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溪平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5例,根据有无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分为A、B两组,A组(有症状)39例,B组(无症状)26例,C组(正常子宫内膜)12例作为对照.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ER、PR表达水平:在A组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P<0.05),而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PR表达水平在A、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EGF、bFGF表达水平: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水平均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P<0.05),而B、C两组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VEGF、bFGF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P<0.001),组内比较bFGF在增生期表达水平又高于分泌期(P<0.05)而VEGF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③症状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ER、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r=-0.605,P<0.05,r=-0.752,P<0.05,r=-0.784,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5),并且两者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也均呈正相关(r=0.789,P<0.001,r=0.626,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异常表达是其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作者:杜建层;郝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腹症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5年收治的妊娠合并急腹症196例.结果:妊娠合并急腹症的发生率为6.50‰(196/30 126).急性阑尾炎63例,卵巢肿瘤蒂扭转54例,急性胆囊炎26例,急性胰腺炎19例,泌尿系结石17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2例,急性胃炎出血5例.手术治疗129例,保守治疗67例.结论:应加强对妊娠合并急腹症病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认识,早期准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不会增加流产、早产率及胎儿与孕妇的死亡率.
作者:张艳梅;佟林林;高立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生后24 h内对56例窒息新生儿的脑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进行检测,并与20例无窒息史的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发生明显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加,窒息程度越重,变化越明显.结论: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月梅;郝玲;李艳芝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腹腔化疗作为卵巢癌的化疗方法之一,其疗效早已得到肯定.腹腔化疗必须依赖腹腔给药装置.目前国内外的给药装置多种多样,但不尽完善.为顺利完成卵巢癌的化疗方案,我们应用改良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化疗卵巢癌25例,62疗程化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建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检测阴道分泌物(白带)中白假丝酵母菌对人体的致病性,探讨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平板法对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218株白假丝酵母菌进行蛋白酶活力测定.然后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218株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益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18株白假丝酵母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的为177株,占81.20%;活力中等的为32株,占14.68%;活力低的为9株,占4.13%.患者组蛋白酶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蛋白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携带者组(P<0.01).白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95.00%、89.00%和84.50%;其次为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其敏感率分别为30.70%和11.90%;益康唑、咪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30%、5.00%和1.80%.结论:蛋白酶是白假丝酵母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人体感染毒力强弱和致病程度的客观指标.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展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选择药物,有效控制和减少真菌感染而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曹岩;沙春蕊;卢晟晔;丁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电化学治疗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切口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电化学治疗10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9例,会阴切口内异症1例;②对照组:手术切除10例,均为腹壁切口内异位症.术后随访5~12个月.③将1例手术切除后标本行实验性电化学治疗.结果:①全部病例术后月经期疼痛基本消失,5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症状复发;电化疗组10例术后病灶平均缩小(80.16±20.88)%;手术组病灶去除,但新增切口疤痕50~70 mm,平均47 mm,局部皮下缺损性凹陷持续存在;比较两组年龄、术前病灶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00 0),住院费用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02 6).②离体标本电化学实验治疗显示:电化学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和组织结构完全受损,变成组织碎片,完全失去原有结构和形态.结论:电化学治疗切口内异症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形美观、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作者:孙霭萍;李京宏;辛育龄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替勃龙(Tibolone)用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效果与副反应.方法:对55例有更年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使用替勃龙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用药2周后更年期症状开始缓解,3周症状显著改善,6周主要症状完全缓解.结论:替勃龙能有效解除更年期症状,且对内膜无过度刺激,不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尤其是对情绪、血管舒缩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症状的改善明显.
