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6~2005年新会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凌艳嫦

关键词:孕产妇, 死亡率, 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新会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新会区各镇监测点提供的资料,对新会区1996~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2.28/10万,由1996年的27.0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57/10万;2001~2005年新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0.59/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血栓栓塞.结论:需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及其它因素.应用蓝光照射是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光疗前胆红素平均值为(18.65±5.39)mg/dl、平均照射(4.83±2.57)天后降为(11.92±7.63)mg/dl.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32.0%),其次是母乳性黄疸(27.3%)、感染因素(26.0%).至今为止,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结合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辅以中西药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胜玲;赵文燕;鲁惠玲;安春艳;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996~2005年新会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新会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新会区各镇监测点提供的资料,对新会区1996~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2.28/10万,由1996年的27.0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57/10万;2001~2005年新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0.59/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血栓栓塞.结论:需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凌艳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口服锌制剂佐治佝偻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锌制剂佐治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年龄在5个月~2岁的儿童佝偻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观察组78例在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的基础上加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疗程3个月.结论:口服锌制剂佐治佝偻病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

    作者:刘士生;李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符合保守治疗宫外孕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肌肉注射甲氨喋呤50 mg,同时服用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总量550 mg.对照组:甲氨喋呤肌肉注射50 mg/m2,1周后血β-HCG无下降趋势者,再注射1次.结果:治疗组血β-HCG转阴、包块缩小及阴道出血停止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疗效,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明远;张梦真;张珂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3~12岁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应用自编儿童铅损伤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铅检测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对晋城市市区、城区、矿区和泽州县6所幼儿园、12所小学共44 052名3~12岁儿童进行全血血铅检测,并对不同区域间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4 052名儿童中,血铅水平≥100 μg/L有14 603名,铅中毒检出率为33.15%;区域问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其中泽州县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低,矿区的检出率高;不同区域幼儿园之间、小学儿童之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非常显著,幼儿园中市直高(36.59%),泽州低(25.33%),小学生中矿区高(43.07%),泽州低(24.24%);7~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3~6岁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住房位于工业区域或交通繁忙区、矿区、居室近半年内进行装修、常玩玩具、常吃爆米花、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等文具.结论: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不容乐观,改变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淑莲;秦光利;姬桂枝;王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生化成熟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价值.方法:测定118例妊娠≥28周羊水标本的LBC,用ROC曲线分析LBC诊断L/S比值、磷脂酰甘油(PG)成熟的界值和价值.结果:LBC与L/S比值、PG、泡沫试验、OD 650密切相关(P<0.001);LBC诊断L/S比值≥2.0或PG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 CI=0.929~0.989),佳界值为≥86×109 /L,诊断L/S比值<2.0及PG阴性的佳界值为<40×109 /L;LBC以≥86×109 /L为界,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价值100%,阴性预测价值为75.86%;以≥40×109 /L为界,其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价值为100%.结论:羊水板层小体计数对胎肺生化成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胎肺成熟度快速筛选试验.

    作者:谭剑平;张建平;王蕴慧;鲍蕴文;张睿;刘颖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改良静脉留置针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应用

    腹腔化疗作为卵巢癌的化疗方法之一,其疗效早已得到肯定.腹腔化疗必须依赖腹腔给药装置.目前国内外的给药装置多种多样,但不尽完善.为顺利完成卵巢癌的化疗方案,我们应用改良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化疗卵巢癌25例,62疗程化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建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6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简易复通术体会

    我市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施行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168例,收到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6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32岁.绝育术均为潘氏改良法、抽芯包埋法、银夹法.复通术距结扎时间1~10年,平均6年.纳入对象需符合以下标准:①输卵管结扎术后因各种原因引起子女夭折或再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要求行输卵管复通术者.②受术者全身情况良好,月经周期正常,卵巢功能良好,妇科检查正常,无手术禁忌症,要求受术者以月经干净3~7天为宜.

    作者:代月园;杨青;陈守耘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临床观察

    本文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级,妊娠时间6~9周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100例.年龄18~30 岁,体重42~60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作者:李建英;孟毛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宫颈糜烂高危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人群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7例宫颈光滑者对照进行年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婚育史、性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而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结婚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与宫颈糜烂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小、HPV感染和孕产次是宫颈糜烂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又先;濮德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用于诊断各种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对就诊的9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于镜下完成病理取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将宫腔镜及B超检查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8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29%,子宫粘膜下肌瘤22例,符合率为95.4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9例,符合率57.89%,慢性子宫内膜炎9例,符合率为44.44%,宫内胚物残留5例,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癌6例,符合率为83.33%.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79.35%,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48.91%,两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使用宫腔镜检查,其对宫腔内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B超检查结果,尤其是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

