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李芬;丁文双;左卓;耿宁;杨槐;刘秀兰;王健超;要文青;刘卫平

关键词:淋巴瘤, 免疫表型分型, 疱疹病毒4型, 人,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复习11例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合国内外PBL文献报道,分析PBL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及EB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10例PBL患者血清HIV抗体均阴性。男8例,女3例,中位年龄57岁。结外累及10例,淋巴结1例。中线部位病例5例(鼻咽鼻窦3例,口腔2例)。根据组织学特点,6例为口腔黏膜型,5例为伴浆细胞分化型;11例瘤细胞表达CD138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ε, Ki-67阳性指数为80%;EBER1/2原位杂交阳性5例。5例进行免疫球蛋白IgH/IgK基因重排分析,均检出克隆性重排。结论本组多数患者无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死亡病例多为EBER阴性、Ⅳ期;肿瘤细胞主要呈免疫母样/浆母细胞样、可见浆细胞样细胞,具有浆细胞肿瘤免疫表型;PBL与浆细胞肿瘤鉴别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病例积累。
中华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十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病理学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承办,91360智慧病理网协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病理学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定于2016年4月8—1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著名病理学家进行专题报告。参会者可获得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规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伴随诊断实现非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

    2015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2015年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高峰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周晓燕教授就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检测现状和规范化诊疗进行了解读,分享肺癌伴随诊断和实验室质控经验,旨在辅助临床医师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及指导个性化用药,推进NSCLC精准医疗。

    作者:高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华病理学杂志》稿约

    《中华病理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病理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病理学工作者、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和服务对象,全面反映我国病理学领域中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病理诊断、技术经验,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科技信息。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我国病理学发展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腮腺皮脂腺淋巴腺瘤一例

    患者女,70岁。3周前发现右耳下部肿块,无疼痛等其他不适。门诊就诊B超检查示:右侧腮腺实质内见均质性肿块,右耳前方显示结节样改变,考虑为淋巴结。 CT检查示右侧腮腺混合瘤可能。门诊以“右侧腮腺混合瘤”于2013年7月31日收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治疗。体检:右耳下触及一肿块,约2.5 cm ×2.5 cm大小,质地稍硬、无触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好。口咽部黏膜轻度发红,双侧腭扁桃体Ⅱ度,表面无充血及渗出;喉咽部黏膜轻度发红,双侧结构对称。行右侧腮腺浅叶(含肿块)及部分深叶摘除手术。术后随访26个月,无复发。

    作者:李国霞;李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芯片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是原位杂交技术的一种,不仅可以检测多个靶序列存在与否,还可以显示其存在的位置,它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无创性等优点。组织芯片技术具有体积小,信息含量大,一次性实验即可获得大量的结果,因此在建立疾病特别是肿瘤生物分子文库方面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我们以检测HER2基因为例将FISH检测技术应用在组织芯片中,希望能为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作者:李锐;叶胜兵;时姗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复习11例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合国内外PBL文献报道,分析PBL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及EB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10例PBL患者血清HIV抗体均阴性。男8例,女3例,中位年龄57岁。结外累及10例,淋巴结1例。中线部位病例5例(鼻咽鼻窦3例,口腔2例)。根据组织学特点,6例为口腔黏膜型,5例为伴浆细胞分化型;11例瘤细胞表达CD138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ε, Ki-67阳性指数为80%;EBER1/2原位杂交阳性5例。5例进行免疫球蛋白IgH/IgK基因重排分析,均检出克隆性重排。结论本组多数患者无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死亡病例多为EBER阴性、Ⅳ期;肿瘤细胞主要呈免疫母样/浆母细胞样、可见浆细胞样细胞,具有浆细胞肿瘤免疫表型;PBL与浆细胞肿瘤鉴别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病例积累。