作者:卜巧云;杨彩霞;刘艳萍;边海燕;李琴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的基因突变是导致语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聋的主要原因.其中一特异性突变235delC是中国人常见的突变.本研究将为此类语前聋的产前诊断开辟1条新途径.方法:采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38对夫妇进行235delC突变检测,并通过羊膜穿刺术或绒毛取样术对4个胎儿进行了该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在38对夫妇中,GJB2基因235delC突变携带者占26.32%;4对夫妇要求做产前诊断,3个胎儿为携带者,1个为阴性结果;结论:此方法经济可靠,是进行此类语前聋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观明;付四清;董家曙;崔永华;杨渝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的佳方案.方法: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常规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和口服左旋咪唑)为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法为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及两年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得有效疗程较对照组短,痊愈率及随访两年痊愈患者的复发率减少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可整体调节机体免疫的平衡状态,提高对VM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降低痊愈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黄联继;郭树清;赵小玲;陈岗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的适应征的扩大,剖宫产手术也急剧上升.医学研究已确认,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较,对孕妇和孩子健康都不利.为了了解孕妇卫生保健状况,现就1997年~2006年沈阳市妇幼保健所围产地段孕妇卫生保健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继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0.125%的罗哌卡因与每毫升含5 μg芬太尼的混合液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结局.方法:180例初产妇人工破膜后行硬膜外镇痛,先注入1.5%的利多卡因4 ml试验剂量后,注入0.125%的罗哌卡因与每毫升含5μg芬太尼的混合液15 ml.再根据病人的要求可给予补充剂量的上述混合液,每次8 ml.另16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未接受镇痛.结果:两组间VAS疼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比对照组,且催产素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第二产程、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羊水胎粪污染率、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产后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125%罗哌卡因与每毫升含5 μg芬太尼的混合液硬膜外注射用于病人分娩镇痛具有极好的镇痛效果,不影响母婴结局,不增加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
作者:孙国强;彭敏;乐呈进;余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用于诊断各种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对就诊的9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于镜下完成病理取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将宫腔镜及B超检查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8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29%,子宫粘膜下肌瘤22例,符合率为95.4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9例,符合率57.89%,慢性子宫内膜炎9例,符合率为44.44%,宫内胚物残留5例,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癌6例,符合率为83.33%.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79.35%,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48.91%,两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使用宫腔镜检查,其对宫腔内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B超检查结果,尤其是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
作者:梁晓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Reid阴道镜评分指数(RCI)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eid阴道镜评分系统观察因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而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50例,对异常阴道镜图像行RCI评分及诊断,在病变严重处行多点活检,对移行带上移的行宫颈管刮取术;将RCI评分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作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在150例中正常图像者60例,异常图像者90例,其中1例患者因移行带上移行宫颈管刮取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炎症者69例,HPV感染、CIN Ⅰ及以上者81例.②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的灵敏度为93.83%,特异度为79.71%,假阳性率20.29%,假阴性率6.17%,阳性预测值84.44%,阴性预测值91.67%.③阴道镜RCI评分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者72例(80.00%),不符合者18例(20.00%).结论:应用RCI评分可以预知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诊断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雪莹;刘凤杰;张秀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学术研究状况.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各种期刊上共发表并被VIPD收录的论文数为1 759篇,呈逐年递增;其中创新性论著占39.51%,核心期刊发文量占21.60%,临床学科论文占46.79%,高产作者著文25篇,平均作者合作度为2.34,合作率达78.68%.结论: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学术研究成绩显著.
作者:姜学军;刘岩;温华影;步肇宏;何有琴;魏桂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应用自编儿童铅损伤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铅检测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对晋城市市区、城区、矿区和泽州县6所幼儿园、12所小学共44 052名3~12岁儿童进行全血血铅检测,并对不同区域间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4 052名儿童中,血铅水平≥100 μg/L有14 603名,铅中毒检出率为33.15%;区域问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其中泽州县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低,矿区的检出率高;不同区域幼儿园之间、小学儿童之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非常显著,幼儿园中市直高(36.59%),泽州低(25.33%),小学生中矿区高(43.07%),泽州低(24.24%);7~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3~6岁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住房位于工业区域或交通繁忙区、矿区、居室近半年内进行装修、常玩玩具、常吃爆米花、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等文具.结论: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不容乐观,改变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淑莲;秦光利;姬桂枝;王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城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以及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方法:2004年1~12月,对城区6 658例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病普查.结果:不同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与妇科病的患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5).妇科病患病前4位分别为:宫颈糜烂(14.40%)、细菌性阴道病(7.95%)、念珠菌性阴道炎(5.65%)、宫颈息肉(5.47%).结论: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是了解和掌握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成玉;陈和珍;付丽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240例,开腹组200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4.34±15.24)min,(68.76±14.3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12±8.45)ml,(57.19±24.32)ml,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71±2.18)h,(24.23±3.39)h;排气时间分别为(8.23±2.45)h,(26.32±10.34)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比开腹手术效果好,其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作者:王艳华;黄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会阴切口缝合术是产科经常使用的操作方法.在缝合前需给予有效的麻醉,以使病人达到无痛的目的.以往都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但是必须具有丰富麻醉操作经验的人才能保证麻醉安全有效.为探讨简便易行,效果确切的麻醉方式,笔者从2006年1月开始,采用1%利多卡因会阴切口局部多点注射浸润麻醉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麻晓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朝鲜族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母亲的压力、应对方式和家庭功能.方法:采用CHD患儿母亲压力及应对方式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CEC-Ⅲ)调查了52例CHD患儿家属.结果:CHD患儿母亲压力平均分为3.41,应对方式平均分为3.16.患儿母亲的压力受CHD的严重程度(P<0.05)、患儿性别(P<0.05)、手术与否(P<0.05)的影响;CHD患儿母亲的应对方式受母亲有无职业(P<0.05)、有无配偶(P<0.05)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母亲是否拥有职业与是否有配偶有显著性关系.结论:深入认识CHD患儿家属的压力及应对方式及其家庭的功能,对患儿家属进行行之有效的疏导及帮助,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作者:赵红姬;高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高发因素,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月对864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液基超薄涂片技术(TCT)检查,采用TBS诊断分类.结果:按宫颈表面光滑和糜烂分两组进行对照,并按不同年龄分5组进行观察,对98例阳性者在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宫颈糜烂组患宫颈上皮内病变明显高于宫颈光滑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率以30~39岁高(11.34%),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宫颈病变随年龄趋向年轻化;宫颈糜烂为高发人群.
作者:郭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