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松;赵更力;王临虹;吴久玲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8例宫颈妊娠进行分析.结果:4例经阴道B超早期诊断,4例为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后经阴道B超确诊.8例全部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阴道B超可作为诊断早期宫颈妊娠的首选方法;5-Fu与MTX全身及B超引导下宫颈局部注射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邵建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行为及家庭环境特征.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FES-CV)分别对63例感觉统合失调男童及38例正常男童进行评定.结果:SID男童在CBCL量表的交往不良、体诉、社交退缩、多动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FES-CV量表中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组织性和娱乐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作者:钟细霞;蔡小梅;陈凤媚;张桂辉;朱冬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DNA疫苗质粒.方法: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提取DNA制备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PV 11-L1基因,将L1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cDNA3.1(+)中,测序鉴定.结果:从病变组织中扩增出了全长HPV 11-L1基因,并正向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化JM109扩增后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克隆成功.结论:HPV11-L1 DNA疫苗质粒的构建为今后进行防治尖锐湿疣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莉华;黄朝晖;刘志辉;任金冬;龚佩娟;陆英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EMs的基础研究也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
作者:周卫琴;沈宗姬;陈友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30例卵巢妊娠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卵巢妊娠的发生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卵巢妊娠占异位妊娠总数的1.70%,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特征为腹痛明显,无明显停经史;病理学特征为卵巢组织中可见胚胎或绒毛,同侧输卵管正常.结论:卵巢妊娠的病因可能与盆腔炎症,宫内置节育器有关,处理则以卵巢楔形切除为宜.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微量元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微量元素多含在食物和饮水中.微量元素的增多或不足均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微量元素的检查日益普及.现将本院555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丁明;赵桥珍;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42d婴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病理性黄疸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疸与性别、喂养方式及身长有关,而与体重的关系不明显.结论:早期进行干预,可防止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周荣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喉梗阻是指喉部急性阻塞引起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有效挽救患儿生命,缩短治疗时间.我院于1998年5月~2002年8月救治儿童急性喉梗阻120例,均取得成功.
作者:夏恩忠;马召花;刘玉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方法:抽取哈尔滨市乳腺癌病人119例,其中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52例,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67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进行调查评估.结果:与常模相比,乳腺癌病人除环境1个领域,自尊、日常活动能力、社会安全保障、获取新信息、环境条件等5个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5个领域、19个方面及总的生存质量都很低下;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与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比较的结果表明,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与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的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环境领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社会关系领域和精神支柱领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普遍低于正常人;普通住院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除社会关系领域和精神支柱领域外明显低于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同年龄、职业、不同婚烟状况及经济状况的乳腺癌患者在某些方面生存质量存在不同.
作者:杨艳杰;邱晓惠;彭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1~4岁死亡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及与死亡年龄的关系,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148名1~4岁的死亡儿童进行调查,根据死亡儿童在其死前相应年龄阶段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将其分为未免疫、未满全程、有全程3种免疫状况,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结果:1~4岁死亡儿童中未免疫、未满全程、有全程分别占9.46%、29.05%、61.49%,3种计划免疫状况下的儿童死亡年龄(d)差异有显著性(F=3.11,P<0.05);未免疫组的死亡儿童死亡年龄低于其他两组,且显著低于有全程组(P<0.05);死亡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与其死亡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199,P<0.05),计划免疫完成得越好,其死亡时的年龄也越大.