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消化内科N0级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罗小艳;刘旭云

关键词: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 N0级护士, 分层次培训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消化内科N0级护士分层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本院护士分层次要求将护士级别分为N0~N4,共5级,新入科1年以内的护士归纳为N0级;将15名2009年1月~2011年6月入科的N0级护士作为对照组,21名2011年7月~2013年12月入科的N0级护士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的护士素质、岗位职责执行情况、护理制度落实情况、基本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岗前培训到独立上班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护士素质、岗位职责执行情况、护理制度落实情况、基本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科室岗前培训到独立上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P<0.05)。结论全程导师带教模式是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有效方式,对其他专科护理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规培护士的培训方法及考核措施

    目的:探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效果。方法在本院施行规培护士的培训方法及考核措施,比较规培前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能力、职业归属情况。结果规培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能力、职业归属情况均较培训前改善( P<0.05)。结论规范化临床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护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程贤琴;陈启凤;向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种类型。该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肤损害由弥漫性红斑迅速发展成松弛性水疱或大面积表皮松解,稍一触碰,即脱落形成糜烂。同时也可伴有口腔、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黏膜的糜烂、溃疡,严重者可因感染、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而死亡[1,2]。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本科于2014年2月17日收治1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TEN患者,该患者除了存在全身性皮肤粘膜松解、剥脱等重症药疹外,还存在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和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等复杂因素。科室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以减少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为目标,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21 d治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璐;胡竹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主性脱管案例的收集和统计分析

    收集了近年来7家医疗机构报道的的146例自主性脱管案例,对自主性脱管出现的频率、方式、高发期、时间和环境等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应对自主性脱管的措施。认为对自主性脱管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寻找出其中的规律,便于预防和应对非计划性脱管。

    作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进行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疗效相似,显效率分别为62.9%和61.5%,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周,米氮平组 HAMD减分率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2周后无显著差异。抗焦虑作用米氮平优于艾司西酞普兰,且见效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1)。治疗后各周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特点,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金梅;邵长春;杜兴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改良灌肠法在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灌肠法在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即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两腿屈曲,臀部抬高10 cm,插管深度为7~10 cm,灌入开塞露以后以两腿屈曲样的体位保留10~15 min,患者有便意时排便。实验组采取改良灌肠法,即灌肠后采取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插管深度为25~30 cm,各体位维持的时间为5~10 min,患者有便意时排便。观察两组患者排便效果、开塞露外流发生率及灌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灌肠后排便效果优于对照组,灌肠后开塞露外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改良灌肠法对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雪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 BL式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PBL式健康教育对妊早、中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门诊行产前检查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PBL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情绪调控等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BL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孕妇自护能力,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毛巾消毒登记表在皮肤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病房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床头柜、病房的门把手及各种台面是病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由于病房护工不固定、门诊护士周末参加病房工作及个人的责任心不强、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意识薄弱,配置消毒液的浓度概念不清,甚至工作量大等原因,工作中难免造成疏漏而达不到消毒目的,致使患者对这项工作不满,不让擦床头柜,针对以上原因,本科2011年3月起设计病房小毛巾浸泡登记表,运行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官莉萍;官颖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质量改变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以有效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编制的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对入选的49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部分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存在较严重的性生活质量改变,主要受心理、生理、配偶、文化与年龄、放疗方式等因素影响。结论医务人员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对帮助宫颈癌患者提高放疗后性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志霞;韩志慧;曾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 ACU监护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麻醉恢复室( Post?anesthctic ICU,PACU)又称麻醉监护治疗室,是对患者进行严格观察和检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手术结束的一段时间内,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全麻插管术后。当肌松药因再分布、代谢和消除使血浆浓度降低时,结合型肌松药又释放出具有肌松作用的肌松药至血浆中,导致呼吸抑制等致命性危险。但长期以来,PACU没有统一的护理标准,大多直接书写在麻醉记录单上,不仅过于简单,而且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病程。本院自2011年8月成立PACU以来,针对恢复室患者周转快、监护时间短的特点,设计并使用PACU记录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莉娜;盛莉;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探讨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健康知识达标率分别为(3882.15±54.63)元、(7.45±0.39)d、97.83%,对照组分别为(4513.95±68.16)元、(8.86±0.47)d、69.57%。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低(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可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陆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82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实行优质护理后,护士的满意度现状及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改善护士满意度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本院1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排班满意度93.28%、科室工作氛围满意度88.35%、医护合作方面满意度86.88%,收入与劳动付出相匹配满意度71.01%、护理工作量满意度71.61%、绩效核制度激励方面满意度76.29%,护士满意度受工作岗位、管理者调动护士积极性及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影响。结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还应加强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护士满意度。

