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姬;高志敏
目的:探讨替勃龙(Tibolone)用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效果与副反应.方法:对55例有更年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使用替勃龙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用药2周后更年期症状开始缓解,3周症状显著改善,6周主要症状完全缓解.结论:替勃龙能有效解除更年期症状,且对内膜无过度刺激,不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尤其是对情绪、血管舒缩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症状的改善明显.
作者:卜巧云;杨彩霞;刘艳萍;边海燕;李琴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高发因素,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月对864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液基超薄涂片技术(TCT)检查,采用TBS诊断分类.结果:按宫颈表面光滑和糜烂分两组进行对照,并按不同年龄分5组进行观察,对98例阳性者在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宫颈糜烂组患宫颈上皮内病变明显高于宫颈光滑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率以30~39岁高(11.34%),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宫颈病变随年龄趋向年轻化;宫颈糜烂为高发人群.
作者:郭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及其它因素.应用蓝光照射是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光疗前胆红素平均值为(18.65±5.39)mg/dl、平均照射(4.83±2.57)天后降为(11.92±7.63)mg/dl.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32.0%),其次是母乳性黄疸(27.3%)、感染因素(26.0%).至今为止,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结合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辅以中西药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胜玲;赵文燕;鲁惠玲;安春艳;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口服锌制剂佐治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年龄在5个月~2岁的儿童佝偻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观察组78例在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的基础上加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疗程3个月.结论:口服锌制剂佐治佝偻病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
作者:刘士生;李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Reid阴道镜评分指数(RCI)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eid阴道镜评分系统观察因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而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50例,对异常阴道镜图像行RCI评分及诊断,在病变严重处行多点活检,对移行带上移的行宫颈管刮取术;将RCI评分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作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在150例中正常图像者60例,异常图像者90例,其中1例患者因移行带上移行宫颈管刮取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炎症者69例,HPV感染、CIN Ⅰ及以上者81例.②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的灵敏度为93.83%,特异度为79.71%,假阳性率20.29%,假阴性率6.17%,阳性预测值84.44%,阴性预测值91.67%.③阴道镜RCI评分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者72例(80.00%),不符合者18例(20.00%).结论:应用RCI评分可以预知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诊断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雪莹;刘凤杰;张秀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的佳方案.方法: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常规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和口服左旋咪唑)为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法为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及两年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得有效疗程较对照组短,痊愈率及随访两年痊愈患者的复发率减少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阶段整合治疗法可整体调节机体免疫的平衡状态,提高对VM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降低痊愈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黄联继;郭树清;赵小玲;陈岗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群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7例宫颈光滑者对照进行年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婚育史、性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而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结婚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与宫颈糜烂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小、HPV感染和孕产次是宫颈糜烂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又先;濮德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我国高发地区HIV感染孕妇对妊娠结局的选择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HIV感染相对高发的4省15个县、市、区,对2004~2006年6月间307名感染HIV的孕妇,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感染途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知识,接受PMTCT服务情况和终的妊娠结局.结果:在研究期间,孕期已知HIV感染的妇女307名共妊娠320次,24.38%(78/320)自愿选择终止妊娠.其中,2004年自愿终止妊娠率为11.76%(10/85),2005年24.31%(35/144),2006年上半年36.26%(33/91).选择终止妊娠的比例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家庭现有孩子数目对妊娠结局的选择情况具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需高度重视HIV感染妇女的生殖健康,避免非意愿妊娠并提供安全流产服务.同时,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注重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对保障感染HIV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双燕;王临虹;方利文;莫云;孙定勇;李燕;张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运用一种新的持续检测血糖的方法,确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轮廓特点.方法:孕妇身上连续72 h连接上一个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该装置每5 min检测一次皮下间质组织的血糖水平.孕妇记录下检测期间每次用餐的时间.分析每次餐后240 min内的血糖值.结果:58名孕妇参与此项研究,其中21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饮食控制,19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胰岛素治疗,另有18名孕妇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对于检测的所有各组糖尿病孕妇,从其用餐至达到高血糖峰值的时间均相似,大约为90 min,早、午、晚3餐的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亦相似.Ⅰ型糖尿病患者组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2.8%,妊娠期糖尿病组为8.7%.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达到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约为餐后90 min.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更清楚全面地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有助于孕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作者:何平;张玉洁;尹玉竹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0.125%的罗哌卡因与每毫升含5 μg芬太尼的混合液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结局.方法:180例初产妇人工破膜后行硬膜外镇痛,先注入1.5%的利多卡因4 ml试验剂量后,注入0.125%的罗哌卡因与每毫升含5μg芬太尼的混合液15 ml.再根据病人的要求可给予补充剂量的上述混合液,每次8 ml.另16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未接受镇痛.结果:两组间VAS疼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比对照组,且催产素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第二产程、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羊水胎粪污染率、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产后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125%罗哌卡因与每毫升含5 μg芬太尼的混合液硬膜外注射用于病人分娩镇痛具有极好的镇痛效果,不影响母婴结局,不增加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
作者:孙国强;彭敏;乐呈进;余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检测阴道分泌物(白带)中白假丝酵母菌对人体的致病性,探讨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平板法对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218株白假丝酵母菌进行蛋白酶活力测定.然后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218株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益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18株白假丝酵母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的为177株,占81.20%;活力中等的为32株,占14.68%;活力低的为9株,占4.13%.患者组蛋白酶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蛋白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携带者组(P<0.01).白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95.00%、89.00%和84.50%;其次为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其敏感率分别为30.70%和11.90%;益康唑、咪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30%、5.00%和1.80%.结论:蛋白酶是白假丝酵母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人体感染毒力强弱和致病程度的客观指标.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展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选择药物,有效控制和减少真菌感染而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曹岩;沙春蕊;卢晟晔;丁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学术研究状况.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各种期刊上共发表并被VIPD收录的论文数为1 759篇,呈逐年递增;其中创新性论著占39.51%,核心期刊发文量占21.60%,临床学科论文占46.79%,高产作者著文25篇,平均作者合作度为2.34,合作率达78.68%.结论: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学术研究成绩显著.
