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菊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指征发生的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82~2002年共9 163例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臀位、胎儿窘迫、前次剖宫产、产科并发症、头盆不称、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及孕产期保健和监护,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严舜华;谭惠民;陈拉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父母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为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计划免疫知识问卷,对276位家长进行调查,按不同文化程度分为3组,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与掌握的计划免疫知识成正比.结论: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以提高群众积极参与计划免疫的主动性及疫苗接种率.
作者:魏宏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心脏病手术后妊娠妇女如何选择安全引产方式及合理应用抗凝剂,对我院计划生育科病房2000~2003年心脏病术后住院引产的32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维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枢协调障碍(ZKS)是由Vojta博士总结出来的早期诊断脑瘫的代名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不及时诊疗,易转变为脑瘫,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科从2003年1月~2004年5月,对诊断为中枢协调障碍的90例患儿进行了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马占敏;冯万松;康莺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早产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58例早产中胎膜早破33例,感染20例,重度妊高征6例,双胎5例,羊水过多2例,前置胎盘2例,急性胰腺炎1例,臀位1例,纵隔子宫1例,原因不明11例.结论:胎膜早破及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因素;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多,双胎,前置胎盘等也会导致早产;产前未行系统检查者早产率高.
作者:仰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30例卵巢妊娠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卵巢妊娠的发生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卵巢妊娠占异位妊娠总数的1.70%,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特征为腹痛明显,无明显停经史;病理学特征为卵巢组织中可见胚胎或绒毛,同侧输卵管正常.结论:卵巢妊娠的病因可能与盆腔炎症,宫内置节育器有关,处理则以卵巢楔形切除为宜.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少年对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和生殖健康保健的需求.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2月分别选择深圳市、南宁市、北京市、郑州市的市级医院妇产科,对2 002名年龄<2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进行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填写自填式问卷,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 22±1.7岁,流动人口占61.0%;生殖健康知识平均总分为4.2±2.3分,全部答对者仅占1.2%,均未答对者占5.4%;技术人员、非流动人口、高年龄组和教育程度高者得分较高;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依次为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危害、性生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等;希望获得上述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院咨询门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希望获得避孕药具的机构依次是药店、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所/站、自动售货机、百货商场及私人诊所.结论:未婚女青少年有关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建立安全性行为,加强对未婚女青年的生殖保健服务,改善生殖健康服务质量.
作者:张小松;赵更力;王临虹;吴久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提倡的科学育儿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措施.母乳是婴儿佳的食品和饮料,营养丰富,适合婴儿的消化和吸收,母乳喂养能使婴儿免受感染、预防疾病、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减少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危险,婴儿安全、理想的喂养方法就是母乳喂养[1].由于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产妇大多为初产妇,对孕期乳头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不全面,加之多数初产妇乳头皮肤较薄,乳腺管不通畅,易发生乳腺胀痛.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产前诊断质量.方法:对保留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取羊水手术1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穿刺的100例孕妇中,没有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刺伤、腹壁胎盘血肿、局部皮肤感染、羊膜腔内感染、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一次性成功率为98%;依据羊水诊断胎儿核型异常的有3例;在已经结束分娩的48例产妇中没有胎儿宫内窒息的发生,Apgar评分均>7分,胎儿出生体重均>2.5 kg,无产后出血发生,分娩时羊水检查没有量及质的改变.结论: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仍为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张丽;康云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新生儿42 d回访的411名婴儿家长采用自制答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不全面;相比较,26~30岁组母亲优于其他组;低社会阶层、低文化程度的家长得分较低.结论:儿科医生及儿保门诊应加强对新生儿、婴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同时认为,生后42 d回访时是向家长宣传儿保知识的有利时机.
作者:孙豫平;郭红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快速敏感血β-HCG检测技术问世,超声检查尤其是阴道超声的进展80%早期异位妊娠(EP)在未破裂前得到诊断.我院对早期EP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并扩展治疗指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彩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头位难产发病率高,占分娩总数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率的2/3,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常需在分娩时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使其顺利分娩,保证母儿健康.
作者:姜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助孕方加克罗米酚(CC)治疗常规CC疗法不敏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耐CC的PCOS患者68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4例患者中药助孕方加CC治疗.B组:34例患者TMX加CC治疗.结果:A组的妊娠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排卵率、自然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黄体功能不足及未破裂卵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采用中药助孕方联合CC的促排卵方案治疗耐CC的PCOS不孕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谭曼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类正常月经周期、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宫颈粘液IL-1β的变化规律,以寻求新的预告排卵的方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连续测定15例IVF周期、7例正常月经周期宫颈粘液中IL-1β的水平.结果:正常月经周期、IVF周期宫颈粘液IL-1β具有相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从卵泡期到排卵期宫颈粘液IL-1β水平逐渐增加,至排卵前1 d达到高峰,排卵日下降.结论:人类正常月经周期、IVF周期宫颈粘液IL-1β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宫颈粘液IL-1β水平在排卵前1 d的高峰可能作为预测排卵的指标.
作者:晓霄;顾晓梅;刘嘉茵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为提高基层产科及妇幼保健人员的围产保健服务能力及对危重病的抢救能力,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使用本省统一编写的<产科质量提高班教材>1~4册,第1年用传统式培训方法,2001年始连续3年根据学员的要求由传统式改为参与式成人培训方法.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每年均采用了逐级培训方式.结果:通过参与式培训,各级产科医师及妇女保健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服务质量、高危妊娠筛查率和管理质量明显提高,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结论:参与式培训方法在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人员的培训中值得推荐.
作者:张荣莲;朱维廉;陈起燕;陈美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与支原体在妇科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84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用标准拭子于宫颈口内2 cm处转动拭子取标本,进行衣原体检测及支原体培养.结果: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25.35%,支原体阳性率为39.44%.结论:对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应注意衣原体与支原体的检测与治疗.
作者:朱景霞;李萍;蔡海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方法:对9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在电视X线监视导向下,将4 F导管通过导向器插入患侧输卵管,刺破孕囊,向其内注入用5~10 ml生理盐水溶解的甲氨喋呤30~50mg,以2~3 ml/min的速度缓缓注入,杀死囊胚.另1例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妊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周后人工流产术.结果:10例中8例成功,占80%;2例失败,占20%.结论:介入治疗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玲;刘玉秋;刘忠歧;崔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004年大连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大连市0~6岁儿童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大连市母乳喂养率92.38%,佝偻病发生率8.08%,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62.22%,腹泻发生率22.40%,贫血患病率3.11%,肥胖发生率3.33%.结论:大连市儿童营养状况良好,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是婴幼儿保健和农村儿童保健,肥胖儿童的预防和干预也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孙瑾;张焕丽;屈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糖尿病是一终身性、全身性疾病,它虽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治.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在疾病情况下保持应有的健康状态,将社区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前后分别对教育组和对照组的自我认知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教育组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P<0.01),血糖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规范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兰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预防及减少出生缺陷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现将近3年大庆地区监测医院出生的314例出生缺陷儿的分类及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魏建美;周淑娟;白静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