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治新模式初探

汪莉;李少银

关键词:妇女围绝经期, 诊治, 咨询门诊, 医学模式, 生理现象, 对症治疗, 更年期, 重现, 症状, 年龄, 竞争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国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早现趋势,症状加重现象.如何有效地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非常时期,我院改变过去认为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给予对症治疗的医学模式,成立了更年期咨询门诊,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1年内共诊治了1 982人(年龄小为38岁),效果十分满意.体会分析如下.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1例儿童孤独症综合疗法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对11例孤独症患儿进行以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分析治疗为主体.感觉综合训练、音乐训练为辅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后用儿童孤独症发展及行为量表进行评估.结果:11例孤独症患儿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综合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荣源;魏玲;成三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第一产程导乐陪伴与自由体位联合应用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第一产程导乐陪伴与自由体位联合应用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手术产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2年3~1 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在产妇临产后的第一产程中由专职助产师(士)担任导乐员,同时家属也进行陪产,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即卧、走、立、坐、蹲、跪、趴等,由产妇自由选择,同时随机抽取2001年未开展导乐陪伴与自由体位的住院分娩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产程中一般以平卧位为主.观察两组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产程中用药、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明显缩短,产程中用药减少,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产程导乐陪伴与自由体位联合应用可使自然分娩率提高,手术产率下降,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李秋芬;王爱玲;马传琴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双侧输卵管不通畅病例200例,于月经干净3~7 d在宫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注入液为0.9%生理盐水10 ml,丁胺卡那注射液4 ml,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注射液1 ml,共20 ml)分别行1、2、3次通液治疗后观察其受孕率.结果:通液次数增加,受孕率明显升高(P《0.005).结论:此方法可通过机械性作用使粘连的输卵管得以直接分离,而达到通畅,再辅以药液,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治疗目的,同时结合B超监测排卵情况使患者的受孕率大大地提高.

    作者:都国清;谭云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病人治疗、康复、保健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大作用.无论对内科、外科还是精神神经科等病人的遵医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臧惠珍;张青梅;秦玉花;李梅;闫荣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265例接触性出血者阴道镜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接触性出血者不同宫颈病变阴道镜图像特征.方法:分析265例接触性出血者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阴道镜图像.结果:265例患者中单纯宫颈炎70例,宫颈炎并滴虫感染64例,宫颈息肉22例,宫颈HPV感染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5例,宫颈原位癌1 6例,宫颈浸润癌10例.结论:接触性出血者均有不同异常阴道镜图像.阴道镜检可初步判断其宫颈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正确诊疗处理.

    作者:谢志林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回顾分析

    为了切实加强妇女保健,有效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我们对1989~2002年我区456例已婚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时发现与育龄妇女死亡相关的社会、生物、心理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提高人均寿命提供依据.

    作者:钱爱珍;朱岩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保健需求调查分析

    为研究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了解流动人口预防保健的需求,并为制定儿童保健工作规划而提供科学依据,特对柳林路街道流动人口进行7岁以下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调查.

    作者:王成凤;明宝荣;党红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 492例新生儿病例,探讨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结果:脐带因素、羊水过多、早产等产科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结论:定期产检,筛查与新生儿窒息有关的产科因素,并予以防治,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崔咏怡;邱琇;王滢毅;关玉施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14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哺乳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探讨较为有效的流产方法.方法:对146例哺乳期妊娠妇女(包括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和146例正常早孕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哺乳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出血量、流产失败率及不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哺乳期子宫松驰度大,用药后子宫收缩差,胎囊及残留物不易排出,出血较多.

