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银凤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能否作为胆红素沉积造成的脑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择15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NSE.结果: 血清NSE水平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并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显著高于轻、重度组和对照组(P<0.05,P<0.05,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NES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关,而且早产儿并发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者升高更明显,NSE可以作为胆红素沉积造成的脑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常彩红;牛德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在医学发展到今天已被提升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出生缺陷给患儿自身日后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及生活上的不便,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是1个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产前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正确诊断,对于及早处理和降低出生缺陷尤为重要.超声作为1种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已成为早期筛查和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的首选方法.三维超声拓展了超声技术的空间显像功能,在二维图象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丰富的诊断信息,使超声诊断水平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多角度,从而使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作者:苑晶慧;石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与血镁、尿镁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自2002年7月~2005年7月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80例,年龄2~13岁;对照组为同期相同年龄段行健康体检的儿童7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取静脉血2ml,同时收集24h尿,记录尿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镁、尿镁浓度.结果: 观察组尿镁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儿童血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儿哮喘在急性发作期合并有镁缺乏症,尿镁浓度测定简单易行,可作为判断体内是否有镁离子缺乏的有效方法,血浆镁浓度不能作为衡量体内镁离子平衡的可靠指标.
作者:焦成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和护理方式.方法: 对我科1999年10月~2000年12月90例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及护理指导.结果: 使患儿的肢体功能、智力、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家长对脑瘫康复树立了信心.结论: 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正确的护理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原有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使患儿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其产科处理措施.方法: 对山东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期间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妊娠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手术后孕妇分娩前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均安全妊娠及分娩,分娩后2例心功能减弱,余稳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18~72月,平均31月,10例全部剖宫产.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剖宫产的1例为孕5月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心功能Ⅰ~Ⅱ级可以妊娠及分娩,以剖宫产为宜.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可经阴道分娩,孕期合理应用抗凝剂,不增加分娩并发症.
作者:王建华;王文华;孙金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无痛分娩是近年来麻醉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和深入研究分娩镇痛是分娩期保健的重要内容.我院试行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无痛分娩,并作同期对照进行观察比较.
作者:余桃英;董卿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西部开发是一项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中国预防科学院的历次营养调查和近几年的营养监测资料分析,西部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儿基会与卫生部决定在2001~2005年对西部地区进行儿童食物营养监测,我县作为试点县之一,按照项目要求,对辖区内部分农村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营养监测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在儿保门诊应用韦氏智力量表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方法: 于2000年1月~2005年8月对来我所学习困难门诊的270例6~14岁学龄儿童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儿童智力进行测试,并对每位学生及家长进行有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270例学生中语文、数学、英语不及格者分别占73.33%、67.41%、75.19%,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能力问题;183例男生中总智商<70占27.32%、87例女生中总智商<70占21.84%;270例学习困难学生的语言智商(V-IQ)与操作智商(P-IQ)的差异是:V=P的18例,占6.67%;V>P的53例,占19.63%;P>V的199例,占73.70%,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操作智商高于语言智商.结论: 依据在门诊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结果,向家长进行正确的解释,淡化IQ结果,根据智力的不同结构强调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并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对确实存在学习困难和障碍的儿童,建议接受特殊教育.
作者:曹丽娟;郑小琳;赵曼华;杜秋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新生儿感染血清CRP的含量,以60例出生5 d后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60例新生儿感染血清C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抗细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CRP含量与未治疗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RP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张飞萍;黄云昆;王胜虎;董玉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35岁宫颈癌病例数占全部同期住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总人数的比例高达16.7%,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55.6%的年轻患者为Ⅰ期,在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方面与中老年组无差别.结论: 宫颈癌患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无预后不良的病理特征.宫颈细胞学检查应作为妇科的1项常规检查,以早期确诊.
