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陈佩丽;张芳蓉;叶妙婷

关键词:ADHD, 脑电生物反馈,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儿按就诊次序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组)和利他林治疗(利他林组),疗程3个月.采用数字划消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联合型瑞文测验及行为问卷工具,对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注意力、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利他林组注意力、听广度、编码均优于脑电组,但脑电组CRT较利他林组高.行为问卷评分治疗后利他林组减分较脑电组明显,但停药后分值上升.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短期疗效不如利他林,它起效慢,但疗效稳定、持久.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89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关系的分析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的关系,探讨抑制子宫收缩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作用.方法:监测189例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状态病例的宫缩、阴道流血情况,给予硫酸镁+舒喘灵或羟苄羟麻黄碱(安宝)抑制宫缩.结果:抑制宫缩对治疗前置胎盘阴道流血的有效率达96.5%,平均延长孕期25.2天,新生儿平均体重2 856.42 g.结论: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阴道出血与宫缩关系密切;抑制宫缩对治疗前置胎盘流血有重要意义,可明显延长孕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郑亚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宫颈环形电刀术治疗宫颈病变3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刀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312例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312例患者在阴道镜辅助下行宫颈环形电刀术的治疗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异常结构处取活检病检结果为宫颈重度糜烂性炎症200例,宫颈息肉15例,CIN Ⅰ级52例,CINⅡ级34例,CINⅢ级10例,原位癌1例.术后291例痊愈.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但术后仍需定期和规范的随诊,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金琳;闫金菊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胎儿先天性短肢畸形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短肢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胎儿短肢畸形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产后及引产后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10例胎儿短肢畸形与产后或引产后结果完全相符,其中病理检查软骨发育不全6例,软骨发育不良1例,成骨发育不全3例.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短肢畸形准确率高,且无创伤、安全、可重复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首选方法.

    作者:邱合荣;解左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新疆农村不同年代孕产期保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农村不同年代孕产期保健情况.方法:在新疆农村项目县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用趋势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代的增加,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都在提高.到2000年以后,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54.3%和4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分娩年代、孕次和是否进行过产前检查与住院分娩有统计学联系.结论:虽然近年来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在不断提高,但其绝对水平还很低.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新疆农村地区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

    作者:叶健莉;崔颖;潘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露净胶囊对药物流产妇女血中NO与ET和cGMP的影响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联合终止早孕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非手术流产方法而广泛应用.但部分患者药流后子宫持续出血,带来不良后果.我们临床应用露净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1].笔者选择药物流产妇女服用露净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测定血中NO、ET和cGMP的含量变化,探讨露净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齐向红;曹丽君;于风华;王树松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0例门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同时在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前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结果:病理回报CINⅠ、CINⅡ共45例,CINⅢ21例,宫颈癌13例,宫颈炎571例.阴道镜对CIN的诊断符合率86.84%.宫颈刮片对CIN的诊断符合率17.02%,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子阴道镜在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高.

    作者:林义;陈静;宁久令;黄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和传统经腹部子宫切除术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点、手术要点和适应症.方法:2005年2月~2006年7月所做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TVH)60例与同期指征相近的传统经腹部子宫切除(TAH)60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VH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副损伤及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少于TAH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高体温及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术后病率TVH组低于TAH组.结论:TVH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范泽军;方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区2001~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监测11家分娩医院孕28周~产后7天内的17 850例围产儿.结果:出生缺陷的发生率10.81‰,出生缺陷前5位是外耳畸形、多指(趾)、唇腭裂(含唇裂、腭裂)、马蹄内翻和先心病、唐氏综合征.结论:加强宣教,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宋智梅;王伟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4 460例学龄前儿童血锌流行病学调查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锌发生率并分析缺锌原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全县58所幼儿园4 460名3~6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锌水平,调查他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性格、生活环境、家庭收入、居住区域、父母文化程度等,并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缺锌学龄前儿童1 595名,缺锌发生率为35.76%,偏食、好动、被动吸烟、家庭经济困难、居住在农村的学龄前儿童缺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东明县学龄前儿童锌营养状况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引导孩子合理膳食,改善性格,改变生活环境,增加家庭收入等综合措施是预防学龄前儿童锌缺乏的重要途径.

    作者:裴艳丽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邯郸市高校妇女更年期症状与保健需求调查

    目的:调查邯郸市高校妇女更年期症状及更年期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更年期保健措施.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共调查45~60岁妇女218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扫描性统计分析.结果:4/5被调查者报告了至少一种自认为与更年期有关的症状或不适;2/3的妇女选择到医院去就医,2/5的妇女采取了自我保健的方式;而近1/5的妇女未采取任何措施;近2/3的妇女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治疗措施.结论:大多数妇女已开始关注更年期并采取了不同的保健措施,医疗保健系统应加强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与经济文化背景相一致的、更年期妇女能够接受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作者:郭丽霞;王建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且按DSM-Ⅳ诊断标准除外ADHD的38例儿童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正常儿童38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智力测定和持续性注意测试,并指导家长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比较两组儿童的智商、智力因子、注意力商数、行为问题检出率和行为量表分.结果:病例组的操作智商、注意和记忆因子、知觉组织因子、听觉及综合注意力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6~11岁男童行为量表总分及部分行为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结论:FAD儿童智力发育不平行,存在持续性注意发育落后,行为问题发生风险高于正常儿童.

