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定点活检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

朴今兰

关键词: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宫颈巴氏细胞学检查与电子阴道镜定位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 760例门诊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其中224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5 760例宫颈巴氏细胞学检查者中诊断阳性175例,占3.04%,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2.86%.②对224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阳性例数为183例,阴道镜与病理活组织检查的符合率为79.23%.③宫颈病变程度与宫颈糜烂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4.29%.结论:阴道镜定位活检的假阴性率(漏诊率)低,与巴氏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宫颈病变程度与宫颈糜烂无相关性.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经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选择155例进行聚焦超声治疗,178例进行电熨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聚焦超声组痊愈102例(65.81%)、显效45例(29.03%)、有效8例(5.16%)、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与糜烂面积及类型有关(P<0.05);电熨组痊愈128例(71.91%)、显效43例(24.16%)、有效7例(占3.93%)、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与糜烂面积及类型有关(P<0.05).两组之间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阴道排液、阴道流血、结痂、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更适合于已婚未孕妇女.

    作者:张海鹏;韩冰;周莉;张松灵;王虹;冯丽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羊水过少2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9月分娩的、诊断为羊水过少的258例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258例中,剖宫产200例,新生儿窒息28例,无围生儿死亡;阴道分娩58例,新生儿窒息29例,围生儿死亡3例.结论:引起羊水过少的病因很多,加强产前监护,及早排除胎儿畸形,一旦确诊应选择佳分娩方式尽快终止妊娠,以改善围生儿的预后.

    作者:杨晓光;杨默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556例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定位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6例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宫颈病变者经阴道镜下对可疑区域行宫颈多点活检,依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果:活检病理发现CIN214例,占38.49%;浸润癌5例,占0.9%;宫颈炎症 337例,占60.61%.除宫颈炎症外,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为39.39 %.宫颈光滑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其检出率36.73%.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定位活检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是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静波;吴启美;周燕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脑性瘫痪导致癫痫患儿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癫痫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96年10月~2006年5月在该院儿科诊治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CT及核磁共振(MRI)、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及抗癫痫治疗效果.结果:278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64例合并癫痫,占23.02%.64例中常见的癫痫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24例(37.50%)和部分性发作12例(18.75%);50例(78.12%)癫痫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痫脑性瘫痪儿童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占60例(93.75%)和54例(84.38%),常见的头颅影像异常为脑发育不良22例(36.67%,22/60),脑积水12例(20.00%,12/6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26例(43.33%,26/60),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15%(26/54)和51.85%(28/54);癫痫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中(68.72%);81.25%(52/64)的癫痫需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背景活动异常伴痫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痫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作者:魏满荣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吸烟与宫颈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吸烟与宫颈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 Manger 4.2对国内外13篇关于吸烟与宫颈癌关系文献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吸烟与宫颈癌之间关联明显(Z=10.58,P=0.000),合并计算的OR值为1.98,OR的95%CI为1.74~2.25.结论:吸烟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何林;吴赤蓬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我们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ITP诊断分型、分度及痊愈标准对我院2006年收治的141例ITP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朋;张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宫产的危险性

    目的:探讨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宫产的风险性.方法:对41周以上单胎、头先露的初产妇12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自然临产及引产临产的所有孕妇.比较初胎头位置及引产对剖宫产风险的影响.结果:124例产妇中67例进行引产.引产临产与自然临产组间宫口扩大、颈管消失程度、剖宫产率有显著差异.胎头未衔接者引产率增加.胎头在-2者剖宫产率11%,胎头在-1、0、+1者全部阴道分娩,胎头在-3者剖宫产率61%,8例胎头在-4者剖宫产率75%,衔接组与未衔接组间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宫产率显著增加,胎头位置预测剖宫产几率比引产预测要好.

    作者:潘凌云;袁巧玲;尚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5月该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程艳秋;韩秀玲;于桂云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对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 339名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助产士全产程陪护,另一组为助产士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病理变化、副作用、分娩方式改变、产程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气分析. 结果: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组,分娩镇痛有效率达94.6%,两组比较P<0.01.降低剖宫产率,两组比较P<0.01.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气分析无明显影响,两组比较P>0.05. 结论: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结合了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及药物作用,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分娩技术.

