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因;管淑彩;刘凤英
2004年12月~2006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4例,将采用鲁米那口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采用鲁米那口服同时应用蓝光照射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静波;郭英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探讨铅中毒对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末梢血对珠海市3所幼儿园427名4~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100μg/L)和低血铅(<100μg/L)两组.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CBCL总粗分≥45分即判定其有行为问题.结果:珠海市4~5岁儿童血铅均值为(65.02±49.35)μg/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28.13%,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6.52%.高血铅组CBCL总粗分(29.24±18.49)明显高于低血铅组(22.17±15.22)(P<0.01).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血铅组为24.20%,低血铅组为11.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6.98%和12.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女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9.44%、10.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较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筛查.
作者:梁晓红;朱兰芳;刘秋华;戚小兵;廖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毛支患儿血浆血栓素β2(TXβ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毛支患儿急性期及PGE1治疗后血浆TXβ2、6-keto-PGF1a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结果:毛支患儿急性期TXβ2、TXβ2/6-keto-PGF1a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6-keto-PGF1a于急性期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GE1治疗后血浆TXβ2、TXβ2/6-keto-PGF1a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GE1治疗后6-keto-PGF1a升高,但与治疗前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对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有效,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血栓素A2合成有关.
作者:金正勇;许春花;池永学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持续或反复大量阴道流血的孕中期中央性胎盘前置状态的阴道手术方法.方法:对2例孕中期中央性胎盘前置状态伴持续或反复大量阴道流血患者,分别进行宫颈扩张术、胎盘开窗术、人工破膜术、钳刮术、宫纱填塞术.第1例患者为1胎0产孕20+3周~21+5周中央性胎盘前置状态,反复大量阴道流血,通过期待治疗8天失败后,采用上述阴道手术,并进行了碎胎术.第2例患者为1胎0产孕26+3周~26+4周,持续大量阴道流血,抑制宫缩失败,产程发动,宫口开大3 cm,行上述阴道手术,并进行了头皮牵引术.结果:成功地完成了上述阴道手术,孕妇术中、术后阴道出血量不多,第1例为200ml,第2例150 ml.软产道损伤较轻,第1例3处浅表划痕,第2例宫颈轻度裂伤.结论:对于反复或持续大量阴道流血的孕中期中央性胎盘前置状态的病例,有计划、有准备地经上述阴道手术处理,终止妊娠可能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避免剖宫手术对孕妇的损伤及诱发再次前置胎盘.
作者:马晓艳;崔满华;王琨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利普液基细胞学(Liqui-PREPtm,LPT)检测结果结合TBS报告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报告,探讨LPT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5年1~8月我院门诊261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妇科细胞学检查,采用Liqui-PREPtm液基细胞学处理,将标本中黏液、血液和坏死碎片与上皮细胞分离,制成薄片细胞涂片,95%的乙醇固定,巴氏染色,TBS报告.阳性者取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62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阳性结果宫颈鳞癌(SCC)9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度病变(ASC-H)2例,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例,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性质未定(ASCUS)2例,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为93.8%.结论:Liqui-PREPtm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用于妇科细胞学检查,其阳性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严玉清;佟卫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探讨较好的治疗方案以提高IUI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2例病人209个IUI治疗周期的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用药情况分为3组:自然周期/IUI组、尿促卵泡素(hMG/IUI)组、克罗米芬(CC)+补佳乐/IUI组,比较各组病人在注射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在162例病人中,有20例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2.34%,周期妊娠率为9.56%;3组病人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及基础FSH、血清黄体生成素(LH)值、E2无差异;促排卵后,CC+补佳乐/IUI、hMG/IUI组病人的卵泡数高于自然周期组,子宫内膜厚度在自然周期组和hMG/IUI组明显高于CC+补佳乐/IUI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结局3组分别为9、5、6.结论:IUI是治疗非输卵管因素不孕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自然周期情况下,病人体内激素环境更接近于生理状况,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凌秀凤;顾林;陈静琴;王培;张军强;翁莉;赵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对水针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68例产妇,其中228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实行水针注射镇痛,为观察组,其余40例无处置产妇为对照组.观察水针注射后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间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水针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85%,有效率为15%,总有效率为100%.其活跃期(P<0.01)与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均下降(P<0.05),新生儿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观察表明,水针镇痛分娩不但镇痛效果好,还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无药物反应,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是一种符合自然分娩规律的、易于普及、推广的理想镇痛方法.
