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发病年龄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及在东莞市人民医院1997年8月~1998年7月进修学习时,对分娩的12 836例产妇进行调查,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及母婴预后.结果: 发病时孕周越小,母体并发症发生率越低,预后越好,围产儿死亡率越高.发病孕周越大,母亲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围产儿死亡率与胎盘早剥类型关系大.结论: 胎盘早剥发病孕周类型对母婴预后影响密切,重型胎盘早剥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随着孕周增加,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
作者:李丽英;吴彩云;郑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孕妇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发生率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3~2004年4 217例孕妇肝功能测试(ALT、AST、GGT、TBIL)结果,对肝功能异常孕妇追踪观察整个孕期及产后1周.结果: 14个月中有4 217例孕产妇进行了肝功能测试,发现95例肝功能异常.其中由妊娠相关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44例(占46.32%),非妊娠特异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23例(占24.21%),28例孕妇(29.47%)肝酶暂时升高原因未明.95例肝功能异常孕妇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妊娠剧吐1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例,母儿ABO血型不合10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甲、丙型肝炎各1例,乙型肝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与妊娠相关的肝酶异常发生在孕中期(20.00%)和孕晚期(17.89%)相对多于孕早期(8.4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乙型肝炎、妊娠剧吐,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观察期内无一例孕妇死亡.结论: 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复杂多样,部分孕妇可有肝酶无特异性的短暂升高.由妊娠相关因素引发的肝功能异常的孕妇其转氨酶(ALT)在产后迅速恢复.
作者:梁绮华;邱先桃;丘媛媛;杨红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盆腔肿块的特征、种类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1年1月~2005年2月收治的182例盆腔肿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中卵巢肿瘤104例,占57.14%,其中良性肿瘤96例,占总例数的52.75%,恶性肿瘤4例,占总例数的2.20%,交界性肿瘤4例,占总例数的2.20%;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36例,占19.78%;慢性盆腔炎性肿块30例,占16.48%;其他12例,占6.59%.结论: 该组案例中,卵巢肿瘤占第一位,提示盆腔肿块应积极剖腹探查,以早期发现、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改善其预后.
作者:谌鸿铃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35岁宫颈癌病例数占全部同期住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总人数的比例高达16.7%,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55.6%的年轻患者为Ⅰ期,在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方面与中老年组无差别.结论: 宫颈癌患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无预后不良的病理特征.宫颈细胞学检查应作为妇科的1项常规检查,以早期确诊.
作者:范桂颖;张炜阳;赵艳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影响在岗女职工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部分临夏州级单位已婚女职工健康查体结果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8名受检者中有1种以上疾病者占74.60%,其中各类疾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妇科疾病55.91%,乳房疾病38.11%,高血压12.60%,心脏疾病7.70%,胆囊炎及胆结石5.67%.妇科疾病中以炎症性疾病为主,占80.31%.上述疾病的发生与年龄、职业、文化、环境、精神、生活等因素有关.结论: 妇科炎症和乳房疾病是影响在岗女职工健康的主要因素,应作为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永梅;冶福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妊娠24~28周开始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215例进行对照研究.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孕妇的情绪状态.据HAMA评定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焦虑组(观察组37例)及非焦虑组(对照组178例),以探讨不良情绪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结果: ①具有焦虑症状孕妇37例(17.21%),无焦虑症状者178例(82.79%),观察组孕妇HAMA及HAMD总分、GST(50 g糖筛查)值显著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亦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②两组分娩方式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剖宫产者率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③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降低,并发症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有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蔚军;崔咏怡;王达平;何平;许文静;李雪珍;付白玲;张瑞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的有效方法,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1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进行分析.结果; 除1例产妇死亡,2例死胎外,经积极治疗,母婴均获良好结局.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及时识别心衰症状、在扩血管的基础上强心、利尿,慎用硫酸镁,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并发症.
作者:王晓若;邹利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完成<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国妇女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哈尔滨市采取了加强乡镇产科建设,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取消家庭接生员等综合措施.使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7.9/10万,较1999年下降了48.1%.
