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娜紫;张青青
笔者对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住院的46例宫外孕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诊断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秦碧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父母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为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计划免疫知识问卷,对276位家长进行调查,按不同文化程度分为3组,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与掌握的计划免疫知识成正比.结论: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以提高群众积极参与计划免疫的主动性及疫苗接种率.
作者:魏宏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立止血在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立止血治疗60例(治疗组),采用一般止血药治疗54例(对照组),两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立止血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作者:何宗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提倡的科学育儿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措施.母乳是婴儿佳的食品和饮料,营养丰富,适合婴儿的消化和吸收,母乳喂养能使婴儿免受感染、预防疾病、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减少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危险,婴儿安全、理想的喂养方法就是母乳喂养[1].由于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产妇大多为初产妇,对孕期乳头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不全面,加之多数初产妇乳头皮肤较薄,乳腺管不通畅,易发生乳腺胀痛.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EOAE)检查,探讨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干预对听力康复的意义.方法: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第3 d进行耳声发射测试,对二次复查未通过者在4个月内进行听力诱发电位检查(ABR),并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儿童保健科对听力异常儿建档及追踪管理.结果:后确诊听觉障碍16例,总发病率为3.93‰,其中轻度听力障碍10例(2.46‰),中度听力障碍5例(1.23‰),重度听力障碍1例(0.24‰).目前1.5岁以上患儿13例,其中8例经ABR诊断轻度听力障碍者语言发育正常;中度听力障碍4例中,除1例语言发育稍落后,3例语言发育基本正常;1例重度听力障碍者已配带助听器,语言发育迟缓.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并建立健全听力保健,可有效地减轻听力损害,促进语言发育.
作者:黄绮玲;张庆荣;古艳芳;赵玉珠;幸广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助孕方加克罗米酚(CC)治疗常规CC疗法不敏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耐CC的PCOS患者68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4例患者中药助孕方加CC治疗.B组:34例患者TMX加CC治疗.结果:A组的妊娠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排卵率、自然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黄体功能不足及未破裂卵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采用中药助孕方联合CC的促排卵方案治疗耐CC的PCOS不孕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谭曼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早产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58例早产中胎膜早破33例,感染20例,重度妊高征6例,双胎5例,羊水过多2例,前置胎盘2例,急性胰腺炎1例,臀位1例,纵隔子宫1例,原因不明11例.结论:胎膜早破及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因素;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多,双胎,前置胎盘等也会导致早产;产前未行系统检查者早产率高.
作者:仰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3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早产儿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高;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症.
作者:袁宏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喉梗阻是指喉部急性阻塞引起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有效挽救患儿生命,缩短治疗时间.我院于1998年5月~2002年8月救治儿童急性喉梗阻120例,均取得成功.
作者:夏恩忠;马召花;刘玉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近年来尝试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方法,采用参芪活血汤为主治疗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满意.
作者:李志红;李铁玉;王颖丽;朴蓉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新生儿42 d回访的411名婴儿家长采用自制答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不全面;相比较,26~30岁组母亲优于其他组;低社会阶层、低文化程度的家长得分较低.结论:儿科医生及儿保门诊应加强对新生儿、婴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同时认为,生后42 d回访时是向家长宣传儿保知识的有利时机.