    作者:梁晓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6岁以下儿童死亡64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我镇6岁以下儿童死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具有本镇户口的1996~2005年的64例6岁以下儿童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43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岁23例,1~3岁25例,4~6岁16例,死亡高峰年龄为3岁以下,死因依次为溺水25.0%、先天畸形25.0%、感染性疾病18.8%、白血病9.4%、外伤7.8%,其它14.0%.结论:小儿意外及先天畸形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措施,普及卫生健康教育是降低6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小兰;卢碧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治疗及探通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效果及探通的时机.方法:共治疗新生儿泪囊炎120例146眼,分别采用按摩泪囊部位、泪道冲洗、加压泪道冲洗等方法,无效者行泪道探通术,观察治疗效果,选择探通的时机.结果:经按摩通畅10例12眼,泪道冲洗、加压泪道冲洗治愈90例111眼,泪道探通1次治愈14例17眼,泪道探通2次治愈3例3眼,泪道探通3次治愈1例1眼,无效2例2眼,总治愈率98.33%.结论:新生儿泪囊炎应及早诊治,则治愈率高,对泪道冲洗、加压泪道冲洗无效的患儿,可在出生2个月后行泪道探通术.

    作者:刘明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HI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高发地区HIV感染孕妇对妊娠结局的选择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HIV感染相对高发的4省15个县、市、区,对2004~2006年6月间307名感染HIV的孕妇,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感染途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知识,接受PMTCT服务情况和终的妊娠结局.结果:在研究期间,孕期已知HIV感染的妇女307名共妊娠320次,24.38%(78/320)自愿选择终止妊娠.其中,2004年自愿终止妊娠率为11.76%(10/85),2005年24.31%(35/144),2006年上半年36.26%(33/91).选择终止妊娠的比例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家庭现有孩子数目对妊娠结局的选择情况具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需高度重视HIV感染妇女的生殖健康,避免非意愿妊娠并提供安全流产服务.同时,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注重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对保障感染HIV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双燕;王临虹;方利文;莫云;孙定勇;李燕;张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发病率在育龄妇女占5%~15%、绝经后妇女占3%~5%[1].内异症具有临床病变的广泛性和病理表现的多形性的特点,虽属良性疾病,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2].Brinton,LA等曾对216 851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8.8岁(12~82岁),平均随访年限11.4年(1~21年),得出EMs的恶变率为1.2%.EMs恶变虽然不常见,但自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卵巢内异症恶变以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估计发病率已上升到临床EMs病人的0.3%~1.6%[3].笔者对国内外文献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冰;李卫平;狄文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240例,开腹组200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4.34±15.24)min,(68.76±14.3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12±8.45)ml,(57.19±24.32)ml,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71±2.18)h,(24.23±3.39)h;排气时间分别为(8.23±2.45)h,(26.32±10.34)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比开腹手术效果好,其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作者:王艳华;黄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7城市妇幼保健院发表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学术研究状况.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山东省17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各种期刊上共发表并被VIPD收录的论文数为1 759篇,呈逐年递增;其中创新性论著占39.51%,核心期刊发文量占21.60%,临床学科论文占46.79%,高产作者著文25篇,平均作者合作度为2.34,合作率达78.68%.结论: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学术研究成绩显著.

    作者:姜学军;刘岩;温华影;步肇宏;何有琴;魏桂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005年深圳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研究

    目的:为研究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初生儿体格发育进行调查,分析产次与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正常足月儿(男+女)总平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30±0.4)kg、(50.5±1.7)cm、(34.0±0.9)cm、(33.8±1.1)cm、(33.1±1.2)cm;正常足月第1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25±0.4)kg、(50.4±1.7)cm、(33.9±0.9)cm、(33.7±1.0)cm、(33.0±1.1)cm;正常足月第5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52±0.3)kg、(51.2±1.0)cm、(34.4±0.9)cm、(34.2±1.1)cm、(33.7±1.2)cm;正常足月第2产(男+女)、第3产(男+女)、第4产(男+女)、第5产(男+女)体重均值依次比第1产(男+女)增加了0.11 kg、0.07 kg、0.16 kg、0.27 kg;身长依次增加了0.3 cm、0.3 cm、0.5 cm、0.8 cm;坐高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4 cm、0.5 cm;头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3 cm、0.5 cm;胸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2 cm、0.7 cm.结论:产次对正常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初生儿发育均值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5产发育均值高.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妊娠中晚期凝血4项指标检测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凝血4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正常体检非孕女性50例,孕中期80例,孕晚期105例,采用德国BE公司四通道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4项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妊娠中晚期FIB含量明显增高,PT、APTT时间明显缩短,TT无明显变化.结论:对妊娠中晚期孕妇进行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狄英波;赵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6 658例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城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以及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方法:2004年1~12月,对城区6 658例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病普查.结果:不同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与妇科病的患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5).妇科病患病前4位分别为:宫颈糜烂(14.40%)、细菌性阴道病(7.95%)、念珠菌性阴道炎(5.65%)、宫颈息肉(5.47%).结论: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是了解和掌握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成玉;陈和珍;付丽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