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月梅;郝玲;李艳芝

关键词:窒息, 脑缺血, 新生儿, 脑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生后24 h内对56例窒息新生儿的脑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进行检测,并与20例无窒息史的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发生明显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加,窒息程度越重,变化越明显.结论: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糜烂高危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人群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7例宫颈光滑者对照进行年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婚育史、性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而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结婚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与宫颈糜烂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小、HPV感染和孕产次是宫颈糜烂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又先;濮德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6岁以下儿童死亡64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我镇6岁以下儿童死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具有本镇户口的1996~2005年的64例6岁以下儿童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43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岁23例,1~3岁25例,4~6岁16例,死亡高峰年龄为3岁以下,死因依次为溺水25.0%、先天畸形25.0%、感染性疾病18.8%、白血病9.4%、外伤7.8%,其它14.0%.结论:小儿意外及先天畸形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措施,普及卫生健康教育是降低6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小兰;卢碧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妇科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12例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选择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本院妇科住院病人,论述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结果:全部病例除1例给予出院继续控制血压外,其余全部于本院手术.其中10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内科及其他并发症;7例出现电解质紊乱,2例合并糖尿病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高黏血症者出现肺栓塞,经本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往综合性医院继续治疗.全部手术病人术中血压平稳,无术中大出血.结论:妇科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围手术期治疗与一般门诊治疗有所不同,通常会选择起效较快的降压药,同时给以镇静、抗焦虑等综合治疗,根据用药及病情的不同,给予围手术期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正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中药宫血宁治疗剖宫产产后恶露延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血宁对剖宫产产后恶露时间延长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应用宫血宁治疗剖宫产产后42天以后恶露淋漓不净或不规则子宫出血63例,并与抗生素加益母草膏治疗的63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宫血宁治疗剖宫产产后恶露延长效果显著,在观察的63例患者中有效率达95.2%,优于抗生素加益母草膏治疗组(P<0.01).结论:宫血宁治疗剖宫产产后恶露延长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淑珍;周文洁;毛秀玲;王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6 658例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城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以及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方法:2004年1~12月,对城区6 658例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病普查.结果:不同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与妇科病的患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5).妇科病患病前4位分别为:宫颈糜烂(14.40%)、细菌性阴道病(7.95%)、念珠菌性阴道炎(5.65%)、宫颈息肉(5.47%).结论: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是了解和掌握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成玉;陈和珍;付丽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005年深圳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研究

    目的:为研究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初生儿体格发育进行调查,分析产次与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正常足月儿(男+女)总平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30±0.4)kg、(50.5±1.7)cm、(34.0±0.9)cm、(33.8±1.1)cm、(33.1±1.2)cm;正常足月第1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25±0.4)kg、(50.4±1.7)cm、(33.9±0.9)cm、(33.7±1.0)cm、(33.0±1.1)cm;正常足月第5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52±0.3)kg、(51.2±1.0)cm、(34.4±0.9)cm、(34.2±1.1)cm、(33.7±1.2)cm;正常足月第2产(男+女)、第3产(男+女)、第4产(男+女)、第5产(男+女)体重均值依次比第1产(男+女)增加了0.11 kg、0.07 kg、0.16 kg、0.27 kg;身长依次增加了0.3 cm、0.3 cm、0.5 cm、0.8 cm;坐高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4 cm、0.5 cm;头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3 cm、0.5 cm;胸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2 cm、0.7 cm.结论:产次对正常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初生儿发育均值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5产发育均值高.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症状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ER、PR、VEGF、bFGF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5例,根据有无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分为A、B两组,A组(有症状)39例,B组(无症状)26例,C组(正常子宫内膜)12例作为对照.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ER、PR表达水平:在A组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P<0.05),而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PR表达水平在A、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EGF、bFGF表达水平: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水平均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P<0.05),而B、C两组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VEGF、bFGF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P<0.001),组内比较bFGF在增生期表达水平又高于分泌期(P<0.05)而VEGF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③症状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ER、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r=-0.605,P<0.05,r=-0.752,P<0.05,r=-0.784,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5),并且两者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也均呈正相关(r=0.789,P<0.001,r=0.626,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异常表达是其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作者:杜建层;郝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朝鲜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压力、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朝鲜族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母亲的压力、应对方式和家庭功能.方法:采用CHD患儿母亲压力及应对方式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CEC-Ⅲ)调查了52例CHD患儿家属.结果:CHD患儿母亲压力平均分为3.41,应对方式平均分为3.16.患儿母亲的压力受CHD的严重程度(P<0.05)、患儿性别(P<0.05)、手术与否(P<0.05)的影响;CHD患儿母亲的应对方式受母亲有无职业(P<0.05)、有无配偶(P<0.05)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母亲是否拥有职业与是否有配偶有显著性关系.结论:深入认识CHD患儿家属的压力及应对方式及其家庭的功能,对患儿家属进行行之有效的疏导及帮助,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作者:赵红姬;高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及其它因素.应用蓝光照射是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光疗前胆红素平均值为(18.65±5.39)mg/dl、平均照射(4.83±2.57)天后降为(11.92±7.63)mg/dl.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32.0%),其次是母乳性黄疸(27.3%)、感染因素(26.0%).至今为止,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结合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辅以中西药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胜玲;赵文燕;鲁惠玲;安春艳;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三阶段整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的佳方案.方法: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常规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和口服左旋咪唑)为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法为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及两年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得有效疗程较对照组短,痊愈率及随访两年痊愈患者的复发率减少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可整体调节机体免疫的平衡状态,提高对VM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降低痊愈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黄联继;郭树清;赵小玲;陈岗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治疗及探通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效果及探通的时机.方法:共治疗新生儿泪囊炎120例146眼,分别采用按摩泪囊部位、泪道冲洗、加压泪道冲洗等方法,无效者行泪道探通术,观察治疗效果,选择探通的时机.结果:经按摩通畅10例12眼,泪道冲洗、加压泪道冲洗治愈90例111眼,泪道探通1次治愈14例17眼,泪道探通2次治愈3例3眼,泪道探通3次治愈1例1眼,无效2例2眼,总治愈率98.33%.结论:新生儿泪囊炎应及早诊治,则治愈率高,对泪道冲洗、加压泪道冲洗无效的患儿,可在出生2个月后行泪道探通术.