作者:孙豫平;郭红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行为及家庭环境特征.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FES-CV)分别对63例感觉统合失调男童及38例正常男童进行评定.结果:SID男童在CBCL量表的交往不良、体诉、社交退缩、多动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FES-CV量表中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组织性和娱乐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作者:钟细霞;蔡小梅;陈凤媚;张桂辉;朱冬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压肠板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4年7月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压肠板取胎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胎头.结果:研究组中取出胎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子宫出血量及术后2 h子宫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时使用压肠板,在缩短出头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子宫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率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荣;肖翠红;赖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DNA疫苗质粒.方法: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提取DNA制备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PV 11-L1基因,将L1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cDNA3.1(+)中,测序鉴定.结果:从病变组织中扩增出了全长HPV 11-L1基因,并正向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化JM109扩增后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克隆成功.结论:HPV11-L1 DNA疫苗质粒的构建为今后进行防治尖锐湿疣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莉华;黄朝晖;刘志辉;任金冬;龚佩娟;陆英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42d婴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病理性黄疸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疸与性别、喂养方式及身长有关,而与体重的关系不明显.结论:早期进行干预,可防止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周荣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少年对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和生殖健康保健的需求.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2月分别选择深圳市、南宁市、北京市、郑州市的市级医院妇产科,对2 002名年龄<2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进行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填写自填式问卷,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 22±1.7岁,流动人口占61.0%;生殖健康知识平均总分为4.2±2.3分,全部答对者仅占1.2%,均未答对者占5.4%;技术人员、非流动人口、高年龄组和教育程度高者得分较高;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依次为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危害、性生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等;希望获得上述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院咨询门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希望获得避孕药具的机构依次是药店、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所/站、自动售货机、百货商场及私人诊所.结论:未婚女青少年有关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建立安全性行为,加强对未婚女青年的生殖保健服务,改善生殖健康服务质量.
作者:张小松;赵更力;王临虹;吴久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发生于出生1个月后的维生素K缺乏症称发生型维生素K缺乏症,症状以颅内出血多见.近年发现此病逐年增多,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我院共收治31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均以颅内出血急诊入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传珍;孙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羊水中兴奋性氨基酸(EAAs):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Iu)与胎儿畸形及围产儿缺氧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对201例孕产妇进行羊水中EAAs:Asp、Glu检测.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137例,胎儿宫内缺氧组48例,胎儿畸形组16例.结果:①羊水中EAAs:Asp、Glu水平在正常妊娠组孕14~27+6周时分别为8.66±3.56μg/ml、2.25±1.48μg/ml,至妊娠晚期(37~41+6周)时分别为14.81±8.54μg/ml、12.26±4.08μg/ml,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②正常妊娠组羊水中EAAs:Asp、Glu水平分别为13.45±5.74μg/ml、8.31±2.09 μg/ml,胎儿宫内缺氧组分别为58.83±11.21μg/ml、16.75±4.08μg/ml,胎儿畸形组分别为97.40±13.68μg/ml、22.88±10.01μg/ml,胎儿宫内缺氧组与胎儿畸形组羊水EA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胎儿畸形组亦明显高于胎儿宫内缺氧组(P<0.05).结论:正常妊娠羊水中存在EAAs:Asp、Glu,且随妊娠进展而增加;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缺氧时羊水中EAAs:Asp、Glu水平升高,提示羊水中EAAs:Asp、Glu检测可望成为判断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的一项敏感而简单的生化指标.
作者:杜建丽;吕桂华;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肺转移灶的发生、发展、消退与血HCG值之间的相关性,了解其变化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肺转移57例(侵蚀性葡萄胎40例,绒癌17例)的肺转移灶阴影出现及消退与血HCG的关系.结果:57例肺转移灶中,延迟出现肺转移阴影的为21%,延迟消退肺转移阴影的为70%.结论:血HCG值能正确、及时反映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的消长过程,反应灵敏.而胸片转移灶阴影的出现和消退需要一定时间,往往晚于血HCG.
作者:路虹;王雁;孙凤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产前诊断质量.方法:对保留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取羊水手术1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穿刺的100例孕妇中,没有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刺伤、腹壁胎盘血肿、局部皮肤感染、羊膜腔内感染、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一次性成功率为98%;依据羊水诊断胎儿核型异常的有3例;在已经结束分娩的48例产妇中没有胎儿宫内窒息的发生,Apgar评分均>7分,胎儿出生体重均>2.5 kg,无产后出血发生,分娩时羊水检查没有量及质的改变.结论: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仍为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张丽;康云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