作者:宋玉华;孙冬韦;李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的脑钠肽(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CHF患儿入院当天、治疗15天、出院后3个月测定血BNP水平.分析BNP水平变化与再住院事件的关系.结果: 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3个月内共发生临床终点18例,其入院时BNP水平(969.3±248.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临床终点者(549.5±202.1)pg/ml.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942.3±421.0)pg/ml,较入院时升高;未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389.6±245.8)pg/ml,较入院时降低.结论: BNP的检测有利于CHF患儿病情评估,其疗效评价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翟淑波;孙景辉;杨思睿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能否作为胆红素沉积造成的脑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择15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NSE.结果: 血清NSE水平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并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显著高于轻、重度组和对照组(P<0.05,P<0.05,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NES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关,而且早产儿并发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者升高更明显,NSE可以作为胆红素沉积造成的脑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常彩红;牛德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1 h内测体重不足1500g者.我院新生儿科自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VLBWI 50例,占全部新生儿的0.64%,占早产儿的9.11%.死亡11例,死亡率为22.00%,是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VLBWI的救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健.本文对50例VLBW的致病因素及诊治进行了探讨.
作者:代银凤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新生儿感染血清CRP的含量,以60例出生5 d后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60例新生儿感染血清C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抗细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CRP含量与未治疗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RP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张飞萍;黄云昆;王胜虎;董玉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脑瘫发病和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2003年4月~2004年4月就诊于我院脑瘫康复门诊及新生儿科出院并在康复科随访患儿中确诊的脑瘫及中度以上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瘫16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中重度)64例,男女比为1.94∶1;随访组全部在1岁内得到诊断,早期诊断(6个月内)、超早期(3个月内)诊断随访组为86.54%、53.85%,门诊组为11.86%、2.82%,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脑瘫的前3位高危因素是缺氧(窒息)39.74%、早产(低出生体重)34.50%、病理性黄疸8.73%;合并智力低下、继发性癫痫及可疑癫痫、眼和视功能障碍、小头畸形、构音障碍的比例分别为76.97%、14.55%、10.91%、3.64%、3.03%.结论: 切实做好婚前、孕期、围产期保健,正确处理分娩时的异常情况,积极救治高危新生儿,并对高危新生儿定期随访,能有效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脑瘫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夏梓红;孔艳英;蒙家纺;徐和秀;黄津;王鸿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幼儿园集体生活条件下,对单纯性肥胖幼儿进行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和自然试验法.结果: 经过为期1年的研究,干预组幼儿中超重与轻度肥胖幼儿BMI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则不明显,且BMI值有增长趋势,经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显著.结论: 儿童肥胖主要是不良的饮食结构、从小养成的不良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预防肥胖应该从小开始.但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所以,对肥胖儿童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不能妨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通过教育干预,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和不建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和预防肥胖发生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凤敏;康松玲;高淑云;王庶;陈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与血镁、尿镁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自2002年7月~2005年7月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80例,年龄2~13岁;对照组为同期相同年龄段行健康体检的儿童7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取静脉血2ml,同时收集24h尿,记录尿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镁、尿镁浓度.结果: 观察组尿镁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儿童血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儿哮喘在急性发作期合并有镁缺乏症,尿镁浓度测定简单易行,可作为判断体内是否有镁离子缺乏的有效方法,血浆镁浓度不能作为衡量体内镁离子平衡的可靠指标.
作者:焦成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和护理方式.方法: 对我科1999年10月~2000年12月90例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及护理指导.结果: 使患儿的肢体功能、智力、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家长对脑瘫康复树立了信心.结论: 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正确的护理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原有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使患儿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在儿保门诊应用韦氏智力量表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方法: 于2000年1月~2005年8月对来我所学习困难门诊的270例6~14岁学龄儿童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儿童智力进行测试,并对每位学生及家长进行有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270例学生中语文、数学、英语不及格者分别占73.33%、67.41%、75.19%,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能力问题;183例男生中总智商<70占27.32%、87例女生中总智商<70占21.84%;270例学习困难学生的语言智商(V-IQ)与操作智商(P-IQ)的差异是:V=P的18例,占6.67%;V>P的53例,占19.63%;P>V的199例,占73.70%,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操作智商高于语言智商.结论: 依据在门诊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结果,向家长进行正确的解释,淡化IQ结果,根据智力的不同结构强调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并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对确实存在学习困难和障碍的儿童,建议接受特殊教育.