    作者:吴亚平;袁美莲;虞丽莼;傅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在血透患者动静脉穿刺中减轻疼痛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血透患者穿刺中减轻疼痛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意识清醒、智力正常、能够准确表达疼痛感受性及程度的血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穿刺前30 min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不接受心理干预,对两组血透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动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程度。

    作者:罗文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谈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及输液护理

    探讨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穿刺技巧主要分为选择血管、合理使用针头、进针角度、拔针后按压时间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在老年人输液过程中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的措施。

    作者:胡宇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门诊培训管理提升导诊价值的实践性探索

    目的:探讨培训管理在提升门诊导诊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岗前培训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强化培训,内容包括“院训,理念,职责,制度,形象设计,导诊业务,礼仪礼貌,责任心,观察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结合“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周小结,月点评,季评比”的方法进行动态管理。结果门诊导诊人员整体素质、员工对导诊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门诊服务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加强门诊导诊的培训管理,对减少医患矛盾,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维护门诊诊疗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白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并评估其产生的护理效果。方法为适应优质护理要求,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营造与护士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建立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细则,并将护理绩效考评体系运用于护理绩效管理,确定绩效评价周期,对相关反馈效果进行调查,反馈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工作投入度明显增加。结论实施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后,护士工作投入度提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士工作质量、业务水平、患者医生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由此证明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彭湘群;徐晓平;禹球;熊敏;赵敏;秦月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制海绵护垫的设计与应用

    医院很多小型仪器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因体积小、实用、方便,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使用。以往我们将这些仪器放置在仪器车或治疗车上,拖往各病房使用。拖动治疗车时产生的震动,会使仪器内部精密零件松动,久而久之易导致仪器损坏。救护车上的仪器损坏的现象更是严重,维修率高,使用时间短。

    作者:罗敏;欧阳玲;肖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

    综述了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足底压力异常对糖尿病足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特点、足底压力测定方法和临床指导价值,认为我国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虽然已积累了一定数据,但仍有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作者:杨青;陈文平;张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影响(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将8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采取Zung抑郁评定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SDS、SAS均高于干预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SDS、SAS均高于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DS、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在血透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在血透室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和考核小组,根据血透室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预设模拟病例,并制订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将医务人员编成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培训,医务人员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都有提高( P<0.01)。结论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后,医护配合协调,减少了突发事件时人员、物品到位时间;缩短了患者心跳、呼吸恢复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认为血透室医务人员应该每年定期进行多人急救配合演练。

    作者:郑淑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中医治疗方案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患者使用大承气汤外敷神阙穴加电磁波治疗仪( TDP )照射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腹部术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内服组、经皮给药组、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每组40例,其中中药内服组患者在术后6 h开始服用大承气汤,每日2次;经皮给药组患者在术后30 min,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取大黄药膏3 g外敷于神阙穴位置,并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每日1次,24 h更换;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患者在经皮给药组的基础上,在每次更换药物后用TDP照射30 min,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防止烫伤。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及干预前后3组患者的MODS评分情况。结果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在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MODS评分改善程度上均明显优于经皮给药组及中药内服组( P<0.05)。结论经皮给药敷神阙穴加TDP照射能够缩短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的恢复时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邱美云;关娟;刘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