    作者:李芬;丁文双;左卓;耿宁;杨槐;刘秀兰;王健超;要文青;刘卫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中的问题和挑战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外科病理学中公认的难点之一,熟练掌握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需要长期工作的经验积累,并不断更新知识。一、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很多病理医师对于软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不容易把握,良恶性不容易把握,恶性程度不容易把握,关键在于对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容易把握,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决定其良恶性程度和预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主要取决于细胞核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核/质的比例升高常常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程度。而核分裂象数虽然也常常和异型性同时增加,但却不总是一致,有些低度的恶性肿瘤核分裂象可能比较少,有些瘤样病变如结节性筋膜炎核分裂象却比较多。因此把握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很重要,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作者:王坚;范钦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占位性病变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诊断

    目的:探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 LCT)制片技术在胰腺占位性病变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EUS-FNA)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胰腺占位的EUS-FNA样本的LCT涂片,参照2014版胰胆管细胞学诊断指南进行分级诊断。其中164例依据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获得病理诊断,以此为金标准,分析LCT诊断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并分析细胞学诊断错误的原因。结果 EUS-FNA的样本满意率96.0%(534/556),LCT诊断的敏感性87.7%(128/146)、特异性13/16、阳性预测值97.7%(128/131)、阴性预测值41.9%(13/31)和诊断准确率87.0%(141/162)。囊性占位的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低于实性占位;不同组织学类型中,腺癌、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细胞学敏感性明显高于囊性肿瘤及间叶源性肿瘤。假阳性病例多因炎性反应导致上皮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而报告“异型”,假阴性病例多数为穿刺未取到肿瘤细胞或是肿瘤细胞少、异型性小而致漏诊。结论 EUS-FNA的LCT检测是诊断胰腺占位的有效工具,统一规范的诊断术语和分类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高莉;张明华;贺相洁;满晓华;朱炎;郑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分子病理在肿瘤个体化医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从形态学表象深入到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水平。同一肿瘤,发生于不同人体,由于受遗传背景和诸多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尽管终均呈现出恶性的病理学表型及相应的临床表型,但其致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基因型)并非完全相同,进而疾病进程也必然不同。临床实践中,这一肿瘤的异质性特征,已逐步得到了广泛证实,而且针对其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处理,也已几乎使每位患者受益。例如, 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使用抑制HER2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治疗,其总生存期明显延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的肺癌患者,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化疗。以分子特征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规。

    作者:曾瑄;梁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欢迎购阅欢迎投稿

    《中华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 Zhonghua Binglixue Zazhi ),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我国核心期刊之一;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国内外众多数据库和检索文摘期刊收录,如美国《医学索引》( IM/Medline ),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波兰《哥白尼索引》( IC),美国《生物学文摘》( B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等。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创建的“中国期刊方阵”;在历次国家级评比活动中荣获优秀科技期刊奖:特别荣获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多次获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近年来,在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本刊的影响因子一直在本学科领域中名列前茅。2006至2015年本刊多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是我国病理学专业的首选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十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 EMF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9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苏北人民医院的10例EMFS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5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发病年龄53~74岁,平均和中位年龄分别为63.6和62.5岁。肿瘤发生于四肢6例(上肢、下肢各3例),躯干3例,乙状结肠系膜1例。肿瘤直径4.2~7.0 cm,平均5.3 cm。临床上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病程持续时间1~24个月(平均8个月)。10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4例术后予以放疗和/或化疗,1例予以介入治疗,5例未行辅助治疗。镜下观察:8例为高级别,2例为中级别。所有病例的原发性肿瘤均呈多结节状生长,主要由细胞稀疏的黏液样区和细胞丰富的致密区组成。黏液样区域内,瘤细胞呈单个散在分布或小簇状排列,常可见细长的弧形或曲线形血管和假脂母细胞;致密区内,瘤细胞多呈片状分布。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数量不等的上皮样细胞组成,后者核呈空泡状,可见明显的核仁,胞质中等量或丰富,嗜酸性,部分区域可见瘤巨细胞和多核性瘤细胞,呈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形态,特别是复发性肿瘤内。上皮样区域所占比例30%~90%,通常和经典黏液纤维肉瘤成分相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经检测的6例均弥漫性表达波形蛋白,灶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各1例。 Ki-67阳性指数30%~80%,平均58%。10例均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74个月,平均23个月。4例带瘤生存,6例无瘤生存。5例局部复发,2例转移,平均及中位复发/转移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7个月。结论黏液纤维肉瘤中出现上皮样区域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性,预后不佳。 EMFS需注意与其他具有上皮样形态的黏液样肉瘤相鉴别。