作者:曹丽娟;郑小琳;赵曼华;杜秋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相关的致病危险因素,制定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的相关措施.方法: 对2002年6月~2005年6月在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就诊的560例脑瘫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0例脑瘫的致病因素按发生频度,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母亲因素、多胎、黄疽.结论: 加强孕期和围产期母婴保健,不断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加强地区性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建设,提高新生儿急救水平和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是降低脑瘫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安长青;张庆松;刘京华;董小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无痛分娩是近年来麻醉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和深入研究分娩镇痛是分娩期保健的重要内容.我院试行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无痛分娩,并作同期对照进行观察比较.
作者:余桃英;董卿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妇科门诊随机对150例受检者做宫颈脱落细胞液基标本采集和阴道镜活检,用液基标本做薄片细胞学诊断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伯塞斯达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分级,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的病变,诊断的结果与阴道镜活检诊断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出鳞状细胞癌4例,检出率2.7%;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7例,检出率4.7%;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5例,检出率3.3%;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和腺细胞15例,检出率10.00%;正常范围内119例,检出率79.3%.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分级密切相关,且细胞学和组织学相同级别基本一致.结论: 宫颈细胞液基标本收集方法有利于细胞学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病毒的双重检查.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高,尤其是对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
作者:魏美琴;陈成妹;徐冰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脐血管穿刺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选择164例中晚期妊娠孕妇,孕周19~34周,对其行超声引导下胎儿脐血管穿刺术,并观察记录母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穿刺成功154例,失败10例,总穿刺成功率93.9%,其中孕19~21周穿刺34例,成功25例,成功率73.5%;22~24周穿刺79例,成功78例,成功率98.7%;25~34周穿刺51例,成功51例,成功率100.0%.并发症:胎盘穿刺点出血49例,游离脐带穿刺点出血20例,胎心心动过缓5例,无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1例胎儿丢失.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可提高超声引导下脐血管穿刺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顾京红;罗来敏;黄亚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佳疗效.方法: 将1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2%利多卡因5ml,青霉素40万U,地塞米松10 mg配制成混合液,经子宫、阴道侧穹窿注药,辅以热盐热敷下腹部治疗组74例.单纯采用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84例为对照组.两组就有效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6%,1年后复发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1年后复发率40.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阴道侧穹窿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的较有效的疗法,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强兆容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经阴道切除浆膜下及肌壁间子宫肌瘤的手术效果,研讨该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并发症.方法; 经阴道切开前穹隆或后穹隆切除浆膜下及肌壁间子宫肌瘤74例,肌瘤直径在3~6 cm.手术指征包括肌瘤引起疼痛或尿频症状20例,肌瘤生长快43例,不育21例.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切除76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结果; 经阴道手术者,肌瘤1~3个,其中单发61例,前壁肌瘤30例,后壁肌瘤23例,宫底肌瘤21例.共切除87个,包括16个壁间肌瘤和71个浆膜下肌瘤,平均直径4.8 cm;腹式手术者,肌瘤1~6个,其中单发34例,多发42例,前壁肌瘤36例,后壁肌瘤27例,宫底肌瘤13例,共切除112个,包括81个壁间肌瘤和31个浆膜下肌瘤,平均直径5.1 cm.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无显著差异,术后住院时间经阴道手术者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等大的浆膜下肌瘤或单发的壁间肌瘤行阴道切除效果好,选择好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淑兴;吕芸;靳予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93.2±30.3)min,术中失血量(118±4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 d.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但必须掌握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
作者:郭晓青;王英红;陈继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乐力联合Vit E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该院产前检查(产检)的孕妇1 000例,第1产,已排除肾炎、原发性慢性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将其随机分为预防组人群口服乐力1粒/(次·日),联合Vit E 100 mg/(次·日)直至分娩,并设对照组.结果: 预防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 口服乐力联合Vit E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预防价值,并从临床的角度间接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妊娠期母体低钙状态和Vit E的抗氧化作用有重要联系.
作者:陈海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子宫肌腺症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它的病理改变是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肌层,病人都以痛经为主,其次还有月经紊乱、不孕症.笔者在5年内用狄波-普维拉治疗23例子宫肌腺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新生儿气管内冲洗治疗在临床应用多年,但新生儿复苏时应用气管内冲洗治疗国内少见报道.且其临床应用指征没有统一的标准,疗效也有争议.为了提高对新生儿复苏时气管内冲洗治疗的认识,现将我院2002年8月~2004年8月期间分娩的新生儿,在常规新生儿新法复苏基础上,需气管内冲洗治疗的46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礼勤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的指征、术中处理、手术技巧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无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月经周期及经期无明显改变.结论: 腹腔镜手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是诊治卵巢良性肿瘤首选的手术方式,可满意地去除病灶,又能保全器官功能.
