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秋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交感电风暴,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指在24小时内发生大于等于3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急性危重症候群.心室颤动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病突然,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等,如不及时救治,可造成患者死亡[2].
作者:张伟丽;樊冬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口腔不同护理时机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ICU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于气管插管后6h(含6h)行首次口腔护理,B组于气管插管后6~12h(含12h)内行口腔护理,C组于气管插管后12~ 24 h内行口腔护理.比较各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捡出率、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病原茵检出率及VAP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尽管3组在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但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迟,患者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在气管插管后6h内对患者实施首次口腔护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倪芳;吴苏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急诊病危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与100例急诊病危对照组做对比,对我院100例急诊病危观察组院内安全转运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坠床率、意外脱管率、供氧中断率、病情恶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75%)显著高于急诊病危对照组(47%)(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急诊病危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能降低急诊病危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小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微信延伸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1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信延伸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肌酐(Scr)水平、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lb、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MI、TSF、AM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信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和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小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居家营养在克罗恩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京总医院临床营养治疗中心登记在册、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CD患者156例,依托营养支持多学科团队,开展家庭营养信息访视,重点围绕营养教育、营养监测及并发症处理、随访制度建立等对居家克罗恩病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进行管理;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体质分析及生存质量评分(SF-36),以评价居家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纳入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采取方差分析.结果 接受家庭营养支持的156例CD患者营养状况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水平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居家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但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管理流程及质量体系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迎春;李培;刘思彤;沈如婷;彭南海;王新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本院医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8.96±0.20)分,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126.56士5.52)mrnHg与舒张压(74.58±3.32) mmHg比干预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8.982、15.853、12.607).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能够加强用药依从性,降低血压值.
作者:陈亚平;何桂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求以缩小民族地区临床护士对护理质量期望与感知差异为导向,改善护士获得感,进而提高护理服务品质.方法 采用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的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表,对凉山彝族自治州33所医疗机构的1000名病房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与感知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护士期望与感知护理服务差异大的是有形性,小的是响应性.结论 应加强医疗机构有形性建设,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注护士需求,通过改善护士职业感知体验,提升病人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晓琳;袁晔;朱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应激反应情况、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减少应激反应,提升总体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彭霞;邓雪;陈霞;熊少红;邬红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体贴护理模式对围产期产妇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产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并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围产期产妇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接收并实施人性化体贴式护理的60例围产期产妇作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与分娩结局.结果 (1)护理后B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剖宫产率、顺产率、胎吸助产率依次为33.33%、51.67%、15.00%,与B组的16.67%、81.66%、1.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3.33%、21.67%,均高于B组的8.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产期产妇实施人性化体贴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稳定其情绪,还能改善分娩结局与新生儿结局,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张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流程重组法在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改进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流程重组手法对原有的转运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和改进,再将改进后的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应用到护理实践中,比较流程改进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流程重组构建了一套转运流程,且新的转运流程降低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患者的意外脱管、供氧中断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重组法能够改善颅脑外伤患者转运的护理质量,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何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并整合心理治疗技术,建立一个支持性康复治疗模式,激发强制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及信心,建立和保持对毒品的戒除,改善社交及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更好地回归社会.方法 选取公安监管强制戒毒人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强制戒毒,观察组运用心理治疗技术:正念、EFT情绪释放、绘画、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前后均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问卷调查作为检验.结果 观察组SCL-90、SAS、SDS、PSQI得分均下降,回归社会后复吸率低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合心理治疗技术,建立支持性康复治疗模式,对激发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及信心,建立和保持对毒品的戒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谢拥华;王艳萍;曾新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9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回流灌肠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灌肠前准备、灌肠注意事项.认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患儿的术前肠道清洁与否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术前回流灌肠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术前准备,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作者:丘苑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4例重症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抢救与护理经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一组脑和脊髓髓鞘破坏或髓鞘脱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脱髓鞘是其病理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对于重症患者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给予必要的生命支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并给予营养支持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急性期做好早期功能康复护理对于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艳;陈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甚至儿童,但是主要发病年龄在中年以后,并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膀胱癌的大小、数目、分期与分级与其进展、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其组织学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小细胞癌、混昆合型癌、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
作者:颜丽娟;刘旭东;王辰映;李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MDT协作护理,n=3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对比2组护理效果及伤口愈合、住院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x2=5.376,P<0.05);实验组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t=4.283、6.280、5.397,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估表中5个方面满意度评分、GQOLI-74量表中5项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协作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总体治疗及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恢复.
作者:刘颖;沈献芳;耿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中融入同伴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结果 经有效护理措施,观察组饮水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给予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饮水依从性,促进膀胱功能康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东梅;何钰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出血是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针对术中出血的突发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术中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保障术中患者安全.本文总结了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护理的主要对策:①对高风险患者提前介入治疗;②建立足够的静脉通道;③血制品输注护理.
作者:陈娴;姚丽媛;甘晓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7d,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2(3.51%),对照组为8(1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PT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的干预7d1峰流速、干预7 d平均流速、干预14d峰流速和干预14d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黎;阮永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三种不同流量设置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的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为低流量组(3L/min)、中流量组(5 L/min)以及高流量组(7L/min),每组各30例.观察氧疗72 h前后3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基本指标的变化,并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结果 3组氧疗前后PaO2、PaCO2、SpO2配对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氧疗前后PaO2、PaCO2、SpO2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中流量与高流量组各项指标分别与低流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流量与高流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采取5 L/min或7 L/min流量设置方式,对NRDS患儿氧合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纠正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萍;许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