作者:姜学军;刘岩;温华影;步肇宏;何有琴;魏桂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城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以及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方法:2004年1~12月,对城区6 658例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病普查.结果:不同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与妇科病的患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5).妇科病患病前4位分别为:宫颈糜烂(14.40%)、细菌性阴道病(7.95%)、念珠菌性阴道炎(5.65%)、宫颈息肉(5.47%).结论: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是了解和掌握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成玉;陈和珍;付丽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本文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级,妊娠时间6~9周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100例.年龄18~30 岁,体重42~60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作者:李建英;孟毛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病情况,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05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312例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合并子痫前期的发生,将312例孕妇分为子痫前期组48例(Ⅰ组)及非子痫前期组264例(Ⅱ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孕妇的发病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结果:①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5.38%(48/312),明显高于同期该院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8.21%(842/10257),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②Ⅰ、Ⅱ组间孕妇的平均年龄、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孕妇的平均产次明显高于Ⅱ组(P<0.01);Ⅰ组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Ⅱ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Ⅰ组孕妇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Ⅰ、Ⅱ组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Ⅰ组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新生儿转科率明显高于Ⅱ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组新生儿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但Ⅰ、Ⅱ组间NRD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一旦并发子痫前期疾病将明显增加孕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
作者:杨冰;叶元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会阴切口缝合术是产科经常使用的操作方法.在缝合前需给予有效的麻醉,以使病人达到无痛的目的.以往都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但是必须具有丰富麻醉操作经验的人才能保证麻醉安全有效.为探讨简便易行,效果确切的麻醉方式,笔者从2006年1月开始,采用1%利多卡因会阴切口局部多点注射浸润麻醉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麻晓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5例,根据有无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分为A、B两组,A组(有症状)39例,B组(无症状)26例,C组(正常子宫内膜)12例作为对照.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ER、PR表达水平:在A组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P<0.05),而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PR表达水平在A、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EGF、bFGF表达水平: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水平均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P<0.05),而B、C两组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VEGF、bFGF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P<0.001),组内比较bFGF在增生期表达水平又高于分泌期(P<0.05)而VEGF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③症状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ER、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r=-0.605,P<0.05,r=-0.752,P<0.05,r=-0.784,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5),并且两者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也均呈正相关(r=0.789,P<0.001,r=0.626,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异常表达是其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作者:杜建层;郝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选择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本院妇科住院病人,论述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结果:全部病例除1例给予出院继续控制血压外,其余全部于本院手术.其中10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内科及其他并发症;7例出现电解质紊乱,2例合并糖尿病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高黏血症者出现肺栓塞,经本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往综合性医院继续治疗.全部手术病人术中血压平稳,无术中大出血.结论:妇科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围手术期治疗与一般门诊治疗有所不同,通常会选择起效较快的降压药,同时给以镇静、抗焦虑等综合治疗,根据用药及病情的不同,给予围手术期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正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应用自编儿童铅损伤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铅检测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对晋城市市区、城区、矿区和泽州县6所幼儿园、12所小学共44 052名3~12岁儿童进行全血血铅检测,并对不同区域间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4 052名儿童中,血铅水平≥100 μg/L有14 603名,铅中毒检出率为33.15%;区域问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其中泽州县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低,矿区的检出率高;不同区域幼儿园之间、小学儿童之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非常显著,幼儿园中市直高(36.59%),泽州低(25.33%),小学生中矿区高(43.07%),泽州低(24.24%);7~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3~6岁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住房位于工业区域或交通繁忙区、矿区、居室近半年内进行装修、常玩玩具、常吃爆米花、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等文具.结论: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不容乐观,改变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淑莲;秦光利;姬桂枝;王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我市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施行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168例,收到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6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32岁.绝育术均为潘氏改良法、抽芯包埋法、银夹法.复通术距结扎时间1~10年,平均6年.纳入对象需符合以下标准:①输卵管结扎术后因各种原因引起子女夭折或再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要求行输卵管复通术者.②受术者全身情况良好,月经周期正常,卵巢功能良好,妇科检查正常,无手术禁忌症,要求受术者以月经干净3~7天为宜.
作者:代月园;杨青;陈守耘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