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芳;赵桂英;何金;卜晶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技术在肿瘤化疗、全肠外营养等患者中应用广泛. PICC穿刺技术作为临床护理操作中的一种有创操作,其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放置尤为重要,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血管解剖学变异等原因而发生导管异位率高达3.7%-4.0%[1]. 在正位过程中,由于反复的调整可能存在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局部感染,甚至发生淋巴漏等问题. 目前,观察导管尖端位置有X线定位技术和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2]. 国内有文献报道[3] ,使用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操作简单,对于ECG已出现特征性P波的患者,可不必行X线胸片即可确认导管已到达上腔静脉( SVC). 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是一种常见的体循环静脉畸形,在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ECG实时定位可及早发现异常.
作者:张静;陈初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11月在本院肝胆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5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SAS、SDS以及失眠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及睡眠情况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李君;李霞;安运锋;向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耳穴压籽联合艾灸敷脐治疗住院老年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便秘护理常规配合开塞露塞肛排便,观察组在便秘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辨证施护,耳穴压籽,分型诊治对症处方用药艾灸敷脐疗法促进排便,观察两组便秘的缓解程度.结果 观察组排便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有效率为6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籽联合艾灸敷脐疗法可有效解除老年患者的功能性便秘,能恢复患者大肠正常的蠕动功能,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并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住院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问题的近期作用与远期疗效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史亚琼;王林;武娅奎;高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促进模式干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7月以前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2016年7月及以后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微信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促进行为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PLP各项评分、CLDQ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微信健康促进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及生活质量,并顺应时代发展,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考核方式对老年AIDS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1-12月所有AIDS出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考核,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照组采用随时宣教法.将两组出院后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健康宣教考核模式后,两组对疾病知识了解、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宣教考核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出院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龚玉;冯俊成;周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催眠无痛暗示法在无痛分娩中对分娩进程及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200例产妇,按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催眠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护理方式.催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催眠无痛暗示法.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对产痛、产程进展进行评估,记录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结果 催眠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程进展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催眠暗示法对分娩疼痛、分娩时间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达到了保证新生儿健康、降低产妇分娩风险的目的.
作者:钟薇;杨燕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子止吐仪联合穴位按摩防治肺癌化疗患者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肺癌化疗伴呕吐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后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子止吐仪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呕吐情况.结果 观察组预防急性呕吐的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延迟性呕吐(化疗24 h后)方面,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0.6%(29/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止吐仪联合穴位按摩防治肺癌化疗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呕吐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路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生理盐水及无菌注射用水作为雾化吸入溶媒时对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的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要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把无菌注射用水作为雾化吸入时的溶媒,而对照组把生理盐水作为雾化吸入的溶媒.对比分析以上两组雾化吸入治疗的舒适度及患者对于雾化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顺利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能完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临床雾化吸入治疗中,无菌注射用水作为溶媒较生理盐水有更好的舒适度及更高的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福香;安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2种鼻塞固定方法的优劣,观察两种鼻塞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儿科监护室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新生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3M自粘绷带高举平抬法固定,对照组采取厂家配置固定帽的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鼻塞脱落、鼻部及额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鼻塞脱出6/57(10.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5/56(2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损伤1/57(1.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56(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M自粘绷带高举平抬法固定鼻塞,具有鼻塞不易脱落,不易引起皮肤损伤,维持稳定的气道压力,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齐彩云;杨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LC的患者150例,年龄16-8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FTS理念指导下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处理,比较FTS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血糖、皮质醇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CRP、血糖、皮质醇水平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护理的应用有助于行LC患者术后的康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伟;吕芳彩;曹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四联改良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12月收治于本院的成年耳鼻喉手术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耳鼻喉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四联改良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干预后两组在各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做出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与技能掌握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健康教育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四联改良健康教育模式对耳鼻喉手术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该类患者健康知识与技能掌握度、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满意率.
作者:徐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SDS评分、SAQLI生活质量评分、血肌酐、体重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评分较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AQLI评分、血肌酐两组均较前改善,体重较前减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魏国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定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施行方式及有效性.方法 将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接受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评分、术中生命指标(心率和血压)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105.26±6.35)分,术中高心率为(86.52±6.39)次/min,高血压为(114.25±4.36)mmHg,术后疼痛评分为(3.12±1.05)分,两组比较,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高值、术中血压高值、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手术患者提供手术室舒适护理可稳定其生命指标,提高舒适度,减轻术后疼痛,效果可观.
作者:侯琳;查爱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基层医院产妇出院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634例住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7例.对照组产妇接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母乳喂养指导等产褥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延伸服务,即出院后1周、半月、1月电话回访各1次,采用两组对新生儿黄疸要点的观察知晓率、新生儿因黄疸再次住院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评价护理延伸服务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黄疸的观察要点得分10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分,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因黄疸再住院率7.8%高于对照组的0.6%,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延伸服务有利于产妇对产褥期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提高新生儿因黄疸再次住院率而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提高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采用京精医疗公司自体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24 h白细胞、红细胞、Hb、Hct、PLT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Hb、Hct、PC、PT、APTT与术前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Na+、Cl+与术前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特别是在稀有血型以及艾滋病、传染病高发地区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韦利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综述了由中华护理学会、各省市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军队医院手术室及全国各大医院手术室自上而下开展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现状,包括培训对象的资质准入要求、培训的周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机制,以及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对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的展望.
作者:张丽君;丁瑞芳;杨冬姝;余丽群;龚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ortmann评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护理干预面神经麻痹,能够显著改善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了7例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分别从患者方面、护士方面、器械管理等方面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行颈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7例手术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和护理配合方法,手术期间无其它并发症,术后取得满意效果.认为严格适应症,规范精细护理配合,熟练掌握器械运用是配合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冼青英;曾德兰;包艳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实验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传统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一年内遵医行为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的延伸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能使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从而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总结了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50例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患者观察分析其间歇期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均治愈.因此认为通过科学的评估皮肤情况,规范的导管维护,良好的遵医行为可有效减少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作者:韦艳;詹敏玉;卢先锦;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