作者:张尔杰;余丽君;吕晓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对婴幼儿奶瓶龋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方法:对该院2001年就诊的42例奶瓶龋进行临床干预治疗1~2年.结果:经过干预治疗,42例奶瓶龋中69.05%的病例基本停止和控制进展.结论:奶瓶龋的防治关键是正确指导父母的喂养方式和习惯,早期治疗.
作者:陈社菊;王婧岚;秦灵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和对策.方法:对2000~2003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漏报现象不容忽视;意外死亡居1~4岁儿童死因首位,且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生命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若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可以控制和降低的.
作者:杨荣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附睾精子抽吸术(ESA)结合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所致男性不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2月到我院治疗不育症确诊为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采用ESA方法吸取男性附睾液,分离精子用于ICSI;同时按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IVF-ET),采用GnRH-α+FSH/hMG+hCG促排卵方案对女性进行促排成熟卵细胞(M Ⅱ)用于显微注射授精,受精卵体外培养3 d后移植回子宫内.结果:采用MESA结合ICSI技术治疗32周期阻塞性无精子症所致不育的夫妇,所获成熟卵(MⅡ)162个,受精率66.28%,卵裂率62.21%,临床妊娠率31.20%.结论:采用ESA结合ICSI技术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所致男性不育获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为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无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兴明;韦相才;姚小涛;李庆琨;陈瑞玲;陆艳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44例CIN组织、33例CSC组织进行了bcl-2蛋白表达测定.结果:Bcl-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CSC中的表达分别为7.14%、36.36%、69.70%.Bcl-2蛋白在CSC的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因素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Bcl-2蛋白在CINⅠ、CINⅡ中表达分别为9.09%和8.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cl-2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cl-2与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因素无相关性,说明bcl-2在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CIN Ⅰ级和Ⅱ级危险因素是一致的,均属于低度危险因素,临床上在有效排除其它因素基础上可予观察.
作者:徐红梅;王银萍;卢晟晔;冯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提高唐筛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依从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60例唐筛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10月~2006年5月唐筛高危孕妇共1 201例,其中有360例在知情同意下接受了产前诊断,依从率为20.18%.经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了30例异常核型,阳性检出率为8.33%,与2000~2003年的发生率3%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处理χ2检验,P<0.01,差异显著.其中染色体缺失、易位等16例,占53.33%;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占46.66%(21三体7例;18三体5例;克氏征1例;多倍体(69,XXX)1例).结论:唐筛高危孕妇能否接受进一步产前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咨询能力、意向、技巧及孕妇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在超声引导下的羊膜腔穿刺术和传统的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变得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简便.医生在咨询工作中,应针对孕妇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她所面临的发病风险,交代病情要客观、适度,切记过重地描述羊膜腔穿刺术的风险,以免增加孕妇的精神心理负担,产生为难情绪,使羊膜腔穿刺的依从率下降.产前诊断的孕妇数量过少容易出现漏诊,也会影响唐筛工作的客观、有效评价.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有升高趋势,这是否与孕妇的职业接触(如长时间的电脑接触)、环境污染(食物、药物、病毒)、某些营养素不足(如叶酸缺乏)等因素相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丽;储穆庭;孙文芝;冯光;杨晓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先天性及围生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8月~200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年龄≤3个月病儿157例,根据《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分症状性与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两组根据患者家长意愿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更昔洛韦,辅以中药护肝利胆及止惊、抗炎、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对症支持治疗,定期随访血常规及各脏器功能,2~3岁随访其生长发育、智力语言、听力及尿CMV-DNA.结果: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使用更昔洛韦2周后77.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6个月后95.5%明显改善,20.55%停药后症状反复,复治后恢复,死亡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26.3%(χ2=6.09,P<0.05),但存活者2~3岁龄,两组在生长发育、智力、语言、听力、尿CMV-DNA转阴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使用更昔洛韦可减少肝功能、生长发育、智力语言、听力等异常发生率,提高尿CMV-DNA转阴率(χ2=6.83,P<0.05).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23.7%发生粒细胞或血小板一过性减少,停药后恢复,远期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可改善症状性CMV感染的预后,降低其死亡率,近期可减少尿CMV排毒及消除病毒血症;停药后,尿排毒又增加,远期对尿CMV阴转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无症状性CMV感染的尿CMV阴转率.同时近期可引起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一过性降低,停药后恢复,远期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亚萍;吴苔;郑季彦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对于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病,现有教课书及文献均是从发病机制角度予以阐述本病.对影响本病的相关因素未作深入分析.方法:我们从流行病学角度从妇产科门诊采取大量样本调查.结果:尿失禁的发病情况与婚姻、妊娠、分娩、产伤、年龄等方面的关系.从而在病因学方面寻找到预防、治疗、缓解该病更有效、更科学的依据.结论:旨在提醒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妇女对本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及早干预早期症状,杜绝重症发生.