    作者:刘明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生后24 h内对56例窒息新生儿的脑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进行检测,并与20例无窒息史的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发生明显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加,窒息程度越重,变化越明显.结论: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月梅;郝玲;李艳芝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电化学治疗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化学治疗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切口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电化学治疗10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9例,会阴切口内异症1例;②对照组:手术切除10例,均为腹壁切口内异位症.术后随访5~12个月.③将1例手术切除后标本行实验性电化学治疗.结果:①全部病例术后月经期疼痛基本消失,5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症状复发;电化疗组10例术后病灶平均缩小(80.16±20.88)%;手术组病灶去除,但新增切口疤痕50~70 mm,平均47 mm,局部皮下缺损性凹陷持续存在;比较两组年龄、术前病灶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00 0),住院费用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02 6).②离体标本电化学实验治疗显示:电化学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和组织结构完全受损,变成组织碎片,完全失去原有结构和形态.结论:电化学治疗切口内异症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形美观、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作者:孙霭萍;李京宏;辛育龄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GJB2基因235delC突变的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

    目的: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的基因突变是导致语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聋的主要原因.其中一特异性突变235delC是中国人常见的突变.本研究将为此类语前聋的产前诊断开辟1条新途径.方法:采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38对夫妇进行235delC突变检测,并通过羊膜穿刺术或绒毛取样术对4个胎儿进行了该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在38对夫妇中,GJB2基因235delC突变携带者占26.32%;4对夫妇要求做产前诊断,3个胎儿为携带者,1个为阴性结果;结论:此方法经济可靠,是进行此类语前聋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观明;付四清;董家曙;崔永华;杨渝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怀柔区1993~2006年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怀柔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各项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对1993~2007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监测,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通过分阶段干预,围产儿死亡率从1993年的15.18‰下降至2006年8.49‰,下降幅度为55.94%.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早产、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等;死胎死产前5位死因为畸形、脐带因素、不明原因、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早期新生儿死亡前5位死因为早产、畸形、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结论:14年来怀柔区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作者:李桂香;付立平;王晓红;周亚玲;彭玉娜;穆凤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宫颈及宫腔内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宫颈及宫腔内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并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三组:利多卡因组(130例)及异丙酚组(90例)分别采用利多卡因宫颈宫腔联合注射及异丙酚静脉注射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对照组(80例)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每组患者镇痛有效率、宫颈松弛率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利多卡因组的镇痛有效率、宫颈松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VS 15.0%,P<0.01;89.2% VS 10.0%,P<0.01),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利多卡因组的镇痛有效率、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异丙酚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宫颈松弛率显著高于异丙酚组.结论:利多卡因宫颈及宫腔内注射是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简单方便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耀魁;罗小青;王小平;潘春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生化成熟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价值.方法:测定118例妊娠≥28周羊水标本的LBC,用ROC曲线分析LBC诊断L/S比值、磷脂酰甘油(PG)成熟的界值和价值.结果:LBC与L/S比值、PG、泡沫试验、OD 650密切相关(P<0.001);LBC诊断L/S比值≥2.0或PG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 CI=0.929~0.989),佳界值为≥86×109 /L,诊断L/S比值<2.0及PG阴性的佳界值为<40×109 /L;LBC以≥86×109 /L为界,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价值100%,阴性预测价值为75.86%;以≥40×109 /L为界,其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价值为100%.结论:羊水板层小体计数对胎肺生化成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胎肺成熟度快速筛选试验.

    作者:谭剑平;张建平;王蕴慧;鲍蕴文;张睿;刘颖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青海省5岁下儿童患病情况及死因分析报告

    目的:掌握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患病情况及死亡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4年青海省14 400个5岁以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在青海省全省、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地域的5岁以下儿童疾病中均位居首位.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1.48‰,新生儿死亡率为25.53‰,婴儿死亡率为33.91‰.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颅内出血、先天性心脏病.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地域常见的死亡原因均为肺炎.青海省不同地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海东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低于环湖及青南地区.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死因中,儿童意外死亡有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有49.04%死亡发生在家中,有46.15%的死亡发生在医院.结论:提高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健康水平的

    作者:李庆业;黄素霞;刘学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7城市妇幼保健院发表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学术研究状况.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各种期刊上共发表并被VIPD收录的论文数为1 759篇,呈逐年递增;其中创新性论著占39.51%,核心期刊发文量占21.60%,临床学科论文占46.79%,高产作者著文25篇,平均作者合作度为2.34,合作率达78.68%.结论: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学术研究成绩显著.

    作者:姜学军;刘岩;温华影;步肇宏;何有琴;魏桂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妊娠中晚期凝血4项指标检测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凝血4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正常体检非孕女性50例,孕中期80例,孕晚期105例,采用德国BE公司四通道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4项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妊娠中晚期FIB含量明显增高,PT、APTT时间明显缩短,TT无明显变化.结论:对妊娠中晚期孕妇进行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狄英波;赵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