    作者:宋辉青;赵亚茹;华天懿;赵云静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子痫前期脐血清对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脐静脉血清对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前胶原Ⅰ、ⅢmRNA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正常妊娠HUASMC,传代后待细胞长满至70%~80%分别加入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脐静脉血清,培养2 h,Western Blot测定细胞胞浆核因子-κB抑制因子(Ⅰ-κB)及胞核NF-κB蛋白表达;培养48h,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凋亡,RT-RCR测定细胞前胶原Ⅰ及ⅢmRNA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脐静脉血清培养的HUASMC胞浆Ⅰ-κB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胞核NF-κB表达、细胞活力、前胶原I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脐静脉血清可促进HUASMC增生及Ⅰ型胶原的表达,NF-κB的激活在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促HUASMC增生及Ⅰ型胶原表达过程中起桥梁作用.

    作者:蒋荣珍;黄亚绢;顾京红;李明;陈汉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巨大儿体格发育和气质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巨大儿体格发育规律和气质特点,为科学育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条件选择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各50名,对8个婴幼儿期生长发育监测点的体重和身长进行比较分析,根据CPTS对两组儿童进行气质测评.结果:巨大儿组体重在36个月以内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P<0.01);身长在36个月时已不占优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身长无明显差异(p>0.05).巨大儿在各个生长发育监测点有肥胖倾向(BMI>18)的人数比例均超过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气质构成无差异;巨大儿组适应性和心境得分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其余气质维度得分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宫内过度生长与儿童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有密切关系,巨大儿在保证母乳喂养和按时添加辅食的情况下,仍易发生脂肪的过度积累.在巨大儿的气质特点中,适应性较慢、心境相对消极.应根据巨大儿的体格发育和气质采取正确干预指导措施,促使巨大儿获得身心佳发展.

    作者:骆艳;杨国珍;罗昭逊;李壁;王鸿鹃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自信心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了解自信心对分娩的重要影响及医护工作者该如何提高产妇的自信心,促进自然分娩,降低难产率,保障母婴安全、健康.方法:采用口头问卷的方法,将入院待产的产妇分为有信心组(观察组)和无信心组(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将两组的自然分娩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产率高、难产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妇对分娩的自信心至关重要,医护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并且积极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自信心.

    作者:徐萌艳;孙慧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女性不孕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女性不孕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探讨女性感染UU、CT后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38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208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结果:不孕组UU阳性率为36.97%(88/238),CT阳性率为30.25%(72/238),UU+CT阳性率为14.29%(34/238);对照组UU阳性率为13.46%(28/208),CT阳性率为10.58%(22/208),UU+CT阳性率为4.81%(10/208).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颜丹;李燎;钟桂书;卿晟;赵家兰;黄文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子宫纵隔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后的妊娠结局.结果:23例子宫纵隔患者中,子宫完全纵隔5例,不完全纵隔18例,23例均在超声监视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平均出血30 ml.与术前相比,术后足月活产率从4.35%增至48.83%,流产率从85.55%降至30.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足月活产率,明显降低流产率.

    作者:黄晓兵;王素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宫内窘迫胎儿剖宫产后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胎儿剖宫产后的预见性护理,以杜绝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降低窒息率.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因胎儿宫内窘迫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该组的新生儿采取传统的窒息治疗方法.在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则大大降低(P<0.05).结论:宫内窘迫胎儿剖宫产后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杜绝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降低窒息率有明显效果.

    作者:朱丹华;张缨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全身用药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用甲氨喋呤(MTX)、MTX联合米非司酮及MTX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A组MTX(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B组MTX单次肌内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C组MTX单次肌内注射并口服中药.定期检测血β-HCG水平,阴道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治愈率A组为79.6%,B组为87.7%,C组为88.7%,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B、C两组较A组明显缩短,减少住院日(P<0.01),B、C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C组副反应明显比B组少(P<0.05).结论:MTX单次肌内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韩玲秋;张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年轻妇女早期宫颈癌3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PV阳性率84.2%,接触性出血占68.4%.4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均未发现切缘有癌残留,术后无1例复发,其中3例已生育;25例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及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术后盆腔淋巴结未发现有癌转移.结论:年轻妇女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病原因与性传播有关,接触性出血是年轻妇女早期宫颈癌的危险警示,应加强对年轻妇女的妇女病普查,治疗早期宫颈癌病人应注意其生育要求及保留卵巢功能,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纪妹;武惠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2005年深圳各类人口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研究

    目的:为研究21世纪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制定2005年深圳地区初生儿体格发育衡量均值,并与其它城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直接观测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结果: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4 kg、50.7 cm、34.1 cm、33.9 cm、33.2 cm;女性为3.24 kg、50.3 cm、33.9 cm、33.6 cm、33.0 cm;男婴比女婴分别增加0.1 kg、0.4 cm、0.2 cm、0.3cm、0.2 cm,P<0.01.②2005年深圳户口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3 kg、50.6 cm、34.0cm、33.9 cm、33.2 cm;女性为3.25 kg、50.2 cm、33.9 cm、33.7 cm、33.0 cm.③2005年深圳籍贯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25kg、50.4 cm、33.8 cm、33.8 cm、33.1cm;女性为3.23kg、50.2cm、33.8cm、33.5cm、33.0 cm.结论: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足月初生儿男婴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 kg、0.3 cm、0.2 cm、-0.4 cm、0.5 cm,P<0.01;女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 kg、0.5 cm、0.4 cm、-0.3 cm、0.4 cm,P<0.01.②深圳暂住人口和深圳地区总平均的男女体格发育五项均值完全相同;深圳户口部分均值略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深圳籍贯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明显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均值.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