结论:免疫对机体有广泛性的保护作用,改善计划免疫状况,特别是保证全程免疫的落实,对于增强儿童抵御各种疾病侵袭的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覃凌智;涂忆桥;陈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预防及减少出生缺陷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现将近3年大庆地区监测医院出生的314例出生缺陷儿的分类及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魏建美;周淑娟;白静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指征发生的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82~2002年共9 163例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臀位、胎儿窘迫、前次剖宫产、产科并发症、头盆不称、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及孕产期保健和监护,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严舜华;谭惠民;陈拉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发生于出生1个月后的维生素K缺乏症称发生型维生素K缺乏症,症状以颅内出血多见.近年发现此病逐年增多,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我院共收治31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均以颅内出血急诊入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传珍;孙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18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切除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内膜57例(31.32%)、恶性肿瘤31例(17.03%)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30例(16.48%).结论:绝经年限短、年龄<60岁者功能性子宫内膜发生率较高,绝经年限长、年龄>60岁者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
作者:曹丽霞;孙向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糖尿病是一终身性、全身性疾病,它虽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治.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在疾病情况下保持应有的健康状态,将社区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前后分别对教育组和对照组的自我认知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教育组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P<0.01),血糖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规范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兰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方法:对9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在电视X线监视导向下,将4 F导管通过导向器插入患侧输卵管,刺破孕囊,向其内注入用5~10 ml生理盐水溶解的甲氨喋呤30~50mg,以2~3 ml/min的速度缓缓注入,杀死囊胚.另1例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妊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周后人工流产术.结果:10例中8例成功,占80%;2例失败,占20%.结论:介入治疗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玲;刘玉秋;刘忠歧;崔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助孕方加克罗米酚(CC)治疗常规CC疗法不敏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耐CC的PCOS患者68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4例患者中药助孕方加CC治疗.B组:34例患者TMX加CC治疗.结果:A组的妊娠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排卵率、自然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黄体功能不足及未破裂卵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采用中药助孕方联合CC的促排卵方案治疗耐CC的PCOS不孕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谭曼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羊水中兴奋性氨基酸(EAAs):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Iu)与胎儿畸形及围产儿缺氧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对201例孕产妇进行羊水中EAAs:Asp、Glu检测.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137例,胎儿宫内缺氧组48例,胎儿畸形组16例.结果:①羊水中EAAs:Asp、Glu水平在正常妊娠组孕14~27+6周时分别为8.66±3.56μg/ml、2.25±1.48μg/ml,至妊娠晚期(37~41+6周)时分别为14.81±8.54μg/ml、12.26±4.08μg/ml,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②正常妊娠组羊水中EAAs:Asp、Glu水平分别为13.45±5.74μg/ml、8.31±2.09 μg/ml,胎儿宫内缺氧组分别为58.83±11.21μg/ml、16.75±4.08μg/ml,胎儿畸形组分别为97.40±13.68μg/ml、22.88±10.01μg/ml,胎儿宫内缺氧组与胎儿畸形组羊水EA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胎儿畸形组亦明显高于胎儿宫内缺氧组(P<0.05).结论:正常妊娠羊水中存在EAAs:Asp、Glu,且随妊娠进展而增加;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缺氧时羊水中EAAs:Asp、Glu水平升高,提示羊水中EAAs:Asp、Glu检测可望成为判断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的一项敏感而简单的生化指标.
作者:杜建丽;吕桂华;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B超监测子宫疤痕愈合情况,预测疤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通过B超监测子宫疤痕厚度及愈合情况,在疤痕厚度>3 mm,B超显示愈合良好的40例孕妇,给予阴道试产.产程中监测有无子宫破裂征象,并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观察其阴道分娩的安全性.结果:40例孕妇80%顺产,20%因产科因素剖宫产,手术者中未见有子宫破裂征象,其中1例因产程长,术中见原疤痕处菲薄,但未见破裂出血.结论:B超监测对预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安全性有指导作用.
作者:李丽琴;龚翠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EOAE)检查,探讨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干预对听力康复的意义.方法: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第3 d进行耳声发射测试,对二次复查未通过者在4个月内进行听力诱发电位检查(ABR),并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儿童保健科对听力异常儿建档及追踪管理.结果:后确诊听觉障碍16例,总发病率为3.93‰,其中轻度听力障碍10例(2.46‰),中度听力障碍5例(1.23‰),重度听力障碍1例(0.24‰).目前1.5岁以上患儿13例,其中8例经ABR诊断轻度听力障碍者语言发育正常;中度听力障碍4例中,除1例语言发育稍落后,3例语言发育基本正常;1例重度听力障碍者已配带助听器,语言发育迟缓.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并建立健全听力保健,可有效地减轻听力损害,促进语言发育.
作者:黄绮玲;张庆荣;古艳芳;赵玉珠;幸广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