    作者:喻林;刘丹;刘绮颖;顾学文;王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免疫组织化学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实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临床病理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因此对其实行全面的信息化质量管理尤为必要。浙江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在全省病理信息网络直报和三级医院免疫组织化学室间质评中,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依托省中心挂靠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对病理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与改进,逐步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作为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实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积累了些许经验,具有一定特色和示范性,现做一简要综述和讨论。

    作者:程国平;倪型灏;孙文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间质上皮转化与软组织肉瘤研究进展

    软组织肉瘤为间质源性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仅仅不到1%,相对少见(胃肠道间质瘤除外),每年新发病例欧洲约27908例,美国约5000例,全球约20万[1],软组织肉瘤来源于多种谱系,范围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肿瘤。软组织肉瘤可发生在四肢、躯干、内脏器官等部位,其组织形态学多样、肿瘤异质性较高、种类繁杂,需要病理、外科、放射、儿科肿瘤学以及核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共同进行临床诊治。

    作者:齐妍;庞丽娟;邹泓;李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第十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病理学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承办,91360智慧病理网协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病理学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定于2016年4月8—1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著名病理学家进行专题报告。参会者可获得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发性球血管瘤病一例

    患者男,33岁。右踝部反复胀痛2年,加重1周于2015年1月就诊。专科检查:右踝关节前方及右足内侧稍肿胀,皮肤无发红,皮温不高,右小腿下段内侧可触及一大小30 mm ×20 mm包块,右足内踝分别触及20 mm ×10 mm、10 mm ×5 mm大小包块,境界清楚,移动度可,局部轻压痛,右踝关节活动可,右足末梢血运可。另背部皮肤表面见6个10~20 mm大小包块,境界清楚,移动度可,无压痛。追问病史诉发现背部包块十余年,其父体表也长有多个无痛小包块(未行病理检查)。 MRI示:右踝关节间隙未见狭窄,其组成骨骨质信号未见异常,小腿下段内侧皮下间隙内可见类圆形长T1超长 T2信号,信号欠均匀,境界不清楚,大小约36 mm ×20 mm。足跟部内侧肌间隙内可见两个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内可见斑点状短T2信号,境界清楚,大者大小约17 mm ×13 mm,关节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MRI显示右小腿下段内侧皮下间隙(图1A)及右足跟部内侧肌间隙(图1B)占位性病变。2015年1月30日于腰麻下行右足内侧包块完整剥离、右小腿下段包块完整剥离并扩大清除邻近增生结缔组织。

    作者:范思斯;刘勇;路名芝;漆启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AS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4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收集2001—2014年4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男性17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1.0∶1.8,发病年龄2~60岁,中位年龄26岁。肿瘤多数位于深部软组织内,下肢多见。组织学可见特征性的腺泡状或巢状结构,其周围由薄壁窦隙样血管环绕。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嗜伊红颗粒状或半透明空泡状,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明显的核仁。血管内常见瘤栓。部分病例伴出血、坏死、囊性变。所检测的33例ASPS免疫组织化学TFE3均为阳性(100%,33/33),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均示肿瘤细胞有TFE3-ASPL基因融合。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较为少见,发病年龄轻,TFE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在其他肿瘤也可有阳性表达,需结合其他标志物综合鉴别。

