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①脐动脉S/D值升高,则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可能性增大.②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71.43%、95.59%和62.50%.结论:脐动脉S/D比值可反映胎儿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FGR,若与B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朱少莲;孙传聪;池鸿斐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