作者:宋月轻;庞义存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其产科处理措施.方法: 对山东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期间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妊娠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手术后孕妇分娩前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均安全妊娠及分娩,分娩后2例心功能减弱,余稳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18~72月,平均31月,10例全部剖宫产.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剖宫产的1例为孕5月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心功能Ⅰ~Ⅱ级可以妊娠及分娩,以剖宫产为宜.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可经阴道分娩,孕期合理应用抗凝剂,不增加分娩并发症.
作者:王建华;王文华;孙金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女性阴道成形术术式.方法: 采用腹腔镜辅助回肠代阴道成形.与以往医院传统术式在术中监测指标及术后随访各项中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辅助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术中监测指标及术后随访各项指标中均优于传统手术方式.结论: 腹腔镜辅助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是目前较理想的女性阴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
作者:任琛琛;边爱平;封全灵;赵倩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本文通过测量比较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判断雌激素治疗方法是否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妇女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躯体角色功能(RP)、情绪角色功能(RE)两个维度雌激素治疗组生命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其他疗法;精力(VT)、躯体健康(PF)、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总体健康(GH)几个维度,雌激素治疗组与其他疗法组生命质量改善程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从生命质量的改善程度来看,雌激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不比其他治疗方法更好.
作者:孙奕;贾翠平;田怀谷;梁渊;卢祖洵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豫东地区弱智患儿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豫东地区为主,对来该附院遗传咨询的弱智患儿及父母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染色体分析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结果: 经调查分析了解到46例弱智患儿90%的来自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村人群中,其中染色体异常综合征29例,占63.04%,并且男患者多于女患者(19:10).其发病因素与父母的文化程度、优生知识知晓度、受旧传统思想影响度等因素有关.结论: 弱智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多因素有关.
作者:周桂芳;赫连慧紫;蒋海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家庭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以促进和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和自制的家庭因素问卷对武汉市1067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ADQ)平均商数为100.03,边界及缺损占13.4%,儿童适应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父母及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父母身体状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父母责备、打骂孩子频率,父母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 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良好适应行为的形成.
作者:黄小娜;张建端;彭安娜;吴静;骆天霞;石淑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西部开发是一项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中国预防科学院的历次营养调查和近几年的营养监测资料分析,西部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儿基会与卫生部决定在2001~2005年对西部地区进行儿童食物营养监测,我县作为试点县之一,按照项目要求,对辖区内部分农村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营养监测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城市社区中老年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状态.方法: 随机抽取青海省西宁市社区1 136名中老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15%中老年妇女具有自我保健意识,文化程度对其有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绝大多数中老年妇女采用的措施是体育锻炼、合理营养和有节奏的生活规律,分别为72.10%、64.96%、54.31%,并且有自我保健意识的慢性病患病率低于无自我保健意识,分别为60.41%、87.21%(P<0.01).吸烟饮酒率分别为6.16%、8.63%.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在72.54%以上,并受文化程度的影响.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中老年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鲍缇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宫内妊娠残留物的诊治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6月利用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残留物31例.经宫腔镜诊断、定位、确定残留物的大小、位置后行清宫术.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全部患者已恢复正常月经,无痛经,已有2例妊娠.结论: 宫腔镜手术除具有微创的优点外,与传统手术相比,还可改善生殖预后,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技术.
