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亚平;何桂香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综合护理,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本院医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8.96±0.20)分,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126.56士5.52)mrnHg与舒张压(74.58±3.32) mmHg比干预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8.982、15.853、12.607).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能够加强用药依从性,降低血压值.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士面对职称考试真实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临床护士面对职称考试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护理人员进行个体化深入访谈,收集并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通过访谈内容提炼出3个主题,即学习积极性缺失,产生惰性行为;责任重、压力大,自我减压方式不完善;负性情绪的应激(紧张、焦虑).结论 参加职称考试的临床护士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医院管理者应针对其存在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处于佳的身心健康状态,使护士顺利通过考试.

    作者:成凯;徐春霞;钮丽美;陈难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14d,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14d内头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14天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4 d内实验组头晕发作次数及头晕持续时间均少或短于对照组,实验组HAMA及HAM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头晕症状,同时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刘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凭经验进行顸检分诊)、观察组(n=40,按照SOAP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回顾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为(1.88-±0.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19±1.41)min(t=3.846,P<0.05),分诊准确率(95.50%)、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92.50%)、预见护理实施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80.00%、75.00%、85.00%) (x2=4.117、4.501、3.914,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分诊满意度为97.56%,患者满意度为95.12%,均高于对照组的90.24%、82.93%(Z=-2.128、-2.057,P<0.05).结论 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过程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

    作者:陈莎莎;徐梅;梅丛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观察和护理

    总结了40例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TPEDH)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早期临床病情观察要点、一般常规护理措施;避免颅内压过快的下降;避免血肿腔压增加的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对TPEDH患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评估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给予动态CT复查,及早发现,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翟福雯;许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7d,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2(3.51%),对照组为8(1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PT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的干预7d1峰流速、干预7 d平均流速、干预14d峰流速和干预14d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黎;阮永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电风暴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交感电风暴,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指在24小时内发生大于等于3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急性危重症候群.心室颤动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病突然,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等,如不及时救治,可造成患者死亡[2].

    作者:张伟丽;樊冬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BE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本院毕业的60名规培护士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名护士,观察组采用CBE教学模式带教,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成绩及综合护理技能.结果 带教结束后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结束后观察组问题解决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E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地提高规培护士临床教学效果,提高护士综合护理技能.

    作者:吴修建;蒋仁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置管角度对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静脉异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置管角度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静脉异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袁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3组均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3组穿刺上肢外展角度分别设为45°、90°、120°,比较3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穿刺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C组穿刺满意率高于A组及B组(P<0.05),而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而3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导管阻塞、导管异位、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周围组织损伤、穿刺点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 经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以上肢外展角度为120°的方式进针能有效降低恶性肿瘤PICC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及穿刺并 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穿刺满意率.

    作者:蒋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静脉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因此输液安全备受重视.本文对临床输液微粒的相关因素如来源、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如加强治疗室和病房管理,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方面,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陈思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肺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方法 回顾以往两年期间我院呼吸科接诊的67例肺癌患者资料,通过两种护理模式随机分组,参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4例)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SAS、SDS)及生活质量(SF-36)变化,并观察两组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研究组评分较参照组更低,效果更好(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18%高于参照组69.70% (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35%显著高于参照组60.61% (P<0.05).结论 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杨宗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文关怀护理.采用模拟焦虑评分尺(VASA)评估两组术前和术后1d焦虑状况,并对患者围手术期配合情况进行评价.患者出院时,采用医疗舒适度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4个维度)进行医疗舒适度评价.结果 两组术后1d的焦虑状况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焦虑评分为(4.53±1.79)分,低于对照组(t=3.102,P<0.05).观察组治疗配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x2=6.398,P<0.05).观察组术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和舒适度总分分别为(18.02±2.79)分、(33.51±4.75)分、(31.63±3.06)分、(22.49±3.18)分和(105.65±15.33),均高于对照组(t=2.763、3.154、3.371、2.945、4.627,P<0.05).结论 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可以起到安抚患者情绪、提高配合度与舒适度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与防漏膏在肠造口合并伤口中的早期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与防漏膏在肠造口合并伤口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普外科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肠造口合并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与防漏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与防漏膏在肠造口合并伤口的患者中早期应用,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黎柳清;雷春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体逸出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家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警示标识在心脏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心脏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警示标识的临床应用,将护理风险值降至低.方法 自2010年起我科开始实行护理警示标识制度,针对我科护理人员及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式管理,合理采用护理人员标识、腕带标识、床位卡标识、药物标识等,建立心脏科护理标识制度,对环节加以监控管理,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 在心脏科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及护士对护理标识应用后的警示度提高了,同时也加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 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止护理差错发生,是保障实现优质护理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诊科不同岗位护士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急诊科门诊及急诊病房不同岗位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情况,为制订相关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辽宁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共268名,其中急诊门诊护士120名,急诊病房护士148名,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99.54±2.73)分,急诊门诊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5.75±3.25)分,急诊科两处不同岗位护士 在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整体职业认同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高于急诊门诊护士.急诊科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科内岗位的动态轮转,调动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全体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孟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常规护理联合愉快因子回输对车祸伤者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常规护理联合愉快因子回输对车祸伤者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因车祸入院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愉快因子回输.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x2=4.712,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SDS、MSRPOR、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IgG、IgM、IgA和C3水平均较干预前出现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SAS、SDS、MSRPOR、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降低水平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而对照组的IgG、IgM、IgA和C3水平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 常规护理联合愉快因子回输对车祸伤者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何蓓蓓;程杏云;王翠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模式在高龄患者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PKP)患者围术期的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的高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王矞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七叶皂苷钠外渗致皮肤受损患者的护理

    静脉用药是医院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适,如疼痛、活动不便等,刺激性药物、高渗性药物、化疗药物等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水肿甚至组织坏死.液体外渗又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致局部组织缺血、水肿,甚至坏死,我科近期出现1例宫颈癌术后化疗后患者发生七叶皂苷钠的外渗事件,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2周后患者的外渗部位皮肤愈合良好,现将相关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邢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口腔不同护理时机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腔不同护理时机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ICU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于气管插管后6h(含6h)行首次口腔护理,B组于气管插管后6~12h(含12h)内行口腔护理,C组于气管插管后12~ 24 h内行口腔护理.比较各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捡出率、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病原茵检出率及VAP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尽管3组在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但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迟,患者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在气管插管后6h内对患者实施首次口腔护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倪芳;吴苏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护技一体化肺康复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护技(即医生-护士-康复技师)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按就诊的奇偶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以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d)由干预前的(55.02±6.40)%提升至干预后的(58.68±11.48)%,生活质量评分(CAT问卷评分)由干预前的(19.44±6.27)分降至干预后(14.41±6.05)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在康复领域有推广价值.

    作者:蒲树英;蒋玮;李良洪;李青;胡碧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