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总结了40例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TPEDH)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早期临床病情观察要点、一般常规护理措施;避免颅内压过快的下降;避免血肿腔压增加的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对TPEDH患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评估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给予动态CT复查,及早发现,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翟福雯;许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患者中对其心理状况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52例胃癌患者,任选其中2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6例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经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对比,观察组为(36.74±5.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63±5.83)分;两组SDS评分对比,观察组为(34.36±6.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4.15±6.87)分,相对比,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比,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不但减轻其临床不适,还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叶青;万琴;朱建华;李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和成效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 择选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40例静脉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所选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措施,对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一次性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 经护理结果得出,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5%,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云霄;梁世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4例重症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抢救与护理经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一组脑和脊髓髓鞘破坏或髓鞘脱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脱髓鞘是其病理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对于重症患者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给予必要的生命支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并给予营养支持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急性期做好早期功能康复护理对于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艳;陈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对预防性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室行预防性肠造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自入院开始进行赋能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一个月后的造口适应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赋能教育能增强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周水香;孙治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成立“以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小组,统计我科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分析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相对应的医护干预措施,并赋予实施,再统计QCC活动实施后,自2017年3月至5月期间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QCC活动,我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从活动前的12.14%降低到2.25%,低于目标值5.59%.结论 通过QCC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漏检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晓莉;陈文月;魏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婴儿顺时针吸吮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后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按顺时针吸吮法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湿热敷加按摩与挤奶的护理方法.治疗24小时后,比较两组乳房肿块体积、疼痛评分及乳汁排出量.6个月后,随访母乳喂养及乳腺炎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房肿块缓解总有效率(92.22% vs72.2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92,P<0.05);乳房疼痛评分(1.82±0.45vs 2.33±0.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5);乳汁排出量(91.11% vs 74.4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15,P<0.05);母乳喂养率(90.0% vs 72.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92,P<0.05);乳腺炎发生率(6.7%vs 1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2,P<0.05).结论 婴儿顺时针吸吮法能缓解产后乳房肿块、提高乳汁排出量、减少产后乳汁淤积、降低乳腺炎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张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出血是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针对术中出血的突发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术中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保障术中患者安全.本文总结了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护理的主要对策:①对高风险患者提前介入治疗;②建立足够的静脉通道;③血制品输注护理.
作者:陈娴;姚丽媛;甘晓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福州市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老化知识和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改革和促进护生就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对老年态度量表和老化知识量表对福州市563名护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对老年人态度情况,总分为(159.54±18.88)分,得分处于中上水平;护生老化知识得分为(10.06±3.27)分.563名护生中有294名(52.22%)护生表示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的原因依次是在意社会舆论看法、照顾老年人很麻烦、自身发展前景不佳、对老年护理不了解、工资及福利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所学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培训进修机会少等.结论 福州市护生对老化知识掌握不足,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应增加老年护理相关课程和开展老年护理相关活动,提高护生的老化知识,培养正确的择业观.
作者:王巧丽;申玲;崔英玺;戴婷婷;佘晶晶;张奇;王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本院医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8.96±0.20)分,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126.56士5.52)mrnHg与舒张压(74.58±3.32) mmHg比干预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8.982、15.853、12.607).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能够加强用药依从性,降低血压值.
作者:陈亚平;何桂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体逸出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家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CCU护理的管理成效,以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我科自2016年1月按照护理部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比较分层级管理前后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得到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体现了护理岗位的能级对应,护士操作技能、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在CCU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作者:曾兆慧;张江平;方晓娟;周小荣;曾其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探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以治则为中心的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同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打分.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服务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以治则为中心的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不但临床效果确切,而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丽娜;李素娟;缪宇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护技(即医生-护士-康复技师)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按就诊的奇偶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以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d)由干预前的(55.02±6.40)%提升至干预后的(58.68±11.48)%,生活质量评分(CAT问卷评分)由干预前的(19.44±6.27)分降至干预后(14.41±6.05)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在康复领域有推广价值.
作者:蒲树英;蒋玮;李良洪;李青;胡碧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体贴护理模式对围产期产妇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产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并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围产期产妇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接收并实施人性化体贴式护理的60例围产期产妇作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与分娩结局.结果 (1)护理后B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剖宫产率、顺产率、胎吸助产率依次为33.33%、51.67%、15.00%,与B组的16.67%、81.66%、1.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3.33%、21.67%,均高于B组的8.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产期产妇实施人性化体贴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稳定其情绪,还能改善分娩结局与新生儿结局,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张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流程重组法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改进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流程重组手法对原有的转运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和改进,再将改进后的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应用到护理实践中,比较流程改进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流程重组构建了一套转运流程,且新的转运流程降低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患者的意外脱管、供氧中断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重组法能够改善颅脑外伤患者转运的护理质量,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何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PKP)患者围术期的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的高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王矞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信群干预对携PICC出院的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方法 选择肿瘤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使用PICC置管化疗并携管出院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PICC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让患者进入我科PICC患者携管护理微信群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完全脱出及过敏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微信群干预对降低携PICC出院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银姝;熊艳芬;乐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MDT协作护理,n=3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对比2组护理效果及伤口愈合、住院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x2=5.376,P<0.05);实验组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t=4.283、6.280、5.397,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估表中5个方面满意度评分、GQOLI-74量表中5项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协作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总体治疗及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恢复.
作者:刘颖;沈献芳;耿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9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回流灌肠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灌肠前准备、灌肠注意事项.认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患儿的术前肠道清洁与否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术前回流灌肠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术前准备,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作者:丘苑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