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蓓蓓;程杏云;王翠英
目的 探讨流程重组法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改进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流程重组手法对原有的转运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和改进,再将改进后的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应用到护理实践中,比较流程改进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流程重组构建了一套转运流程,且新的转运流程降低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患者的意外脱管、供氧中断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重组法能够改善颅脑外伤患者转运的护理质量,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何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了手术室2017年1月份-2017年6月份共128份外来器械存在的问题,包括外来器械的收发、使用、清洗、包装、灭菌等方面,针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原因分析,认为无规范的管理制度流程的约束是主要原因,结合各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作者:于艳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中融入同伴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结果 经有效护理措施,观察组饮水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给予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饮水依从性,促进膀胱功能康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东梅;何钰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比较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本院毕业的60名规培护士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名护士,观察组采用CBE教学模式带教,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成绩及综合护理技能.结果 带教结束后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结束后观察组问题解决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E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地提高规培护士临床教学效果,提高护士综合护理技能.
作者:吴修建;蒋仁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与防漏膏在肠造口合并伤口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普外科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肠造口合并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与防漏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与防漏膏在肠造口合并伤口的患者中早期应用,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黎柳清;雷春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信群干预对携PICC出院的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方法 选择肿瘤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使用PICC置管化疗并携管出院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PICC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让患者进入我科PICC患者携管护理微信群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完全脱出及过敏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微信群干预对降低携PICC出院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银姝;熊艳芬;乐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患者中对其心理状况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52例胃癌患者,任选其中2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6例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经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对比,观察组为(36.74±5.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63±5.83)分;两组SDS评分对比,观察组为(34.36±6.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4.15±6.87)分,相对比,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比,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不但减轻其临床不适,还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叶青;万琴;朱建华;李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和成效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 择选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40例静脉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所选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措施,对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一次性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 经护理结果得出,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5%,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云霄;梁世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门诊肠道准备过程中应用图示法的具体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接受肠镜检查的23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接受图示法指导.对比两组的肠道准备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道完全清洁的几率为86.08%(99/115),对照组为66.08%(76/115),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各项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检查患者接受图示法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度,降低不良反应几率,值得应用.
作者:乐晓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为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维度总分为(41.36±9.53)分;血糖控制管理水平维度为(7.52±2.20)分;足部护理及日常管理维度为(13.89±2.43)分;病情监测维度为(20.03±6.13)分、.足部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维度标准分得分高,其次为血糖控制水平管理维度标准分,病情监测管理维度标准分得分低.结论 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普遍得分较低,自我管理行为有待加强.需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足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宋娉;段宝凤;冯云华;张玉红;张莉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心脏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警示标识的临床应用,将护理风险值降至低.方法 自2010年起我科开始实行护理警示标识制度,针对我科护理人员及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式管理,合理采用护理人员标识、腕带标识、床位卡标识、药物标识等,建立心脏科护理标识制度,对环节加以监控管理,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 在心脏科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及护士对护理标识应用后的警示度提高了,同时也加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 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止护理差错发生,是保障实现优质护理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9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回流灌肠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灌肠前准备、灌肠注意事项.认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患儿的术前肠道清洁与否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术前回流灌肠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术前准备,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作者:丘苑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CCU护理的管理成效,以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我科自2016年1月按照护理部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比较分层级管理前后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得到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体现了护理岗位的能级对应,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在CCU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作者:曾兆慧;张江平;方晓娟;周小荣;曾其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7d,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2(3.51%),对照组为8(1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PT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的干预7d1峰流速、干预7 d平均流速、干预14d峰流速和干预14d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黎;阮永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体逸出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家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上肢骨折外固定并发关节僵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上肢骨折外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综合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综合指标方面,观察组的功能锻炼评分、相关疾病知识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67%、8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18.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上肢骨折外固定患者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施方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因此输液安全备受重视.本文对临床输液微粒的相关因素如来源、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如加强治疗室和病房管理,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方面,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陈思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依据护理管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7.45± 1.25)d、每月发作频率为(3.12±0.51)次/月,对照组为(57.36±3.02)d、(6.38±1.19)次/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对患者发作的控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孙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凭经验进行顸检分诊)、观察组(n=40,按照SOAP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回顾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为(1.88-±0.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19±1.41)min(t=3.846,P<0.05),分诊准确率(95.50%)、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92.50%)、预见护理实施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80.00%、75.00%、85.00%) (x2=4.117、4.501、3.914,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分诊满意度为97.56%,患者满意度为95.12%,均高于对照组的90.24%、82.93%(Z=-2.128、-2.057,P<0.05).结论 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过程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
作者:陈莎莎;徐梅;梅丛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出血是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针对术中出血的突发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术中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保障术中患者安全.本文总结了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护理的主要对策:①对高风险患者提前介入治疗;②建立足够的静脉通道;③血制品输注护理.
作者:陈娴;姚丽媛;甘晓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