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洲梅;洪淡华;闻安民
目的:初步分析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球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20孕周孕妇血清AFP和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结果:筛查335例孕妇,筛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21例,占6.26%.结论:孕妇血清标记物筛查检测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比例,随着筛查标本量的扩大,相信本筛查方法将对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姜虹;李大庆;周玉侠;孙萍;沈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人流)的流行病学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方法:对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人工流产的427例女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427例人流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0岁,已婚者占59.02%,未婚者占40.98%,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上为主,占87.35%.人流对象中有95.78%的人曾有过人流经历.不采用避孕措施的人流关键是向广大女性宣传正确的对象中以未婚女性居多,占55.17%.本次人流的主要原因为无计划妊娠.结论:降低人工流产率,性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节育知识.
作者:吴盛辉;徐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病房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392例高胆病例按其病因分成五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2例中高胆的病因依次为不明原因136例,占34.69%,围产因素88例,占22.45%,ABO血型不合溶血病75例,占19.13%,感染性黄疸55例,占14.03%,母乳性黄疸38例,占9.69%.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时间早(P《0.000 5),而黄疸消退时间晚(P《0.000 5).母乳性黄疸总胆红素值较其他各组有差异(P《0.000 5).结论:除不明原因的高胆外,围产因素是高胆的主要原因.不同原因的高胆的l临床特点不同,应熟练掌握其特点,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五组胆红素均值均高于胆红素脑病的临界值,建议修改高胆的诊断和干预标准.
作者:李玲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精河县实施卫Ⅸ项目妇幼卫生子项目,以改善基本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妇女、儿童利用基本妇幼保健的能力,加强对妇女、儿童健康管理,预防和减少疾病危险的发生,满足基层农牧区贫困及弱势人群的基本卫生需求.该项目主要有五个活动领域:提高基础妇幼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家庭、社区的参与和健康教育;加强妇幼卫生管理;加强卫生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
作者:张勇;刘云琴;康佳汗;周岩;古丽海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亚太控尿咨询委员会问卷对2003年10月~2004年5月因非尿失禁因素就诊于广州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年满18岁的居住在广州地区满1年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广州地区妇科门诊成年女性(平均年龄32.87±0.22岁),共调查1 631人,尿失禁患病率为30.0%.②随年龄的上升,尿失禁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③不同分娩方式后尿失禁患病率的高低依次为:产钳吸引产》顺产》剖宫产》未产.④婚姻、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居住环境、如厕方式与患病率无关.⑤肥胖、某些慢性疾病,如:泌尿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非外伤性骨折、妇科手术史等影响尿失禁的发生.结论:广州地区妇科门诊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0.0%,与国际、国内相近.较高的患病率应引起泌尿外科与妇科医生的重视.年龄、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可能是导致尿失禁的一个主要原因.生物因素对尿失禁的影响大于环境社会因素.
作者:叶明;唐家龄;邱秀;李玉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急需手术治疗,为了赢得手术时机,节约血源,采用自体输血简易装置,集回收与过滤同步进行,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近年来,随着输血观念的更新,人们认识到同种异体输血可造成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慢性感染性并发症,而且可致免疫功能降低,因此,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于大芳;高俊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9月入园的2~4岁低龄儿童,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2 2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2~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作者:冯帮胜;张惠敏;钟群英;程红斌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为了了解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监测结果与脐带绕颈围产儿预后之间的关系,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一些产科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佳萌;张立英;陈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间51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63.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20.27%、1 9.88%.结论: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作者:胡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国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早现趋势,症状加重现象.如何有效地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非常时期,我院改变过去认为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给予对症治疗的医学模式,成立了更年期咨询门诊,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1年内共诊治了1 982人(年龄小为38岁),效果十分满意.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汪莉;李少银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对南京市1996~2002年妇女病查治工作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普查率1999年低61.11%,2002年高83.74%,患病率与普查率变化同步.普查人群疾病谱均为宫颈糜烂(Ⅱ度以上)占第1位,其次为滴虫性阴道炎,盆腔肿瘤居第3位.宫颈糜烂(Ⅱ度以上)、盆腔肿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宫颈癌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结论:应将防治生殖道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作为当前妇女病普查的目的和中心,加强对退休及下岗妇女的保健.
