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李桂兰

关键词:匹多莫德,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机体免疫力.方法:10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9%,P<0.01.结论:匹多莫德可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鲤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以2003年在本所参加新生入园体检的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由相对固定的儿保科医师给予检查、登记、统计.结果:1 922人中患龋齿432人,龋齿总数1 581个,少1个龋齿,多20个乳牙全部为龋齿,平均3.7个龋齿.结论:儿童乳牙龋齿不可忽视,防治龋齿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

    作者:廖明容;傅丰收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天津市6~24月婴幼儿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研究

    目的:了解天津市6~24 月婴幼儿的喂养行为状况及其与能量摄入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层随机的方法抽取71例儿童进行24 h膳食回顾、1周膳食频度调查、12 h食物称重和喂养行为评估.结果:12 h膳食摄入的总能量与婴幼儿喂养行为的总分、吃饭时的行为、孩子的反应、喂养人的反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的回归趋势不同;多数喂养人在鼓励孩子独立进食、喂养中给予言语或非言语鼓励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有关,天津市6~24月婴幼儿在喂养行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梁颖;李楠;刘冬冬;刘戌年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疗效作对比.方法:将临床确诊的病毒心肌炎患者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中药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果:两组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变化,血清CVB-IgM转阴率的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生脉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西药的常规治疗疗效.结论:生脉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彭奇;刘静秋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病因较复杂,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1].本文就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家庭关系、新生儿性别等有关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祝贺;宋琳;马海鸥;孙晓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儿童抽动障碍1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4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见于学龄儿童,多为短暂性抽动症,以眨眼和摇头症状为多见,多数为两个以上部位抽动,临床误诊率很高,为55.6%.对64例短暂性抽动症给予心理治疗,有效率为71.9%;对32例慢性抽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75.00%.结论: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误诊率很高,多数患儿经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治愈.

    作者:毓明涛;郑百红;徐亚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围绝经期妇女脑卒中后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脑卒中后的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MPSS-Fa)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Q),以随机抽样法,对65名45~55岁的女性脑卒中患者进行1年的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家庭支持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5,P<0.001),提示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加家庭支持来提高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玉琴;张循格;程玲;马学英;毛雪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3 655例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白云区重点人群的地中海贫血(地贫)的筛查,阳性病例给予确诊,对高风险对象进行产前诊断,减少缺陷儿出生.方法: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计数)检查,发现异常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HbA2<2.5%者,为α-地贫可凝病例;HbA2>3.5%者,为β-地贫可疑病例.夫妻为同型地贫者给予胎儿脐血或羊水进行基因分析,确诊为重型地贫患儿给予引产.结果:筛查13 655例,α-地贫823例,推算该人群中α-地贫的发病率为6.17%;确诊常见β654-杂合子、β17/18-杂合子、β41/42杂合子共363例,推算该人群中β-地贫的发病率为2.72%.其中有45对高风险者(夫妻均为同型地贫),全部进行产前诊断.确诊为重型地贫11例,胎儿给予引产.结论:白云区为地贫的高发区,对孕产妇人群进行地贫筛查,淘汰其中重症地贫儿,对减少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林;陈萍姣;冯建青;李霞;张振平;徐建锋;马瑞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节育器移位及带器妊娠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节育器移位及带器妊娠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0例置环妇女节育器移位及妊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中单纯IUD移位43例,带器妊娠37例,惰性金属单环的脱落率及带器妊娠率较高;年龄25~35岁、哺乳期置环或置环第1年内带器妊娠的发生率较高.结论:IUD作为一种高效、可逆的长效避孕方法,其避孕效果不仅依赖于方法本身,还依赖于使用者的个体特征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作者:王晓莉;颜爱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白细胞介素-18对荷卵巢癌裸鼠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荷卵巢癌裸鼠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治疗前后肿瘤的病理改变.方法:采用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建立24只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种植后1周随机分4组,每组6只,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L-18进行腹腔注射治疗,并于种植后第4周处死裸鼠,测量瘤重,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镜下肿瘤细胞平均坏死率.结果:IL-18剂量为0μg/100 μL、0.25μg/100 μL、0.5μg/100 μL和1μg/100 μL时,瘤体重量分别为:(0.600 8±0.189 5)g、(0.247 8±0.047 3)g、(0.223 0±0.112 0)g和(0.169 0±0.112 1)g,抑瘤率分别为58.76%、62.88%和71.87%,治疗后2周,平均相对体积分别为12.028 9±1.575 2、6.831 5±2.514 8、5.502 9±1.443 6和4.126 4±1.881 2,光镜下可见治疗组中肿瘤细胞呈片状、条带状坏死,肿瘤组织细胞核碎裂、溶解,部分坏死组织呈均质红染无结构区域,镜下肿瘤细胞的平均坏死率分别为0.120 0±0.059 8、0.385 3±0.137 1、0.435 6±0.121 1和0.554 8±0.117 8.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和肿瘤细胞坏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IL-18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细胞因子IL-18能通过引起更多卵巢癌肿瘤细胞的坏死,从而有效地抑制卵巢癌的生长.

