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象芹;王曙霞;孙长华
总结了近年来上报的123例护理不良事件,针对影响年轻护士素质的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素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与纠纷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加强岗前培训,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严格规范化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强化沟通意识,提高年轻护士的沟通技能;注重人性化管理,提高年轻护士的心理素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优化护理工作流程.认为年轻护士的培养是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护理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宋国琴;杨淑洁;蒋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压脉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都要用到的物品,输液、采血、静脉注射等都要用到压脉带.虽然已有一次性压脉带的问世,但因其成本较高,在临床还未普及.尤其像急诊室工作量大,病员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急危重患者逐渐增多,每个患者都需要使用压脉带.往往治疗车内放置许多物品,如留置针,皮条,三通,棉签等,而临床上使用的压脉带一般都是橡胶材质的,具有弹性的.普遍的收纳方式,在使用是会出现打死结,无法正常使用压脉带,浪费时间和成本.所以本人在工作中发现了一种可以缩小压脉带在治疗车内所占用的空间,又可以快捷方便的使压脉带恢复使用的方法.该方法省空间、省时、省力,报告如下.
作者:蒋芝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腹部穴位按摩防治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预防腹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腹部穴位按摩法,观察两组患者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预防腹胀有效率89%,对照组有效率62% (x2=20.47,P=0.00<0.05),观察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及早有效的使用腹部穴位按摩中医护理干预,可避免和减轻腰椎骨折术后腹胀发生.
作者:周嘉欣;林妙艺;刘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预防措施对改善ICU护士针刺伤现况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本院28例ICU护士回顾性调查针刺伤情况后,应用综合预防措施(包括针刺伤预防知识培训、应用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便携式治疗车、应用安全性利器盒),于干预后6个月针刺伤调查情况与前6个月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综合预防措施后,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上报率提高,高危重点环节发生次数降低,针刺伤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ICU护士针刺伤的现况,为安全有效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保障了护士的职业安全.
作者:刘珊珊;沈晓芳;奚英;张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两种停留留置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成功穿刺后,实验组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在针柄离穿刺点0.2 cm时,将针芯抽出.对照组则将外套管全部送入皮肤.结果 实验组发生输液堵塞或减慢及疼痛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4.841,P=0.028,x2=11.033,P=0.001.实验组持续停留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P=0.000).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穿刺时皮肤外留0.2 cm,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降低了输液堵塞或减慢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感,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作者:宁欢;谢燕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出现湿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原因、待灭菌物品潮湿、包装不规范、装载不正确、干燥时间不够、卸载冷却等原因.认为加强消毒员操作规范培训与管理、灭菌器定期维护保持正常运转状态、灭菌前物品干燥及规范包装等,能有效减少湿包的发生率.
作者:林翠绒;江燕琼;黄闽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便失禁患者两种不同卧位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大便失禁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侧卧位,实验组患者采用自制牵引装置保持患者悬挂体位,比较两组患者失禁性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自制牵引装置保持患者悬挂体位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侧卧位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挂体位能有效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
作者:钟石芳;苏美银;李燕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情景体验教学法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 建立规范的情景体验健康教育模式,通过“黑暗体验”让患者来感知眼部神经病变,及“拄拐行走”来感知足部神经病变所带来的各种痛苦,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教育前后就血糖控制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进行情景体验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情景体验健康教育,可能有利于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琳;彭家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某单位40岁以上体检人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指导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云南省玉溪市某单位1465名40岁以上的体检者进行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65%以上的体检者不了解黄斑病变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前3位的是黄斑病变的症状、黄斑病变的类型及黄斑病变的治疗;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面对面个人咨询,其次是阅读宣传材料.结论 云南省玉溪市某单位40岁以上的体检人群对黄斑病变相关知识非常欠缺,有待于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黄斑病变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黄斑病变的发病率.
作者:周文僮;张云珠;师美玉;马溪苑;普秀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本科5例手足口病患儿在静脉滴注脂溶性维生素(Ⅰ)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过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寒颤、哭闹不安等,护理人员敏捷、镇定,同时对输液进行封存,并做好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认为儿科医护人员只有提高和强化对所有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及预见性,尤其是非皮试类药物过敏的预见性,才能有效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潘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制定延续护理方案,采用电话回访、现场咨询和指导、利用网络和乳腺健康俱乐部平台进行服务等.结果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肢功能的康复、乳腺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满意度等,都取得明显效果(P<0.01).结论 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和患者掌握乳腺相关知识,有效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素锦;颜雅红;赖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住院指南及视频播放在患者入院宣教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科住院患者在使用住院指南及视频播放进行入院宣教前后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50例入院后使用传统口述法进行宣教,观察组50例入院后采用自制住院指南及视频播放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士宣教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护士宣教所需时间方面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而护士宣教所需的时间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住院指南及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缩短护士宣教所需时间,从而间接提高优质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晓美;左绪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护患沟通技巧在提高妇科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45例患者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取信患者的沟通.认为掌握和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有利于提高优质护理水平.正确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满足患者和护士的心理需要,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构建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姜云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改进后的一次性输液连通管(德清县新德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用连通管与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为原材料,规格型号(0.7×22.5))连接旋塞阀在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的13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输液连接管连接旋塞阀进行配药,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注射器进行配药,比较两组密封瓶的优质率、配置效率.结果 改进后的输液管连接旋塞阀可明显降低针头穿刺外露频次,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进后的输液联通管连接旋塞阀进行药物调配,可有效降低针头穿刺外露频率,一次性输液连通管能有效提高输液质量和工作效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刘文巧;李正富;李世革;赵声定;刘绍飞;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8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成绩、交流沟通能力、患者满意度、师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成绩、交流沟通能力、患者满意度、师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生带教中使用PDCA循环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带教老师的素质,促进教学相长,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顾玉香;陈雪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6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物品准备,血管的选择,操作步骤及护理等.认为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解决了由于外周静脉条件差或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失败患者的置管难题,值得推广.
作者:韦立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过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的卧床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均短于和少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率高、质量好,较传统护理更有优越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用6W理论带教心内科实习护生的效果.方法 将80名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名,对照组采取跟班带教的方式,观察组采用6W带教方法.结果 观察组理论、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生能力评定、护生自我评价及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W带教理论可提高护生工作积极性,树立职业价值感,提升理论、操作技能水平.
作者:董凌玲;孟令娟;戴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与抢救、长期输液、胃肠外营养等临床各方面.但随着穿刺数量不断的上升,PICC的并发症也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的种类也相应增多[1].本科2014年11月28日出现1例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的患者,于置管后第4天出现右上肢肿胀,行多次四肢血管彩超终确诊为肱动脉破裂出血,经多学科积极会诊处理,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予拔除PICC管后已逐渐愈合,现将病情发展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袁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43例壁冠状动脉合并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基础上的护理方法、要点;主要包括健康知识的认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方面;认为壁冠状动脉合并冠心痛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彭艳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