作者:李近瑶;徐芾;郭宁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滕州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状况与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收集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病例,采用EPI 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有所下降,意外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分类死因中序位第4,且为1~4岁儿童的第1位分类死因,其中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分别是0~1岁和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死因.结论: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加强防范宣传,以期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作者:赵亚楠;张大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熊去氧胆酸(UDCA)、S-腺苷蛋氨酸(SAMe)及UDCA+SAMe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2例:A组UDCA 900 mg/d;B组SAMe 1 g/d;C组UDCA900 mg/d+SAMe l g/d,疗程均为14d.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瘙痒评分、TBA、AST、ALT均明显下降(P《0.05),以C组下降显著(P《0.01);3组治疗前后TB、DB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早产发生率与国内报道类似,胎儿窘迫发生率下降,以联合用药组疗效好.结论:UDCA、SAMe是治疗ICI安全、有效的药物,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作者:冯玲;乔福元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对哺乳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探讨较为有效的流产方法.方法:对146例哺乳期妊娠妇女(包括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和146例正常早孕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哺乳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出血量、流产失败率及不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哺乳期子宫松驰度大,用药后子宫收缩差,胎囊及残留物不易排出,出血较多.
作者:夏松云;王蔼明;程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控制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1].由于子宫颈易于暴露,同时可以直接进行细胞学及活体组织检查,因此子宫颈癌不但能够得到早期诊断,还可将癌前期病变做出诊断.目前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无定论,国内外大量资料认为,早婚、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多产及子宫颈裂伤及宫颈慢性疾病如宫颈糜烂者可能和宫颈癌发生有关[2].它的临床表现多变,有的可无症状,只因阴道涂片检查异常而发现.所以,宫颈刮片检查是发现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3].自2001年3月~2003年12月,我们用WG宫颈刮片快八项对门诊989例患者进行细胞学及生殖道细菌学检查,为临床诊断病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李月华;杜蔚云;马瑞兰;王月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先天性心脏病在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8‰.我国每年约有10万余先心病患儿出生,但在产前得到正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却为数甚少.1972年,Winsburg首先用M型超声心动图观察胎儿心脏并试图估测胎儿心功能.1980年,美国耶鲁大学儿科心血管专家Dr kleinman早开展了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和节律异常的研究.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产前诊断先心病的可靠手段.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佳时间为妊娠16~28周.无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18~24周进行一次筛查;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从孕16周开始四腔心筛查,18~24周进行一次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此时易获得满意的图像,大部分复杂心脏畸形可能在此时期作出正确诊断.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约需30~40min,其中包括:①二维超声心动图;②M型超声;③多普勒超声(包括彩色多普勒).
作者:周柳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预防乙型肝炎(乙肝)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为了解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效果,我们于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西安市某社区557名3~10岁儿童进行了有关乙肝疫苗免疫情况的调查.
作者:马芳莲;周萍;王美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为了解我区城区3~6岁在园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研究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营养矫治效果.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对营养不良进行诊断,问卷调查各种病因.结果:3~6岁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低体重为1.03%,发育迟缓为1.25%,消瘦为0.04%.各型营养不良患病率较低,与性别、年龄差异不大,但与既往病史、父母文化程度、出生体重、辅食添加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相关.结论: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越早进行干预,矫治效果就越好.
作者:黄梅;翁丽芬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病人治疗、康复、保健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大作用.无论对内科、外科还是精神神经科等病人的遵医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臧惠珍;张青梅;秦玉花;李梅;闫荣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提高.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两位,且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1].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及康复期,会面对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所带来的压力,而这些都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兰青;谭利娜 刊期: 200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