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徐宝良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对提高激光治疗该病的一次性治愈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使用Nd:YAG激光25~30 W,波长1.06 μm,以光纤接触式对病灶进行凝固汽化.结果:Nd:YAG激光治疗宫颈糜烂230例,一次治愈213例(92.61%),二次治愈17例(7.39%),总有效率100.00%.结论:Nd:YAG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良好,术后基本无并发症,对宫颈糜烂伴发的湿疣、息肉、囊肿应同时治疗,有利于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凤宁;陈肖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大港区儿童血铅水平,正确评价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血铅测定采用原子荧光法,锌原卟啉测定荧光法;血红蛋白测定采用XJ-1型血红蛋白测定仪;均为左手无名指末梢血.结果:以铅损伤基点100 μg/L为标准,铅损伤检出率为35.5%.大港区儿童血铅平均水平高于天津市区,总体水平已接近中毒水平,以2~3岁儿童均值高.结论:环境污染是导致儿童铅损伤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改善环境、加强宣教、注意婴幼儿营养状况、积极组织儿童铅中毒的筛查等手段,及早发现中毒人群,予以适当干预.
作者:张立新;徐宝良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国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早现趋势,症状加重现象.如何有效地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非常时期,我院改变过去认为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给予对症治疗的医学模式,成立了更年期咨询门诊,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1年内共诊治了1 982人(年龄小为38岁),效果十分满意.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汪莉;李少银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滕州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状况与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收集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病例,采用EPI 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有所下降,意外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分类死因中序位第4,且为1~4岁儿童的第1位分类死因,其中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分别是0~1岁和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死因.结论: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加强防范宣传,以期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作者:赵亚楠;张大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吉妮环、母体乐、铜圆环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对自愿来该院门诊安放吉妮环100例、母体乐88例、铜圆环92例安放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吉妮环、母体乐、铜圆环1年后出血率分别为4.0%,17.0%、18.5%,腰腹疼痛率分别为0.0%、10.2%、13.0%,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0.0%、1.0%,脱落率分别为0.0%、1.1%、0.0%,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0%、2.3%、3.3%.吉妮环与母体乐、铜圆环对照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显著(P《0.01);母体乐、铜圆环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定式吉妮环较非固定式母体乐、铜圆环的各项副反应及并发症显著减少.吉妮环不失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避孕工具.
作者:尹志敏;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为了切实加强妇女保健,有效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我们对1989~2002年我区456例已婚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时发现与育龄妇女死亡相关的社会、生物、心理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提高人均寿命提供依据.
作者:钱爱珍;朱岩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为了解我区城区3~6岁在园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研究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营养矫治效果.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对营养不良进行诊断,问卷调查各种病因.结果:3~6岁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低体重为1.03%,发育迟缓为1.25%,消瘦为0.04%.各型营养不良患病率较低,与性别、年龄差异不大,但与既往病史、父母文化程度、出生体重、辅食添加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相关.结论: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越早进行干预,矫治效果就越好.
作者:黄梅;翁丽芬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接触性出血者不同宫颈病变阴道镜图像特征.方法:分析265例接触性出血者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阴道镜图像.结果:265例患者中单纯宫颈炎70例,宫颈炎并滴虫感染64例,宫颈息肉22例,宫颈HPV感染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5例,宫颈原位癌1 6例,宫颈浸润癌10例.结论:接触性出血者均有不同异常阴道镜图像.阴道镜检可初步判断其宫颈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正确诊疗处理.
作者:谢志林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间51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63.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20.27%、1 9.88%.结论: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作者:胡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人流)的流行病学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方法:对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人工流产的427例女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427例人流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0岁,已婚者占59.02%,未婚者占40.98%,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上为主,占87.35%.人流对象中有95.78%的人曾有过人流经历.不采用避孕措施的人流关键是向广大女性宣传正确的对象中以未婚女性居多,占55.17%.本次人流的主要原因为无计划妊娠.结论:降低人工流产率,性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节育知识.