    作者:杜培;张晓薇;李勇;苏卫燕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中三苯氧胺是目前应用广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约40%~50%用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二线内分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来曲唑是第3代非甾醇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他可有效治疗晚期乳腺癌.国外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他莫昔芬或其他抗雌激素药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小,且耐受性较好.我院2003年8月~2005年4月,用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5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长林;席妍;齐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宫外孕中的价值

    为了探讨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宫外孕方面的应用价值.我们对8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早期宫外孕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李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的结局.方法:对IVF-ET术后47例双胎妊娠(研究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受孕98例双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较高,初产妇比例较高,而分娩孕周较低;妊娠并发症中,早产、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高胆红素血症、转儿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F-ET术后双胎妊娠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具有更大的风险,加强IVF-ET术后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文;刘正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活跃期异常情况的处理与分娩结局

    胎儿窘迫、宫颈扩张延缓阻滞及胎头下降延缓阻滞是活跃期常见的异常情况.正确处理活跃期出现的异常情况直接关系到分娩结局.正确及时处理难产使母儿转危为安,降低新生儿窒息、损伤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黄利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简易鼻塞氧气加压缩空气在新生儿呼吸困难时的应用

    新生儿期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造成多脏器损伤,临床上必须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缓解缺氧,我科自制简易鼻塞氧气加压缩空气(CPAP)可根据血氧饱和度随意调整FiO2,尽可能以低的氧浓度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克服了普通简易鼻塞CPAP吸入纯氧的缺点,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荣;覃琴;向荣;滕岚;肖体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Apgar评分与CK-MB和cTnI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Apgar评分和CK-MB、cTnI含量的测定,为早期评价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并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记录出生后72 h内的心脏事件并于出生后24 h、72 h、7 d测定不同Apgar评分新生儿血清CK-MB、cTnI含量,然后进行分析.结果:血清CK-MB、cTnI的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1),同一时间点在有窒息组和无窒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有窒息组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无窒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随Apgar评分的增加逐渐降低(P<0.01).Apgar 1 min评分与CK-MB、cTnI 24 h测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Apgar评分和CK-MB、cTnI均可作为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的评价指标.

    作者:高彬昌;栾桂珍;冯金环;栾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22例卵巢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normal-sized ovary carcinoma syndrome,NOCS)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在二院治疗及病理复核证实的22例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均为二院首诊患者,其中9例为性腺外苗勒氏管肿瘤,也称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The extraovarian peritoneal serouspapillary carcinoma,EPSPC),1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疑为EPSPC),7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上述无论何种类型,均大限度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术后残存肿瘤尽可能<2 cm,多数辅以有效多疗程联合化疗.结果:1例EPSPC存活90个月,随访至2004年10月仍健在.1例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已存活92个月,随访至2004年11月仍健在,另1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为76个月,目前仍健在.8例已死亡EPSPC患者平均生存12.8个月,比文献报道存活时间略长.结论:对此综合征患者尤其EPSPC患者,必须高度重视鉴别诊断,首选手术治疗,尽量切除癌灶(残存肿瘤<2 cm),术后辅以有效化疗或放疗,以期获得佳生存和预后.

    作者:朱宇;宋改环;朱凤全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加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加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对22例生后6h内患HMDⅡ~Ⅲ级的早产儿,在CPAP治疗的基础上,气管内注入PS治疗,与同期22例只用CPAP治疗的患儿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转用机械通气的情况.结果:CPAP加用PS治疗组患儿的肺功能、胸片、合并症及转用机械通气病例、住院时间,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PS加CPAP治疗早产儿HMD比单用CPAP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许虢荡;吴月治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38例宫颈妊娠保守性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保守性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宫颈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清宫前血HCG下降水平分为4组:A组:≥600IU/L,B组:300~600 IU/L,C组:100~300 IU/L,D组:≤100 IU/L.探讨在不同血HCG水平行清宫术时术中出血量、再次清宫率、失败后子宫全切例数、平均住院时间、费用及再次妊娠率有无区别.结果:A、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例数及二次清宫例数较C、D组显著增加(P<0.01);C、D组患者虽然术中出血量及二次清宫例数无显著差异,但D组患者由于要接受更多疗程的化疗,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C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宫颈妊娠保守治疗需采用联合治疗,血HCG≤300 IU/L时清宫相对更安全,而且在血HCG值降至100~300 IU/L时即可行清宫而无须待降至≤100 IU/L.

    作者:栗宝华;王民;张武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手术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19例属于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属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连续服用2~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控制率为100%,2例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6个月复发.4例患者在服孕三烯酮2~4个月时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停用后经口服肝泰乐、联苯双酯后,转氨酶很快恢复正常.另有5例患者体重增加了3 kg以上,9例面部出现痤疮,均在停用孕三烯酮后恢复正常.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作者:成九梅;李伟;段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孕产期因素

    自从成熟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量表产生后,有关新生儿神经行为的研究不断涌现,涉及孕产期的内容有孕期吸烟、饮酒、吸毒、围产期的高危因素、接触有毒物质、麻醉镇痛药、微量营养素以及正常新生儿的神经行为的影响因素.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产前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以及纳洛酮可能的益处,如今麻醉药的影响一直都是活跃的部分.80年代还对成瘾药物、酒精、药物滥用和有毒化学物质铅、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90年代开始研究孕期心理因素的影响和胎儿暴露于可卡因后的影响.

    作者:杨速飞;吴康敏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