作者:赵彩琴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宫外孕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0月~2004年10月行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宫外孕150例,手术方法为输卵管切开取胚术.随机将病人分为A、B组,A组术前全身性使用MTX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未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B超提示附件包块的大小,术前及术后1、4、7、12 d动态监测血HCG值,术后月经复潮后回访并行B超介入下输卵管通液术.结果: A组术后有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23%,B组有8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11.59%,有统计学差异;A、B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术前使用MTX能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术前血HCG水平、停经时间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琴;孔欣;张娟辉;吴颖元;李新歆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既往主要以开腹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腹腔镜及其器械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理想的手术方法.我院2004年1~7月进行腹腔镜下诊治异位妊娠1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卫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目前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常用的两种药物天花粉蛋白联合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天花粉蛋白组和氨甲碟呤组.分别给予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和MTX注射液,均联合米非司酮使用.比较两组治疗的成功率、血β-HCG下降天数和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副反应.结果: 天花粉蛋白组成功率(90.0%)略高于MTX组(89.6%),但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天花粉蛋白组β-HCG下降天数和病人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MTX组.副反应也明显轻于MTX组.结论: 天花粉蛋白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与MTX联合米非司酮相比,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用药安全简便的特点,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董少华;董素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手术前后采取双重措施减小输卵管损伤、恢复输卵管功能后,对降低重复异位妊娠(REP)发生率的价值.方法: 将2004年2月~2005年10月间住院的、有生育要求的宫外孕患者按入院序列随机分为研究组(输卵管妊娠术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输卵管妊娠术前后非干预组),比较两组术中输卵管创面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术后宫内妊娠(IUP)率、术后重复异位妊娠(REP)率.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前者的术后生殖结局较后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输卵管妊娠手术前后减少异位妊娠种植部位的血液供应,积极恢复输卵管功能的干预措施,对降低重复异位妊娠(REP)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左越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输卵管吻合术的再通成功率,但由于其设备条件要求较高,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在一些单位尚不具备条件.笔者1993年10月~2004年2月采用直视下局麻的方法吻合输卵管10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洪丽川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与标准腹腔镜(laparoscopy,LAP)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阴道注水腹腔镜及标准腹腔镜检查女性不孕症患者50例,分别将观察结果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HL与LAP比较,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 标准腹腔镜具有准确、微创的优点,但存在费用较高、需要住院、需要接受全身麻醉等缺点,阴道注水腹腔镜是既准确、微创,又安全、快速、经济的新方法,可作为不孕症早期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吴良芝;冯亦军;李春梅;江南;柳燕飞;高天旸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速度图(CDFI)和多普勒能量图(CDE)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6例药物流产后2周内或2周以上仍有阴道出血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速度图、多普勒能量图检查,分别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内情况及其周围肌壁血流情况,并测量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结果: 宫内残留物58例显示宫腔内偏强回声,12例呈混合回声,6例呈低回声,并在残留物基底部彩色多普勒可观察到血流信号或近宫腔处局部肌壁血流丰富区.多普勒能量图能提高血流信号的显示,28例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降低,30例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可显示特征性的改变,结合多普勒能量图更有利于超声诊断和临床治疗.
作者:江艳丽;孔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于减少其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的产后出血186例的相关因素分析,对其出血原因、出血量及分娩方式所致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 各种相关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胎盘因素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剖宫产为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陆庆荣;王春光;冷馨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通过对近几年我院孕妇分娩方式变化的回顾性分析,了解产科质量,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1资料与方法收集婺源县2001~2004年在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病历5 022份,统计每年正常分娩、阴道助产分娩、剖宫产术分娩例数,用绝对数和相对数描述分娩方式的变化.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产科出血是产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导致产妇死亡,本文对吉林地区1995~2004年近10年的产科出血及孕产妇死亡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陈百艳;沙春荣;林济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近年来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增加了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本文回顾了我院妇产科从1998年1月~2005年7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人41例,对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讨论如下.
作者:杨振萍;王荣梅;李树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液灌注,组织缺血性损伤(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进行性加重.现已证实:心、脑、肾、肝、肺、胃肠道、四肢、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1],其发病机制有几种比较成熟的学说.目前认为,自细胞激活、氧自由基大量生成、钙超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
作者:胡延祖;宋俊峰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在医学发展到今天已被提升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出生缺陷给患儿自身日后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及生活上的不便,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是1个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产前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正确诊断,对于及早处理和降低出生缺陷尤为重要.超声作为1种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已成为早期筛查和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的首选方法.三维超声拓展了超声技术的空间显像功能,在二维图象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丰富的诊断信息,使超声诊断水平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多角度,从而使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作者:苑晶慧;石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高雄激素性无排卵或不孕的常见病种,临床表现为多态性,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LH/FSH比值升高、高雄激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胰岛素拮抗及相关的代谢失调,常在围青春期即发病[1]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中医中没有PCOS这个病名,在中医古籍中根据其临床表现散见于闭经、不孕、崩漏等篇章中.目前多数治疗仅限于对症处理.治疗的措施除了传统的西医降低雄激素水平、建立排卵性月经周期外,还应包括纠正肥胖和脂代谢紊乱、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保护子宫内膜、治疗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纠正糖代谢紊乱等治疗策略[2].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特点而定,逐级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痰湿、血瘀密切相关.现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PCOS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黎燕玲;李卫红;张奕梅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