作者:吴盛辉;徐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对南京市1996~2002年妇女病查治工作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普查率1999年低61.11%,2002年高83.74%,患病率与普查率变化同步.普查人群疾病谱均为宫颈糜烂(Ⅱ度以上)占第1位,其次为滴虫性阴道炎,盆腔肿瘤居第3位.宫颈糜烂(Ⅱ度以上)、盆腔肿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宫颈癌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结论:应将防治生殖道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作为当前妇女病普查的目的和中心,加强对退休及下岗妇女的保健.
作者:李近瑶;徐芾;郭宁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对哺乳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探讨较为有效的流产方法.方法:对146例哺乳期妊娠妇女(包括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和146例正常早孕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哺乳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出血量、流产失败率及不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哺乳期子宫松驰度大,用药后子宫收缩差,胎囊及残留物不易排出,出血较多.
作者:夏松云;王蔼明;程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丽江市纳西族3~6岁儿童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布特点,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城乡纳西族837名3~6岁健康儿童进行血压测定.结果:5.26%收缩压偏高,4.06%舒张压偏高.结论:认为将儿童血压测定列为儿童常规体检内容,及早发现血压偏高者,并对易患儿童血压连续监测,及早干预是有效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作者:詹会莲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 492例新生儿病例,探讨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结果:脐带因素、羊水过多、早产等产科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结论:定期产检,筛查与新生儿窒息有关的产科因素,并予以防治,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崔咏怡;邱琇;王滢毅;关玉施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精河县实施卫Ⅸ项目妇幼卫生子项目,以改善基本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妇女、儿童利用基本妇幼保健的能力,加强对妇女、儿童健康管理,预防和减少疾病危险的发生,满足基层农牧区贫困及弱势人群的基本卫生需求.该项目主要有五个活动领域:提高基础妇幼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家庭、社区的参与和健康教育;加强妇幼卫生管理;加强卫生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
作者:张勇;刘云琴;康佳汗;周岩;古丽海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控制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1].由于子宫颈易于暴露,同时可以直接进行细胞学及活体组织检查,因此子宫颈癌不但能够得到早期诊断,还可将癌前期病变做出诊断.目前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无定论,国内外大量资料认为,早婚、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多产及子宫颈裂伤及宫颈慢性疾病如宫颈糜烂者可能和宫颈癌发生有关[2].它的临床表现多变,有的可无症状,只因阴道涂片检查异常而发现.所以,宫颈刮片检查是发现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3].自2001年3月~2003年12月,我们用WG宫颈刮片快八项对门诊989例患者进行细胞学及生殖道细菌学检查,为临床诊断病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李月华;杜蔚云;马瑞兰;王月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为研究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了解流动人口预防保健的需求,并为制定儿童保健工作规划而提供科学依据,特对柳林路街道流动人口进行7岁以下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调查.
作者:王成凤;明宝荣;党红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三阶梯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将400例进入产程的产妇分成4组,其中3组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法;另1组为对照组,未实施药物镇痛.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对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三阶梯镇痛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侯智勇;黄素然;张爱思;温笑娜;陈梅娇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92对生育过出生缺陷儿夫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孕早期暴露于可疑致畸因素者占59.78%,有不良孕产史的占75.00%,1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出生缺陷与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冯宗辉;雷花香;王华;周玉春;黄定梅;彭向京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本地区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①对1 431例0~3岁婴幼儿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并与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进行比较.②对部分BALP检测结果异常者进行治疗后复查,观察BALP值的变化.结果:BALP》200 U/L检出率为74.3%;以BALP≥250 U/L为临床诊断界限值,异常检出率为39.1%,简易诊断与BALP检测的符合率为73.2%.104例病例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复查,有效率为78.9%.结论:BALP检测可作为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作者:蒋少华;赵高平;王珉珉;李继跃;王军 刊期: 200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