作者:范桂颖;张炜阳;赵艳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93.2±30.3)min,术中失血量(118±4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 d.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但必须掌握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
作者:郭晓青;王英红;陈继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幼儿园集体生活条件下,对单纯性肥胖幼儿进行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和自然试验法.结果: 经过为期1年的研究,干预组幼儿中超重与轻度肥胖幼儿BMI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则不明显,且BMI值有增长趋势,经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显著.结论: 儿童肥胖主要是不良的饮食结构、从小养成的不良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预防肥胖应该从小开始.但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所以,对肥胖儿童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不能妨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通过教育干预,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和不建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和预防肥胖发生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凤敏;康松玲;高淑云;王庶;陈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近年来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增加了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本文回顾了我院妇产科从1998年1月~2005年7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人41例,对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讨论如下.
作者:杨振萍;王荣梅;李树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妇科门诊随机对150例受检者做宫颈脱落细胞液基标本采集和阴道镜活检,用液基标本做薄片细胞学诊断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伯塞斯达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分级,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的病变,诊断的结果与阴道镜活检诊断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出鳞状细胞癌4例,检出率2.7%;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7例,检出率4.7%;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5例,检出率3.3%;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和腺细胞15例,检出率10.00%;正常范围内119例,检出率79.3%.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分级密切相关,且细胞学和组织学相同级别基本一致.结论: 宫颈细胞液基标本收集方法有利于细胞学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的双重检查.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高,尤其是对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
作者:魏美琴;陈成妹;徐冰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宫内妊娠残留物的诊治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6月利用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残留物31例.经宫腔镜诊断、定位、确定残留物的大小、位置后行清宫术.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全部患者已恢复正常月经,无痛经,已有2例妊娠.结论: 宫腔镜手术除具有微创的优点外,与传统手术相比,还可改善生殖预后,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技术.
作者:赵彩琴 刊期: 2006年第16期
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液灌注,组织缺血性损伤(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进行性加重.现已证实:心、脑、肾、肝、肺、胃肠道、四肢、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1],其发病机制有几种比较成熟的学说.目前认为,自细胞激活、氧自由基大量生成、钙超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
作者:胡延祖;宋俊峰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1 h内测体重不足1500g者.我院新生儿科自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VLBWI 50例,占全部新生儿的0.64%,占早产儿的9.11%.死亡11例,死亡率为22.00%,是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VLBWI的救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健.本文对50例VLBW的致病因素及诊治进行了探讨.
作者:代银凤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的脑钠肽(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CHF患儿入院当天、治疗15天、出院后3个月测定血BNP水平.分析BNP水平变化与再住院事件的关系.结果: 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3个月内共发生临床终点18例,其入院时BNP水平(969.3±248.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临床终点者(549.5±202.1)pg/ml.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942.3±421.0)pg/ml,较入院时升高;未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389.6±245.8)pg/ml,较入院时降低.结论: BNP的检测有利于CHF患儿病情评估,其疗效评价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翟淑波;孙景辉;杨思睿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于减少其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的产后出血186例的相关因素分析,对其出血原因、出血量及分娩方式所致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 各种相关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胎盘因素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剖宫产为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陆庆荣;王春光;冷馨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孕妇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发生率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3~2004年4 217例孕妇肝功能测试(ALT、AST、GGT、TBIL)结果,对肝功能异常孕妇追踪观察整个孕期及产后1周.结果: 14个月中有4 217例孕产妇进行了肝功能测试,发现95例肝功能异常.其中由妊娠相关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44例(占46.32%),非妊娠特异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23例(占24.21%),28例孕妇(29.47%)肝酶暂时升高原因未明.95例肝功能异常孕妇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妊娠剧吐1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例,母儿ABO血型不合10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甲、丙型肝炎各1例,乙型肝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与妊娠相关的肝酶异常发生在孕中期(20.00%)和孕晚期(17.89%)相对多于孕早期(8.4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乙型肝炎、妊娠剧吐,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观察期内无一例孕妇死亡.结论: 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复杂多样,部分孕妇可有肝酶无特异性的短暂升高.由妊娠相关因素引发的肝功能异常的孕妇其转氨酶(ALT)在产后迅速恢复.
作者:梁绮华;邱先桃;丘媛媛;杨红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