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目的 了解急诊科门诊及急诊病房不同岗位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情况,为制订相关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辽宁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共268名,其中急诊门诊护士120名,急诊病房护士148名,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99.54±2.73)分,急诊门诊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5.75±3.25)分,急诊科两处不同岗位护士 在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整体职业认同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高于急诊门诊护士.急诊科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科内岗位的动态轮转,调动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全体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孟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9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回流灌肠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灌肠前准备、灌肠注意事项.认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患儿的术前肠道清洁与否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术前回流灌肠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术前准备,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作者:丘苑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7d,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2(3.51%),对照组为8(1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PT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的干预7d1峰流速、干预7 d平均流速、干预14d峰流速和干预14d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黎;阮永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5、10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八个方面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星星;蒋秋萍;高晓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求以缩小民族地区临床护士对护理质量期望与感知差异为导向,改善护士获得感,进而提高护理服务品质.方法 采用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的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表,对凉山彝族自治州33所医疗机构的1000名病房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与感知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护士期望与感知护理服务差异大的是有形性,小的是响应性.结论 应加强医疗机构有形性建设,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注护士需求,通过改善护士职业感知体验,提升病人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晓琳;袁晔;朱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依据护理管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7.45± 1.25)d、每月发作频率为(3.12±0.51)次/月,对照组为(57.36±3.02)d、(6.38±1.19)次/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对患者发作的控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孙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导乐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产科2017年10月-12月收治的可进行阴道试产的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体位待产及分娩,观察组120例采用导乐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疼痛、进展、分娩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产程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助产过程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联合自由体位分娩能够减少初产妇的产程疼痛,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基于需求层次的层级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临终患者生命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恶性肿瘤临终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行需求层次的层级护理干预的恶性肿瘤临终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负性情绪及死亡态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物理症状、经济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死亡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需求层次的层级护理干预应用于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生命质量,缓解负性情绪,改善死亡态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敏;谢翠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凭经验进行顸检分诊)、观察组(n=40,按照SOAP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回顾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为(1.88-±0.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19±1.41)min(t=3.846,P<0.05),分诊准确率(95.50%)、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92.50%)、预见护理实施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80.00%、75.00%、85.00%) (x2=4.117、4.501、3.914,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分诊满意度为97.56%,患者满意度为95.12%,均高于对照组的90.24%、82.93%(Z=-2.128、-2.057,P<0.05).结论 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过程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
作者:陈莎莎;徐梅;梅丛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中融入同伴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结果 经有效护理措施,观察组饮水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给予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饮水依从性,促进膀胱功能康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东梅;何钰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对预防性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室行预防性肠造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自入院开始进行赋能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一个月后的造口适应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赋能教育能增强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周水香;孙治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交感电风暴,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指在24小时内发生大于等于3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急性危重症候群.心室颤动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病突然,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等,如不及时救治,可造成患者死亡[2].
作者:张伟丽;樊冬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骨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患者96例纳为参研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将其均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评分的优劣.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参照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护理采取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获得确切的效果,对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提升护理期间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荐.
作者:巩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体逸出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家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层流洁净手术室采用陈旧管理模式期间实施的100台手术为对照组,另外再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层流洁净手术室采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期间实施的100台手术为实验组,实验研究人员仔细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效果以及感染发生几率等.结果 实验组手术室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其感染发生几率更小(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价值.结论 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中的效果比较好,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和运用价值.
作者:王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在没有护理信息平台支持的情况下准确采集护理敏感指标的方法.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写记录,后汇总统计的方法进行护理敏感指标采集;而实验组则通过建立共享文件联网系统结合可供多人同时编辑、实时统计的护理质量上报统计表单,提高了数据的录入与统计的准确性.结果 共享文件联网系统减轻了临床护士工作量(P<0.05),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可信度(P<0.05).结论 在没有护理信息平台支持的前提下,可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共享文件联网系统采集护理敏感指标,具有在各大小医院全面推广的价值.
作者:钟劲;周育萍;李冬妮;陶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口腔不同护理时机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ICU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于气管插管后6h(含6h)行首次口腔护理,B组于气管插管后6~12h(含12h)内行口腔护理,C组于气管插管后12~ 24 h内行口腔护理.比较各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捡出率、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病原茵检出率及VAP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尽管3组在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但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迟,患者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在气管插管后6h内对患者实施首次口腔护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倪芳;吴苏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血压情况、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收缩压和舒张压、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缓解其心力衰竭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社区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本社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负面心理、自我管理、健康状况、临床指标.结果 负面心理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健康状况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既可改善负面心理及临床指标,又可提高自我管理、健康状况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徐明霞;许慧慧;翟小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婴儿顺时针吸吮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后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按顺时针吸吮法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湿热敷加按摩与挤奶的护理方法.治疗24小时后,比较两组乳房肿块体积、疼痛评分及乳汁排出量.6个月后,随访母乳喂养及乳腺炎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房肿块缓解总有效率(92.22% vs72.2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92,P<0.05);乳房疼痛评分(1.82±0.45vs 2.33±0.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5);乳汁排出量(91.11% vs 74.4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15,P<0.05);母乳喂养率(90.0% vs 72.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92,P<0.05);乳腺炎发生率(6.7%vs 1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2,P<0.05).结论 婴儿顺时针吸吮法能缓解产后乳房肿块、提高乳汁排出量、减少产后乳汁淤积、降低乳腺炎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张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