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琴;龚翠梅
为了解博乐市0~2岁儿童保健覆盖率与佝偻病患病率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及生长发育监测能力,降低儿童患病率,将2003年博乐市儿童保健覆盖率与佝偻病患病率与1990年、1995年及2000年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叶尔肯;米克拉依;林安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产前诊断质量.方法:对保留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取羊水手术1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穿刺的100例孕妇中,没有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刺伤、腹壁胎盘血肿、局部皮肤感染、羊膜腔内感染、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一次性成功率为98%;依据羊水诊断胎儿核型异常的有3例;在已经结束分娩的48例产妇中没有胎儿宫内窒息的发生,Apgar评分均>7分,胎儿出生体重均>2.5 kg,无产后出血发生,分娩时羊水检查没有量及质的改变.结论: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仍为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张丽;康云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产前漏诊的43例及产前确诊的2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24%,产前确诊率为32.8%,漏诊率为67.2%.应用催产素(23.3%)、胎膜早破(18.6%)是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主要发病诱因,而胎心改变(65.1%)、早产(46.5%)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后壁胎盘、轻型胎盘早剥及B超检查阴性是漏诊主要原因.注重病史及诱因予以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反复检查,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赵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梅毒/HIV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为预防与控制梅毒/HIV的母婴传播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每例初产检的孕产妇免费筛查梅毒/HIV,并进行详细资料登记;发现阳性病人进一步确诊,并进行追踪治疗.结果:2002年7月~2004年6月共监测6 081例孕产妇,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25例,阳性率为411.12/10万,HIV阳性孕产妇1例,阳性率为16.44/10万.年龄分布以20~30岁为主,小19岁,大41岁;职业分布以无业、待业和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户籍以暂住和流动人口为主;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的8例新生儿均梅毒阳性,目前都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HIV阳性孕产妇和11例梅毒阳性孕产妇已终止妊娠,另6例梅毒阳性孕产妇在医生的指导治疗下继续妊娠.结论: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梅毒/HIV筛查和咨询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梅毒/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深圳市孕产妇梅毒阳性率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妊娠梅毒/HIV的普查及综合干预工作.
作者:徐小红;陈紫平;陆泉;徐立中;黄雪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提倡的科学育儿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措施.母乳是婴儿佳的食品和饮料,营养丰富,适合婴儿的消化和吸收,母乳喂养能使婴儿免受感染、预防疾病、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减少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危险,婴儿安全、理想的喂养方法就是母乳喂养[1].由于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产妇大多为初产妇,对孕期乳头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不全面,加之多数初产妇乳头皮肤较薄,乳腺管不通畅,易发生乳腺胀痛.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1~4岁死亡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及与死亡年龄的关系,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148名1~4岁的死亡儿童进行调查,根据死亡儿童在其死前相应年龄阶段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将其分为未免疫、未满全程、有全程3种免疫状况,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结果:1~4岁死亡儿童中未免疫、未满全程、有全程分别占9.46%、29.05%、61.49%,3种计划免疫状况下的儿童死亡年龄(d)差异有显著性(F=3.11,P<0.05);未免疫组的死亡儿童死亡年龄低于其他两组,且显著低于有全程组(P<0.05);死亡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与其死亡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199,P<0.05),计划免疫完成得越好,其死亡时的年龄也越大.结论:免疫对机体有广泛性的保护作用,改善计划免疫状况,特别是保证全程免疫的落实,对于增强儿童抵御各种疾病侵袭的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覃凌智;涂忆桥;陈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笔者对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住院的46例宫外孕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诊断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秦碧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快速敏感血β-HCG检测技术问世,超声检查尤其是阴道超声的进展80%早期异位妊娠(EP)在未破裂前得到诊断.我院对早期EP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并扩展治疗指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彩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检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腹腔镜对96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输卵管因素造成不孕症占首位,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比术前提高.结论:腹腔镜检查及治疗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何晓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查体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通过查体了解小儿体格、智力、心理发育状况,对有身体缺陷和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儿童能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家长的养育方式给予指导.
作者:黄娜紫;张青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早产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58例早产中胎膜早破33例,感染20例,重度妊高征6例,双胎5例,羊水过多2例,前置胎盘2例,急性胰腺炎1例,臀位1例,纵隔子宫1例,原因不明11例.结论:胎膜早破及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因素;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多,双胎,前置胎盘等也会导致早产;产前未行系统检查者早产率高.
作者:仰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3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早产儿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高;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症.
作者:袁宏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近年来尝试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方法,采用参芪活血汤为主治疗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满意.
作者:李志红;李铁玉;王颖丽;朴蓉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喉梗阻是指喉部急性阻塞引起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有效挽救患儿生命,缩短治疗时间.我院于1998年5月~2002年8月救治儿童急性喉梗阻120例,均取得成功.
作者:夏恩忠;马召花;刘玉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行为及家庭环境特征.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FES-CV)分别对63例感觉统合失调男童及38例正常男童进行评定.结果:SID男童在CBCL量表的交往不良、体诉、社交退缩、多动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FES-CV量表中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组织性和娱乐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作者:钟细霞;蔡小梅;陈凤媚;张桂辉;朱冬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方法:对9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在电视X线监视导向下,将4 F导管通过导向器插入患侧输卵管,刺破孕囊,向其内注入用5~10 ml生理盐水溶解的甲氨喋呤30~50mg,以2~3 ml/min的速度缓缓注入,杀死囊胚.另1例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妊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周后人工流产术.结果:10例中8例成功,占80%;2例失败,占20%.结论:介入治疗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玲;刘玉秋;刘忠歧;崔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少年对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和生殖健康保健的需求.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2月分别选择深圳市、南宁市、北京市、郑州市的市级医院妇产科,对2 002名年龄<2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进行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填写自填式问卷,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 22±1.7岁,流动人口占61.0%;生殖健康知识平均总分为4.2±2.3分,全部答对者仅占1.2%,均未答对者占5.4%;技术人员、非流动人口、高年龄组和教育程度高者得分较高;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依次为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危害、性生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等;希望获得上述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院咨询门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希望获得避孕药具的机构依次是药店、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所/站、自动售货机、百货商场及私人诊所.结论:未婚女青少年有关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建立安全性行为,加强对未婚女青年的生殖保健服务,改善生殖健康服务质量.
作者:张小松;赵更力;王临虹;吴久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42d婴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病理性黄疸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疸与性别、喂养方式及身长有关,而与体重的关系不明显.结论:早期进行干预,可防止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周荣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新生儿42 d回访的411名婴儿家长采用自制答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不全面;相比较,26~30岁组母亲优于其他组;低社会阶层、低文化程度的家长得分较低.结论:儿科医生及儿保门诊应加强对新生儿、婴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同时认为,生后42 d回访时是向家长宣传儿保知识的有利时机.
作者:孙豫平;郭红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母乳喂养的好处已被广大群众共知,母乳喂养也被大家接受.实行24 h母婴同室是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尽管这样产母泌乳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何在这段时间内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才能降低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生.
作者:唐素华;王琳杰;李晶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