    作者:程静;涂频;王建军;何燕;余波;饶秋;周晓军;石群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本刊2016年重点号初步安排及征文启事

    为提高本刊质量,有针对性地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编辑部初步计划在2016年内刊出以下内容的重点号,特向广大病理工作者征稿:骨和软组织相关疾病病理诊断及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淋巴瘤病理、乳腺肿瘤及炎性疾病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诊断及研究、妇产科疾病病理、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肝胆胰病理。欢迎广大病理工作者及相关专业人员踊跃投稿。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可逆性病理学评价指标的选择

    目的:通过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肺活检组织内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如何选择和应用评价肺动脉高压可逆性的病理指标。方法收集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术后1年MPAP等。对照组选用肺癌患者远离肿瘤的肺组织。根据手术后1年MPAP是否≥25 mmHg(1 mmHg=0.133 kPa)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可逆组和肺动脉高压不可逆组。肺活检组织切片应用肺动脉高压病理学四级分级法进行分级,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中膜面积百分比和肺小动脉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内转胶蛋白和细丝蛋白A的表达。结果28例患者中24例为肺动脉压力可逆组,4例为肺动脉压力不可逆组。病理学观察显示28例肺活检中肺血管及肺组织学正常者13名,肺动脉病变Ⅰ级10例,肺动脉病变Ⅱ级3例,肺动脉病变Ⅲ级2例。肺动脉高压可逆组中肺动脉病变0级13例(54.2%,13/24)、Ⅰ级9例(37.5%,9/24))和Ⅱ级2例(8.3%,2/24)。不可逆组中肺动脉病变Ⅰ级者1例(1/4)、Ⅱ级者1例(1/4)和Ⅲ级者2例(2/4)。统计学分析表明,肺动脉高压可逆组术前与术后MPAP均高于不可逆组[(53.3±23.4)mmHg比(34.1±12.7) mmHg,P=0.020和(35.0±8.8)mmHg比(17.8±3.9)mmHg,P<0.01]。病理学为肺动脉压力Ⅱ和Ⅲ级者,术前MPAP与肺动脉压力0级和Ⅰ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PAP则显著增高( P<0.05或0.01)。肺动脉高压可逆组及不可逆组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和中膜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不可逆组中膜厚度亦明显高于可逆组(P=0.001)。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术前MPAP和术后MPAP与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和中膜面积百分比呈直线相关,而与血管密度无直线相关关系。肺动脉高压是否可逆与肺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转胶蛋白和细丝蛋白A在肺动脉高压不可逆组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和可逆组(P<0.05)。结论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依然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判断分级、评估肺动脉高压是否可逆的金标准。定量测量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中膜面积百分比亦有助于评估预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转胶蛋白和细丝蛋白A可以作为肺动脉高压不可逆性评估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莉;黄丽;陈果;黄石安;刘超;王红月;段雪晶;王清峙;赵然旭;何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华病理学杂志作者网上投稿说明

    一、如何注册并申请成为本刊作者1.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www.cma.org.cn,点击“业务中心”。2.网站注册(用户名和密码为您在中华医学会统一的登录信息,请牢记!忘记密码时可通过注册时填写的邮箱索取密码)。3.注册成功后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成功登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发生在胃的上皮间叶双向分化的肿瘤非常罕见,描述多的是高级别癌肉瘤或肉瘤样癌,组织学上含有上皮和肉瘤样梭形细胞成分,上皮成分多为鳞癌或腺癌,或局灶可有神经内分泌成分;而肉瘤样成分多为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也可向不同方向分化。这些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具有高度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导致患者生存时间短[1-2]。另一种常见具有双向分化的肿瘤是滑膜肉瘤,文献报道中发生在胃部者,多为年轻患者,且单相型多见,双向分化的滑膜肉瘤极其少见[3]。

    作者:魏建国;许春伟;邰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