    作者:夏松云;王蔼明;程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间51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63.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20.27%、1 9.88%.结论: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作者:胡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Nd:YAG激光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对提高激光治疗该病的一次性治愈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使用Nd:YAG激光25~30 W,波长1.06 μm,以光纤接触式对病灶进行凝固汽化.结果:Nd:YAG激光治疗宫颈糜烂230例,一次治愈213例(92.61%),二次治愈17例(7.39%),总有效率100.00%.结论:Nd:YAG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良好,术后基本无并发症,对宫颈糜烂伴发的湿疣、息肉、囊肿应同时治疗,有利于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凤宁;陈肖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治新模式初探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国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早现趋势,症状加重现象.如何有效地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非常时期,我院改变过去认为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给予对症治疗的医学模式,成立了更年期咨询门诊,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1年内共诊治了1 982人(年龄小为38岁),效果十分满意.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汪莉;李少银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南京市1996~2002年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对南京市1996~2002年妇女病查治工作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普查率1999年低61.11%,2002年高83.74%,患病率与普查率变化同步.普查人群疾病谱均为宫颈糜烂(Ⅱ度以上)占第1位,其次为滴虫性阴道炎,盆腔肿瘤居第3位.宫颈糜烂(Ⅱ度以上)、盆腔肿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宫颈癌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结论:应将防治生殖道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作为当前妇女病普查的目的和中心,加强对退休及下岗妇女的保健.

    作者:李近瑶;徐芾;郭宁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应用孕妇血清标记物产前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初步报告

    目的:初步分析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球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20孕周孕妇血清AFP和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结果:筛查335例孕妇,筛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21例,占6.26%.结论:孕妇血清标记物筛查检测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比例,随着筛查标本量的扩大,相信本筛查方法将对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姜虹;李大庆;周玉侠;孙萍;沈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1998~2003年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长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368.19‰,占围产儿死亡的28.72%;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外耳畸形、多指(趾)、脑积水;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市,产母年龄35岁以上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王苏;金丽萍;张晓梅;康春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山西省1996~2002年出生缺陷分析

    目的:反映山西省水平的出生缺陷动态监测资料.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观察山西省出生缺陷发生及变化情况.结果:山西省1 996~2002年度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及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是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同期农村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缺陷前5位为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畸形、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近7年,女性围产儿缺陷发生率高于男性,孕母年龄《20岁或≥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25岁~年龄组;缺陷儿活产呈上升趋势,死胎、死产呈下降趋势.结论: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做好婚前保健、优生保健和孕产期保健,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雪娟;王苓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的联合应用对脐带绕颈围产儿预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为了了解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监测结果与脐带绕颈围产儿预后之间的关系,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一些产科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佳萌;张立英;陈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孕妇广泛焦虑障碍和血浆DA、NE、5-HT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分娩前孕妇广泛性焦虑障碍与血浆5-HT、DA、NE的关系.方法:首先用心理卫生量表(SAS、SDS、HAMA、HAMD)筛查孕妇中存在广泛性焦虑和抑郁共病共46例.研究组血浆中五羟色胺(5-HT46例)、去甲肾上腺素(NE46例)、多巴胺(DA45例)和正常对照组(5-HT、DA、NE各20例)由苏州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分娩前孕妇广泛性焦虑障碍血浆5-HT、DA、NE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讨论:我们在产前经SAS、HAMA检测发现产前孕妇广泛性焦虑障碍有74例.我们选择了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产前广泛性焦虑进行了血浆5-HT、NE、DA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孕妇在临床上焦虑症状明显,但体内血浆神经介质极不稳定,神经介质变化在人体内较为复杂,使两者没有变化,提示孕妇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浆5-HT、NE、DA浓度不能鉴别焦虑症.以上观点还需进一步研究.在妇产科广泛焦虑障碍这一疾病,应引起产科医师注意.

    作者:张惠珍;陈华;祝建军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丽江市纳西族3~6岁儿童血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丽江市纳西族3~6岁儿童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布特点,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城乡纳西族837名3~6岁健康儿童进行血压测定.结果:5.26%收缩压偏高,4.06%舒张压偏高.结论:认为将儿童血压测定列为儿童常规体检内容,及早发现血压偏高者,并对易患儿童血压连续监测,及早干预是有效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作者:詹会莲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盆腔巨大肿块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下盆腔巨大肿块治疗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疗效观察.方法:腹腔镜下治疗盆腔巨大肿块52例与剖腹手术.就其疗效、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论肿块多大,镜下均能成功手术.同时腹腔镜手术出血量少,术后镇痛剂及抗生素用量少,恢复快,与剖腹手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仅手术时间长,费用高.结论:腹腔镜下对盆腔巨大肿块的治疗已完全达到剖腹手术的疗效,并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于年轻患者.

    作者:王春平;廖莳;许可可;秦成路;周明;罗光楠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