作者:李宛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的不同剂量对孕9~11周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适时辅助清宫的必要性.方法:采用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效果的评定.结果:Ⅱ组的完全流产率多于Ⅰ组(P<0.05),不完全流产率少于Ⅰ组(P<0.05),且有显著性差异,失败率少于Ⅰ组,但由于例数少,未行统计学处理.Ⅰ、Ⅱ两组流产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产后流血时间清宫者明显短于未清宫者.月经恢复时间未清宫者比清宫者延后.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9~11周妊娠,用足够的米非司酮剂量是必要的,且效果很好,产程短,损伤小,适时辅助清宫可避免流产后大出血、流血时间长等一系列并发症,即使8 h内失败,用卵圆钳加10号刮勺即可及时结束妊娠.
作者:王立岩;张小平;邹积艳;李楷滨;佟晓红;唐佳松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水平的甘油三脂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2005年5~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营养治疗的4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均为单胎)进行血糖、胰岛素、C肽、甘油三脂的检测,将甘油三脂测得值转化为中位数的倍数,甘油三值大于1.0 MOM作为研究组,甘油三值小于或等于1.0 MOM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孕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胎、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大于胎龄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前高体重指数增加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高脂血症的危险;脂代谢紊乱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李光辉;黄醒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菏泽市城区4~6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分析影响智商水平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VT(NJ12智能测试仪)法,对菏泽市12所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智商测试筛查,通过发放保健卡、测试调查表收集有关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筛查1 002例儿童整体智商值(IQ)为106.6±14.92,智商值低于70共15人,低智商发生率占1.5%.结论:低智商发生率与年龄、父母亲文化素质、教育方式、营养状况及家庭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赵继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前置胎盘是较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是妊娠中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诊断的迟早、处理是否及时合理,与母婴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我院1996年10月~1997年12月间发生的前置胎盘25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徐发林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不同疾病对新生儿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Omni-TrakTM NVS监护仪上的DINAMAP测压装置,分别对54例新生儿肺炎、38例新生儿窒息、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5例颅内出血(IVH)患儿进行血压监测,作为研究组.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7 d内血压作为对照组.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7 d内血压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生窒息对第1天新生儿血压有显著性影响,第2天恢复正常.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可以导致患儿第1天收缩压有所升高.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血压较稳定.应动态观察窒息儿的血压变化,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保证各器官组织的血供.颅内病变患儿动脉血压不稳定,应密切监测.
作者:范秀芳;刘红锋;董敏;马沛然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由于龋病发展而来,由于乳磨牙根分歧处的硬组织薄,副根管多,牙髓感染易通过这些途径扩散,而引发根尖周炎,临床大多表现为根分叉处,相应的牙龈粘膜脓肿或长期不愈的窦道,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作为根管治疗药物,在恒牙根尖因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良好效果,自2003年以来,笔者将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应用于乳牙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疗.
作者:付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