    作者:许志强;侯立文;祖玉;佟金生;刘凯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对宁波市2003~2005年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的薄弱点,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宁波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27.50/10万,产科原因可以避免死亡的占41.66%,产科原因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占36.11%.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及计划生育管理,加强对非法接生的打击力度,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陈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小儿支撑喉镜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支撑喉镜手术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特点.方法:选择40例行小儿支撑喉镜手术的患儿,年龄 4~12 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Ⅰ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Ⅱ组采用吸入异氟烷及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所有药物的输入,记录术中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即刻、1 h、3 h的意识状态( OAA/S)评分以及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Ⅱ组术中的 HR较Ⅰ组明显增快,并且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也较Ⅰ组高.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Ⅰ组拔管后即刻、1 h的OAA/S评分高于Ⅱ组.结论:靶控输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中的 HR较低、苏醒质量较优良.

    作者:袁彤;张晓华;安伟;金立民;麻海春;张丽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对不孕症病因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对115例不孕症患者采用40%碘化油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115例造影片显影满意.发现子宫输卵管异常87例(占73.65%),其中76例继发不孕有68例异常(占87.36%).结论:采用碘油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阳性率高,尤其对继发不孕的检查意义更显重要.碘油造影简便经济,能形成清晰的图像,可观察到子宫输卵管以及盆腔的细微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莉萍;徐凤卫;张枢;唐晖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脑蛋白水解物辅助治疗婴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丽珠赛乐)辅助治疗婴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85例)及对照组(24例)脑性瘫痪患儿予以理学疗法、高压氧舱、干预操等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丽珠赛乐治疗.用统一标准测评两组治疗前后发育商并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疗效更优(P<0.001).结论:丽珠赛乐注射液辅助治疗,可增加脑性瘫痪的疗效.

    作者:王珉珉;蒋少华;潘红玫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例UPSC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复查,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及CerbB-2,同时与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对比.结果:UPSC患者平均年龄62岁(56~72岁),免疫组化P53强阳性表达14/19(73.7%).CerbB-2阳性率12/19(63.2%).在39例子宫内膜样癌中,平均年龄52岁(36~68岁),P53过表达率5/39(12.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erbB-2阳性率10/39(2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UPSC中P53、CerbB-2均呈高表达,预后差,恶性度高,与子宫内膜样癌不同.UPSC早期病变为内膜上皮内癌(EIC),提示EIC诊刮的病理学检查对UPSC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周小斐;郭杰;王兴国;李锐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卫生服务公平性探索

    目的:目的:分析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Gini系数以及Lorenz曲线等对1 610名育龄妇女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健康的公平性指标中,育龄妇女的慢性病患病率24.7%,两周患病率36.2%;在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指标中,其就诊率分别为53.4%和52.3 %.结论: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在健康、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性.

    作者:李娟生;李江红;刘小宁;米友军;申希平;刘长辉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91例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畸形并与引产或分娩后做比较.结果:发现胎儿畸形91例,其中单发畸形78例,超声检出70例,诊断符合率89.74%;复合畸形13例,其中漏诊2例合并的四肢畸形.结论: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具有重要价值,是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丽雅;陈志奎;林燕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 b期~Ⅱ b 宫颈癌病例,手术前预以动脉介入化疗法1~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3周左右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22例宫颈癌患者接受介入化疗,癌肿局部出血减少或停止,局部病灶缩小,宫旁组织变软.术前评价患者临床有效率100%,显著效率59%,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手术切除.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可以缩减肿瘤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临床分期,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戴虹;朱宇;程忠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硬膜外镇痛分娩临床观察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分娩镇痛逐渐被生育女性认识和接受.笔者对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来我院生产的产妇中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秀芳;娄少妮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儿童心脏瓣膜成形与置换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儿童心脏瓣膜成形与瓣膜置换的手术特点、方法、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为14岁以下患者行心脏瓣膜成形39例,瓣膜置换4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为法洛氏四联症,死亡率(瓣膜成形)5.1%;远期死亡1例,为瓣膜置换后细菌性心内膜炎复发,死亡率(瓣膜置换)25%.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成形远优于置换,在瓣膜病变治疗时,应尽可能进行瓣膜修复,避免或至少延迟瓣膜置换.

    作者:江萍;李惠君;匡明星;魏崴;林世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月经过少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月经量减少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5年4月对我院不孕症门诊及住院的月经量减少67例病人进行相应的检查、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并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经治疗后月经量增多情况及1年的妊娠率.结果:月经过少原因较多,主要为宫腔因素所致,占总数的61.12%.其中53例患者经病因治疗后,再给予小剂量阿斯匹林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厚于治疗前(P<0.05),月经量改善有显著差异,1年妊娠率为58.21%.结论:月经过少主要原因系宫腔因素所致,人工周期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可改善内膜发育,增加月经量,提高妊娠率.

    作者:徐春佳;孙袁;秦娟;赖婷 刊期: 2007年第3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