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止吐仪联合穴位按摩防治32例肺癌化疗患者呕吐的临床观察

路艳红

关键词:电子止吐仪, 穴位按摩, 化疗, 呕吐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止吐仪联合穴位按摩防治肺癌化疗患者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肺癌化疗伴呕吐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后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子止吐仪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呕吐情况.结果 观察组预防急性呕吐的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延迟性呕吐(化疗24 h后)方面,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0.6%(29/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止吐仪联合穴位按摩防治肺癌化疗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呕吐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总结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围术期中西医护理,包括术前的患者准备、心理护理,术后的麻醉护理、疼痛护理、肢体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功能锻炼、中医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认为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正确的围术期中西医护理是患者手术成功和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薇;朱阿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缓解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改善排尿困难,降低重置尿管比率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65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排尿情况,1天后再次行膀胱残余尿测定.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再次残余尿量为(65±5)ml,少于对照组再次残余尿量(195±1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患者,3例患者再次重置尿管(发生率8.6%),而对照组30例患者,有13例患者重置尿管(发生率43.3%),观察组重置尿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可有效地缓解宫颈癌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的症状,降低重置尿管率.

    作者:季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Duopap两种鼻塞固定方法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2种鼻塞固定方法的优劣,观察两种鼻塞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儿科监护室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新生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3M自粘绷带高举平抬法固定,对照组采取厂家配置固定帽的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鼻塞脱落、鼻部及额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鼻塞脱出6/57(10.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5/56(2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损伤1/57(1.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56(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M自粘绷带高举平抬法固定鼻塞,具有鼻塞不易脱落,不易引起皮肤损伤,维持稳定的气道压力,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齐彩云;杨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直型安全留置针在小儿血液灌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直型安全留置针在小儿血液灌流中的应用.方法 36例患儿共进行血液灌流95次,均采用直型安全留置针直接穿刺颈外静脉建立血管通路.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93.83%(89/95);血流量均达到治疗要求,平均(93.51±26.43)ml/min,能满足各种血液灌流之需;并发症少,仅出现穿刺点少量渗血2次、1例管道相关性感染.结论 一次性直型安全留置针直接穿刺静脉并保留置管作为小儿血液灌流通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自体血回输在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采用京精医疗公司自体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24 h白细胞、红细胞、Hb、Hct、PLT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Hb、Hct、PC、PT、APTT与术前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Na+、Cl+与术前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特别是在稀有血型以及艾滋病、传染病高发地区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韦利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分析,制定骨科护理路径,将80例骨科患者根据单日和双日入院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常规性护理[1],实验组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对骨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和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日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进了护患沟通,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陶粉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例肿瘤患者置入P ICC导管4小时后发生血栓的体会

    本科于2012年开展PICC置管术,至今已成功置管1000余例,其中有1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置管后4h肱静脉、同侧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发生血栓形成,后经改善微循环、抗凝、溶栓等治疗,患者右上肢血栓完全消除,现将护理介绍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田甜;王培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过程管理在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过程管理方法在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基于过程管理方法实施PDCA护理.比较两组受伤前、出院时、出院1月后和出院3月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和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法).结果 两组骨折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低于受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出院时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提供过程管理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家属联合助产士全程陪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家属联合助产士全程陪产对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适龄足月初产妇100例,按产妇的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分娩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家属联合助产士陪产.比较两组各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 h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家属及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100名产妇及新生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全程陪产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全程陪产模式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雅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治疗性沟通健康教育流程在颅脑损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健康教育流程对颅脑损伤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12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流程、实验组给予治疗性沟通健康教育流程,出院前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健康教育流程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廷芳;赵桂英;何金;卜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人照护模式对行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对行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行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人照护模式,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人照护模式应用于行动脉灌注化疗术恶性肿瘤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周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初期患者情绪状况及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初期患者情绪状况及需求体验,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方法 对10例血液透析初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深入访谈,使用定性资料的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对透析存在较多心理顾虑,表现为家庭生活层面、社交层面、经济层面、职业层面及医疗层面的担忧.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包括分散注意力、倾诉、自我安慰及发泄.患者的需求体验包括透析相关知识、饮食相关知识、心理安慰、日常生活指导.结论 护士应根据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的情绪状况及需求体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作者:李伟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实验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传统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一年内遵医行为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的延伸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能使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从而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芳香疗法改善老年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芳香疗法对老年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老年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老年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为期2周的芳香疗法.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得分及焦虑、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得分为(27.84±6.82)分,低于对照组得分(31.62±7.79)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得分为(8.61±2.65)分,低于对照组得分(10.65±4.90)分;观察组的抑郁自评得分为(7.53±3.63)分,低于对照组得分(10.35±5.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芳香疗法能够改善老年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延续性护理在ESD术后出院病人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f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等优点[1]. ESD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切除病变深度包括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并且能明显地降低病灶的残留与复发[2]. 但ESD不仅对医生的操作技能和治疗经验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也很关键.ESD具有微创、治疗效果彻底、使患者免于传统手术治疗风险的优势,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变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消化内镜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如今已慢慢普及到临床,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ESD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术后狭窄等. 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为ESD患者术后提供各种渠道的院外护理及健康指导来提高患者的复诊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 但护理方面尚未成熟[3]. 此类手术患者术后自理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需要他人照顾,延续性护理对于提高此类患者生存质量、监督患者遵医行为、督促家属积极参与及节约医疗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4].

    作者:佘琬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同伴教育法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体会

    目的 介绍同伴教育法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体会,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同伴教育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内容,严格时间管理,注重流程质量控制,重视实习目标管理.结果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临床教学满意度提高.结论 同伴教育的应用,提高了整体带教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得到了持续改进.

    作者:廖力慧;袁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 了解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接受全程综合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2016年期间收治手术治疗完成后联合放疗辅助干预患者相关数据为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00例,以患者所接受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对应常规放疗护理、全程综合护理.随访记录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患者各种化疗常见症状进行积分评估,包括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减退、便秘等,提示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症状积分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随访期间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观察组所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处于虚弱状态,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并降低生活质量,全程综合护理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文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输卵管切除患者术后的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目的 探讨输卵管切除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输卵管切除术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输卵管切除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 输卵管切除的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平均分为(58.63±12.12)分,自我效能总评分为(22.36±3.45)分,社会支持总评分为(62.35±5.48)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得分与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 输卵管切除患者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及患者的自我效能对创伤后成长有正性影响.护理此类患者时,护理人员给予输卵管切除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并教育患者家属充分给予家庭支持,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从而使患者创伤后成长得以提高,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作者:吴彩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巧用橡皮筋在ICU呼吸机管道固定中的应用

    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患者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在现代医疗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 呼吸机也成为ICU每日均需使用的治疗措施. 因此,呼吸机管道的妥善固定对提高呼吸机治疗的成功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黄君颖;蔡陈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SDS评分、SAQLI生活质量评分、血肌酐、体重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评分较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AQLI评分、血肌酐两组均较前改善,体重较前减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魏国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